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名家叙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22:43:44 体裁作文
名家叙事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记叙文名家名篇

不能忘记的过去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留给明天

回首是春,俯首是秋,命运的车轮无休转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牵扯出四季轮回,哺育着生生不息。明天——这是个永恒而美好的字眼,这是个希冀与和平的象征,然而,今天的我们又能把什么留给明天,拿什么去成就辉煌? 轻吟着易安居士的佳句,咏读着冰心先生的华章,我顿悟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有多少精神文化财富,那一颗颗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灿灿生辉的明珠,不正是留给后人的遗产吗?

留给明天的是我们代代传承着的文化艺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的词旷达豪放,指引我们在挫折中也应豪情不灭;“杨柳岸,晓风残月。”柳咏的词含蓄婉约,给人别样的唯美浪漫的风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

泪。”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梦》的故事流传至今,他笔下性格各异的十二金钗令人记忆犹新。琴瑟琵琶、管弦丝竹,现今中国民乐已然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吴道子的工笔,齐白石的水墨,更在百年历史长河的画卷中比翼齐飞! 留给明天的是我们代代传承着的精神财富。可否记得,屈子苦苦行吟于江边,最终毅然投身于汨罗中;可否记得,诗仙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此的潇洒狂放与不羁。曾几何时,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弃医从文,嘻笑怒骂中,为国人闯出一片正义的天空;曾几何时,散文大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留给明天的是我们代代传承着的优秀品格。白芳礼白大爷辛勤蹬车十五载,将35万元血汗钱全部捐助失学儿童,竟不为自己留下一分一毫。一场衡阳大火使多少人流离失所,是那些年轻的消防战士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救民于危难水火之间。神州五号的成功不仅成就了英雄杨志伟,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刘翔那破记录的一跃,更昭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把握我们的未来,脊柱我们的使命,传承文明的责任落在我们的双肩。将闪烁的火炬传给明天,将无言的希望送给明天,将璀璨的文化留给明天

爱在心口难开

“爱”在心口难开

喝完最后一口牛奶,我默默地把120分的卷子放到父亲面前,他抬起眼哼了一声,签上大名后又继续埋头看报了。我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作罢,反正我也习惯了。收拾好东西,我顺手把门带上,那轻轻的关门声,仿佛一声叹息似的。我头也不回,大步向学校走去……

其实,我也想他对我笑一笑,说声“考得不错”的话……

我跟我父亲好像是天生仇人,从小到大,我们的交战便没停过。调皮是男孩的天性,每当我闯了祸,他总一声不吭,抡起皮带没命地抽。大概是遗传了他的执拗,我也不哭,一阵清脆地抽打声和妈妈的哭喊声混战,最终便以“砰”一声摔门的巨响——我夺门而出告终。

妈妈常跟我说,其实他是爱我的,只是不知道怎样表达,我要试着和他沟通一下。沟通?我冷笑,和他这种机器怎么沟通?他甚至对路边不相识的扫街大婶笑一笑,却吝惜地不肯对我展露分毫,他表达“爱”的唯一语言,便是那无止境的皮带抽响。而我回报他的爱,便是比说话还多次数的摔门声……

想着想着,便来到了学校。“嘿!”好友神秘地凑过来,“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父亲节!”顿时,冰冷的老脸又浮现在脑海,我厌恶地说:“关我什么事?”“你不对你父亲表示点什么吗?我昨晚等不及,已经送了,当我对我爸说?我爱你?的时候,他居然哭了呢!”好友兴奋地说,然后不由分说地拉我去了精品店…… 拿着一瓶二锅头和一盒包装精美的皮带,我忐忑地回到家里。送皮带,真讽刺,他又要抽我了吧?

“爸,今天是父亲节,这是送你的礼物。”我不动声色道。他愣了一下,慢腾腾地拆开了礼物。出乎意料,他没有勃然大怒,只重重地叹了口气:“今天你妈不在,跟我喝一杯。”也好,壮壮胆。

可怕的寂静,只有酒杯碰撞声。两人都喝得微醺,我望着父亲,幽幽地说:“爸爸,我……我……我爱你……”极轻极快地带过,也不知他听到没有,“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你那条皮带快断了……”没等我说完,父亲喉咙里冒出一句:“今天考试考得不错……”我的眼顿时热了。他拿起酒杯,仰头猛地一倒,眼睛闪闪的,红了。他慌忙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我笑笑,哽咽着:“是烈了点……”说罢也举杯一饮而尽,热泪,流进了嘴里……有爱的泪,是甜的…… 一声“我爱你”,化解无数情……

