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初中作文教学案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4 10:53:04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案例初中作文

篇一:初中作文教学案例

初中作文教学案例:怎样进行作文的修改

贾湖中学 邓艳丽

引言:作文修改是指本人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调整、补充、调动和修饰,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它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练习手段。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沿袭传统的方法:即老师命题,学生做,做完之后,由老师逐一批改、点评,这种方法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但是效果总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重要的修改练习机会,失去了多写的可能性,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的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懒性,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努力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的提出:在作文教学中,传统的做法是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完一交了事。而老师辛辛苦苦评价完一百多篇作文后发还学生,学生则是拿到自己的作文后,最多瞥一下后面的批语和分数,就丢到一边去了。下次写作文还是上一次的重复,原来出现的写作上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一次次的作文,一次次的批改,进步确微乎其微。这样的作文训练,效果何在?难怪教师们要哀叹做“无用功”了。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让语文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又同时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又能起到实际的效果呢?

问题的分析:作文批改是一种阅读,也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更是一种提高。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容忽视。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使其在互相批改中认真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在互相批改中逐渐形成一种浓厚的兴趣,写出一些写作之法。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问题的解决:

步骤一:展示习作

成长的路上有爱伴着我

成长的足迹,跨越了十六个春秋。蓦然回首,希望的路上,每一个生动的音符,都谱写出一曲美妙的人生之乐。

柔美 母爱

我从未离开过的,便是母亲。每天,我都在享受柔和似水的母爱,那一句习以为常的嘱托,带给我生活的充实;那一回轻柔如风的抚摸,带给我心灵的温暖;那一次甜蜜无声的微笑,带给我前进的信念??我拥有了母爱,也就多了一份体贴与关爱,弥漫在我瘦弱的身边,愉悦着我幼小的内心,生活的烦恼也总有你替我分担。

我迎着这无限柔美的旋律,渐渐成长??

深沉 师恩

我最害怕而又尊敬的,便是老师。考试后那令人恐怖的眼神,总能将我的魂吓掉半截。我担心,担心每一个细节,生怕遭到老师的批评。但老师虽然严厉,但总会指引我们正确的道路。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明显下滑,我找不到学习的节奏,也丢失了信心。迷茫的我在学与不学中徘徊着,仿佛一切都是失望。就在我极度失落之时,老师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帮

助我找到学习的方法。我再一次充满信心,努力前行。

这样深沉的旋律,已回响在我心中,见证我的成长。

清亮 友谊

我的青春时光,最清纯的,便是友谊。

我六年的小学时光,是我一生都无法磨灭的美好回忆。50个天真的伙伴,从活泼欢乐的儿童蜕变成成熟稳重的少年。这之中,没有悲伤,没有失望,困难也总是共同克服。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口号:I am the best one!经历风雨,不断前行。“玉米人农庄”的纪行,“百年校庆”的欢度。徒步春游的艰辛??一切都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就像清亮的泉声点滴心灵,滋润了美好与希望。

耳边再一次奏起那成长之乐,回旋着柔美、深沉与清亮,谱写了我的成长,将是永恒!

步骤二:修改该如何修改

(一)师: 读完本文后,从日常写作的角度看,他写得好的好在哪?值得你借鉴的有哪几点?处理的不好的有哪些地方?该怎么修改?

(二)学生阅读材料,列出思考结果。

(三)讨论: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就问题展开讨论,请大家积极参与。

生:我觉得这片习作用小标题的结构,显得层次清晰。

生:运用小标题还可以结构显得匀称,错落有致。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小标题可以让文章疏密有致,文面爽洁悦目,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生丙:但是,老师,我觉得这篇习作的小标题的内容好像不是很明确,不能很好的概括对应文段的内容似的。

师:嗯,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让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同学们,现在大家都在仔细读读第一个小标题及其对应的内容。

(学生认真研读)

生:老师,我觉得“柔美 母爱”这个小标题表达的意思不明确。

师:那你说说改怎么修改就明确了?

生:根据第一部分的内容,我觉得可以改成“母爱,润泽心灵”。

师:其他同学怎么评价这位同学的修改呢?

(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那么,大家觉得比起一般常见的结构,特别是在一篇文章记叙三件事情时,小标题还有什么好处?

