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武汉长江大桥小学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09:14:33 作文素材
武汉长江大桥小学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小学生关于桥的作文:游南京长江大桥

小学生关于桥的作文:游南京长江大桥

“去看南京长江大桥。”听到爸爸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在学习了课文《南京长江大桥》后,我当时就有一个愿望:一定要到上面去看看那雄伟壮观、引国人自豪的大桥。

坐在公共汽车上,上了引桥,一眼望去,大桥像一条银色的长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吱——”终于到了南京长江大桥南桥头堡,下了公共汽车,眼前车辆川流不息,优雅的雁形路灯分列两边,桥头两边各有一座三面红旗标志和工农兵人物塑像。

趴在桥边栏杆上向下望,宽阔的江面上,波动水涌,一江春水向东流,川流到海不复回。货船一字排开,呜呜的汽笛声传出老远,两岸绿树葱葱,姹紫嫣红,南岸的大桥公园内,水池、喷泉、花草尽入眼底。放眼远望,南京全城风貌尽收眼底,高楼林立,绿色掩映,古色古香的寺庙显示出六朝古都的神韵,真是美不胜收啊!忽然,脚下开始震动起来,“轰隆隆”的声音随即入耳。原来,桥下是京沪铁路,一列火车正在徐徐通过,它的建成结束了津浦铁路57年隔江相望的历史。

来到桥头,新旧两块铭牌同时述说着长江大桥的历史:1960年春动工,1969年12月29日全面建成通车。它上层是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下层是双轨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它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南京长江大桥完全是由我国劳动人民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篇二:小学作文:参观重庆长江大桥

参观重庆长江大桥

雨过天睛,爸爸带着我来到重庆长江大桥。雨水冲干净了一切,刚“洗完澡”的长江大桥显得十分壮丽。波浪滚滚的江水中,7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上是公路,一辆辆大小不同的汽车繁忙地行驶着,公路的左右两边是人行道。大桥上的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我在爸爸的带领之下,来到了正桥。几组漂亮的花坛左右摆放,里边开满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花朵。桥头有四个塑像,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人物塑像。北桥头的左右两边都有叶剑英的题词,大理石墙面刻着“重庆长江大桥”六个金色的大字。直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站得整整齐齐,像等候检阅的队伍一样。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参观完这座桥,我情不自禁地说:“这座桥真是雄伟壮丽!”

1

篇三:桥——小学三年级作文

武汉有许多桥,但最有名的桥要属武汉长江大桥了。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它的造型新颖,气魄宏伟,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

1975年人们在长江上建了第一座长江大桥,它长1670米,有8个桥墩,分上层公路、下层火车。从此,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江城武汉的一刀壮丽景观。

在桥头有两个中国古代样式的亭子,那两个亭子像两位士兵一样守着长江大桥,永远不让长江大桥受到任何危险和伤害,在武昌桥头纪念广场有一个立着的纪念碑,这个碑上还有毛爷爷的名言。同时还记载了建桥时的那些做出贡献的人物,让后人记住他们,也知道了修建大桥的艰辛。

夜幕降临时大桥上亮起了无数的灯,特别是节日时彩灯亮起,仿佛照亮了整条长江,远远望去像一条彩带一样飘在长江上。

每过几分钟都有火车从长江大桥上驶过,火车驶过带起的那阵风仿佛都可以把我吹飞,可是长江大桥却纹丝不动,可见长江大桥非常的坚固。

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江大桥更是我们的骄傲!

篇四:小学生作文(想象作文):想象中的桥

桥有很多种:木桥、石桥、斜拉桥??。桥,也记载着很多历史:泸定桥、赵州桥、卢沟桥??我也想象了一座桥,它有着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功能,它的名字就叫做“天堂之桥”。

这座桥之所以叫“天堂之桥”,首先是因为天堂里有很多美丽壮观的景色。比如那形状各异的云朵,那柔美的喷泉,还有那些神话传说中的头上戴光环,长着雪白翅膀的小天使??如果你走上这座美丽的桥,这些美丽的景色和调皮可爱的小天使,就会通通浮现在你的眼前!如果你还想在桥上看到别的迷人景色,没有问题!只要你站在桥上,心里想着盼望看到的景色,无论是那鲜艳的彩虹,还是那浪漫的云遮月,就连那刺眼的闪电都会出现呢!当你看到这些奇特的景色出现在眼前时,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种享受呢?正是因为如此特别,它才被称为“天堂之桥”呢!