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不是个勇敢的孩子。我害怕困难,我害怕前路的茫然,还害怕面对前路的艰辛,我害怕面对没有方向感的世界,我害怕失去自我。

我总是会在事情快要有结果的时候,特别是在自己有不好感觉的时候,选择逃避。

我总是想学着去坚强,可是坚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坚强总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子坚强,它并不是两个字,它并不是一种心情,它不是一时的冲动就能完成的事情。我觉得它好难。我曾经尝试着去做,可是最终我还是失败了。我还是放弃了。虽然事情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事情总是以放弃而结束,但是我并没有很轻易的说出不。搜虽然不是个勇敢的孩子,可是我也不是轻易放弃的孩子。我的放弃总是在挣扎了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请你不要以为,在你坚强了之后就一定是彩虹,就一定是美丽的世界在等着你,人并不是会事事都顺心,我们照样会面临失败,我们照样会面临痛苦,我们照样会面对哭泣,只是在我们失败在我们痛苦在我们哭泣之前,你要尽量争取。 或许,我是个失败的孩子,我是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所以我的世界总是失败比较多。不管我努力了多少,我的失败率总是会有70%。

可是那天之后,我觉得,我的生活不该是这样子的,我的生活也不应该是失败的,我的生活也该是五颜六色的。我也权利我也有能力去争取彩虹的。

生命真的很脆弱。大自然两分钟的颤抖,我们就面临生离死别,我们就开始人心惶惶,我们就开始不知所措,我们的大地就是一阵阵的慌乱。

同样,生命也是很坚强的。废墟中的可乐男孩,为了有活着意志力的看书女孩,那个废墟中锯掉双腿才被拯救出来的女孩,经历了几天几夜还能被解放军战士救出来的人们,如果面对着眼前的废墟,看着周围的黑暗世界,他们放弃了生的意志力,那么他们活着吗?他们还有生存的希望吗?

经历了那天,我渐渐的明白,我好像不再是个小孩了,我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不该那么轻易的说放弃,很多事情我要是再咬咬牙,我也是可以看见彩虹的,我也是可以看见美丽的火光的,可是我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犹豫了。尽管我的犹豫也是经历了思考的,可是要是我在思考一下,再好好的想一想,我的周围也会有美丽的奇迹出现的,我的彩虹也在不远处的。我错过了很多次看见彩虹的机会了。

错过的是永远不会再来的,眼前的还在,我要抓住现在,对眼前的事情不要轻易说不了,我要用心的去坚持,我应该用尽自己全身的力量去争取。还是那句,经历了风雨不一定见彩虹,可是不经历风雨就一定不会看见彩虹。

我想握住你的手>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不变的是手心用爱支的温度。

——题记

每次过马路,爸爸总是伸出温暖的大手将我牵过马路,每次看见他向我伸来手,我总是很高兴地握住它,久久不愿放开,因为它总是那么暖和,包容我的手,也包容我幼稚而充满幻想的心。

每次妈妈带我出去逛街,她总会用那只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握着我的手,她的手总是牢牢地握着我手,怕把我弄丢了。我常常想,不管妈妈以后怎样她一定都会竭力的握住我的手,一定。

每次扶着外婆下楼梯,她那青筋突起的隐约可以看见骨头的手总是紧紧地拽着我,生怕我把手放开了。她的眼睛不好,看不清楼梯,所以总是一格一格慢慢走,时不时望我一眼,那眼神里写满了依赖与期望。外婆愈加苍老了,那枯树皮一般的手却将我的手握得愈加紧了。

每次与朋友逛街,她总是牵着我的手,与我谈天说地,有时免不了唾沫横飞,于是就用一只手夸张地比画着,但那另一只手却从来没有放开过我的手,松松的。她似乎从来不担心我会脱开她的手。确实我也从未脱开过。

我不知道那些手还能牵着我走多久,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手来握着我的手,但也许也会有一天,我的身边一只手都没有了,只留下我一个人。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会怀念那一只只我握过和握过我的手,它们带给我的已远不止信心与勇气,它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谢谢那一双双陪我写下青春年华的手,可以永远不放开吗?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