生:我知道了,在一篇作文中叙述三件事,当然少不了要有过渡性的句子;用小标题就可以在不用过渡啦。

师:小A,平时老师总评价你的作文写得太长,特别是在段与段衔接时总是交代得太详细以致喧宾夺主,使文章重点不能突出,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小A:我明白了,可以用小标题来代替过渡的作用。

师小结:对,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以便于突出重点。另外,小标题按照结构形式安排,有并列式、承接式和层进式等,像这篇习作就是运用了并列式;按照叙述内容有时间类、人物类和事件类等。各种类型小标题的安排要灵活,如安排人物类的小标题,可以用人物性格特征作小标题,可以用人物外貌特征作小标题,还可以用文中人物典型的语言作小标题。小标题的使用已成为近几年佳作创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再好的小标题也只是一件美丽的外衣,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还是看文

章实质性的内容,要让小标题真正做到为文章的内容服务,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希望同学们在运用小标题进行写作时要注意。

师:我们刚才就这篇文章的结构作了修改和点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选材和材料的处理方面该习作有何优缺点,大家再看看材料,形成认识。

生:我觉得这篇作文的选材很好,作者从成长岁月中选取三种人间温情:母爱师恩和友谊来表现中心------成长的路上有爱伴着我。我觉得这些材料有力地表现了中心。而且,作者在处理这三则

初中作文教学案例

材料是采用并列式这也是做得好的地方。

师:对!选材一定要能有力地表现中心,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但请大家再看看作者的记叙有何特点?

生:没有生活气息,很多套话,不能感染人。

生:多用概述。能用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爱”这一主题。但读起来感觉好像不是很清楚。 师:是不是他写得不是很具体?

生:对!但如果进行具体的描写又好像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呢?

生:如果都具体展开描写,那文章该有多长啊!所以我还是觉得该用概述,这样就可以写多几个生活细节。

师:那么大家看该怎么处理文章就容量大,内容又具体明确条理清晰呢?我们学过修辞的运用,大家看看这里能不能用上?

全体学生:排比!

师:还有什么描写只需生动的一笔就能传神地表达事物或人物的特征?

全体学生:细节描写。

师笑:好,动手就第一部分改改。

(学生动笔改后老师抽一份作简单的评价)

师作小结: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从中心出发,以能有力表现中心为佳。材料的处理要根据材料的多少来处理,像这篇例文,选择多则材料的话适合在叙述时用概述并采用并列式结构;只运用一则材料来表现中心的情况下就应对材料作具体的描写,描写过程要特别注意重点突出。

师:刚才我们一起对此文的主体部分加以完善。接下来大家再说说,我们还可以从哪方面做进一步的修改?老师说过,一篇考场作文一定要有些亮点,那么最容易出彩的地方是在哪? 生:开头和结尾。

师: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开头呢?

生:能引出下文。

生:语言要精炼。

生:最后能扣题,使文章一开始就不抛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

生:能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生:作为一篇记叙文最好能揭示中心,升华主题。

生:老师你说过,要有虎头豹尾,结尾语言更要精美凝练

师:大家说得真好!那么大家现在看看此文的开头和结尾,还可以进一步做怎样的修改? (学生们动笔,老师巡查)

师:从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大家看用什么比较好?

生:抒情和议论。

师:对,特别是在结尾运用抒情和议论可以使语言变直白为凝重,升华情感,提升理性。 (学生继续改写,老师个别指导)

步骤三:教师总结

大家经过这一节课,相信是能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修改文章这样一个问题了。没错,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修改出来的。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就规定自己的文章一定要改上十遍二十遍,由此足见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要养成修改锤炼作文的习惯,那么你的作文能力必定会在修改中得到提升的。

反思与讨论:语文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强调:“要重视考察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检查文字等具体内容和方法,这是评价写作修改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写作态度和自觉的过程意识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看来,训练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利多弊少,何乐而不为呢?

附修改后作文:

成长的路上有爱伴着我

蓦然回首,成长的脚步,跨越了十六个春秋。成长的路上,有一个个生动的音符,跳动成一曲曲美妙的人生之歌。有你的搀扶啊,这优美的旋律陪伴我成长。

我从未离开过母亲。每天,我都在享受似水柔和的母爱:那一句习以为常的叮咛,带给我生活的充实;那一回轻柔如风的抚摸,带给我心灵的温暖;那一次甜蜜无声的微笑,带给我前进的信念??那一次深夜,疲惫的我不知不觉趴在书桌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有人给我盖衣服,是母亲!我揉揉惺忪的睡眼,迎着的是母亲的双眸。多么熟悉的慈爱与关怀,多么熟悉的心疼与焦虑啊!母亲轻声说:“太晚了,睡吧!”母亲拍拍我的肩,关上门,留下了一个温暖的背影。

