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卧薪尝胆1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10:21:43 字数作文
卧薪尝胆1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读《卧薪尝胆》有感

读《卧薪尝胆》有感

卧薪尝胆是大家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它出自于越王勾践战败被吴国俘虏后历经三年的苦其心志终成大业的典故,可是,除了这一句话,除了它告诉我们的要经历磨难才会成功的道理,大家对这段历史又了解些什么呢?

用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李森祥所著的《卧薪尝胆》,这本书虽称不上有多著名,但着实给了我很多感触。当看完最后一个标点,各种情绪便一窝蜂的涌入脑海,仿佛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心潮也随情节的发展不断起伏波动,透过勾践这个人物看到的是当时的整个社会,各种勾心斗角阴谋算计,以及那个一直坚持活下去只为复国的王在理想与现实间不断挣扎的矛盾痛楚与那颗不服输的心。

本书写的是越王勾践从做监国太子起直到成为春秋五霸最后一霸的辛酸历程:吴越战争的导火线,勾践与其父矛盾的恶化,在忠与义、国与家之间的挣扎徘徊,与吴檇李之胜、椒山之败,最后举国而降,忍辱负重入吴为奴,过尽千帆而回国后却居于马棚卧薪尝胆,颅悬双剑,七戒为王,十几年的精心布局,又因其臣子范蠡旁敲侧击煽吴北进并开凿邗沟之策,在不知不觉损耗吴国的人力物力后,勾践自断后路杀牛借粮却还其熟黍播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断其粮路,终以姑苏城的最后一缕炊烟击败了如此强大的吴国。

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这却是事实,几万人口的小国想战胜几十万人口的大国很多人看来都是南柯一梦,但勾践确实做到了,我不是一个政治家,没有办法专业地去批判这段历史,或者正确地去评价勾践这个人他的思想及作为,但我却想表达一下看完这六百多页后自己所受益的,所感触的,把我深深打动的一些方面:

一、范蠡与西施的爱情。

许是因为我住在西施故里,也算同乡,在中国四大美女中,一直对她多些偏爱和关注,却不想,这个美丽的女子最终也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其实在她心中一直住着一个英雄,范蠡,同样,英雄难过美人关。范蠡与西施本是两情相悦的,他们也有机会可以放下残酷的现实去一个世外桃源谱写这段伉俪佳话,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只因为两个字:责任。 “眼下越国的存亡与王的生命安全迫在眉睫,岂可再论儿女情长?!”

范蠡随越王入吴为奴,西施则赠与吴王夫差以做照应,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时战败的是越国,西施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妲己或者褒姒呢?但无论如何,历史已是定局,也正是因为他们,勾践方可成为这春秋最后的霸主。在作者所描绘的字里行间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范蠡一代英雄保家卫国却守不住自己心爱女子的那种懊悔和无奈,西施一介民女却连一个和爱人过平凡人生的权利都无法享有的无尽凄凉与悲哀,如果说美丽是一个错误,难道,相爱也是错的?所幸,在越王称霸后,范蠡终选择放弃功名利禄,而选择与西施在羊肠小道上并肩看夕阳,过上那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

二、利与义的抉择。

这大多发生在两朝大臣的身上,在面对国家安危时是临危受命还是唯利是从?是愚忠还是择善变?毫无疑问,勾践还算是一个纳贤识才的人,文种与范蠡,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个则调兵遣将用兵如神,如果说石买是愚忠的,那么他们定是懂得因时制宜的,当越国接受夫差王卤薄仪的册封时,文种殚精竭虑地守国,而范蠡则随勾践入吴为奴用智慧为王为国遮风挡雨,其实,我知道范蠡作为一个爱击剑,爱远游,爱赏美的侠士,或许浪迹天涯的生活更适合他,但是,责任而毗邻于越的吴国,却有伯噽这么个圆滑而利欲熏心的奸臣,加速

了吴的灭亡,虽伍子胥一心为国为民,多次以死而进谏,而夫差却太过年少轻狂,不屑与勾践相较,听信谗言,妄想早日北上称霸,最终自食恶果。

在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这两个男子汉的巅峰对决中,不仅只是文韬武略的较量,更是意志精神的比拼,但从某种程度上讲,或许这也算是性格决定成败吧。

对于利与义,怎么说呢,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兼得,但是要有技巧的去选择,在不破坏为人标准的前提下,把损害程度降到最低,而对于自己的国家,不阿谀奉承,坚决不做第二个伯噽,国安则家安。

三、那个卧薪尝胆的勾践。

为人者,可如此,奇也,更况为王乎?

