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成语故事安居乐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1 06:14:05 作文素材
成语故事安居乐业作文素材

篇一: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_安居乐业

老子,名耳,字聃,一说字伯阳。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相传他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任周守藏室之史,通晓上下古今之变。晚年退隐居沛(今江苏沛县),躬耕授徒,讲道论德,后西入关中,客死于秦。当时已经出现了一些大国和上万人口的大城市,科学、文化、艺术有了较高的发展水平。老子对这些都看不惯,认为这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他主张人们应该回到远古的蒙昧时代去。当然,他的这种思想是守旧的,是复古倒退的。老子主张的中心是“小国寡民”,他认为:

“小小的国家,少少的百姓,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要用它;不要让人们去冒生命的危险,也不要迁移去远方;虽然有车有船,也无从去乘坐它;虽然有兵甲武器,也无处去陈列它;使人们恢复远古的结绳记事的方法,再用它来记载事物;让人们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适;过得习惯。邻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们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这就是老子心中的老百姓们都安居乐业的理想国。安然无恙战国时候,有一次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访问赵国。使臣拜见赵威后,拿出齐王的亲笔信恭恭敬敬地递给她。可是赵威后连信也没有展开,就笑呵呵地问使臣道:“你们齐国的年成好吗?粮食够吃吗?老百姓好吗?过得快活吗?国王陛下身体也好吗?心情畅快吗?”

齐国使臣听了赵威后的话,很不高兴,就冷冷地质问她说:“我是奉齐王之命来访问贵国的,您连齐王的信还没有看一眼,就问年成、百姓,最后才问候我们的国王,这岂不是先贱后贵、本末颠倒吗?”

“不是这个意思,”赵威后微笑着解释说,“你们想想,一个国家如果年成不好,没有足够的粮食吃,能有百姓的好日子过吗?如果没有了老百姓,又哪来的国王呀?我这样问并不本末颠倒,如果我先问候国王,那才是舍本逐末呢!”

齐国使臣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就佩服地点了点头。赵威后情绪更高了,又接着问:

“你们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他怎么样啊?叶阳子怎么样啊?北宫之女婴儿子怎么样啊?钟离子、叶阳子为什么不出来做官呀,他们不是在齐国很有名气吗?於陵子仲还在吗?为什么不杀了他?”

齐国使臣对这些问题就很难回答了。

篇二:安居乐业的故事

【注音】ān jū lè yè

【成语故事】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不满,怀恋远古的原始社会,渴望出现“小国寡民”的社会,让人民吃得香,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邻近各

成语故事安居乐业

国互相望见,鸡狗之声都互相听见,但人到老也不要互相往来。

【典故】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工作生活都很好

【相近词】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反义词】民不聊生、水深火热

【歇后语】麻雀子钻到竹筒里

【英文】dwellunderone'svineandfigtree

【成语例句】

◎ 今日的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欣欣向荣景象。

◎ 今日的广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 邪火终于被扑灭了,人民重新安居乐业。

篇三:成语典故:安居乐业

成语典故:安居乐业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大概的样子是: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多的器具,人们也不去用它。不让人民用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上面的这段文字就是安居乐业的大概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