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4 09:14:12 字数作文
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作文

  生命里有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伤感。华灯初上,时光流转,他与她的曾经留下不可抹灭的痕迹。那些无处安放的曾经,破碎的让人心疼,他推开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他想应该守候,继续这么守候着。

  有人曾说“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美的诗,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可是金岳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而应该是利她的,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对他来说,春风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远不必多问,她最好永远天真,为他所爱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便不会频频回首,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旧时光的风景里,成为珍藏一生的美丽。也许会看到别的风景,可是回头看,仍然觉得还是她最好。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对他来说,花开了,他就画花。花谢了,他就画自己。你来了,他当然画你。你走了,他就画一画回忆。。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忧愁。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若无缘,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百万菩提众生,为何与我笑颜独展,唯独于汝相见?若有缘,待到灯花百结之后,三尺之雪,一夜发白,至此无语,却只有灰烬,没有复燃。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他会想起你年少时候的容颜,在他心中,你永远都是十七岁的那个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会想到嘴边不自觉地轻轻地微笑起来,叹息地说,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万语的,可是已经不必说了,那样的林徽因,在那样的他的心中,便是独一无二的万古人间四月天了。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长期比邻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处公墓,像生前一样做近邻。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林徽因这样写道

  他如此深刻地爱着她,终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确切的理由:纵使有再出色的女子,与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与林徽因墓仅仅一箭之遥。终于明白,世间有这样一种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过许多地方,一辈子只陪在一个人身边。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终究一别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样。一直到许多许多年后的今天,许多许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许多许多年前的你,为什么有那么许多许多的沉默、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谅匆匆的时光,记住生命,记住爱,记住温暖。

    高三:孤城

读《林徽因传》有感

读《林徽因传》有感

生命里有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伤感。华灯初上,时光流转,他与她的曾经留下不可抹灭的痕迹。那些无处安放的曾经,破碎的让人心疼,他推开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他想应该守候,继续这么守候着。

有人曾说“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美的诗,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可是金岳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而应该是利她的,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对他来说,春风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远不必多问,她最好永远天真,为他所爱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便不会频频回首,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旧时光的风景里,成为珍藏一生的美丽。也许会看到别的风景,可是回头看,仍然觉得还是她最好。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

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对他来说,花开了,他就画花。花谢了,他就画自己。你来了,他当然画你。你走了,他就画一画回忆。。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忧愁。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若无缘,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百万菩提众生,为何与我笑颜独展,唯独于汝相见?若有缘,待到灯花百结之后,三尺之雪,一夜发白,至此无语,却只有灰烬,没有复燃。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他会想起你年少时候的容颜,在他心中,你永远都是十七岁的那个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会想到嘴边不自觉地轻轻地微笑起来,叹息地说,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万语的,可是已经不必说了,那样的林徽因,在那样的他的心中,便是独一无二的万古人间四月天了。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长期比邻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处公墓,像生前一样做近邻。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

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林徽因这样写道

他如此深刻地爱着她,终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确切的理由:纵使有再出色的女子,与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与林徽因墓仅仅一箭之遥。终于明白,世间有这样一种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过许多地方,一辈子只陪在一个人身边。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终究一别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样。一直到许多许多年后的今天,许多许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许多许多年前的你,为什么有那么许多许多的沉默、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谅匆匆的时光,记住生命,记住爱,记住温暖。

观《梁思成林徽因》有感

观《梁思成·林徽因》有感

李彦心

这个暑假,我观看了这样一部纪录片,他讲述了一个美丽、曲折的爱情故事,他讲述了那个的战乱纷争、人心惶惶的年代,同时,他也触动了我心底的那一丝波澜。

梁启超,林长民,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父亲,他们都给两位儿童在幼年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影响,两位父亲因受到西学的影响,向建设一个全新的宪政国家,同时也想把儿女培养成中西合璧的新新人类,他们,在儿女人生的道路上带来了许多,在他们困难时,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在他们面临抉择时,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两位父亲,总是以最温暖,最贴心的方式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人生中,若有一位伟大的父亲,给你最宽厚的臂膀,给你支持的力量,那么,人生无悔。

