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某名胜古迹赏析一篇只要是长沙市名胜古迹赏析就可以,字数不需要太多.600 .不需要纯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0 03:02:08

长沙市某名胜古迹赏析一篇只要是长沙市名胜古迹赏析就可以,字数不需要太多.600 .不需要纯介绍.
长沙市某名胜古迹赏析一篇
只要是长沙市名胜古迹赏析就可以,字数不需要太多.600 .不需要纯介绍.

长沙市某名胜古迹赏析一篇只要是长沙市名胜古迹赏析就可以,字数不需要太多.600 .不需要纯介绍.
长沙名胜古迹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长沙市雨花区文物保护单位.马王堆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的西南岸、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属长沙市芙蓉区东屯渡乡.原为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有东西两冢,形似马鞍,又称马鞍堆.堆上分布西汉墓3座,一号墓位于东冢稍偏北,墓主为二号墓墓主之妻辛追;二号墓位于西冢,墓主为西汉长沙王丞相、?侯利苍,死于吕后二年(前186);三号墓位于东冢一号墓的南端,墓主为?侯之子.一号墓于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由湖南省博物馆配合马王堆疗养院的基建工程发掘.1973年11月至1974年对二、三号墓进行了发掘.三墓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组成,方向正北.封墓填坑情况基本相同,棺椁四周及顶部填塞30~50厘米厚的木炭,底部及木炭层外均以白膏泥封固,最后填五花土夯实.三墓均为棺椁数重.二号墓因被盗,尸骨腐烂无存,三号墓仅存骨架.一号墓尸体保存完整,皮肤浅褐黄色,润泽有弹性,五官清楚,黄黑色头发,口内尚存牙齿16颗,经鉴定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经解剖,死者生前患严重冠心病和多发性胆结石等多种疾病,其肠胃内有甜瓜子138粒.出土时,棺内有20厘米深的无色透明液体.三座墓葬中,一、三号墓随葬器物保存完好,两墓各出土器物2000多件,可分为帛书和帛画、简牍、漆器、乐器、兵器、陶器、木俑、丝织品、竹笥及其他等10大类.帛画5幅,两幅为引魂升天图,两幅为出行仪仗图,一幅为气功强身图,色彩鲜艳,技法精妙.帛书20余件,内容有《易经》、《老子》(甲本和乙本)、《战国策》,以及天文、历法、五行、杂占等术数方面的书籍,总字数10万字以上.另外还有两幅地图,为西汉长沙国地形图和南部驻军图.这些珍贵文物,有的是从未见过的新资料,有的与传世文献有不同程度的出入.简牍共922支,其中医书竹简190支、木牍10支,内容有"八益""七孙(损)",涉及黄帝、彭祖等人,很可能与已佚的《黄帝内经》有关.漆器共500件,大多数为木胎,上有花纹和文字.器形有鼎、盒、壶、钫、盘、盂、耳杯、耳杯盒、奁、案、几、卮、勺、匕及屏风等10余种.乐器共8件,其中瑟、竽各2件,七弦琴1件,箫2件,竽律1套,竽律管一套共12支.其中琴、箫、竽及竽律都是首次发现的西汉乐器及乐律.兵器38件,有戈、矛、剑、弓、弩、矢及矢服、兵器架等.陶器共51件.木俑共266件.丝织品有两大类,一类衣物成品,一类是未经使用的成幅织品,如纱、绢、绮、锦等,共61卷.丝织品共有20余种颜色.竹笥共98个,里面盛放的随葬品有衣物和丝织品、食物、中草药和其他植物、模型明器等.此外,墓中还出土博具1套,铜镜、角质梳篦等梳妆用具2套,"辛追"印章1枚,及竹木杂器.二号墓被盗掘后残存的器物中,最重要的是三方印章:一为玉质私印,阴刻篆文"利苍",另二方为铜质明器官印,阴刻篆文"?侯之印"和"长沙丞相". 西汉长沙王室墓 【西汉长沙王室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位于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由主墓和三座呈品字形环拱主墓的陪葬坑组成.墓主为西汉早期长沙国某代王后.1993年2~7月,长沙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配合湖南省财经专科学校基建工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主墓为一带斜坡式墓道的岩坑竖穴木椁墓,全长37米,宽近16米,深约10米.分内外二层椁室,外椁四周用400余根粗短木材层层环绕叠垒,规模巨大,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宛如一座汉代"地下宫殿".该墓由"梓宫"(棺柩)、"便房"(棺房)、"黄肠题凑"(短木枋)、"外藏椁"(回廊)等部分组成.这一整套埋葬制度正是《史记》、《汉书》中提到的"天子之制".其墓主的地位、葬制均在马王堆汉墓之上.该墓虽曾多次被盗,仍出土了金、玉、漆、陶等类文物2000余件.其中大批漆器对深入研究西汉早期器物有重大价值,特别是出土了3件五弦漆筑,为全国首次发现的先秦两汉时期相和乐器的实物,对于中国古音乐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该墓出土的另一件文房用品--漆盒砚长台,亦称稀世珍品.漆砚盒宽约20厘米、高12厘米,砚石圆形,嵌于漆盒中,旁侧还配置墨块,装饰精美,构思奇巧,十分罕见,可称之为汉砚中的佼佼者. 麓山寺 【麓山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岳麓山腰.为湖南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初名慧光寺,唐初易名麓山寺.