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公文标题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4 02:58:00 写作技巧
公文标题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现代公文标题写作技巧及其“常见病”

现代公文标题写作技巧及其“常见病” 赵忠山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6)发表于《应用写作》2001年第11期[关键词]公文;标题;“常见病” [摘 要]在现代公文写作中,标题往往直接或间接揭示主题和内容。它是公文的“眼睛”、 “门户”,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其“常见病”,可以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号] [文章编号]标题是文章的名字,也是文章的门面。在现代公文写作中,标题往往直接或间接揭示主 题和内容。标题是公文的“眼睛”、“门户”,透过它可以使读者把握公文的总的思想,了 解公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标题写作要严肃认真,力争准确、简明、结构完整。 公文标题的构成要素比较固定,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公文标题是由三个要素组成:作 者、事由和文种。例如, 《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业管理若干问题的请示》 (一九九一年六 月九日) ,其中“国家旅游局”为制发文件机关,即“作者”;“关于加强旅游业管理若干 问题”为事由;“请示”为公文名称,即为文种。一、“作者”写作技巧 所谓“作者”指的是制文机关或个人,也就是发文名义。一般写在标题的开头,就写全 称或者通用的简称,切不可滥用缩略语。如“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党校”,也可用其通 用的简称“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但如果用“北京党校”就是不规范的标法。 公文制作如果 是三、四个单位的,应该一一标出,不得遗漏。如: 《中共哈尔滨市南岗、道里、动力区党 校关于招收学员的报告》 等。 如果公文制作机关较多, 不便一一标出时, 不能用“各机关”、 “各有关部门”等笼统的标法, 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概括: 制文机关是同一地区或同一系统 的,对全部机关就可以总概括。如: 《××局所属各厂关于企业改革的报告》 ;如果同一地区 或同一系统的全部机关中还缺一两个机关的, 应该予以注明。 《××局所属各厂 如: (缺×× 厂、××厂)关于企业改革的报告》 ;有时同一地区或同一系统的相当一部分机关,常常是5 个以下的可以全部标出,5个以上的可以列举主要机关名称并标出数量。如: 《××局所属第 一纺织机械厂等六厂关于企业改革的报告》 ;公文作者如果是个人,还要标出所属机关的名 称及其个人职务。如:“中共××省委书记×××”;有些公文的制发属于某个机关的特定 职能的,或者有些以地区等特征形成的公文,也可以不用标明作者。如: 《××省2001年财 政收支预算》等。二、“事由”写作技巧 所谓事由, 就是对公文行文内容加以集

中和概括的部分。 这一部分一般标在标题的中间, 是公文标题的核心部分。事由的集中和概括,往往不是理论性的集中和概括,而是公务性的 集中和概括,即要说明要办一件什么实质性的事情。所以要求拟写要确切、客观。这就需要 我们认真地推敲、斟酌。通常说来,对于单一问题,可以直接标出。如: 《××局关于干部 任免问题的决定》 ;对于多个问题的,就尽量分别标出。如: 《××局关于干部任免、聘用、 推荐的决定、通知》 ;对问题多,且属于同类性质的,可以加以概括。如:“学生毕业论文 选题”、“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等,就可以概括为“学生毕业论文 工作”;当问题多得不能一一标出时,可以标明主要问题,其他的用“等”代替。 《××大 学关于教师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量计算的规定、通知》 。对于会议公文的标法,如是 会议名称即能反映其内容的会议,标明会议名称就标明了内容。如: 《××大学关于召开职 工代表大会的通知》 ;对于讨论综合性问题的办公会,通常不标会议内容。如: 《××大学校 长办公会会议纪要》等;综合性的工作计划、总结、情况报告等,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具 体内容可以不用标明。如: 《××公司2001年工作计划》 ;机关名称已体现公文内容的,就省 略事由。如: 《××市综合治理办公室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报告》 ,就应改为《××市综合治 理办公室工作报告》 ;公安、检察、法院等单位的案件材料,必须确切地标出问题。如: 《(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关 于处理王××挪用公款的情况报告》 ,就不能写成《关于处理王××案件的情况报告》 ;有些 问题,内容过多,文字表述过长,可以用通用的规范化简缩,如“四个现代化”、“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等,切忌随意生造。 事由的用词,一般都用介词“关于”“对”“对于”和表述主要内容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 作公文名称的定语,以使事物更加具体、突出、鲜明。只要是属于概括特定的事由,就应用 “关于”这个介词,以表示涉及到的人、事物、范围。如: 《××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决定》 等。在运用“关于”这个介词时,还要注意动词的搭配,否则,介词“关于”就无着落,事 由也表述不清。 《关于×××同志离休的请示》 就应该在“关于”后加上动词“同意”, 如: , 以表明呈报单位的意见。 “对”和“对于”在使用时也要认真区别, 一般说来能用“对于” 的地方均可用“对”;反过来,能用“对”的地方未必能用得“对于”。三、“文种”写作技巧 公文的文种,就是公文的名称。一般处于标题的

