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8:19:33 写作技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方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设计者(xxx)

一、概述

·语文七年级下册

· 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1课时。 · 概述学习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正处在高潮时期,同时革命也遭到封建军阀、帝国主义等恶势力的阻挠和破坏。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这一革命中当然始终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用手中的笔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北洋政府诬陷通缉,1926年9月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以校长林文庆为首的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在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中于是“《旧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带露之花──朝花”来慰籍自己此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集中六篇意在叙事而志在写人抒情,寄托了鲁迅的丰富而深沉的情感。尤其本文更是如此。

·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教材在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中,选这一名篇作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先驱,其文美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美在清晰的写作思路,简洁的写法,丰富的思想,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结合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

2.学习认识鲁迅了解《朝花夕拾》,帮助理解课文.

3.借鉴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写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揣摩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珍视人生中亦真亦梦的童年。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与同学一道对文本进行质疑、合作和探究,能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其主动阅读的

欲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画面和语言描述等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注意情境中语言的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感悟人生意义。整篇文章围绕着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体验,使学生的心灵一步一步去接近作者的心灵,提升学生衡量价值观的标准。基于这一理念,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活动策略:

1、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

2、朗读法:

本文选取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技巧

个寻常事例,抒发对生命全面而又深刻的理性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诵读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恰当停顿、读出语气和感情。反复朗读,用心领会文意,感悟生命的意义。 3、自读点拨法:

本文为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精细阅读,深入细致地探究文意,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拓展阅读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关于鲁迅这一大师你了解多少?(学生说一说)

2.教师小结: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鲁迅的童年和我们一样,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神秘的故事,无味的冬日里难得的

情趣;严肃勤奋的学习生活,偶尔淘气的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这位大家的童年,体味其丰富的情感,学习他的写作方法,定会受益匪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引导学生约度注释并记忆,教师适当讲授。(课件)

2.写作背景:

教师下发相关材料:《朝花夕拾》介绍及作者小引。学生阅读增强感性认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老师播放课件学生听读,了解文意并画出自己的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工具书处理字词。教师明确(课件)。

3.学生竞读,师生点评。

4.引导学生谈谈读本文的初步感受,教师抓住题目提示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明确空间变化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据此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概括大意。(课件)

5.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过渡段,初步谈谈此段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小结明确本文的结构(课件)

(四)、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并思考:作者说:百草园是一个荒园,可为什么是我儿时的乐园?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课件)

4.进一步研读:

听读第二段作者是怎样写百草园景物的,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听读)?小组探究教师提示写作顺序、描写的角度、情感等。(课件)

师生小结,本段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着高低的顺序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并将高兴愉快自由无忧无虑的心情寓于其中,写出了童真,写出了情趣,体现了一个乐字,做到层次井然,情景交融。(课件)

访写句子: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写一句话。(课件)

5.作者写景中,为什么写美女蛇的故事,是多余的吗?学生结组讨论发言。教师小结,明确插叙及作用。(课件)

(五)、应用:说一说你儿时的乐园,注意要做到层次井然,富有感情

(六)、默读第一部分,体会鲁迅在百草园中的乐趣及文中情感。

(七)、教师总结:百草园是荒园但在我却儿时乐园,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的喜爱眷恋怀念之情。

(八)、听读第一部分,结束本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流 程 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帮助: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教学反思:

一、语文作为社会学科其人文性无与伦比,因此本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取听读,朗读,默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争取引起学生共鸣,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其基础性更不容忽视,本课设计重基础,注意培养学生读、听、写、说的基本能力比较成功。

1)令作课人困惑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的分配与操作问题,怎样做到照顾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2)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材料及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在探究学习中难以收到培养创新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以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学习。

篇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要点

七年级语文课课清学习资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要点

攒cuán拗ǎo 确凿què záo菜畦càiqí轻捷qīngjié蟋蟀xī shuài

脑髓nǎo suǐ 相宜xiāng yí 书塾shū shú方正fāng zhèng 博学bó xué 蝉蜕chán tuì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1.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