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

名家叙事作文

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篇二:名家说作文教学

一、 黎锦熙

1.1写作重于讲读

1. 2日札优于作文

1.3改错先于求美

“日札优于作文”是我国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作为日记和札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在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在心理上,轻松自然,因为不是“作文”。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我认为作文是一种习惯,即习惯于用笔表情达意。画家喜欢用画笔表达对事物的理解;音乐家常用音符抒发对世界的感受;而文学家则擅长用手中的笔描绘世间百态。生活中类似的感触,不同门类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表现,只是表情达意的习惯不同。所以,要培养学生较高的作文能力,就得引导学生养成用文字表情达意的习惯。但不要过分的讲平常写的东西是为了写好作文而进行的训练。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引起思索和争议的事件,如杨利伟成功的太空之行,如一次集体活动,如班级新近发生的焦点事件等,利用自习课甚至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占用阅读课,引导学生即时用笔表达自己的见解,以求使之尽快养成习惯。作为学生,高兴了,生气了,结交新朋友了,读到一本好书了,跟同学闹别扭了,挨老师批评了??只要有了某种情绪,就用笔把它记下来,不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只需开门见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绝不要想这是在“作文”,而是在表达一种情绪,在“说”一件事,说给谁呢?想说给谁就说给谁,只要痛快就行。

这就又涉及到一个问题:说和写是一回事吗?二者是什么关系?在练习写作的初期完全可以当作一码事;怎么说就怎么写。生活中,有些人很会讲故事,常吸引许多听众,这些人的语言里,叙述形象生动,感情色彩丰富,而且还用了一些倒叙插叙什么的,所以极富有感染力。如果把说的话变成文字,肯定是非常优秀的文章。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讲故事,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能把话说清(这是针对有些学生作文时的词不达意语句不通说的),因此,怎么说就怎么写,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是最好的开篇、布局和立意的方法。蔡成先生的《最感人的理想》中记录了这样一篇作文:“阿爹还没走的时候(当地人称人死为走),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都不怕了??”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用的都是大白话大实话,没有精巧的结构,什么烘托、照应一概没有,而且还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一条狗,但小作者以孩子的语气准确的表达了对母亲真挚的爱,是纯美人性

的一次告白,意之所到,笔之所至,没有什么作文技巧,但确属一篇好文章。当然,刚开始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不能很准确的把所想所说都准确的表达出来,所谓的词不达意,但这只是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这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写篇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

在坚持用笔记录生活的同时,学业也在发展,自然离不开读书(广阔的课外阅读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读书就要有感受,有感受就要写一写(这时已经养成了习惯),这就是读书札记。写日记和记札记,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习惯和需要,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外阅读的视野都在增长着、开阔着,吸收和表达这两个问题,在不断的学习中,在老师没有大讲文章的技法中,扎扎实实的解决着。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几乎不让学生写作文,只是坚持不懈的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特别的高,这是通过日札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例证。

教学生用笔来表情达意,告诉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一旦习惯养成,捎带讲点儿作文技法,练就较好的作文水平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坚持写日札,要比追求写几篇所谓的好作文要有效的多。

二、 陈望道

提出作文法的三个层次的要求,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和平允公正。三个子系统,其一,文章构造,包括词句和段;其二,文章体制,包括记载文、记叙文、解释文、论辩文和诱导文;其三,文章美质,包括明晰、遒劲和流畅。

三、 梁启超

3.1大匠能予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3.2以会作应用之文为最要。

文章主要包括记载文、论辩文和情感文三类。其中应用之文主要是指前面两种。而封建时期注重八股策论,所以,陈先生有针对性地指出,要重记事之文。

3.3养成整理思想的习惯。

其一,思想的二要素是,一内容,要求有物;二形式,要求有系统,即有序。

针对主次不分和条理混乱的两种弊病,梁先生指出,用理主从的方法护主眼来治疗主次不分的毛病;用理系统的方法来分层次,以此治疗条理混乱的毛病。

其二,教人作文当以结构为主。评改宜专就理法讲,即整理思维的方法,要

求重思路,轻修辞。

3.4求真求达。

求真有两个方面,一事实之确凿无误,这要求作者体察精密;其二,人之真情实感,需要文章作实感之赤裸裸的表达。

求达,即为词达,亦有两个方面。一照事物之原样说出;二所说令人完全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重语言的组织构造。

四、 胡 适

4.1用“看书”代替“讲读”。

要增加阅读量。阅读要做到由博而专。只用讨论,不用讲解。

4.2没有趣味所以没有成效。

选文的两个标准,一为文质兼美之美文;二(学生)可解易懂完整之书(读《史记·四公子列传》,不读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读《史记·项羽本纪》,不读苏轼的《范增论》)。拒绝游戏之作。不用讲解。

写作也是这样,可以采取自出题目的方式,以求引出趣味。

4.3能作文为第一标准。

读书须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强调手到的重要。胡适认为,发表是吸收的利器。勤笔,助我之思也。

(朱熹有言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胡适先生提出读书四到,并且把手到提到最重要的地位。此说耐人寻味。)

