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三国演义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23:36:05 写作技巧
三国演义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三国演义》写作手法论文

《三国演义》写作手法分析

摘要 历史题材的小说向来都比较注重人物的刻画,通过虚实相间的故事,古今兼顾,批古判今等。《三国演义》更是将这种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通过一段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的历史故事为我们展现一部豪杰辈出的演义画面。本文主要从人物和战争两方面对《三国演义》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 人物 战争 写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三国这段历史而编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为我们描述了东汉末年广阔背景上的一幕幕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和三个政治集团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治场面。作为一部以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主要题材的历史演义小说,这本书在战争描写和人物描写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写作手法对后世战争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刻画人物的多种写作手法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其中出现了四百多个人物,作者主要刻画了几十个主要人物,每一个都栩栩如生。譬如刘备仁德爱民,优柔寡断;张飞粗犷豪爽,嫉恶如仇;关羽勇猛无比,高傲自大;周瑜江南才子,心胸狭窄等。罗贯中在塑造人物的手法上,有着很鲜明的特点。

首先,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周围环境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夸张渲染。如“温酒斩华雄”中关羽的形象,采用的就是虚写、侧面烘托的手法。整段文字没有一句从正面直接描写关羽如何英勇,战斗场面如何惊险紧张,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运用烘托、映衬等手法加以表现。先是写华雄的高大、英勇,从侧面衬托关羽,接着写关羽不同寻常的出场,孙坚损兵折将后伤感不已,袁绍闻讯后一筹莫展,诸侯则是人心惶惶。而此时刘关张三人却只是“冷笑”,笑诸侯的束手无策,也笑华雄的猖狂一时。此时关羽一声大喊“小将愿斩华雄头,献于帐下”出场了,其沉稳自信与众将的慌乱无神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但关羽只是一名弓马手,围绕是否让其出战,曹操和诸侯盟主袁氏兄弟发生了分歧,这就显示出袁绍重职位轻才干、目光短浅,曹操爱惜人才,富于心计的性格特征。最后又以曹操暗使人赉酒抚慰刘、关、张来表现曹操过人才智,暗示曹操不久必将取袁绍而代之的趋向。

其次,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多个层面,使人物形象饱满。如张飞鞭打督邮、怒叱吕布、大闹长坂桥表现了其嫉恶如仇、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但张飞智取瓦口隘及用计破严颜两个细节则生动地表现了张飞莽中有智、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作者又在故事情节中穿插一些细节描写,以丰富其性格特征。例如,诸葛亮在五丈原最后一次巡视军营的细节:“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这个带病巡

视军营的细节,虽着墨不多,却把孔明“鞠躬尽瘁”的赤诚忠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再次,作者很善于结合战争发展过程及人物在战争中地位的变化来塑造人物。“赤壁之战”是三国中非常经典的一战,这一战为之后的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围绕着赤壁之战,作者塑造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雄辩自信;周瑜的英俊潇洒、高傲及心胸狭隘;鲁肃的忠厚老实等不同形象。赵子龙有勇有谋的形象是在长坂坡一战中深入人心的,他在长坂坡万人军中单骑救主还成功逃脱。历史上的曹操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而小说中的曹操经过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加工,已经变为一个象征着统治阶级的典型人物,“乱世之奸雄”。奸诈成为曹操骨子里的特点,他的这个特征在兵败赤壁在华容道时用三次大笑稳定军心,之后在回到驻地时为郭嘉之死而埋头痛哭,把兵败的责任推卸给谋士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赤壁一战,曹操损失了几十万军队,在溃败途中,他连续三次大笑、三次受挫:第一次大笑是在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时,曹操走在“树木丛杂,山川险峻”的山路时,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说:“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赵云的伏兵杀出,徐晃、张郃双敌赵云,曹操狼狈逃跑而去;第二次是曹操带军取道北彝陵山路走到葫芦口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将问他“如今为何又笑?”曹操回答说:“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