最后。由于文种也能够反映出公文的性 质和价值,因此,也是公文标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文名称单一,往往直接标明;公文名称 不多的,可以按重要程度一一标明;如果一份公文名称较多,可选用两三个很重要的文种, 其余的用“等”字省略。公文名称的性质基本类同或相似的,可标出代表性的名称。 总之,公文的标题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由于它在公文中起到“眼睛”、“标识”、“索 引”等作用,就成为公文写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行文 的需要和具体情况, 可以省略公文的“作者”, 如机关中在公文专用纸上已印有制文机关的 名称版头, 就可以省略公文的“作者”。 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发的公 文,可以省略公文的“事由”。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有时,公文 的事由不是很重要,或者知照性的公文、极简单的公文在行文时,我们甚至可以同时省略公 文的“作者”和“事由”。如: 《通知》《布告》等。 、 由于公文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加之作者的事务性地制作,常常出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 方,甚至于出现了种种错误。在公文标题写作过程中,“常见病”主要有: 1、 套用标题 公文标题虽然定型化、惯用化,但是不能一级一级地套用。否则,势 必是“??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决定的决定的决定”。 2、 词不达意 拟定公文标题时,对公文内容把握不准,甚至不对,曲解、误解了公 文内容,或者是由于用语不当造成了这种错误。如: 《××局党委对××同志所犯错误的处 理决定》 ,写成了《××局党委对××同志错误的处理决定》 。 3、 滥用简化 简化、 省略过于随意, 造成了含义不明, 甚至表意错误。 《中共×× 如: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五四三活动的通知》 ,这里将“五讲四美三热爱”省缩为“五四三活 动”让人理解起来容易产生错误。 4、 结构混乱 语句结构具有一定的语法性、逻辑性,一旦用混乱,就要影响语义的 表达。如: 《2001年度××大学工作计划》 ,应该改为《××大学2001年度工作计划》 。 5、语句残缺 缺少句子成份,也严重影响着公文的内容表述。如: 《××局关于技术引 进问题的报告》 ,就应改为《××局与××研究所关于技术引进问题的报告》 。 6、事由不一 公文讲究一文一事,如果一文多事,就太杂了。如: 《××局关于体制改革的报告以及改革后加强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就是两个事由。 7、文种漏误 一般说来,公文可以无标题,也可以省略“作者”和“事由”,但是不能省略文种而只标明