其实,勾践卧薪尝胆已远不止三年,自入吴后,那颗一直悬着的心从来没有安定下来过,也曾好几次命悬一线,他不惧人们说他苟且偷生,却只为韬光养晦存一口气看那江山如此多娇。一路走来,他的霸气在历练中一点点的消磨,但生命力却愈加的顽强,尝粪问疾,装疯卖傻?这还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却受不得一点屈辱的监国太子吗?是的,一直是。当看着自己的子民良臣一个接着一个被屈辱致死,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物是人非,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唯有暗渡陈仓穷尽计谋,得一生还于越。

“我倒要看一看,到底怎样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忍耐力。”

我在想,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的背后,勾践到底付出了多少的心酸与汗水?换做是我,怕是风吹日晒久了便撑不住了吧。

成功的道路一直是曲折的,我知道。正因为一些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最终还是完成了,所以世界上便多了一个词,叫做奇迹。但为什么它似乎从不曾发生在我们周围,则是因为我们自己从不敢去涉足罢了,所以也有了那句话:尝试了,你可能会失败,但不去尝试,你一定会失败。

记得最近在体育频道无意中看到有一个美国的翼装飞行爱好者杰布在中国张家界所展开的一次天门洞穿越飞行,当时就震惊了!但是,他完美的做到了!当时有记者曾问过他:如果摔死了怎么办?

“听天由命。”他如是回答。一步错步步皆错。

或许,这和当时勾践的想法一样,但他的代价更为沉重罢了,的确,他手里攥着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无论如何,他做到了。

有的时候,其实我也想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安静的地点安静的去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是不是会太自我了,太平淡了,太没有跌宕起伏了呢?

篇二:成就高考满分作文的

成就高考满分作文的“九绝招”

?

?

?

?

? 浏览: 1146 | 更新: 2013-01-23 17:36 | 标签: 高考 作文

2

有用+1

已投票

收藏+1

已收藏

全文阅读 分步阅读

文章的主题是灵魂,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素材能否优化运用往往决定文章等级的高下。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在考场写作时不是记忆仓库里没素材,而是缺乏对素材的思考和发现,是有“货”不会用。

下面介绍近两年高考满分作文优化运用素材的“九种绝招”。

方法/步骤

1. 凝缩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这种“凝缩”就内容的涵盖面来说,可分为两大类:

1.典型凝缩 如2007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请让我们“摔跤”吧!》中的一段:前人由败而胜,由逆境而到胜利的顶峰者,往往不胜枚举。越王勾践可属一成功的范例。春秋之时,列国征伐不已,烽烟不断。孱弱的越国在勾践的带领下,与气势正盛的吴国交锋,结果损兵折将,臣服于吴国,勾践本人也充当了吴国的奴仆。这一跤对于越王来说,可谓沉痛不已。心怀大志的越王,数十年如一日,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奋发进取,积蓄力量,在二十年的生死教训中,勾践没有温情的关照,没有舒适的环境,但雄心却在日益增长,宏图在不断扩展着,越国的金戈终于冲进

了吴国的都城。假如没有那一场亡国的惨祸,勾践将如何,谁也难以预料,历史最终多添几个平庸的姓名而已。

这段文字中的典型举例的素材源于课文《勾践灭吴》。原文较长,聪明的小作者,紧扣话题“摔跤”,舍去了“勾践灭吴”中的许多“细节”,“凝缩”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典型凝缩”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以一当十。

2.列举凝缩 还是上述那篇满分作文,随后的文字是这样的:

不仅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反右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一场场艰难险恶环境,中国人不知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和险阻,但这些都没有压垮中国人的脊梁,我们在奋斗中成长着,在困难中成熟着。直到今天,中国人已经可以坚强地站立起来了。

这里对反右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素材的运用,可谓惜墨如金,点到而已,文章内容简练而不简单,既有容量,又有力度。

如果说“典型凝缩”是“点”的话,那么“列举凝缩”就是“面”,点、面结合,能使文章内容既充分又简练,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2. 扩展