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引来与张飞的一场混战;第三次是在人困马乏,当“号哭之声,于路不绝”的曹军到达华容道的天险处时,曹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又引出了关羽的伏兵,如若不是关羽仁义放走他,恐怕三国故事就要改写。曹操三次大笑是一种苦涩的笑,但他面对失败时的大笑也表明了他的顽强坚韧、败而不馁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作者还善于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诸葛亮“舌战群儒”,生动地刻画了诸葛亮机智沉着、能言善辩的非凡才能。在瑜亮交锋中,作者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个才高量窄,一个以大局为重;一个弄巧成拙,一个稳操胜券。在赤壁之战中,作者写曹操的聪明反被聪明误,阐泽的大胆机智,鲁肃的诚恳忠厚,黄盖的忠心耿耿等。对于不同的斗争环境,作者也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人物的不同。如描写战将的勇猛,周瑜勇而显傲,而赵子龙则有勇有谋。再如,同样是写释放对方将领,张飞在巴郡“义释”了严颜,表现了张飞有大局观,粗中有细;关羽在长沙“义释”了黄汉生却表现了关羽的高傲自大,不把大哥、孔明以外的任何人放在眼里,从中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将一个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描写战争的多种写作手法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非常突出,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全面描写,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整部小说涉及的战争多达几百次,但作者并非均匀用力,而是在全面描写的基础上重点写了七大战役:讨伐董卓之战、官渡之战、当阳之战、赤壁之战、七擒孟获、彝陵之战、六出祁山。对这些战争,作者从战争目的、战前组织、参战人物、战争过程、战争结果等方面皆作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而在这七大战役中,作者又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用力最多。官渡之战,是曹操荡平北方,统一中原的关键之战,三国鼎立将要形成;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始形成;彝陵之战,则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瓦解。这些重点战役都是由量变逐渐走向质变的,所以其它大小战争都是作为铺垫出现,这样就实现了战争描写上主次配合、张弛有度的效果。例如,赤壁之战,因为它是决定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争,作者就以长达八回的篇幅,对其发生、发展和结局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作者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既写斗智,又写斗勇,文武并用,扣人心弦。不但详细描写了孙刘与曹操这一主要矛盾,同时也较好地展示了吴、蜀之间的次要矛盾。通过对这些错综交织的矛盾的揭示,主次分明、有条有理地展现了这场关键性大战的全貌。就一次具体战争而言,作者也贯彻了这一创作手法。凡有刘蜀一方参战的自然成为矛盾冲突的重点,若是其他集团间的战争,则以掌握战争主动权的一方为矛盾冲突的重点来加以记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作者“批刘贬曹”的倾向。官渡之战这场至关重要的战争只有一回篇幅,而在

篇二:三国演义-作业

《三国演义》引言(一)已完成

1毫无疑问是“说话四家”之一的是()。

? A、讲史B、说经C、说铁骑儿D、小说

我的答案:A

2说话是在()时期成为了一种技艺的。

? A、隋唐B、宋元C、五代十国D、两晋

我的答案:B

3下列哪个不属于“讲史”的特点?()

? A、以书史文传为据B、讲前代的兴废战争之事

? C、歌颂正义、鞭挞邪恶D、以传奇故事为蓝本

我的答案:D

4关于宋朝的“说话四家”,很多研究者的说法不一致。()

我的答案:√

5从产生来看,是先有话本后有说话的。()

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引言(二)已完成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 A、施耐庵B、吴承恩C、曹雪芹D、罗贯中

我的答案:D

2《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属于说话中的哪种平话?()

? A、说经B、小说C、讲史D、铁骑儿

我的答案:A

3之所以说历史小说久盛不衰的原因不包括()。

? A、数量众多B、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 C、有经典传世D、带动民族文化发展

我的答案:B

4中国古代详尽的历史典籍是促进历史小说创作的根源之一。()

我的答案:√

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一)已完成

1《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历史时期是()。

?

? A、公元220年-公元280年B、公元203年-公元279年 C、公元220年-公元268年D、公元184年-公元280年 我的答案:D

2从史学角度讲的三国是指哪个时间段?()

?

