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证券金融论文 > 教育资讯

证券金融论文:中国银行业实施Basel Ⅱ的路径[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04:47:20 证券金融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中国银行业实施Basel Ⅱ的路径[1]证券金融论文
【找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一、从现实环境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本质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Ⅱ)对于规范和提高各国、各地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国、各地区间的市场环境、监管水平、企业文化、风险理念、技术能力的差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银行在IT技术和数据方面的缺失,使这些银行在实施BaselⅡ,特别是开展内部评级法方面与国际活跃银行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下面以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认识和理念方面的差距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处于信贷管理阶段,对于以BaselⅡ为代表的自2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的理解程度不一致;将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联系起来以及将业务发展和资本水平相联系的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的要求未能普及,未能认识到平衡两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全面衡量和保证银行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根本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未能普及到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相当部分的人还认为风险管理应主要由风险管理人员来做。

  (二)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方面的差距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重视定性分析。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例,以行业政策导向代替行业投向指导,单笔贷款的审批主要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在风险识别和度量方面很不精确。但是BaselⅡ要求银行对自身的风险状况以及资本充足率水平有较为精确的定量分析,以保证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这一方面,BaselⅡ明确提出使用国际先进银行通行的较为成熟的量化分析技术(例如利用违约概率模型和授信条件模型)对逐笔贷款的预期损失进行量化,利用VAR值对市场风险的损失进行量化和控制。这些风险量化技术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实施BaselⅡ高级阶段的重点。但即使参照BaselⅡ中较为初级的信用风险标准法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也存在风险缓释量化计算等技术难点。

  (三)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方面的差距

  健全、独立的体系是确保风险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观分析能力的关键,是在风险管理各环节中实现和利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保障。BaselⅡ对体系和流程的要求体现为建立一套完整的程序,不仅能保证银行正确评估自身风险水平以及相应的总体资本水平,还包括根据资产水平测算的结果和对资产充足率的要求调整自身资产水平的机制和策略。 BaselⅡ通过对监管和信息披露的要求来对体系和流程进行监督。

  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有:(1)对风险管理相关基础概念有待建立统一、明确的定义。(2)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划分有待进一步改进,例如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定义和划分、交易对手的划分以及在贷款审批流程中应用贷款评级的操作规范等。(3)风险管理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的独立性有待加强。

  (四)信息技术和数据方面的差距

  在实施BaselⅡ的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改善风险管理方法、实现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重大障碍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所需要的大量历史业务信息和数据缺失,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统一的数据统计口径,从而无法建立相应的统计模型对风险敞口和风险等级进行测算。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的积累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实施BaselⅡ的基础和关键。

  (五)信息披露方面的差距

  银行的信息披露体系是银行与投资者和监管当局之间的重要交流手段,也是BaselⅡ第三支柱的核心要求。它要求银行具备一套经董事会批准的披露政策,政策应涉及银行决定披露内容的方法和对披露过程的内部控制。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缺乏一整套信息披露的政策体系,致使信息披露不完全、不及时、不统一,过程中重复披露和信息遗漏的现象并存。

  总之,我国银行业和发展中国家银行在实施 BaselⅡ,特别是实施内部评级法方面与国际活跃银行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如果承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国际活跃银行存在差距,那么,我们将面临这样的一个现实,即如果我们严格按照BaselⅡ内部评级法的要求测量并管理资本,我们所得出的经济资本很可能会高于我们用标准法测量出来的监管资本,届时我们将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实际上这正是巴塞尔委员会在该项风险测量技术运用于银行不足10年,尚处于完善阶段就急于推出的真实用意。巴塞尔委员会作为国际活跃银行为主导的富人俱乐部,代表了发达国家、国际活跃银行的利益。BaselⅡ内部评级法的正式推出,从根本上保证了国际活跃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在为国际活跃银行节省了资本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银行的资本要求,使发展中国家银行在竞争中永远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中国银行业面对BaselⅡ的选择

证券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