①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

②文章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的;

③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百草园中的景物充满生趣;

②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神秘;

③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

3.鲜明的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概括指出本文的三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三处对比: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对比②书屋和书屋后小园对比;③先生读书和儿

童偷偷做游戏。

对比作用:①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己愉快生活的心理,②同时表达了对束缚儿童

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①似乎:不确定,好像;确凿:确实,实在,表示肯定。

②不矛盾,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百草园留给“我”太多的快乐,因而用“确凿”,这样的表达更能突出百草园是“我”心中的乐园。

5. 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哪个词?第一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乐园”。

内容上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体现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之情;

结构上领起下文。

6.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1

①||②③④⑤⑥⑦

7.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有无限的趣味

8.这段描写说明了百草园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地位?

乐园

9.第二段文字写了“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哪几件有趣的事情?

听虫鸣、遇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10.第二段中依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12.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3.第2段写景的文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

排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拟人(低唱、弹琴)、

比喻(木莲像莲房,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14.赏析文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①低唱、弹琴使用拟人手法,

②生动/传神地展现出油蛉、蟋蟀的叫声在孩子心中的动听、有趣,

③表现出“我”对此的喜爱之情。

15.赏析第2段中的“碧绿”、“光滑”、“紫红”、“肥胖”、“伏”、“轻捷”、“窜”、“臃肿”、“牵连不断”等词语。

碧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菜畦颜色很鲜,很有生趣;

光滑:细致而形象生动地写出石井栏的古老;

紫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桑葚熟透了,很诱人;

肥胖:生动而又风趣地写出了黄蜂体形大,很可爱;

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肥胖的黄蜂紧贴在菜花上,懒洋洋的,很可爱;

轻捷: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动作的轻盈与快速;

窜:生动地写出了云雀飞得又快又突然;

臃肿:形象而又风趣地写出了何首乌根的粗大;

牵连不断: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何首乌根很长,又缠绕在一起。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停”,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停”字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16.“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过渡作用。总括百草园的特点。本段中心句。

2

17.辨析: “罩”字能否改为“盖”字?

不可以,因为“罩”更生动、准确地写出了鸟儿在竹筛下上下左右都无处可逃,又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盖“字没有这样的效果。

18.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19.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细致)连贯、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20.“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21.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22.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①先抑后扬,欲扬先抑。②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23.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词语?

一两天。

24.本段的层次是

①/②③④⑤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25.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26.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外貌: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品格: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7.作者回忆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哪些有趣的事?

到书屋后的小园玩;大家热热闹闹地读书;在老师读书时套纸盔甲做戏,画画。

28.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有怎样的形象(先生有哪些特点?“我”对他的态度如何?

方正、质朴、博学(第11段“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2-23段,先生读书不仅读得懂而且极为入神);

教学严谨(16段,老师对“我”的要求不断提高);

有些守旧、古板(“我”问“怪哉”时不愿回答而且有些生气);

3

比较宽容、慈爱(默许孩子们去后园玩耍,不常用戒尺和罚跪的规矩)。

“我”对先生是十分敬畏的。

30.课文第9段是从怎样的心理角度去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从儿童的心理去猜测为什么去三味书屋的 ; 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表达了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31.第9段为什么要写三个“也许”?

用反复疑问和猜测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可奈何的感情。

32.第9段为什么要在“蟋蟀”、“覆盆子”与“木莲”前后加上“我的”和“们”?

“我的”表明“我”已经把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当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们” 表明“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们。

33.找出长妈妈讲的故事的六要素。

时间:先前

地点:古庙里

人物: 读书人 美女蛇 老和尚;

故事的发生:读书人看见一个美女蛇朝他笑,并唤其名而后隐去;

故事的经过:被和尚识破机关,送给他小盒子防身;

故事的结果:飞蜈蚣治死了美女蛇。

34.选出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

篇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