有的小作者比较聪明,常常由一物,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丝心绪的牵挂,一个喜悦的预感等,根据话题、主旨,遵循生活的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引申,或添枝加叶,丰富发展,使平淡无奇的事件变得光彩照人。如2007年山东考生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一文,便是作者根据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内涵,以“稻草绳”为线索,引发联想,补充引申,丰富发展,把眷眷的母爱和作者拳拳的感激之情串连起来。这里,稻草绳既是母亲爱的寄托,又是作者的象征,还是作者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素材的扩展生发,常常遵循着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思想轨迹。

3. 量裁

就是量体裁衣,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使用同一素材,就像一块布料,剪裁师傅根据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缝制出不同特色的服装。高考命题千变万化,但年年都有人利用同一则素材写出不同的优秀作文。如“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邰丽华”这则素材,在2007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成长路上的跌倒》中被用来阐述苦难中的成长。

在2006年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中又被挖掘出“有意气”的精神品质,紧扣话题“意气”来叙述、分析、评价,有力的论证了“人有意气,才能压不垮,锤不弯,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这一观点。点题语明确,素材与主题接榫自然。

以上两例告诉我们,“材不在多,会用则灵”,主旨不同,同一个素材,切入的角度也不同,组织和分析的方法也各有奥妙。其实,从2005年感动中国邰丽华的素材还可挖掘出“乐观”、“永恒”、“奇迹”、“坚韧”、 “美丽”、“人生定位”、“战胜困难”、“逆境与成才”、“缺陷与完美”、“命运在自己手中”等内涵。只要你对所写的话题、命题、材料作文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对文章主题有清楚、到位的把握,便可找到素材与主题的契合点,找到表述的角度和侧重点,便可自如地运用各种方法来叙述和分析素材:或借助关键词语句来引申,或借助合理想象、联想来拓展,或采用原始素材中的相关内容,加进自己的读解和感悟。

4. 剪辑如果说“量裁”是“一材多用”的话,那么“剪辑”则是“多材合用”,是把本质上相近或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按照一定的话题或主旨组合在一起,能使文章丰厚而多彩,意蕴绵长。

如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分别以“一个人的天空”、“三个人的天空”、“一群人的天空”作为小标题,精心“剪辑”了丛飞、为救孩子而牺牲的父母、微尘这样三则素材,灵犀共启,层层推进,将“爱的天空”拓展到了极致。再如2006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青山寂寂水澌澌》中主体部分便是对屈原、陶潜、李白等经典素材的“剪辑”:利用三个诗意灵动的小标题

卧薪尝胆100字作文

,恰当地评价了屈原、陶潜、李白的一生,读懂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人格修养,段末点化主题。

虽然屈原、陶潜、李白三个人物是常见的,但是,作者并没有简单的“剪辑”,而是按照文章的主旨进行叙述和议论,很好地完成了一篇考场作文。

5. 巧借

就是活用经典素材的思路或技巧,让老树生新芽。这种技法不是偷懒,而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不是无奈,而是有意为之的奇思妙得。如2007年河南考生《少年中国说》便是以 梁启超 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为行文脉络,结合作文所给图画的寓意,写出了自己的《少年中国说》。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文体形式,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让人感到新颖。

6. 独白

原指戏剧、电影中的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这里指巧将素材中的第三人称改用为第一人称的自叙、自辩的写法。如2007年广东考生优秀作文《圣火的自白》,作者巧妙运用“奥运圣火”的素材, 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来写,利用了自述文的叙述优势,把奥运圣火的曲折历史化为几个圣火传递的镜头,把奥运

精神的传递通过圣火的独白表达出来,感情真挚,感染力强。2007年甘肃考生的满分作文《落红》也是采用的这种技法。

7. 妙引就是巧妙引用名言警句或俗语、谚语等。这种“妙引”因题而异,相机引用,能使文章峥嵘、高远、耐人寻味。如2007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中的妙引: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段巧妙地把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作为文章的行文思路,恰到好处。“妙引”有明有暗,有详有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文采斐然,思想上比较深刻,整体上一气呵成,显得大气而老到。