林徽因,是一位美丽而传奇的女性,他的才华,他的美貌,被后人所赞叹,他从小便热爱学习,深得父亲的喜爱,但是父亲因为担心没有子嗣传承后代,便又娶了另一个妻子,这使林徽因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对后来也有一定的影响,她十分喜欢建筑学,在美国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女生不可以上建筑学的课程,她便修了有关美术的很多科目,他的坚持不懈与热爱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她也很擅长写诗,美丽与智慧集于一身的她,让徐志摩所深深地迷上了,徐志摩说,他只爱林徽因一个,但这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最终也没能结果,因为徐志摩早已在乡下娶了一位妻子,林徽因受父亲的影响,便拒绝了徐志摩,徐志摩后

来在去往她的演讲会时,机毁人亡。

梁思成的父亲与林徽因的父亲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都希望能结为亲家,所以梁思成与林徽因去往同一所大学念建筑学,四年的大学生活,他们彼此互相了解,四年后,他们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而那时,林徽因的父亲去世,梁思成的父亲写信给她,告诉他,以后我就是你的爸爸,也不让她回来奔丧,让她继续学习,林徽因答应了。

他们结婚后,一起到欧洲旅行,回国后,他们前往东北大学教授建筑学,他们培养的学生,很多都成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人才。

后来山河破碎,他们开始了流亡的生活,但是流亡的生活颠沛流离,不久后林徽因肺病暴发,卧床不起,但是战争却好像永无尽头,后来战争结束后,林徽因却被告知生命已不足五年…

结束流亡的生活后,梁思成又开始重新投入教育的事业中,他将他的全部心血和情感投入到了建筑学——那已经被战争蹂躏太久的一门学科。

把“首都建设成生产城市”的总纲领指导下,古都北京的很多古建筑面临去留存废的抉择。梁思成说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人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之时,毁损无余…

战争、内乱、政治运动…将建筑师和艺术家的梦想一次次击得粉碎。为寻回知识的尊严、历史的尊严。美的尊严,他们付出了何等昂贵的代价啊!

读《林徽因传》有感

读《林徽因传》有感

10数媒班 罗 佳 学号:110333170105

题记: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世人因为爱情的缠绵悱恻而记住了这个浪漫迤逦的女子,却也因这无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再一次重温她的一生,似乎她教会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应这样走过。

很早就知道林徽因,知道她是一位才女,知道徐志摩对她的爱恋,知道她是梁思成的夫人,知道金岳霖因爱恋她而终身未娶,知道她于五十年代早逝。但她的才,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不了解;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纠角怎样,我不了解。对林徽因,我仅仅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水平上。直到读了《林徽因传》。

林徽因,这位出身名门,兼具文学家的敏锐与建筑学家的缜密,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建筑史上都颇有建树的才女,是一个站在塔尖上的女人,是一个用一生追求自由、双脚一直在行走的女人。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暂的,她只活了五十一岁。然而她的生命又是灿烂的、夺目的。她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作为女建筑学家,她亲自主持并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对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美丽有目共睹,众人称羡;她才思敏捷,分析、评论头头是道,这一点令许多男士自叹弗如。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她的丈夫梁思成曾说过:“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她又是骄傲的,她不流俗,不惧权贵,有着知识分子的高贵的灵魂。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

读这本传记的过程中有几次我在想林徽因到底有多美呢,于是抵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上网查了一下。印象深刻的有两张,一张是少年时期的,梳着辫子,穿着那个时代的一种褂子,很好看的面容,苗条的身材,文静中透露着聪慧和灵气,真是秀丽无比,亭亭玉立。另一张是与梁思成在国外的合影,笑得特别开心,显出好看的酒窝,梁思成笑得含蓄,泛黄的相处掩不住他们青春幸福的气息。