明神宗万历年间赐名万寿禅林,清时改称万寿宫.民国初年复麓山寺名.古寺几经修葺,至民国初年,殿宇尚完整,保持原有格局.1944年,日机轰炸,寺大部被毁,仅存观音阁,今寺均为重建,基本上恢复了旧貌.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南北两侧辅以禅堂、斋舍.其中以大殿为全寺核心建筑,面阔7间,重檐歇山顶,副阶周匝,外形及柱网均仿唐建筑风格.殿内重塑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寺自西晋至今,历时1700余年,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为历代文人骚客游憩题咏之处,唐杜甫曾有"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之句.唐开元十八年(730),李邕撰《麓山寺碑》,至今尚存.观音阁有"万亿香海水,千百日月光"门联,传为麓山寺创始人法崇禅师所题.1983年,国务院公布麓山寺为重点开放的寺院之一.现寺内设宗教专门管理机构,接待中外游客及宗教界人士. 橘洲 【橘洲】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又称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湘江中.为长沙市重点名胜之一.全洲南北纵长3公里,最窄处仅40米,面积51公顷.相传西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始成此洲,以产佳橘而得名.元代洲上建有水陆寺,因而又称水陆洲,寺庙久已无存.唐宋以来,以风景秀丽著称,"江天暮雪"为潇湘八景之一.1904年后,长沙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洲上曾建有英领事馆和长沙新关.1962年,橘子洲头辟为水陆洲公园,1967年更名为橘洲公园.公园占地14.15公顷,遍植美橘,成为橘园,有37个品种、2359株橘树.金秋季节,红橘缀满枝头,观赏游人如织.四周碧竹环拥,两岸亭廊相对,绿草如茵,藤架如伞.临江最南端古洞庭宫旧址上建有望江亭,凭栏俯瞰,江水滔滔,如在巨轮上.亭旁建有诗词碑,高4.8米,北面镌刻毛泽东手书"橘子洲头"四字,南面镌刻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词一首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岳麓山东麓青枫峡口.北宋开宝九年(976)由潭州(今长沙)太守朱洞创建,咸平二年(999)经州守李允扩建,形成讲学、藏书、供祀三位一体的基本规制.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颁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名闻天下.南宋乾道元年(1165),湖南安抚使刘珙复建,并延请张 NC12B 主教事,使书院出现鼎盛局面.张 NC12B 反对科举利禄之学,以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指导思想,其"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知行互发"、"慎思审择"等教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之处.乾道三年,朱熹自闽来访,交流学术,一时成为盛事.绍熙五年(1194),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至潭州,扩建书院,延请大儒,颁《白鹿洞书院教条》于岳麓书院,使规制一新,道传三湘.岳麓书院被比作先秦时的"洙泗"、"邹鲁",与嵩阳书院(河南)、白鹿洞书院(庐山)、应天书院(河南)一起,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张、朱主讲时期,培养了大批人才,如吴猎、赵方、彭龟年、游久言、游九功、陈琦等,被称为"岳麓巨子".宋末元兵南下,书院诸生抗元守城,"荷戈登陴,死者什九".元代以后,学院屡毁屡建,时废时兴,历经沧桑,不辍优良学风,培养出大批栋梁之材,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陶澍、魏源、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焘、李元度、唐才常、沈荩等,概出于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巽奏废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改为高等师范.1918年湖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迁此,1926年成立湖南大学.1953~1959年,湖南师范学院、中南土建学院相继使用书院房屋,1960~1961年,移交湖南大学使用.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1980年,湖南人民政府决定拨款修复岳麓书院,1986年10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书院,占地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30平方米.主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及主体建筑文庙、百泉轩,大门两侧为斋舍.另有崇道祠、四箴亭、濂溪祠、船山祠,分别祀张朱、二程、周敦颐和王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