4.4活语言和活的教授法。

胡适先生提出,学用一途。采用演说、辨论的方式,分组合作进行,辩论先立论,再求驳论。

五、夏丏尊

5.1写作法则没有而有用。

作文法有三个层次,其一,基础理论;其二,应用理论;其三,应用技术。夏丏尊先生反对空言技法。他认为,应该以写作行为为经,以写作技术知识为纬,来作探究。他认为,形式法易,内容法难。文章的法则,应该讲究文质相融,于无法中求法。

5.2为文不要忘记有读者。

为文要讲究读者,文章的性质要与写作的动机适当,作前六问,谁、哪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等。

5.3从试作小品入手。

作文即生活。作者应该从不留心,到留心,再到无须留心。

5.4学国文应着眼文字形式。

作文要讲究词句的表达法。要求通求达。但是,不应该从模仿入手。表达之道即为思想之

六、阮 真

阮真又名乐真。他在学术史上以不信权威、唯真理著名。其人半文半理,负笈东南大学,讲道中山大学。

6.1批判、独立的理论品格。

非常著名的有阮汪(汪典存)之争、文言文与语体文之争、多读多写辩、课外练文辩。其课内有教而无学,课外有学而无教的思想很有针对性。

6.2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其搜集、统计、分析和整理的研究方法很到位。

6.3崇实、致用的教育思想。

顺而上,逆而上。顺而上为教而研,逆而上为科研。

注重应用文。三种。普通应用文、公牍应用文和职业应用文。

设计作文批分表。初高中各六个方面。

拟题。拟而引趣。假设环境,造成机会,做问题设计。

作文的五种利用机会。(实需、读本、刊物、校内服务和社会服务)

七、鲁 迅

7.1思想和文学修养并重。

代圣贤立言文章乃普遍的失语症。作文要求真诚、深入和大胆。讲究作文与做人合一,文道合一。先生于具体技巧多有传授。

7.2从读中作比较鉴别。

模仿乃试误。反对读文选。倡导古今中外法。注重大家作品,成品与半成品的比较。

7.3先写能写,再图变革。

反对硬写。严筛选、力开掘。

7.4文章要使人爱看。

倡导白描。反对朦胧晦涩。语言表达取做与不做之间。

八、 朱自清

8.1写和说到底是两回事。

写特别注重语言的逻辑性、书面程式和个人习惯。

写作是两种能力的过渡。从朗读、诵读中悟语言。宣读得文脉。

8.2创作与写作性质不同。

广义散文到求通求稳。作文有两个注重,一文字,二思维。

8.3写作要有切近目标。

切用,重实用、重时文。

8.4写作要有假想读者。

重视书信法。书信如面谈。

九、 朱光潜

篇三:名人叙事

王傅生在公司任职近十年,这些年里从基层做起,一路由技术人员到产品行销经理,加上自己不断进修,学习到各方面的管理知识,诸如:财务﹑技术开发﹑产品市场分析﹑客户咨询服务﹑和策略规划等.秉持着对公司的忠心,王傅生一向勤劳不懈,上面交办的事, 总是在有效期间内完成,并将自己所学的管理心得,运用在公司的实体运作上,把分析资料写成具体的企划书,和同仁及上司分享.

王傅生的上司陈明泰是空降部队,擅于交际应酬和拉关系,往往搏得上司的欢心.陈明泰是有Party一定是喝到最晚才离席,并和公司一些同仁组织定期的烟酒俱乐部,藉此拉近彼此关系,虽然公司同仁都对陈主管的职务与工作性质不太了解,但因陈主管和上司的关系甚好,所以没有敢去追问.

近来陈主管自己负责的产品已渐渐不受市场重视,反到是王傅生的产品线成为公司营业额的主干,从来未对王傅生产品有深入了解的陈主管,近来常询问王傅生的产品与市场开发,甚至将王傅生所做出和同仁分享的市场分析﹑策略管理和演示文稿等资料抄袭,以做为向上级业务报告的依据,多年来由王傅生代表出席的区域性业务检讨,在出发的前夕,也临时收到上级的电子邮件,表示陈主管将代表王傅生出席该会议,让王傅生感到讶异万分!

王傅生因个性属老实内向型,也因不会抽烟喝酒,所以和烟酒俱乐部的同仁不常在一起,在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后,刚开始他只是暗自感叹,认为向同仁述说这个状况,恐怕对上司不尊敬,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会前临时被撤换和职权屡遭侵犯,再加上自己辛苦做出来的企划屡遭盗用,心里愈想愈难过……如果您是王傅生,什幺样的抉择才能化解这一切的不如意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