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理学论文 > 教育资讯

理科论文:数学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2 03:11:29 理学论文
理科论文:数学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1]理学论文
【找论文网 - 理学论文】
内容提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以知识为中介来实现,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数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幼儿所能接受的数学知识着实很有限的,然而在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所着意启迪的思维能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长期积极的效应。过去侧重在数学知识的准备,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对孩子的后续学习不利。因此,幼儿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基于这一发展方向,笔者根据从事幼教工作三年来的体会和一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思考,阐述了自己对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初步探索,以期通过论述,引出更多的"玉"来。

具体从三大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

1、置情设疑,激发兴趣,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

2、表象结合,寻找联系,引导幼儿思维的发展。

3、活动体验,鼓励探索,开发幼儿思维的潜力。

关键字:数学活动 幼儿思维 培养

浅谈数学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以知识为中介来实现,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数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列入“科学”领域,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幼儿所能接受的数学知识着实很有限的,然而在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所着意启迪的思维能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长期积极的效应。我们过去侧重在数学知识的准备,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对孩子的后续学习不利,因此在大班的数学活动中不能只关注幼儿的数字运算,而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因此,幼儿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一、置情设疑,激发兴趣,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

幼儿的情感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对新奇的问题特别感兴趣,容易被不寻常的现象和内容所吸引。由于数学是抽象性知识,缺乏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有利条件,数学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如果选择不恰当,容易造成活动气氛枯燥乏味的现象,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教师首先要“投其所好”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和惊奇最容易激发幼儿产生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例如:在学习6的组成时,我改变以往只给幼儿具有同一特征的操作材料,而是提供具有多种特征的操作材料,用“分类”的方法学习数的组成,具体做法是:提供6个图形块,具有三种不同的特征:颜色不同(如5个黄,1个绿),大小不同(3个大,3个小),形状不同(4个三角形,2个圆形),让幼儿转换角度进行分内类,引导幼儿分别按大小分,按形状分,按颜色分。由于活动内容增加了思维的难度,改变了以往教师先示范、讲解、演示的做法,而是让幼儿操作探索在前,让幼儿学得更加深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求知、探索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应从培养幼儿多维角度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各种教学方案,引导幼儿从非“常态”的角度进行多角度思考,寻求多种解决方法。例如:在“自编10以内的加减算式”中,我们设计一个“改题”活动,即教师指定三个不相关的数1、3、5,允许幼儿改动一个数,并做出相关四道题来。幼儿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改动最小的一个数使其编出相关四道题来,成为2、3、5,有的改变大数,使其成为1、3、4。这两种属顺向思维gip有的是改变大数为小数,使之成为1、3、2,这种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在改题过程中,幼儿动脑筋思考,不断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枯燥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使幼儿爱学、会学、渴望学,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思维的新方法,提高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表象结合,寻找联系,引导幼儿思维的发展。

数学的本质在于抽象,幼儿的抽象数学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而必须是建立在具体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数学知识结构相互间的联系,增加思考的角度,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促进幼儿多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1、引导幼儿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思维活动是以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即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认识去把握和理解被感知的事物。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诱导幼儿发现数学各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如:引导幼儿摆弄卡片,发现角的多少决定形的不同的内在规律;在分合操作中发现互补与互换的规律……,让幼儿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是边、角、形,数之间是多少与相同的关系,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

2、建立实物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