? A、公元110年-公元180年B、公元180年-公元240年 C、公元220年-公元280年D、公元280年-公元360年 我的答案:C

3《三国志》的作者是()。

? A、罗贯中B、陈寿C、裴松之D、司马迁

我的答案:B

4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一位皇帝是()。

? A、曹操B、曹植C、曹冲D、曹丕

我的答案:D

5裴松之按照陈寿的《三国志》又仿写了一部《三国志》。()

我的答案:√

6《三国演义》是从黄巾起义开始写起的。()

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二)已完成

1“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

? A、三国志B、世说新语C、三国演义D、汉书

我的答案:B

2《东坡志林》的作者是()。

? A、苏洵B、苏辙C、苏轼D、苏文

我的答案:C

? A、唐朝B、宋朝C、南北朝D、东晋

我的答案:A

4宋代皮影戏被禁止演绎三国故事。()

我的答案:×

5两晋以来,文人的笔记小说里就记载有三国故事。()

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三)已完成

1现存元杂剧中大概有多少种说三国故事的?()

? A、二十多种B、四十多种C、六十多种D、八十多种 我的答案:A

2《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与《关大王单刀赴会》中关羽的形象有什么关系?()? A、完全否认B、直接选取C、略有借鉴D、无法比较 我的答案:B

3元刊本的《三国志平话》是上文下图的形式。()

我的答案:×

4宋代时说话艺术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就很明显了。()

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作者、版本及全书概况(一)已完成 1《录鬼簿续编》没有记载的是罗贯中的()。

? A、籍贯B、号C、性格D、生辰

我的答案:A

2《录鬼簿续编》中认为罗贯中是哪里人?()

? A、杭州人B、太原人C、兴化人D、东元人

我的答案:B

3《七修类稿》指出罗贯中是()。

? A、杭州人B、苏州人C、应天人D、长安人

我的答案:A

4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三国演义的最早版本即嘉靖元年的刻本的全名是()。

? A、三国志B、三国志平话C、三国志通俗演义D、三国演义

我的答案:B

5根据贾仲明“与余为忘年交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年矣”等的记载,大致可以推断出,罗贯中是明中期人。()

我的答案:√

6嘉靖元年本的题署“后学罗本贯中编次”中“后学”是一种对先人的敬称。() 我的答案:√

7罗贯中提到“平阳侯陈寿”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作者、版本及全书概况(二)已完成

1据《录鬼簿后续》一书,没有提到是罗贯中作品的是()。

?

? A、《赵太祖龙虎风云会》B、《连环柬》 C、《三国演义》D、《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我的答案:A

2现存的《三国演义》的明代刊本有多少种?()

? A、二十多种B、四十多种C、七十多种D、八十多种

我的答案:C

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三国演义的版本系统?()

? A、嘉靖本B、叶逢春本C、志传本D、毛本

我的答案:C

4学界可以确定的是,以下哪一本不是题署为罗贯中编次的?()

? A、隋唐两朝志传B、残唐五代史演义C、三遂平妖传D、说岳全传

我的答案:A

5现在不能确定罗贯中的籍贯。()

我的答案:√

6不同的版本系统里面,差异仅仅体现在结构方面,其他方面差别不大。() 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思想(一)已完成

1下列不属于三国演义中有巨大阐释空间的原因的是()。

? A、时代不同B、作品阅读角度不同C、读者群不同D、版本不同 我的答案:D

2三国演义中“演”的意思是()。

? A、表演B、广、大C、深刻D、表现

我的答案:A

3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的是什么主题?()

? A、军事主题B、人才主题C、悲剧主题D、历史主题 我的答案:C

4《三国演义》是大家的一个通俗的叫法。实际上,《三国演义》是对正史《三国志》的演义,所以严格来说应该叫《三国志演义》。()

我的答案:√

5《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只要从作品实际出发解释皆可。() 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思想(二)已完成

1以下哪个人物没有称帝?()

? A、孙权B、曹操C、曹丕D、刘备

我的答案:D

2《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的什么人?()