事由。如: 《××局关于职工的奖金问题》 ,就缺少了文种“决定”;公 文标题中的一个事由不能同时有两个文种。如: 《关于××局申请厂房二期工程款项的批复 的通知》 ,就有“批复”和“通知”两个文种;有时文种还会误用,如“请示”误用为“报 告”;“决定”误用为“通知”等。 8、标题冗长 公文的标题写得过长,繁琐、冗长,会直接影响公文的效率。如: 《×× 大学关于干部轮训、干部培训、岗位培训、青年干部团校学习的计划》 ,就应改为《××大 学关于干部培训的计划》 。 9、时效不当 公文讲究时效性,在公文标题拟定时就要特别重视时间的正确应用,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如年度要标全数, 季度、 月份不要随意遗漏; 不能使用“前年”、 “明年” 等不定时间代词来表达时间。如: 《××市龙沙区旧区改造三年发展规划》就缺少时间的限 定,就不如《××市龙沙区人民政府关于1999—2001年旧区改造三年发展规划》确切。 10、介词误用 公文的标题常常用到介词“关于”、“对”、“对于”等。在应用时, 要仔细研究, 不可误用。 《××局关于对××科的请示的批复》 其中介词就是重复运用, 如: , 应当去掉“关于”;同样,在使用“对”和“对于”两个介词时,也要认真区别:“对”的 含义、 使用范围比“对于”广, 凡使用“对于”的都可使用“对”, 而“对”不能用“对于” 来代替。如: 《××局对于××科的请示的批复》 ,这里的“对于”应改为“对”等。

篇二:事业单位公文写作技巧:如何拟定高分标题

事业单位公文写作技巧:如何拟定高分标题

俗话说“题如文眼”,在公文写作中,标题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传递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要想在考试中文

章出彩,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首先标题就要做到“先声夺人”。那么,如何让标题更加亮眼呢?中公教育专家介绍说,其实,起个好标题也是有技巧的。下面,就来为考生一一讲解。

公文写作文章最保险的写法有三大要点:

1、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论点和主要分论点;

2、论据之一是综合运用材料提供的现成理论和案例,之二是利用考生自己熟悉的理论和新闻热点案例加以论证;

3、由于1000字左右的字数限制,公文写作文章贵在言简意赅、短小精悍。

相应的,经典标题的命制法则有三:

1、标题内容要集中反映文章的中心论点、开宗明义;

2、形式新颖、语言引人入胜;

3、字数不宜超过14字,两边空格对称。

该如何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呢?中公教育提供经典标题30例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对比式标题10例

对比式标题是通过两个角度或观点的强烈对比来命题。其特点是使文章显很有张力,从而激起阅卷者的阅读

兴趣。

经典案例:

1、 面对养老——“没钱”还是“不为”?

2、 体育大国与体育弱国

3、 制造大国与品牌小国

4、 中国制造业危与机

5、怒江是下一个田纳西还是下一个漫湾

6、燃放烟花——禁不如限

7、电动自行车治理——堵不如疏

8、别让娱乐“点心”挤走教学“主食”

9、安全生产,“自净”还是“他律”?

10、购票烦恼要“回应”更盼“解决”

对比式标题的经典结构:

1、要??还是要??

2、(是)??还是??

3、??与??,??不如??

4、不是??就是??

二、批判式标题10例

批判式标题通常以质疑一种错误观点或者一种负面现象来命题。其特点是文风犀利,个性鲜明,能瞬间吸引

阅卷者的注意力。

经典案例一:以“?”,“!”,“?!”等结尾的诘问式标题:

1、 农村养老有钱就可以了吗?!

2、 人祸岂能借天灾卸责?!

3、 健康,只是个人小问题吗?

4、 还要为学术腐败找多少借口?!

5、公开真相会引发恐慌?荒唐!

经典案例二:以否定的语气来命题:

1、 学术腐败不能再有借口

2、 农村建设不能沦为面子工程

3、 反对行业自律“万能论”

4、 上大学不是惟一的成才之路

5、政府信息公开不能总像“挤牙膏”

批判式标题的经典结构:

1、???!, ??!, ???

2、??不能??, ??不是??

三、点睛式标题10例

点睛式标题直接以文章的中心论点为标题。其特点是开门见山、意图明确、简洁明了、表达有力,给阅卷者

耳目一新之感。

经典案例:

1、 解决就业重在调整产业结构

2、 治理网络污染要法治与教育并重

3、 治理环境污染首先要转变生产方式

4、 管理小摊贩应多在疏导上下功夫

5、 农村改革的核心在于“放活”

6、 提高素质是解决就业的基础

7、 治理交通拥堵应分三步走

8、 减少交通事故首先要加强管理

9、 保障房要为底层民众的生活兜底

10、 教育为本

点睛式标题的经典结构:

1.??关键应在于??