她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女人,有许多人喜欢她并被她吸引,是不足为奇的。深深地爱过她的,除了梁思成外,还有徐志摩,金岳霖,金岳霖是来迟了,在徐与梁之间,她选择了梁思成,她选对了,她后来自己也说过,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她还会选择现在的生活。她的家庭生活很幸福美满,他们既是亲密爱人,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还是同学,同事,一同留学国外,一同在建筑系执教,一同研究讨论建筑的许多问题,一同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许多时候分不出彼此,他们的感情渗透到了每一个具体的细节。

更为难得的是,身体很弱的她竟多次和梁思成一起野外考察中国古建筑,路途的艰辛,还有时不时的危险,她全然不顾,沉浸其中,浑然不觉。他们踏遍了中国的许多有古建筑的地方,吃尽了苦而无怨无悔,没有到过敦煌,是梁思成的一大遗憾。

想不到的是,林徽因的身体那么弱,到了后期时,多数时候要在床上看书写字,体贴的梁思成弄了个能在床上读写的东西,那一张张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草稿,凝结了她多少心血,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汗水流得很有价值,最终的图案永远的留在了中国的史册上。

林徽因只活了51岁,很短了,但是她活得很有价值,体会了许多,实现了许多,始终有爱相伴,她的人生是丰富的无憾的。

梁思成是那种世间少有的男人,良好的教养,出众的才华,显著的成熟,重情重义,更为难得的是豁达大度,两个追求过林徽因的人都成了他的朋友。徐志摩死后,他从出事地点回来时,为林徽因带来了一块残骸,这是一种出于真挚的爱和深深的信任和理解,才会有的举动,一般人很难做出,所以有些传奇色彩。

他们都是优秀的人才,他们的结合,不仅成就了各自非凡的事业,还体验了美满的爱情,人生的成功还有比这更大的吗。

我为之动容的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赏的,在那个对爱情充满各种幻想的季节,能够如此坚定自己的爱情信仰,维护爱情尊严。初始,我以为这是需要一个很成熟的爱情观才能驾驭花季年龄的冲动,但后来我明白是因为她在任何时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样的生活,每当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转弯,或前行,都那样从容不迫。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内心坚定的女子,不为任何,只为对得起陪自己流逝的时光,回首过往能做到满心的坦然。爸爸曾经对我和姐姐说过,有你们是我的幸福,如果能够看到你们能尊重周围的人和事,且依然从容坚定便是我莫大的幸福。小时候不理解,渐渐长大却了解了那是一个做父亲的殷切希望,希望我们能被这个社会接纳,却也不迷失了自己。

现在,这份坚定我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随遇而安,也许生活中的你会遇到种种的不安,但却可以驾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你可以贪恋岸上的烟火璀璨,却不会让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弱水,也会用最美的姿态自我救赎。

婚后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温哥华姐姐家结婚。婚前,梁思成问过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准备好听我了吗?”这是一个多么有韵味又特别的女人。婚后他们按照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我一直以为这才是适合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她将满身的书卷清香融合在建筑事业中,让我们领略到建筑对东西方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绘画、雕刻等带来的深远意义。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他却从未因此而耽搁她热爱的事业,修养期间还和梁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筑,并多次发表《建筑杂录》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

林徽因事业的最成功点莫过于参与设计国徽,如果不是领略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会相信一个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柔弱女子会拥有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个好强的女子,为了心爱的事业可以废寝忘食,极度消耗体力,以她的性格,即便预支将来的年光,亦在所不惜。

一直以为事业是女人自信最大的来源,不管这份事业是放逐在工作,还是家庭,抑或是某种追求,只要全神贯注的投入,总是能给人一种优雅的张弛感,那种认真忙碌的姿态给旁人一种紧迫感与佩服之情,品尝果实的自在却流露出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满足。几分认真加上几分执着,是爱自己,爱生活,更是对身边人的一种尊重。

晚年的林徽因是我最陌生的,因为史料对于这一部分的记载总是一带而过,但我想,暮年的林徽因是最幸福安然的,因为一生低调的奢华足够弥补他年老的空虚,或许她也会拥有遗憾,但我肯定她绝对没有后悔,每一个或对或错的选择铸就了这传奇韵味的一生,怎舍得挣扎在无谓的后悔之中?

