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体现出君子人格的故事要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10:10:24

能体现出君子人格的故事要故事
能体现出君子人格的故事
要故事

能体现出君子人格的故事要故事
《故事一》. 张晋是明朝人,他娶了富贵人家的女儿刘氏为妻.张晋的母亲非常蛮横和妒忌,张家的三个儿媳妇都因为受不了张母的虐待而离开.刘氏是张家的第四个儿媳妇,她来到张家后,没想到婆婆非常喜欢她,人们都觉得很奇怪.
  很多人问刘氏婆婆喜欢她的原因,刘氏说:“只有顺从两个字而已,只要是婆婆的教训和指使,我都一一遵从,即使是不合礼法的事,或者是妇人家不能做的事,婆婆让做时我也暂时不推脱,过后会找机会慢慢的向婆婆解释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说的时候从容平静,往往我说的话婆婆没有不听的.”
  刘氏如此侍奉了婆婆三年,张母竟然变的慈善起来,张家又续娶了三个媳妇,从此再也没有发生婆婆虐待媳妇这样的事.
  其实人与人之间,你对我不好,我就也对你不好,甚者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以恶制恶,以怨制恨,互相伤害,只能加深和激化矛盾,产生怨恨,丝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遇到矛盾不管对方是对还是错,自己首先忍让一步,后退一步,平心静气的和善的把问题说清楚,在善心善语面前,相信再不讲理的人也不好意思变本加厉,再大的矛盾都会被“化干戈为玉帛”的,不要忘记“善”和“忍”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故事二》原宪是孔子的弟子,他以清静守节,安贫乐道而受人尊敬.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门是蓬草编成的,门枢是桑树条,屋内上漏下湿,原宪端坐其中丝毫不觉清苦,以修习礼乐教化的儒道为乐.
  有一天,子贡去找原宪,他乘坐着高头大马拉的车,穿着雪白华丽的衣服,因为小巷容不下他的大车,子贡只好下车步行前去敲原宪家的门,只见原宪戴着用桦木皮做的帽子,拄着手杖出来开门迎接他.可能见原宪一副穷困寒酸的样子,子贡说:“嘻!先生这是生病了吗?”
  原宪回答他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学了道却不能身体力行去做才叫做病,我现在是贫并不是病.”子贡听后非常惭愧.
  唐朝吴筠赋诗《咏原宪子》赞叹道:“原生何淡漠,观妙自怡性.蓬户常晏如,弦歌乐天命.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盛.”
  孔子还有个弟子叫颜回,他一箪食,一瓢饮,住在简陋的小巷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但他却一心向道,始终以此为乐,孔子对他称赞道:“贤哉!回也.”
  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不管是佛、儒、道,还是其他各家学说中,都把“得道”视为人生最高目标.能够安守贫困之苦,矢志不移,视寻道、学道、得道为最大的快乐,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安贫乐道.其实贫贱同能否得道并没有直接关系,人们只是以能放下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贫贱和富贵,来形容向道之心之坚定,以示世俗的任何利益和诱惑都改变不了.
  《故事三》子思,姓孔名汲,是孔子的孙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子思有一次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这个人,说:“他的才能可以率领五百辆车.”卫国国君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
  子思说:“圣人选才用人,就好象木匠使用木材,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杞梓合抱的良木如果只有数尺腐朽的地方,好的木匠是不会弃用的.现在国君处在战乱之世,选将才却因为二枚鸡蛋而弃用一守城大将,这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
  卫国国君向子思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其实,每个人都有长处,但同样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也都会有缺点,所以如果能够多看他人的长处,对于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多一份宽恕和理解,这才是与人相处之道和用人之道.
  《 故事四》卫国国君有一次提出了一个不合适的计划,而群臣却如出一口般的附和,子思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象君,臣不象臣’啊!”
  公丘懿子问:“为什么会这样?”
  子思说:“君主自以为是,那么众人就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事情做对了而没有听取众人的意见,这也是在排斥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自己,这是无比的昏暗;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这是无比的谄媚.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满意的.长期这样不改,国家就不象国家了.”
  子思又对卫国国君说:“你的国家将一天不如一天了.”国君问:“为什么?”子思说:“事出有因.国君如果说话自以为是,那么卿大夫中就没人敢改正你的错误;卿大夫们说话也会自以为是,士人百姓也都不敢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君臣都自以为贤能,而下属们都同声称贤,称贤就是顺从就会有好事,如果指出错误就是忤逆就是有罪,这样怎么会有好结果呢?《诗经》中说:‘都说自己圣贤,谁能分辨乌鸦的雌雄呢?’这不也像你们这些君臣吗?”
  不只君臣治国理政需要注意,其实我们待人处事也是这个道理,能够避免自以为是,多听取和采纳众人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才能避免损失,以博取众长,取得大的成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词用在这里也颇恰当,将众人之言比作百川,自以为是就如同是自断百川,这样广袤之海也会很快干涸枯竭的?
