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未来的城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2:34:31 优秀作文
未来的城市优秀作文

篇一:未来的城市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经济已经越来越发达了。可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学校常常受到干扰,交通事故接二连三的发生,那些外出旅游的人要挨家挨户地找宾馆……那可多麻烦呀!

不过以后,可就方便多了,人们穿着会飞的鞋,想飞就飞,想走就走,而且还可以帮那些胆小的跳伞员训练呢!真是一个很棒的发明。

现在,你可能嫌人行道不方便,而且常常有车辆在人行道上开来开去,这到底是给谁铺的路呢?什么事总会有办法的。我长大了,要发明一种声控的穿越板的人行道,如果你要去其他地方,站人行道上,只要说一声你去地方的名字,你几秒钟就可以从这里穿越到那里。而且可以为你的安全提供保障。

有些人喜欢外出旅游,可找不到宾馆,可是很麻烦的,我想发明一种可以折叠的房子,如果你要外出,就不用住宾馆了。只要把房子一折就可以走了,选好了地方,你再把房子拿出来,多方便啊!

不是靠幻想就可以变成现实的,以现在的经济情况,根本达不到这种程度。我们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这些是不可能实现的。

 

篇二: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作者:赵振宇

来源:《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4年第11期

摘 要:当今社会,大都市的弊端早已暴露无遗,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空间拥挤、城市蔓延、交通拥堵、房价飞涨等问题成为社会难题,世界上一些大规模城市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同时,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社会变革,文章立足信息技术,通过探讨远程办公对现代企业运营的冲击,构想出分散联网的企业运营模式,并提出信息时代城市发展将由大都市化转向中小城市联网化,以及转化条件和途径。

关键词:信息时代;中小城市;联网化;物流;交通;金融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089-02

大都市产生于工业时代,工业生产聚集起了大量资源和密集劳动力,劳动力的聚集又需要消耗更多资源,这样,资源和劳动力的聚集就成就了大城市。随着时代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占有比重越来越低,已经降为国民经济总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另一方面,社会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从工业时代走进信息时代,同时,大都市已经暴露出人口、环境、资源等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1 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城市化

1.1 大城市的起源

大城市化起源于工业时代,在工业社会,从事工业生产需要大量密集的劳动力和大量的资源,这样就聚集起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和采集业工人,在那个时代,金融、交通、信息、物流并不像当前这么发达,产业链内的企业地理位置越靠近成本就越低,所以,在工业时代,对于个体企业来说,城市化程度越高,成本就越低,市场和商业机会也越多,在利益驱使下,城市化的速度非常迅猛,城市逐步形成,甚至出现了很多人口上千万的大都市。

1.2 城市化的正效益

城市起源于商业活动,反过来又是商业活动的载体,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

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业时代,城市是市场的载体,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市场,如果没有城市化就没有市场经济。

②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市场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也是深远的,商业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市场为社会各个领域聚集起了人力和资金,如果没有一定规定的城市作载体,大型科研机构、医院、学校都不会出现,社会也不会像现在如此繁荣进步。

③对文明的推动。城市化促使人的聚集,人的聚集推动了文化交流,推动了文明进步。

1.3 城市化的负效益

一是环境,二是资源,三是人口。城市运转需要乡村,农村人口分散,大城市的弊端是人口集中。人口过度集中,就造成了大城市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空间拥挤、城市蔓延、交通拥堵、房价飞涨等弊端,如果人口过度分散,则难以构建高速的市场流通,社会功能无法发挥,医院、学校等公共事业得不到发展,社会进步速度缓慢。

综上所述,城市化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大城市化起源于工业时代,既促进了社会进步,也带来了社会问题。

2 信息时代对城市化的冲击

信息时代的显著特点就是实现了跨空间的沟通,地理位置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小,企业之间并非地理位置越近成本越低,这也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2.1 信息时代下企业分散联网运行模式

假设网络通信、物流、交通足够发达且成本足够低廉,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就可以打破集中办公模式,完全可以采用远程办公,实现分散联网运营,企业甚至不必有办公场所,员工可以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实现办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金流转,所有的交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可以通过物流实现产品快速周转。可以通过高速交通实现人的流通。总之,随着远程办公的实现,企业运行模式会从传统集中模式转化为分散联网运营模式。

2.2 分散联网的企业运营模式的优势

与集中模式相比,分散联网模式有以下优势。

2.2.1 成本更低

企业分散联网运营,可以将廉价资源整合起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比如在工资水平低的地区雇佣工人,在靠近矿产的地区建产房,在房价低的城市注册企业,选择办公地点。

2.2.2 组织更活

与传统企业相比,分散联网运营的企业不受地域限制,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在选址、选人等方面可以实现全国市场选择,更具竞争优势。

2.2.3 效率更高

企业分散联网运营,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跨地域无障碍沟通,企业运行效率更高。

2.3 企业实现分散联网运行模式的条件

实现企业分散联网运行模式,关键是降低分散运营的成本。

①信息网络支持,信息技术极度发达,同时降低成本,实现远程办公。

②高速物流支持,商品流通快速低价。

③高速交通支持,人的流通高速低价。

④信息安全支持,实现安全快捷的网络财务。

3 中小城市联网化代替大城市化

企业的分散联网运营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竞争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物流、金融、交通产业的发展,分散联网运营模式必然会代替传统模式,而随着分散联网运营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对城市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中小城市联网化也将成为发展趋势。