2.??应以??为中心

3.??应着眼于??

4.??的核心是??

5.??是??基础

6.??应分X步走

7.??应双/多管齐下

公文写作文章的标题形式远不止这些,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希望考生能够仔细阅读,细细揣摩,更好

的备战事业单位考试,取得成功

篇三:常用公文写作技巧

常用公文写作技巧

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一处 张茂叶

一、请示的写作要求

(一)概念与分类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事项”。

请示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①请示的理由。这部分十分重要,它是请示的依据和出发点,是能否得到满意批复的关键,一定要充分说明理由。②请示的具体事项及要求。这部分有什么就写什么,要明确、具体。③结语。一般用“妥否,请批示”等语。

(二)写作要求

1、请示的理由要充分有力,请示的事项和要求要明确。对请示事项的理由要实事求是,具有说服力,不能虚报。注意行文语言,选用词语要谦敬、分寸得当,一般不用请马上、请立即等词语。

2、请示要一文一事。切忌在一篇请示中同时请示若干个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问题,如在一个请示件中罗列了很多不相关的请示内容,请示的事项无法分清主次缓急,上级机关无从审批或因请示中某一件事不能解决,使得整个请示搁置下来,影响请示事项的及时批复。

3、切忌多头主送。请示要根据机关隶属关系向上级主管机关或主管部门行文,一般只报一个主送机关。如多头主送,容易造成责任不明,互相推诱,或领导机关的批复不一致。如县(市)妇联向省妇联写请示,同时也让设区市妇联知悉,则可用抄报的形式。请示不能送领导个人,不抄送下级机关。

4、请示和报告的内容不能混淆。请示与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文种,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三)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与报告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上行文。其区别是:

(1)行文目的不同。请示需要上级对下级有明确的批复;报告

则是下情上达,上级领导机关只作为阅知件,不作答复。

(2)行文时间不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不允许先斩后奏;报

告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行文。

(3)行文内容不同。请示主要写带有迫切需要上级批示的事项;报告只是汇报事项。请示中可以有报告事项,但报告中不可夹带有请示事项。在行文过程中请示与报告这两个文种混用和不分的情况经常发生。有的该用请示用了报告,有的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有的请示件标题用“关于xxx的请示报告”,这都是极不规范的。

二、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概念与分类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

的询问。”

报告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报告的原由,即为什么写报告;二是报告的事项,用

“现将??报告如下:”之类的转接语引出报告的事实和问题,这部分要突出重点,做到点面结合;三是结束语,可根据报告内容的不同写明"特此报告"、"专此报告"等。

报告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情况报告)、随文报告、答复报告和建议报告。

(1)综合报告。是下级机关为了使上级机关全面了解下级机关各方面情况,便于上级机关掌握全局,指导工作而写的公文。综合报告的主要特点是:汇报的情况和反映的问题比较全面,一般和工作总结结合起来。综合报告的正文,一般包括报告起因和报告内容两部分。报告起因即说明为什么要写报告,报告起因一定要集中、概括、简要直陈。有时就是几句话,报告起因与报告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用语,往往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报告内容,是报告正文的主体,一般要写明完成任务、进行工作、处理事情的依据、过程、措施以及结果、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与安排。报告正文的结尾用语一般用“特此报告”表述。

(2)专题报告(情况报告)。是为了向上级着重汇报某项工作和某个问题,以使上级了解情况,做出指示而写的公文。专题报告的显著特点是,报告的内容专一。专题报告可分为:反映某项工作

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意见的专题报告;为总结某项工作而形成的经验性的专题报告;为研究和解决某一问题或工作而召开会议所形成的会议专题报告;工作中有了错误,需要向上级机关检讨所形成的检讨性专题报告;对某一事情或某种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在分析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调查,专题报告。