这座桥的功能也很丰富! 桥的左侧有一排按钮,分别是——独木桥、石桥、九曲桥、吊桥、链桥??假如你今天想过吊桥,按下相应的按钮,眼前就会出现一座摇摇晃晃的吊桥。它还有一种最特别的自动功能,就是“心情天气联系器”。如果你心情很好,一走上桥,天就会很晴朗。而如果你很悲伤,天就会下雨,而且还会随着你的伤心程度而变化。比如你只是有一些伤心,天空就会下起毛毛雨,而如果你伤心到了极点,天空就会下起暴雨,甚至还会有电闪雷鸣呢!

对了,如果你来到这座桥,还千万不要忘记带个大袋子。因为如果你运气好,会碰到桥上下糖果雨和巧克力冰雹呢。不知不觉,你的袋子就会被装得鼓鼓的?? “天堂之桥”,你是多么神奇,又是多么有趣啊!如果世界上真能有这样的桥,它一定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了!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桥。看着这些美丽的桥,我不由对未来的桥产生了幻想。

我想象中,在长江上应修建一座有多功能的三层大桥。建桥的主要材料是轻便而又特别坚韧的钢化玻璃,它既坚硬又有韧性,不帕风吹雨打,不怕火烧和严寒冰冻,不怕爆炸和地震的破坏,经久耐用,美观大方。 桥的最上层既是人行桥,又是观光桥。桥面平整,顶面和两侧是透明的玻钢制成的,可防雨防风。桥面中间是供往来的观光车通行的道,其两侧是人行道。道旁栽满了各色鲜花,香气扑鼻。行人可临窗观望远处美景和俯瞰江面的轮船,还可在特设的休息处坐着休息。桥的中层是专供往来机动车行驶的通道。桥的底层是火车行驶的通道。车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景象。每到夜晚,桥的两侧面彩灯亮了起来,绚丽多彩,灿烂夺目。从远处观桥,简直就是一条彩龙飞跨长江,壮观极了。

朋友,这样的桥你不觉得美吗?我长大后如果能当上桥梁设计工程师,我一定要发挥自己聪明的智慧,设计出更多更美的大桥,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想像中的桥

我想象中的桥是一座梦幻的彩虹桥,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搭建而成的。每当雨后,它的颜色会更加醒目。

从赤色上走过,可以通往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家,看看当时他们俩生活有多么美好,还可以和他们的孩子一起玩耍,欣赏古代的玩具和建筑物,那会是多么有趣啊。

从橙色上走过,可以把你所有的悲伤和痛苦都带走,还会实现你的愿望。比如说,小姑娘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小公主,穿着华丽的衣服,那么,在橙色的桥面上,你的愿望就可以成真哦!

从黄色上走过,可以走到太阳公公那里去,让他把温暖和阳光洒在大地上,把冻僵的生命复苏,让大地上永远百花盛开、绿树成荫。

从绿色上走去,可以看见嫦娥姐姐在那冷清的月宫里化妆,我们可以和她聊聊天,让她在寂寞的生活里多一份欢笑,让冷清的月宫多一点热闹。 从青色上走过,可以看见西天佛祖的雷音寺,让佛祖保佑大家一生平安??

从紫色上走过,就可以看见外星人,我想我会和外星人一起照相,还会邀请他们来地球作业,我想信每一位地球人都会欢迎他们的。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彩虹桥,它是多么丰富多彩啊。

我想像中的桥——天桥

我想建造的桥是天桥,它又高又长,直通天空,这样人们就可以不花那么的钱来坐飞机,直接上天桥来欣赏天上美丽的景色。

我想象中的天桥,桥两边的护手很粗,而且是海绵和羊毛做成的。天桥的桥面中心还有两个加速器,如果你想去哪儿,直接说出要去的 地点,天桥就自动喷出一条安全带把你牢牢的绑在桥上,嗖嗖的直飞出去,一到目的地,安全带就松开了。天桥有两个功能,第一是看风景,第二是载人。坐天桥的规定是:不满十岁不准上桥。天桥可以分成好多份,可以一次运好几十个人,这样人们就不用挤来挤去的去抢着上天桥了。

如果世界上真有这种桥,那我们人类可以不用坐飞船和飞机去太空了。因为飞行器飞那么远肯定要排出很多污气,为了环保,我们可以从天桥直接走上去。我们人类就可以直接走到月球上,跟嫦娥姐姐聊一聊古时候的神话,也可以跟嫦娥姐姐讲一讲我们现在的科技有多 么发达。

我真希望科学家能发明出这样的天桥,如果发明了它,一定不要偏心向着大城市,要给每个小城市都建一座天桥,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上去游览。

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名科学家,要发明出许多天桥,让每一个贫苦的人都能看一看风景,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享受一次飞的感觉!别忘了是免费的哦!