  其实,自以为是无非就是跳不出“私”和“自我”的小圈子,有人认为自己一贯正确,不要忘记“闻过则喜”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先贤圣哲们所推崇的在听到他人的意见和指出自己过错后的态度.
  《 故事五 》郑濂,字仲德,是明朝时浦江人.到郑濂这一辈,郑家已经二百多年没有分家了,人称“义门”,太守赠匾“天下第一家”.郑家始终遵从先祖不听妇人言的训诫,这里说的当然是指不能听从妇人之话去干谋私利、有损孝义之道的事.
  明太祖即位后,将郑濂召到京城,问他一家有多少人,郑濂回答说:“有一千多人.”明太祖说:“真的是天下第一家啊!”当时正值河南进贡香梨,明太祖于是赐给郑濂两枚香梨.郑濂双手捧着香梨往家走,皇帝命人偷偷跟在后面查看.
  郑濂到家后,召来所有家人,然后向皇帝的住地叩首谢恩,又找来两个装满水的大缸,将香梨捣碎后放入缸中,然后让所有的家人分着喝.皇帝知道后非常高兴,于是亲书“孝义家”三大字赐之,并加盖玉玺.
  后来有人诬告郑家结交叛逆罪人,官吏前去抓捕,郑家兄弟六人争相要跟随官吏前去,最后由郑濂的弟弟郑湜前往,当时郑濂正在京城,他赶去拦住弟弟说:“我是兄长,应该由我去.”弟弟说:“哥哥你已经老了,应当由我前往.”就这样,兄弟两人争相入狱.
  明太祖知道后说:“像这样孝义的人,怎么会去追随他人叛逆呢?”随即将诬陷之人治罪,并重用郑家子弟为官.
  我们的传统家庭中特别推崇重孝重义,能够放弃私心,对长辈尊敬孝顺、对晚辈关心爱护、同辈之间互相宽容谦让,这样家庭怎会不和睦呢?郑氏一族以孝义治家,让家人摒弃私心,所以才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家”.
  《故事六》李珏的父亲开了个米店,以贩卖粮食为业.李珏为人,正直勤谨,严守本份.在他十五岁时,父亲因事暂时外出,从此让李珏掌管米店的生意.有农村的人来卖粮,或城市的人来买粮,李珏都是把升、斗交给顾客,让他们自己量米.他也从不计较当时粮价的贵贱.每次卖粮只求两文钱的利润,以养活家人.岁月积久,衣食丰足.父亲感到奇怪,担心他玩什么花招,问他,他以实相答.父亲说:“一般米店,都是大斗买进,小斗卖出.我是进出同用一斗,已算不错了.你却把升斗交人自量,你比我强.可是我家丰衣足食,可见苍天有眼,暗有神护.”
  后来朝廷中的李珏丞相,出朝兼任淮南节度使.李珏听说新来的节度使也名李珏,为避同名,便改名李宽.丞相兼节度使的李珏,有一夜做梦,来到“华阳洞天”,那里鲜花烂漫,楼阁连绵.李珏丞相漫步楼阁之下,见有石壁光滑莹洁,上刻金色大字,名为仙籍榜.所列人名中,竟有李珏的名字.李珏丞相心想:我任显要官职,功德及天,如今真的名列仙班了!他高兴不已.此时有二位仙童,从石壁两侧出来,说:“这个李珏不是你丞相本人,他是你管辖下的一位江阳百姓.”
  第二天,李珏醒来,就设法去求访另一个李珏.一连好几天,都未访到.后来终于找到了现名李宽、原名李珏之人.
  李丞相把李珏用车辇迎到家里,安置于静室之中,然后自己斋戒沐浴,礼拜谒见,称他为道兄.并令全家人恭敬侍奉,朝夕参礼.李珏已是七旬老人,他神情雅淡,容颜秀异,须长尺余,皓然可爱.但他现在受到李丞相如此礼遇,社会上的人就有些议论.有人讲:“他是个开米店的,有什么了不起?”有人却不高兴的说:“开米店是没什么了不起,但李珏的为人就是了不起.”
  过了一个多月,李丞相才开口问李珏:“请问道兄,平日修炼何门道术?服用什么仙药?我曾梦游仙境,见到道兄名列仙籍,所以我迎请道兄,以师礼相待.万望您把道术传授给我.”李珏说:“愚民不知道有什么道术,也从来未服用任何仙药.”李丞相再三恳求,李珏无奈之下,只好把自己怎样卖粮食的事,说了出来.
  李丞相终于弄明白了原因,感慨万千,嗟叹不止,说:“你任人自行量米,多年如一日,看是小事,实是难为.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所积阴德,不可及也!我从这件事悟得:人世间一动一静,一食一息,天尽知之.只要积累功德,虽身处微贱,也会有神灵保佑,名列仙籍.这是神以此警诫世人!”
  当时有人说:“李丞相师事李珏:神了!”李珏活到百岁,仍然轻健爽朗.死后三日,留下衣冠,身体蝉蜕而去,真的成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