? A、儿子B、孙子C、玄孙D、皇叔

我的答案:C

3拥刘贬曹的后面蕴含着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

我的答案:√

4《三国演义》中贯穿着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篇三:写作技巧有哪些

写作知识讲座

———关于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常用的写作技巧

2、能正确运用一些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常用的写作技巧,并会灵活运用一两种写作技巧 时间安排:一课时

一、介绍常用的写作技巧

1、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内心独白是人物心灵中自我对话的过程,它能使人物酣畅淋漓地倾吐肺腑之言。果戈理在他的《狂人日记》中,写了一段狂人滔滔不绝的独白:“不,我再也没有力量忍受下去了。天哪!他们是怎样对待我的啊!他们往我头上浇冷水!他们不管我,不看我,也不听我说话。我做了什么得罪他们的事情?他们干吗要折磨我呀?他们要从我这个可怜虫那里取得些什么呢?我能给他们什么呢?我什么也没有啊。我已经精疲力竭了,我再也忍受不了他们的这些折磨,我的头在发烧,一切东西都在我眼前打转。救救我吧……”作者借狂人的内心独白对当时不平等的俄国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2、通过梦境幻觉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梦,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是形象化了的心理活动。它不仅可以的反映人们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反映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测。《三国演义》第一百

十六回描写魏军将领钟会统率军队进攻汉中,正当胜利在望时,却梦见诸葛武侯进言告诫:“其人步入帐中,会起身迎之曰:?公何人也??其人曰:?今早重承见顾,吾有片言相告:虽汉祚已衰,天命难违,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汝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言讫,拂袖而去,会欲挽留之,忽然惊醒,乃是一梦。”这一梦境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它既反映钟会不忍残杀百姓的心理,也为后面表现钟会所以能胜而不骄及魏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等情节埋下伏笔,同时也反映了诸葛亮在钟会心中的地位,是钟会白天瞻谒武侯心理活动的继续和延伸。

3、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在茅盾的《春蚕》中,作者描写老通宝抬起他那焦黄的皱脸,苦恼地望着他面前的那条“官河”、河里“来往的船也不多”、“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塘路边的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这些环境景物的描写,一方面暗示着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与国民党的残酷压榨给江南蚕业造成破产,另方面也衬托老通宝忧愁痛苦、迷惑不解的心情。

4、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描写了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当战争已宣告晋胜秦败后,作者对东晋统帅谢安闻讯后的神情作了惟妙惟肖的描写:“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谢安作为晋军统

帅,自然要为晋军的获胜而高兴,然而他外表从容镇定、不露喜色,继续下着围棋,但终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以致当他回内室过门槛时,竟不当心将屐齿给碰折了。这里写动作、神情、语言实际是在写人物的心理——折射出一种极不寻常的心理。

5、通过“意识流”的摹写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意识流”是近代和当代西方文艺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它导源于现代西方的动荡生活,也直接受到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如英国现代意识流代表作家维古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写一个妇女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引起了种种联想:由斑点想到了钉子,由钉子处想到悬挂过贵族的肖像画,又想到这家人的变迁离乱,又想到人生无常……最后又回到斑点本身。其实,那个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的蜗牛,它本身无多大意义。只是作者要借此显示人物头脑中意

三国演义写作技巧

识流动的状况,而那个斑点只作为人物心理复杂变化的一种引发物。

在进行心理描写时,特别要注意所写心理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假如让小孩表现出成年人的心理特点,那就不真实,不能令人信服。同时,心理活动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而孤立存在,因此在描写心理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人物在不同环境中所表现的不同心理。

二、课堂练习

生活中,通过对一个熟悉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表现这个人的性格和心理。

其他2条回答

一、 要积累作文材料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账,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徽蠓纾慵窍吕矗幌乱徽笥昴阋材芗窍吕矗蛭恢滥囊惶欤愕淖髌防镄枰栊匆徽蠓缁蛞徽笥辏闳绻挥姓庵只郏托床环岣弧!?/p>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 1500 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二、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