作业帮 > 理学论文 > 教育资讯

理科论文 :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与思考[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11:00:52 理学论文
理科论文 :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与思考[1]理学论文
【找论文网 - 理学论文】
摘要: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能学”“乐学”“会学”“坚持学”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数学课堂,自主学习,实践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也亟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因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被普遍关注,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充分自由的、主动积极的创造劳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一、精选自主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根据课程要求、教学实际和学生自学能力的真实水平,选择宜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灵活多样的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例如教学“菱形”时,一位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实践活动:
1.做一做,把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ABCD是菱形吗?
2.说一说,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请问四边形AEFD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剪一剪,给你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剪出一个菱形吗?你有几种方法?
这些形式新颖且难度适中的练习题,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练习充满活力,既增大了练习面,又使全体学生变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但不轻易下结论,更不能把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只有课堂教学的民主化,课堂氛围的宽松和谐,教师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备加关心,适时加以启发点拨,而不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比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我出示了如下问题: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这条直线上有几条线段?如果有4个点呢?n个点呢?然后让学生探讨解决。再把知识进行迁移拓展:客车往返A、B两地,中途停靠三个车站,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又应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把数学引入学生生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认为数学离自己这么近,自然转移为浓厚的探究兴趣。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达到了巩固本节知识的目的,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无处不在”。
在初中各科教学中,数学是一门知识性、逻辑性、科学性较高的学科之一。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是比较枯燥的,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再机械地照本宣科,必定使教学变得更加乏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日渐消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初中数学的内在魅力,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被激发。
三、构建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会学”
初中学生的心智正在健全,因此教师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要求要适中。学生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碰到一个命题,要习惯于问一问:“它是否是真命题;某个条件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从某种特殊情况中总结出的规律,推广到其他情况还能成立吗?”等等,从而使教学由教师问学生变为学生问教师、问同学、问自己,最终使学生发现问题,初步解决问题。例如,数学习题:“求二次函数y=x2-x-6的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学生基本上没有困难,但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引导的:(1)同时给出三个二次函数y=x2-x-6,y=x2-2x+1,y=x2-x+2,分别求它们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2)引导学生思考现象,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却好像不存在交点;(3)进而引出如下话题,怎样的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交点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境,探究分析的方法、难度适中,综合性强,思维多样,大部分同学首先尝试直观分析,似乎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有关,并且提出了初步结论:“当Δ>0时,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Δ=0时,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Δ<0时,与x轴无交点。”这时我进一步加以点拨,由此优化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层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要会总结归纳,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整理、提炼、发展,通过这些思维活动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