篇五:武汉长江大桥

"建桥司令"彭敏魂系武汉长江大桥 14年前骨灰撒在

桥下

昨天,一位年轻的女子特地从北京赶到武汉,乘坐长江轮渡“江祭”。当渡船缓缓驶向汉阳对岸,她把一瓣瓣菊花撒向江心,满含热泪地说:“爷爷,我来看你了!”

她祭奠的“爷爷”,就是60年前时任中铁大桥局第一任局长、组织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彭敏。

老局长英灵

与大桥相伴

彭敏年轻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领导了党的第一支铁路队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担任志愿军铁道兵团总工程师、中朝联合军运司令部抢修指挥所司令员,铸造了一条“钢铁运输线”。在朝鲜负伤后,他受命组建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被任命为局长和党委书记,从1953年开始组织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中,彭敏与苏联专家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和调动了中国桥梁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战胜了1954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用两年零一个月时间建成了万里长江第一桥,天堑从此变通途。

之后,彭敏又带领同伴,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郑州黄河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湖南湘江大桥、广州珠江大桥。后来,彭敏从国家计委副主任岗位上离休。

69岁的彭倍勤是彭敏长女,她回忆说,父亲生前,人在北京,心却在武汉,仍像惦念着自己的孩子似的,经常说起武汉长江大桥。有一次,她从新闻中得知,武汉长江大桥第17次被撞,当她把这一消息告诉父亲后,父亲就流露出很心痛的表情,喃喃地说:不知道这次大桥是哪里被撞了,要是撞到桥墩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桥墩很结实。

2000年3月6日彭敏在北京逝世。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是父亲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因此,子女们决定把父亲的骨灰一半留在北京八宝山,一半撒在长江大桥下的江水里,让父亲的英灵与大桥相伴。

同年3月26日,彭敏长子彭勃和孙女彭艳来到武汉,没有通知任何单位,悄悄地将彭敏的骨灰撒在了其魂牵梦绕的武汉长江大桥下。

孙女悄悄来汉祭扫14年未间断

彭敏立下丰功伟绩,彭家人却非常低调;直到不久前,本报记者在崇仁路武汉收藏市场意外发现了一批上世纪50年代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老照片,为此进行寻访,才得知彭敏的这段身后事。

记者找到了87岁的邱长庚。

1955年至1960年,邱长庚担任彭敏的秘书。“我虽说只做了彭局长5年的秘书,但却成了彭局长在武汉的‘终身秘书’,凡是有关彭局长的事,大伙都喜欢找我,我也与彭局长一直保持着联系,我们两家人的关系也很好,他的孩子都喊我邱叔叔。”

邱长庚回忆,彭敏是从延安来的老革命,又当过铁道兵,对修桥技术方面也很在行,在局里威信很高。特别是他作报告,从不拿着讲稿干巴巴地念,他不要秘书写讲稿,都是他自己亲自写,讲起来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大家都喜欢听。

邱长庚说:“彭局长调到北京后,只要有机会来武汉开会,都会抽空去长江大桥上走走,他对大桥的感情很深。”

邱长庚的老伴、81岁的汪秀娥在一旁帮忙辨认老照片,她感慨地说:彭局长去世这么多年了,他的孙女年年清明来祭扫,从未间断。最为难得的是,孙女每次来都不打扰别人,总是悄悄地来,祭扫完后就匆匆离去。

汪秀娥赞叹道:“年轻人这样低调,继承了彭局长的作风,真是难得呀!”