3.1 分散联网的企业运营使中小城市联网化成为发展趋势

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基本元素,假如企业完全实现了分散组网,那么,企业员工就不会聚集,由大规模工业生产而产生的大都市自然会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联网化的中小城市。但是不管如何发展,人口不会按面积完全平均分步,城市也不会消失,因为,一定的规模的城市,在聚集公共资源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疗、教育、科研、公共安全等基本社会事业的发展所需的公共资源需要以城市为载体,此外,企业绝不会完全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运营。所以,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中小城市联网化。

3.2 中小城市联网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小城市联网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

3.2.1 推进国家市场化水平

随着信息、物流、交通、金融产业的发展,分散联网运营企业的发展和中小城市联网化的推进,跨时间、夸空间的沟通联系,市场化水平将大幅提高,全国一体的大市场将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3.2.2 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随着分散联网运营企业的发展,资金、资源将流向低成本地域,城市、乡镇、农村之间的差异将逐步消失,三者的概念也将逐步模糊。所以,城乡一体化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企业分散运营模式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钥匙。

3.2.3 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企业在分散联网的运营模式下,企业在选雇员工时必然会选择平均工资水平低的地区,这样就促使了社会资金纵向流动,西北偏远地区,地域之间的差距将降低,区域一体化将成为发展趋势。

总之,中小城市联网化有利于市场发展,有利于经济建设,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3 中小城市联网化发展的途径

中小城市联网化发展的关键是分散联网运行企业模式的普及,企业实现分散联网运行模式的条件是信息、金融、物流、交通这四个产业的支持,所以,这四个产业的发展也是中小城市联网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3.3.1 自然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程,四个产业的发展本身会自然进行,分散联网的企业运营模式会逐步代替传统模式,中小城市联网化也会随着四个产业的发展逐步进行,这一过程是长期的、慢速的。

3.3.2 政府宏观调控

就是通过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干预,把信息、金融、物流、交通四个产业作为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为企业运营提供更廉价的信息网络,更快速的物流,更快速的交通,更安全的金融环境,从而实现国家市场化和中小城市联网化。

综上所述,企业分散联网运营是未来企业运营模式的发展趋势,中小城市联网化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该大力推动信息、物流、交通、金融等基础领域的建设发展,从而推动国家市场化水平,推动中小城市联网化、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在世界经济潮流中抢占先机。

参考文献:

[1] 张平,刘霞辉.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11).

[2] 陈明星,路大道,刘慧.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省际格局[J].地理学报,2010,(12).

[3] 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10).

[4] 陈明星,叶超,周义.城市化速度曲线及其政策启示——对诺瑟姆曲线的讨论与发展[J].地理研究,2011,(8).

[5] 陈昌兵,张平,刘霞辉,等.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10).

篇三: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观察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首先,清洁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近200年来,城市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快速扩张,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熊熊燃烧中得以实现,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水源/地源热泵等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利用

其次,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将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模式。城市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带来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废弃物,人们生活的环境面临恶化的趋势。成为“资源-产品-回收-再利用”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

第三,城市的运行将具备“感知”和“自适应”能力。射频识别RFID、下一代无线通信网TD-LTE、智能交通及智能安全监控等系统的集成应用,

第四,知识型服务业将成为城市未来产业的主要形态。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5%,发达国家已越过70%。未来的城市将形成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教育与研发服务、创意以及产品设计等相关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形态。 第五,城市带、城市群(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快捷便利的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将城市与城市有机地联接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带、城市群(圈),如日本东京城市圈、英国伦敦城市圈、德国鲁尔城市带和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城市圈等。

一.未来3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地带仍将是投资的热点地区。

首先,从石油、铁矿、粮食、棉花等重要资源的供给来看,国内的储量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大多是从资源开发起步的,而资源开发一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其次,沿海地区的产业密集度高,企业之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关系,以降低生产成本。再次,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小,社会管理成本低。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总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与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有望缩小。政府投资的倾斜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收入的提高。东西合作的加强、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活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而且能够提高工资水平。随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口将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向东部地区流动,西部地区的人口可能出现减少的趋势。“分子”增加,“分母”减少,人均收入必然增加,相应东部地区的“分子”“分母”同比例增加,因此二者的差距是有望缩小的。

(二)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三)一大批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

省域范围内将形成多个经济中心,规模不等的城市大都是相应不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它们不仅集聚着区域内先进的制造业,也是区域内的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对区域的经济活动起着调节、辐射的作用。(四)京广线中段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望崛起(五)中国经济重心有北移的趋势(六)国际合作继续加快,次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二、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并逐渐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城市发展也将出现多样化的态势。

(一)我国将进入加速城市化时期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成功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已经具备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城市化进程2.改革的深入为城市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的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将会改变,现行的户籍制度将根本改革,影响城市化进程的

3.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我国将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三)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

1.国际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城市与世界交往日渐频繁,城市发展的国际性因素逐年增多,中国的一些特大城市将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2.连绵化

城市连绵化是指一个区域内中心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从而形成城市密集区的过程。我国的主要城市集聚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辽中南地区等已形成了城市连绵化的基本框架,其内部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城市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优越的地理区位、集中的智力资源、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使这些地区将迅速实现连绵化。

3.生态化

城市自身发展孕育了城市现代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并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观念;与此同时,也造成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挤、用地用水短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化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不但不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使生态环境更适宜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4.现代化

城市化本身意味着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人民生活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将迅速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科技进步将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超越其经济、技术鸿沟,追赶发达国家城市的动力与源泉,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城市,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推动城市转型与升级,是我国城市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科技的进步、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与管理模式,使城市经济从倚重自然资源和制造业转向倚重高新技术、信息资源和服务业。

以交通通讯和能源供应为基础的高效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及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本质,通过生态城市建设,人民将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城市将充实各种文化体育医疗设施,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激发人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关注绿色建筑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有何特点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