这一份母爱的温暖弥漫在我瘦弱的身躯里,愉悦着我幼小的心灵伴我成长。

我对老师既害怕又尊敬。老师虽然严厉,但总会指引我们正确的道路。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明显下滑,我找不到学习的节奏,也丢失了信心。我迷茫,我徘徊,我失望。就在那堂课上,老师似乎发现了什么,轻轻地向我走来,叩了叩我的课桌,俯下身子,在我的耳边低声说道:“有什么困难可以打倒你呢?”我缓缓地抬起头,迎着的是老师那慈爱、深邃的双眼,我的心不禁一颤,深深地点了点头。老师的嘴角微微上扬,给了我一个微笑,似一阵清风,吹散我心中的阴霾;像一股清泉,滋润我的心田。老师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帮助我坚定了前行信心。

这样的微笑,时刻伴着我,成长的路上充满阳光。

我六年的小学时光,是我一生中都不能忘却的美好回忆。50个天真的伙伴,从活泼欢乐的儿童长成成熟稳重的少年。这之中,没有悲伤,没有失望。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口号:I am the best one! “玉米人农庄”的纪行,“百年校庆”的欢度,徒步春游的艰辛??一切都

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集体的力量增添了我前行的勇气,这份来自友谊的温暖,伴我成长。 一路上,有你扶着,我的脚步更从容,我的眼前一路风景,一路美丽,一路温暖?

篇二:作文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主题:感受母爱,学会感恩

搜登站镇中学 王雪

一、指导思想:

1、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母爱,学会感恩。

2、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素养,促成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课前准备

1、同学们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歌曲、优秀范文或片段。

2、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

3、将心中最想与母亲说的话描写出来。

三、深情导入

当我们乘着理想的帆船在生命的汪洋中遇到狂风大浪时,母爱为我们掌舵;当我们在漫长而又艰辛的人生旅途中跌倒时,母爱将我们扶起,告诉我们要越挫越勇,屡败屡战,迎难而上,永不言败母爱,无疑是世间最伟大的爱!

如果没有母亲用爱纺织成的翅膀,即使天使再美,也永远不能与蓝天共舞!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展开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活动。

四、活动过程

1、小组内交流课前准备,每组找一个代表展示:

生1:我知道孟郊的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2:我知道郑振峰的名言: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的伴侣

生3:我看过这样一个通过细节描写突出母爱的片段:

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母亲和孩子,他们在船上渡河,有一回,母亲给孩子削苹果,削到一半时,船体突然猛然摇晃了一下,母亲手里的刀在那一刹那间插入了自己的胸膛,为了不让孩子知道,无私的母亲就在一瞬间拔出了刀,继续为孩子削苹果,幸好女儿没有发现,母亲似乎因为女儿没有发现而高兴。其实,无私的母爱让这位母亲不感觉到痛了,对,就是为了多看女儿一眼,为了这个,这位母亲甘愿忍着疼痛坚持了三天,为了爱,母亲坚持了三天,最后才安心的死去......母爱真的是无私的。

生4:有通俗歌曲《妈妈的吻》、还有阎维文《母亲》。接着同学们合唱《妈妈的吻》。

2、选择一件能表现母爱的具体事例,能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法。(10分钟当堂练习,然后展示。)

生1:

生2:

生3:

点拨:大家说的都很好,母爱真的很感人,你们说的每一件事例中,感人的地方可能不止一处,妈妈那熟悉的身影,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可能都包含着一个浓浓的爱字。把这些细微的地方写出来,母爱就显现出来了,是吗?我也准备了一个片段,大家来共同欣赏一下:

记得有一次,窗外下着小雨,我一起床就快七点了,匆匆吃过饭,背起书包准备换鞋上学,妈妈拦住了我,想叮嘱几句,也许怕我嫌烦,

她迟疑了一下,只说了一句“路上小心”就轻轻地打开了门,我穿鞋时,母亲在一旁站着,似乎想为我做点什么,于是她把我的伞打开,看是不是好使,接着又合上,合到恰当的位置,保证我出门一按就能打开,妈妈做完这些,我的鞋带还是没有系好,她索性就蹲下来,帮助我系好了没系完的鞋带。我匆匆出门,走到村口拐弯处,回头一看,妈妈还在家门口向我这里张望。我能感觉,那眼神将一个字悄悄地写进了我的心里。

交流:文中的那位妈妈是你的妈妈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母爱?