一直喜欢一句话,女人的一生应该这样走过,10岁而乖,15岁而聪,20岁而甜,25岁而美,30岁而媚,35岁而庄,40岁而强,45岁而贤,50岁而润,55岁而醇,60岁而慈。试着爱上自己,做到随遇而安,笑响会点亮整个人生,你就是人间四月天。

读林徽因传有感

读林徽因传有感

作者:张立勇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

林徽因是真实坦诚的,做学问一丝不苟,谈感情也是赤诚待人。在英国的时候,父亲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林徽因一个人坐在诺大的饭厅里,一个人一面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她老是希望着生活有点儿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她对面同她谈话,或者和她同坐在炉子边上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她。她做着所有女孩都做的梦。这时候徐志摩出现了,两人热情的谈文学、人生方面的问题,互相产生好感。但是当徐志摩表示要因她离婚的时候,林徽因果断的听从父亲的安排,离开伦敦去了另外的城市。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绝不用谎言来欺骗自己和别人。

最能代表林徽因至诚的事件是在她和金岳霖之间发生的故事。林家客厅的常客金岳霖对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有所怀疑,便隐隐约约的向林徽因表示出自己的爱意,绝顶聪明的林徽因不可能不知道。1926年梁思成去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林徽因因病在家。金岳霖趁机展开爱情攻势,使得林徽因非常苦恼。当梁思成回来之后,林徽因哭丧着脸对他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

林徽因对梁思成说这话时,一点不像妻子和丈夫谈话,却像个小妹妹在请哥哥拿主意。梁思成当时觉得血液都凝固了,但转念一想,她没把我当做一个傻丈夫,怎么办?经过一夜无眠,梁思成认为自己在文学艺术方面虽有一定修养,但没有金岳霖那哲学家的头脑,认为自己不如老金。

传统的老规矩,但也认为有一些规矩是不能反抗的。为人子,止于孝,为人母,止于慈,与人交,止于信,林徽因真的做到了知止而后有定。

林徽因的贡献除了表现为做梁思成生活的妻子、事业的助手之外,她自己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她写诗、散文、小说和剧本。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风格冷清,一时无二。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时亲手设计的有东方神韵的婚礼服摒弃了西式服装的元素,以不合常情的大胆想象,塑造出古雅、浓郁、特异的东方风格,让人过目不忘。林徽因优越的才情离不开对生命对国家炽烈的爱。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好友费正清知道林徽因夫妇贫病交加、度日如年的情况后,几次劝他们去美国,以便治好病,并找一份有丰厚报酬的工作。可是他们在感激朋友关心的同时也表示: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如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梁思成后来说:“我当然知道这个决定所付出的代价,我不能不感谢徽因,她以伟大的自我牺牲来支持我。不!她并不是支持我,我以为这也是她的选择。如果说我从李白、杜甫、岳飞、文天祥这些伟大的民族英雄那里继承了爱国主义思想,而徽因则除此之外,比我更多的从拜伦、卢梭等伟大的诗人、哲学家那里学习了反侵略、反压迫的精神。她对祖国的爱,是怀着诗人般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在这种爱国主义的激励下,林徽因留给祖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景泰蓝在新中国的重生,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的浮雕。做完这些之后,林徽因于1955年3月31日晚上与世长辞。

《大学》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条纲领是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结构的浓缩和精华,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核心。它不是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每一个传统与现代的知识分子用行动去实践,也只有这样,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够彰显,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才能够扩大,从而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之后实现平天下的最高理想。林徽因是实践者,中国的优秀儿女都是实践者,让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刘炎生著.中国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