“桥梁摄影第一人”的怀念

记者还找到了现在南京定居的原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摄影组组长任发德。

这些老照片很多是任发德亲手拍的,就连照片背面特别的胶水印痕都是他亲手糊的。虽说他一辈子拍了40多万张大桥的照片,被誉为“中国桥梁摄影第一人”,但这些照片全都放在大桥局的档案和相关资料里,自己大多都没有留存和备份。好在还有很多热心的武汉及全国收藏爱好者,把这些半个世纪前的照片保存得如此完好。他说:“当时拍时没觉得这些照片有什么特别,如今看来都成了珍贵绝版。”

从记者口中得知彭敏的骨灰撒在武汉长江大桥下,任发德既震惊又感动。“我这是头一次听说此事,其他老同事也都不知道。清明时节,我好怀念我们的彭局长,他既是个革命老干部,也是文化人,当年少有的高级工程师。说起来,能有这些照片存世,也与彭局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任发德回忆说,1953年武汉大桥工程局成立之初,彭敏局长就十分重视大桥工程每个阶段的技术总结。由于总结需图文并茂,就成立了摄影组,任发德任组长,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到工地拍摄照片。那时相机价格很贵,起初,只有135的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很小;后来彭局长亲自批计划,买了进口大相机;在当时一切节俭的条件下,仅拍照冲洗的费用就高达每月3000元。

武汉收藏家联谊会文献专委会主任肖琴学昨透露,这批有关武汉长江大桥的老照片,将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供相关专家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较短时间内整理好,面向武汉市民免费展出。

在这些泛黄的老照片中,有一幅的画面是:头戴草帽的彭敏(前排左一)和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右一)席地而坐,画面上的人都在笑,他们在说什么呢?

1957年7月7日的《长江日报》记录了这个场景:

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主席,1957年7月6日上午从河内乘专机去北京,路经武汉。专机于上午11时10分降落武昌机场。

胡志明主席在机场用过便餐后,即驱车前往长江大桥工地参观。胡志明主席乘专轮抵达汉阳岸工地,当他看到高耸的引桥时说:“这么高?”大桥工程局彭敏局长答道:“从下面到公路桥面,有四十公尺。”胡志明主席看到引桥桥墩新砌好花岗石,问道:“这些石头从哪里来的?”彭敏局长说:“从湖南、福建等地运来的。”胡主席说:“福建也能运来?”彭敏局长回答说:“现在鹰厦铁路已经通车,我们是通过铁路运来的。”胡主席很随便的坐在新铺好的钢轨上,建桥的工人都跑出来夹道欢迎。胡主席翘起大拇指说:“你们搞得很好呀!”

武汉长江大桥被万吨巨轮撞了,但貌似丝毫无损,我记得小学课本也说是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的,我看了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的评论,有讽刺新建桥梁差的(如广东九江大桥),有赞美毛爷爷时代工程人员,有赞美茅以升先生的,但是,很奇怪,都被反驳是前苏联政府建的,与中国没关系,但是我查了百度百科,其中有一段这样写: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按照这样说,并不是完全由前苏联建的啊,就好像原子弹一样,前期由前苏联帮忙,后来破

裂了,只能自己埋头苦干了~~~

所以我很困惑,究竟是谁建的,那么多人一口就反驳是前苏联建的~~~~

”武汉长江大桥“设计师茅以升:至死不被原谅的家外有家

我的母亲姓茅,生下我就把我放在外祖父茅于新家,茅以升是我的叔公。过去,我总觉得茅以升太知名了,写他的文章不知有多少,我如果再写他,很难把他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亲的人。但叔公茅以升的另一面——爱恨情仇的一面,包括他的苦涩晚年,却少有人知,令人扼腕。

“金屋藏娇”被曝光

1946年,茅以升在上海工作,妻子戴传蕙在南京,处于两地分居状态。茅以升经一位朋友介绍同权桂云女士相识,茅以升见到权桂云后,立刻对眼前这个妩媚端庄的女孩产生了好感。权桂云也非常喜欢茅以升,觉得茅以升待人和善,脾气好,会心疼人,又会讲故事,非常幽默。权桂云温柔体贴,从不提任何过高的要求。尽管年龄悬殊,茅以升还是娶了权桂云女士,置了这一“外室”。

而这为茅以升晚年深陷家庭矛盾埋下了隐患。

1950年,中国掀起了“忠诚老实运动”,每人都必须将自己的隐私全部讲出来,这给茅以升造成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戴传蕙曾经患过严重的忧郁症,茅以升不想让她再次受刺激,因此他有外室的事情一直对妻子隐瞒着。本以为可以相安无事,但“忠诚老实运动”开始了...... 在单位作出了交代后,在家就不可能隐瞒下去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一来担心妻子难以接受,再次犯病;二来不知如何处理权桂云的去留。权桂云当时只有二十五岁,她不愿意离开茅以升。茅以升内心当让也不远权桂云离他而去,他该怎么办呢?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向妻子吐露隐情,却总是找不到机会。