展示:生1 、生2 、 生3

教师总结:其实刚才这位小作者把妈妈的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举动上,准备雨伞是爱的细节,系鞋带是爱的细节,路口的眼神是爱的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我们感受到了母爱,不是吗?

3、感情升华。激发学生感恩的情结。

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活动总结:

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从同学们的言语中,我也能感受你们对母亲的爱,你们长大了,知道用心去理解母亲了。下面我们共同聆听《烛光里的妈妈》,把这首歌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健康!永远幸福!

篇三:《让文章文采飞扬》作文教学案例

《让文章文采飞扬》教学案例

一、引言

“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已不仅是流传在学生中间的一句顺口溜,更

成为语文作文教学路上的“拦路虎”。本学期,本人执教初三毕业班一个班级,共有28名学

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仅有10多个能自主写作,其余在写作文时不是互相抄袭,

就是平铺直叙较为简单的生活、学习事件。为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素养,

我特意设计了一堂作文课,运用摘抄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自由写作,表达自己对社会、自

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教学设计说明

面对这些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作文的要求,读几篇范文,然后

叫他们写作,这样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运用近

期摘抄的内容,增强写作的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锤炼作文语言,让文章充满文采。

三、教学进程

周四下午的作文课上,我满怀期待的来到教室。虽然教室里还是像往常一样打打闹闹,

但学生们看到我一走进来,还是乖乖的回到了座位。我用略带神奇的语气对他们说:“同学

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语文考试的‘生死线’吗?你们想在作文里取得高分吗?”学生们异口

同声地说:“想!”可是所谓的“生命线”,他们却没有一个人知道。

于是我就趁热打铁的说:“这里的‘生命线’就是语言!一篇应试作文,如果语言自然

流畅,精当优美,就会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因此我们要重视作文语言的修改与锤炼。”学

生一听锤炼作文语言,立马蔫头耷脑。我知道,他们的作文功底差,每次写作文不是抄袭资

料就是在网上下载。我继续鼓励说:“大家别灰心,老师相信你们,你们也要相信自己。难

道你连一两处优妙的语言也写不出来吗?”学生们又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几个班级“活跃

分子”抢先说:“一两句没问题,多了就不行了??”学生原以为我会批评他们,可我不能

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就微笑着说:“一两句也能成为作文的亮点,时间久了我们肯定会取得

较为满意的成绩!”

接着我在多媒体上展出班级近期的优秀习作,当这些同学看到他们的名字投影到大屏幕

时,那种高兴与自豪别提多带劲了。

附学生作品片段:

1、我已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了,潺潺的溪流对我说:“你要努力越过前方的绊脚石,这样

才能充满朝气与活力”,破土的竹笋告诉我:“你要敢于拼搏与奋斗,这样才能脱颖而出,不

被坚实的土壤所埋没”。

九(4 ) 张某某 《感悟初三》

2、初三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只有挟卷滚滚沙石,勇敢奔流,方知其宽阔;初三如一望

无际的天空,只有绘出美丽的翅膀,大胆翱翔,方知其完美;初三如巍峨雄伟的高山,只有

携豪情与壮志,勇敢攀登,方知其伟大。

九(4)丁某某《诠释初三》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片段好在哪里?”

“用了比喻!”

“用了排比!”

“还有拟人!”

??学生对于这类简单问题的解决还是比较拿手的。于是我趁势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

学习,注意要保证外观的漂亮,就要使用比喻、排比、对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

生动性、说服力,增强语言气势,使文章生动形象、情绪激昂、气势磅礴。总结出让作文语

言优美的写作方法之一:巧用修辞添文采。

学生在刚才这一环节中尝到了探讨问题的乐趣,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一下子提升上来。

我接着设计了“才艺大比拼”环节,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采用修辞手法组成排比句:

A、青春是初春的一缕阳光,照耀着希望;

青春是, ;

青春是,。

B、母亲的声音如流水,绵延缓缓;

母亲的声音如( ),( );

母亲的声音如( ),( )。

C、改写下面的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孩子“又脏又瘦”、“又白又胖”的状貌具体

地描写出来。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刚开始,学生对于这三个小问题有点茫然。我想,既然前段时间学生作了优美语句的摘

抄,那么,他们一定能从自己的摘抄本上找到灵感!果不其然,经过几分钟的准备,他们的

回答真让我意想不到。如:青春是盛夏的一片浓荫,挥洒着诗意;青春是仲秋的一枚稻穗,

寄托着梦想??