8. 引源就是引入生活的活水源头,融入真挚情感。如2007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通过叙述农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现家庭的和睦和温情,诠释生活的诗意,表达自己对诗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写的是身边小事,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说者诚恳,读来亲切。人物的语言细腻真实,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画面彰显,诗意盈溢:“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毕毕剥剥声响的灶堂里看到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处处留心皆语文,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生活的溪流,一旦撞上礁石,就会激起令人心动的浪花,中学生应当善于捕捉这种“浪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作文题无论怎样设计,都不会逾越我们的生活圈子和生活经历。

9. 兼用

是指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法的综合运用。如上述河南考生《少年中国说》一文,就活用素材的思路、技巧来说,是“巧借”;而文中那段对“一路跌倒一路向前”的少年李肇星的概述,却又是“凝缩”。再如上述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主体部分的技法是“剪辑”,剪辑中的经典素材“丛飞”、“父母”、“微尘”又是源于同学们所熟悉的“源头活水”,从这个角度说又是“引源”。可以预见,2008年,肯定还会有人巧妙地利用这一素材“量裁”出不同风格的满分作文。

值得注意的是,“九种技法”在使用时都必须紧扣话题,紧扣主旨,深入进行挖掘。“挖掘”可以是议论总结式的。如上述高考满分作文《请让我们“摔跤”吧!》在“浓缩”之后是这样挖掘的:“从古代到现代,我们的前辈都没有在困难面前退却过,安逸、温馨的环境虽然可以为我们撑起巨大的保护伞,但漫漫人生征途,不是仅仅用爱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需要不失时机去锻炼自己。中国未来要靠我们青年去支撑,每当我们稍有闪失,家长、学校、社会都高度紧张,万般焦急。其实,摔跤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也可是抒情拓展性的,如上述高考满分作文《圣火的自白》是在“自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我期待着,下一次再次醒来。这将是我所经历最长的一次传递,一双双黄的、白的、黑的、棕的手臂将我带到每一个角落,甚至世界屋脊,地球之巅!我期待着东方的神奇与全世界在传递中交流碰撞、融合并丛生。”这里从历史拓展到现实。

参考资料

篇三: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企鹅沉潜的启示”写作指导与范文示例

材料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

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

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

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立意示例——关键词嵌入法

1、沉潜,成功的基石

2、成功,源于静静的沉潜

3、在沉潜中完成华丽的转身

4、拒绝浮躁,学会沉潜

诗意表达法

7、蝴蝶也能征服沧海

8、伊米花也有春天

9、做一株荒原上的野百合

优秀范文:沉潜,为成功蓄势

昙花用一年的默默酝酿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用四年的地下修练换来阳光下的自由放歌;企鹅用竭尽全力的沉潜换来一道完美的弧线??自然现象无不向我们暗示着一个哲理:成功源于静静地沉潜,心无旁骛,积聚力量,等待机会。 沉潜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公元前496年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勾践一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竟愿亲尝夫差粪便,以配合太医用药。三年,夫差为勾践的“忠诚”所动,如勾践所愿,他终于再次回到了越国。于是,他卧薪尝胆,整顿国政,励精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能人;发展生产,安富救贫,使越国逐渐走向强盛,十年后,终于像企鹅一样“潜到适当的深度”,于公元475年,来了一个漂亮的腾越——击败吴国,逼近夫差自刎。

沉潜往往能使一个人变得更优秀卓越。康多莉·赖斯,这个名字让无数人艳羡而又嫉妒。是的,一个黑皮肤的女人凭什么登上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的宝座?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但她没有选择屈服,也没有愤世嫉俗,而是选择了像企鹅一样沉潜。严酷的种族歧视让她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手。于是多年之后,她凭借全面优秀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青云直上,画出“一道完美的”人生“弧线”。

沉潜往往能使一个国家由衰落走向复兴。当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事事都锋芒毕露,甚至以一种“大国主义心态”处理国际问题,热衷于在国际事务中起“带动”和“领导”作用,事事想冲在前面,那样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对抗。倘若我们当初不是像企鹅一样奋力沉潜,韬光养晦,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地下潜蓄势。虽然沉潜的过程充满寂寞与痛苦,可是它却能让我们的力量变得强大,结果变得精彩。

没有静静的沉潜,哪能画出完美的弧线!

让我们把沉潜作人生的策略吧!不管目前我们的处境多么艰难,形势多么被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有了企鹅的智慧,就一定能“腾空而起”,抵达看似陡不可攀的彼岸。

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