一天,茅以升同妻子闲谈,说到一位朋友的外室在上海报纸上刊登广告公开披露自己被遗弃的事情。妻子评论说,这一定是朋友的正室逼得太紧,逼她丈夫同外室断绝关系,丈夫没有办法,只好遗弃这位外室,外室便用这个方法来报复一下。戴传蕙的话给茅以升带来一点信心。茅以升想,看来妻子还是很大度的,这时候如果顺水推舟,承认外室的事情可能会被妻子理解。于是茅以升将他同权桂云从结识到在一起生活并有一个女儿等事情大胆地对妻子说了。

尽管茅以升料到这一坦白会使妻子难过,但他没想到妻子的反应异常强烈,听完后顿时变色,一语不发。在戴传蕙眼里,丈夫为人正直,对自己从无二心,她从未料到丈夫娶了二房。 从此以后,传蕙心情一直不好。茅以升的外孙女徐依协回忆说:外婆从来眉头紧锁,心事重重,好像没有高兴过。妻子的强烈反应使茅以升的生活陷入了被动、烦恼、焦虑之中。1967年,戴传蕙在抑郁中去世,孩子们对父亲和权桂云耿耿于怀。

深陷家庭矛盾

俗话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自叔公“金屋藏娇”被曝光以来,他的家庭生活就变得非常痛苦。叔公有五女两男,同戴传蕙育有六个子女,同权桂云育有一女。长子茅于越主要由母亲戴传蕙带大,同母亲的感情自然也更加深厚。自1949年起,茅于越就长期居住在国外,就连母亲戴传蕙去世时也未能赶回。直到1972年,于越夫妇才带着女儿踏上回国征途。

此时权桂云与女儿已经搬来同茅以升住在一起,但茅于越夫妇却向茅以升表示,只要权桂云在家,他们就不进茅以升的家,非要权女士离开不可,茅以升非常为难。他来找我大舅妈(茅于轼夫人)商量,求我舅妈想想办法。大舅妈于是找到权女士问她是否能顾全大局暂时回老

家苏州一住。权女士通情达理,答应同女儿回苏州,茅以升也很高兴,立即转告儿子可以回家住。

于越回来那天,全家出动去机场欢迎。哪里想到,到了北京后他仍表示不回家住,要住在宾馆。不仅如此,就连家门也不肯进,亲友们想见他就去宾馆,他年近八旬的老父茅以升也不例外,好不辛苦。有一次我们家请他们来吃饭,叔公茅以升也来了。席间,舅妈劝他们说,尽管理解他们对母亲的感情,但现在要从现实情况出发,父亲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可是于越仍然不愿接受权桂云。舅妈说,茅以升那天甚至说:“你怎样才能接受呢?是不是要我给你下跪?”

权桂云搬来同茅以升住在一起,对她来说,这是二十年来第一次同自己的男人生活在一起。但是她没有料到的是,茅以升的子女和亲友很难接受她。为了得到茅以升子女的承认,权桂云尽其所能:帮助茅以升料理家务,照顾他的衣食住行。孩子们留在北京时,权女士也非常精心地照看他们,她想尽量做得更好以赢得亲友的好感。但是茅以升的子女特别是他在国外的儿子,对权女士始终怀有无法释怀的怨恨。即便母亲已经去世,即便权女士住进茅以升家不到十年也病逝,这些子女们仍旧不放过他们的老父亲。

我自己就亲眼目睹茅以升遭亲友指责的场面,茅以升对此的态度是一言不发。这是茅以升采取的对策:以沉默做抵抗,以无言来反击,但他内心一定是很痛苦的。我二舅说他有一次亲眼看见茅以升为此掉了眼泪。他不知如何摆平这一关系,他疼爱子女,也深爱两位夫人,他只能选择无言的反抗。

他写过检讨信,一封又一封,乞求原谅,他承认犯错,也向子女认错。他们的小女儿玉麟回忆说:“母亲就是因为很清楚父亲受到的精神上的折磨,所以她的心情也非常忧郁。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冲她来的。每当父亲因精神痛苦而犯胃痉挛时,她就默默地为父亲煮一个鸡蛋,硬壳蛋可以把胃痛压下去。

母亲是一个不会反抗的人,逆来顺受,但也许不会反抗更好,如果天天反抗吵闹,我父亲可能更不好受。她还是个非常勤俭克己的人,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母亲每年都会说:‘明年不死我就做一件棉袄。’因为她身上那件黑棉袄穿的时间太长了。可是直到死她也没有做成新棉袄。”

