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整合社会资源 加强校地合作 提升高校竞争力[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3 05:16:07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整合社会资源 加强校地合作 提升高校竞争力[1]教育学论文
【找论文网 - 教育学论文】
摘 要 高校和地方政府拥有两种不同资源,这两种资源具有相当的互补性。文章对高校如何加强校地合作和在办学过程中社会资源开发,从而促使自身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 社会资源 校地合作 对策
  1 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校地合作的意义
1.1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校具有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只有集中这些优势力量,以人才为依托,以科研成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将高校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最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优势。因此,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地合作,进行优化配置,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进程,有着其重要作用。
1.2 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在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就教育而言,关键在于使人们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占有教育资源等。但是,由于人口的绝对过剩和教育资源的绝对不足,使得这一平等目标很难实现,这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高校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加强校地合作,是弥补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平衡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从某种程度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1.3 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高校竞争力
当代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在新的历史机遇和重要使命下,坚定不移走三者协调发展之路,是高校在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方面。高校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得到的支持,同高校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呈正相关关系。高校通过积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努力推进成果转化;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培育知名品牌和优质企业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合作空间,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与此同时高校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信任和支持,为自己的后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了地方和学校的双赢。
1.4 是国外成功高校办学的基本经验和共同趋势
20世纪90年代,随着建设市场经济和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提出,许多高校深感教育成本的提高和教育经费的短缺已经成为严重束缚教育发展的"瓶颈",一些高校开始探索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
广泛开发社会资源筹措资金,是国外成功高校办学的基本经验和共同趋势。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利用社会集资办大学已经成为传统,尤其是名校发展的显著特点。美国大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筹集资金:一是来自校友、企业和基金会的募捐。据统计,2004年美国大学接受社会捐款总额已经超过200亿美元。为了获得更多的捐款,许多大学相应地设立了"学校发展部";二是同公司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通过为企业和公司培训人员、合作开发等途径获得资金。除此之外,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也建立了各种部门和配套机制,既加快了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也逐步缓解了学校发展中筹集经费的困难。
2 在整合社会资源、增进校地合作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各项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地方高校的活力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地方高校树立服务思想,明确服务任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服务的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两种途径。间接服务主要是通过培养高质量的适销对路的地方建设人才。实现这一功能,高校在围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这一中心任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变革教学方式。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逐步构建适应学分制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本科生课程成绩评定办法,实施本科生学业指导与导师制,进一步推进教学现代化进程,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加强基础建设,优化育人的硬件环境。雄厚的办学设施既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吸引生源的有力后盾。地方高校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应注重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以及各种公共生活设施建设,特别是要突出创办产学研合一的校办产业。同时优化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本科生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各专业实验室、工程中心、教学基地、世行贷款教学实验中心等,将大学生引入科学研究领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的配置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对地方高校资源配置的最大冲击是学校教师,特别是骨干青年教师和技术力量流人社会,造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