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学书的译文,一钱莫救的译文,二技致富的译文第一个问题中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个问题中讽刺了怎样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2:26:04

宋太宗学书的译文,一钱莫救的译文,二技致富的译文第一个问题中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个问题中讽刺了怎样的人?
宋太宗学书的译文,一钱莫救的译文,二技致富的译文
第一个问题中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个问题中讽刺了怎样的人?

宋太宗学书的译文,一钱莫救的译文,二技致富的译文第一个问题中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个问题中讽刺了怎样的人?
宋太宗学书
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十分有心得,在翰林苑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好几次派内侍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次次都说(写得)不好,于是太宗就努力的临摹学习,后来(太宗)又拿书法来询问王著(的意见),王著还是像先前一样说(书法写得不好).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写得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好,恐怕圣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那之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古,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勉励他的得益.
注释:
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勉励
5.益:得益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余暇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数:几次
11.书:书法
12.示:给……看
13.善:好
14.刻意:用尽心思
15.临:临摹
16.意:意图
17.固:本来
18.遽:立刻,马上
一钱莫救
译文:

有一个人极为吝啬,在外出的路上,遇上河水突然上涨,吝啬得不肯出摆渡钱,就冒着生命危险涉水过河.人到河中,水势汹猛,把他冲倒了,(在水中)漂流半里路左右.他的儿子在岸上,寻找船只去救助.船夫出价,要一钱才肯前去救助,儿子只同意出价半钱,为了争执救助的价钱相持了好长时间,而且一直没有说妥.落水之人在垂死的紧要关头还回头对着他的儿子大声呼喊着:“我的儿子呀!我的儿子呀!如果他出价半钱就来救我,若要一钱就不要来救我了啊!
注①鄙啬:过分吝啬
②断价:讨价还价
道理:笑话中这位父亲是一位极其吝啬的人,宁可不要自己的性命,也要金钱,这种行为令人发指.而儿子也没有头脑,也十分吝啬,怎么能因为五分钱而不救他的父亲呢!

二技致富
译文:有个以钉铰手艺为生的人,路上遇见皇帝驾临在郊外.皇帝所戴天平冠坏了,就下命令叫他去修补.修完后,赏给他一笔可观的酬金.
回到山里,遇见一只老虎趴在地上呻吟,见了他,把脚爪举起来给他看,原来脚爪上有根大竹刺.他就为老虎拔掉了那根刺,老虎衔来一只鹿作为酬报.
到了家里,他对妻子说:“我有两种绝技,可以立即致富!”
于是在门上书写两行大字:“专修补平天冠,兼拔虎刺.”
说明:这里讽刺了那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的人.它告诫人们,不要把偶然出现的个别现象,当作必然的普遍的规律.

兄弟。发错地方了。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编辑本段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深得他的精髓,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太监...

全部展开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编辑本段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深得他的精髓,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太监拿自己写的字请示王著,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注释  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匡义执政时期。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勉励。

  5.益:得益。

  6.者:……的人 。

  7.法:方法,窍门 。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

  9.留心:注意,注重 。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

  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23右军:王羲之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
  “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获进士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人担任某种官职外,把其余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编辑本段宋太宗简介  宋太宗(939年—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jiong)。在其兄弟中
宋太宗
,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宋太祖小12岁,比秦王赵廷美大8岁。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大皇帝。

编辑本段寓意 启示  本文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的帮助下最后成才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必须要努力勤奋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