出示第二组优美语段: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使我懂得了谦

虚的必要;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使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范仲淹说“先天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学生读过之后发现,这一组优美的语句和第一组不同,原因是这里有很多我们学过的诗

文名句。

我点拨几句:“诗词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其中许多

优美的诗句不知哺育了多少炎黄子孙。如果我们写作时能巧妙地引用、化用古诗词,便能扮

靓文章语言,将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我和学生又归纳

了让作文语言优美的写作方法之二:善引诗词厚底韵。

出示练习:

1、原文:我们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 。

改文:我们只有抱着“, ”的豪情壮志,才能成就

一番宏伟的事业。

2、原文: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改文“, ”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

“ ,”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3、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庐山瀑布,泰山绝顶,还有那秀丽江南。

改文: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

“ ,”的庐山瀑布,我爱那

“, ”的泰山绝顶,我爱那

“ ,”的秀丽江南。

这下,班级这28个曾经让我头疼的学生一下子变得出奇的听话,基础稍微好的自觉的

做着练习题;基础不好的学生翻开摘抄本,寻找适合语境的诗文名句。这不正是课题里我预

想的结果吗?虽然他们还在机械的寻找答案,但至少通过摘抄提高了他们对摘抄写作训练的

认识,提高了写作能力与兴趣。

出示第三组语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朱自清

这是学生在八年级学过的文章,而且上述文字还是要求他们背诵的。我引导他们关注斜体字,体会这些词的好处。注意在写文章时,要善于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类词语,做到用词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选用准确精当的词语,一靠平时积累,二靠推敲锤炼,从而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这就是让作文语言优美的写作方法的第三个技巧:锤炼词语增神韵。

出示习题:

A 请修改句中红色的字,使句子更灵动。

1.她三十岁左右,高身段,戴着墨镜,耳朵上戴着两只金色的大耳环,穿着彩色长裙,怪好看的。(杨朔《埃及灯》)

2.雨后,松针上有水珠,小草上有水珠,荷叶上有水珠。

B 读下面一段话,根据小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修改文中的词语,使之更能表达感情。 爸爸妈妈又出门了,每天都是这样,当别人吃完饭,一家子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总匆匆收拾完碗筷就赶去店里,将我一个人留()在家里 。桌上的台灯发出明亮 ( )的光芒,像一只大大( )的眼睛看着我。委屈、难过,我趴在桌上哭出了声。

C 试一试,填动词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 )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 )鸡毛掸子倒转来( ),藤鞭子在空中( ),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到床角,从床上( )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挨打了》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了让文章文采飞扬的三个技巧:

妙招一:巧用修辞添文采

妙招二:善引诗词厚底蕴

妙招三:锤炼词语增神韵

在全班同学意犹未尽中,下课的铃声大打响了,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请分别以“平凡”“人生”“感动”为话题写一段话,灵活运用本节课掌握的技巧(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堂课,让文章充满文采的种子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扎根,加强平时摘抄的花朵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绽放。课后收上习作一看,就连平时写作文最差的学生也写出了400字左右的流畅文字。 由此可见,差生的作文是可以写好的,只要是用对了方法,相信作文自然会绽放其独有的光芒,也会让差生自主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厌写为乐写,变白话为含蓄,变浅层为深刻,使学生在摘抄中获得灵感,在坚持中积攒诗韵。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功在课外。但通过这堂课,我对这些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也感觉到新课标新教学理念学习实践的重要性。这堂课我认为有几点是成功的:

1、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他们学习路上的引领者。不管是学生平时成绩如何,都要让他们在作文课上找到自信心,让学生活动起来,这样才能畅所欲言。

2、找准摘抄与作文的切入点,利用学生课前已做了大量摘抄的特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练习题。这样才能真正总结写作技巧,运用写作技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

的事物和话题,即使再差的学生,他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这些“亮点”,从而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和写作素材,有效点燃写作兴趣之火。

3、课堂上与学生聊天说话,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紧张恐惧心理,让他们轻松进入写作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知识积累,使作文有话可说。

但是本人感觉这节课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采用方式单一,只是通过阅读优美语段、才艺大比拼、总结归纳的形式,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课堂学习的新鲜感。另外,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摘抄进程与内容没有进行细致的了解鱼统计,造成一小部分学生感觉摘抄没有很大作用的想法。第三,由于学生基础水平的局限,写作思维仍旧单一,未能进行较好的想象联想,在文本中呈现的语句表达仍旧直露,不含蓄,未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

因而我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锤炼能力与想象能力。要求学生真正的搜集美文美句,有条理有计划的写摘抄。并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使每一篇文章都文采飞扬!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