1975年,权桂云因心情忧闷病逝。她的死对茅以升打击也很大,他深感对不起这位跟了她二十年受尽委屈的弱女子。当他听到噩耗时,胃痉挛立刻犯了,而以后胃痉挛一直非常严重。

女伴病榻子绝父情

除了神经性胃溃疡以外,茅以升没有其他疾病,88岁以后视力严重衰退,90岁以后身体开始衰弱。1987年,茅以升因发高烧住院,在他身边照顾他的主要是小女儿茅玉麟。

茅以升晚年对小女儿茅玉麟一直放心不下。茅玉麟初中毕业就在工厂工作,婚姻生活也遇挫折。茅以升想,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长兄如父,他的大儿子茅于越应该关照最小的妹妹茅玉麟。1979年,茅以升借去欧洲访问的机会,去了长子在瑞士的家。茅以升把自己的想法对长子说了。但是不曾想到,茅于越听了非常生气,不但回绝了父亲的要求而且从此再也不理父亲了。

可是父亲却始终念念不忘这个儿子。据亲友回忆,在他病重住院时,本以为茅于越会原谅他,会给他写封信,但儿子一直没有来信。茅以升天天盼望着,只等着有封信来,在弥留之际他仍旧念叨儿子。家人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编造了一封茅于越的信,对他说:儿子来信了!然后把信念给他听,茅以升于是手里捏着这封信告别了人世。

编辑苏银兰摘自江苏文艺出版社《我们家的人和事儿》

每次去武汉,中国桥梁网的记者都会去看望唐寰澄老先生,这已经成了惯例。这次武汉之行也不例外。这位为共和国的桥梁事业倾尽毕生心血的桥梁大家,如今已是85岁高龄。一场大病过后,步伐已不复往日的矫健,但在唐夫人的精心照料下,精神状态已明显好转。看到我们,唐老很高兴,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毕生珍贵的典藏

每一次去唐老家里,有一个地方绝不可错过,那就是书房。唐老的书房整洁而风雅,一排排书柜上摆满了书和图纸。厚薄不一的专业图书、亲手绘制的一沓沓厚厚的图纸,还有已经泛黄的不可多得的老照片,都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老先生从青丝到白发、几十年如一日的风雨征程。这些物件,都被唐老视若珍宝,每次前来,他都会详细地为我们讲起每一本书、每一组图纸背后的故事,那神情像极了一位慈父向别人谈起自己的孩子。

如今,在唐老的书柜里,还保留着当年武汉长江大桥的原始设计草图和大桥建设前的相关资料照片。从这些珍贵的资料中,我们看到了尚在“摇篮里”的长江大桥,看到了这座巍峨的钢铁大桥诞生的曲折历程。弹指一挥间,时光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纪,有关当年长江大桥的收藏物都已经成了珍宝,而这其中,作为大桥设计者的唐老的这些收藏应该是最珍贵的,堪称第一号收藏,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武汉长江大桥小学作文

一桥飞架南北通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毛泽东主席当年为武汉长江大桥慷慨题诗,记下的隽永一笔。武汉长江大桥——这座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龟蛇锁大江)的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 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此桥横空出世,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与瞩目。说起这座在共和国桥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桥,我们不得不提起这座大桥的设计者——唐寰澄。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唐寰澄先生的第一个作品。20世纪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中,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唐寰澄方案”为首选。唐寰澄的设计方案除了在技术上达到桥梁施工的要求之外,还十分重视美感,在主桥和引桥的过渡上充分考虑到了美学原理。可以说,武汉长江大桥是第一座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现代化大桥。它不仅蕴含着丰厚的历史信息,而且在建筑艺术上的价值也很高,对之后许多桥梁的修建都起到了借鉴作用。

唐寰澄为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的建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与成就感。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大桥设计获奖后,政府发给了他一千多元奖金,他拿着钱高兴地买了国债,还给家里添置了一套新家具。这套具有纪念意义的家具,他至今还舍不得丢弃,摆放在家中的次卧里。

在老一辈人心里,武汉长江大桥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座“桥”,它承载了那一辈人太多的梦想和荣光。。时光流转,五十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横跨在烟波浩渺的母亲河上,迎接着南来北往的过客,成为了伟大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日前,湖北省新公布了第五批共36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仍在使用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名列其中。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