各种专题报告的格式大体一致。正文内容,由于专题报告种类不同,在写法上有所差异。一般说来,专题报告的正文大体包括三部分:一是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三是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正文开头一般先详细叙述新情况产生的缘由、情况和问题等作为“依据”,然后用“为了??”等句式点名主题,再用“现??如下”句作为过渡语,转入分旨部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3)随文报告。是指报送文件或物件时随件附文。它的范围

比较明确,写法也较简单,一般只对报送的文件、物件作简要说明。

(4)答复报告。是被动回答上级询问的一种随机性呈报,正文开头一般先引用上级来文(或领导批示要求、函电)作为“依据”,然后用“现将??报告如下。”一句点明“意图主旨”兼作过渡语,转入分旨部分的详细叙述。答复报告结尾处常用“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做结语。

(5)建议报告。是主动向上级提出建议要求批转的一种祈使性上行文,一旦被批转后,便可作为下行文下发。正文开头应先逐一说明本建议的“事实依据”、“理论依据”、“目的主旨”和“意图主旨”等,然后用“具体建议如下”一句过渡语转入用“一、二、三”序号列项,或用小标题分列的分旨要素。建议报告的结束语常用“以上报告(建议)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

(二)写作要求

1、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即使是综合报告,也要重点突出几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简略带过。

2、要有分析,不能只罗列现象,要着力揭示问题的实质,分析

发展趋势。

3、要注意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即报告的内容要有新意,要注

意时效性。

4、内容要真实可靠,实事求是,要一分为二,报喜也要报忧,讲成绩也要找出差距和不足。

5、注意一文一事,不要夹带请示事项,简明扼要,文字精炼。

三、通知的写作要求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通知按内容性质和写作方法不同可分为:①用于颁布行政法规的公布性通知,②用于批转下级机关来文的批转性通知,③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来文的转发性通知,④用于对下级机关发布指示的批示性通知⑤告知一般事项的一般性通知,⑥会议通知。其内容构成一般由“原由”和“具体事项”组成。“原由”要讲清目的;“具体事项”的内容要直截了当明确具体,有的很简短,另起一段写明所要求的事项即可。

通知的适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高灵活及时不受单位级别限制,无论机关、学校、企业、部队、群众团体都可以使用。同时,它行文简便、写法灵活、种类多样,写作方式可以不拘一格,长篇、短篇、大事、小事都可以根据需要制发通知。

四、总结的写作要求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论认识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并从中归纳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和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公文。

(一)分类和作用

1、总结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总结可以分为若干类。

(1)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性总结(全面总结)和专题性总结(经验总结)。

(2)按性质可分为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学习总结等。

(3)按时间可分为月份总结、季度总结、年度总结等。

2、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公文,其作用具体

如下:

1、总结是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幌罟ぷ?不论是个人或群体去进行,都需要多次反复操作、辛勤劳动才能完成。每一次具体实践,都有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及时总结,就会及时取得经验教训,提高认识和工作技能。不断总结,那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知识越来越广,智慧越来越高,所进行的事业通过总结才会不断发展、前进。

2、总结是寻找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任何一种事物,都存在着内在联系、外部制约,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运动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办事就能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会受到违背规律的惩罚而招致失败。而要找寻、发现客观规律,就需要总结。

3、总结是培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指这个人能否承担某项工作气执行某项任务的能力。具体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水平,二是解决、处理实际工作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二者常常是揉合在一起的,相得益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总结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4、总结是团结群众,争取领导支持的好渠道。一项工作任务完成之后,必须进行总结。总结能全面深入地回顾、检查,对成绩与不足、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实事求是地做出正确评价,使大家认识统一。这样的总结群众心服口服,把群众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同时,通过总结把成绩、经验、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向领导汇报,能引起领导重视,争取领导的更大的支持和指导。

(二)格式与内容

总结包括标题、导语、正文和落款四部分。

1、标题。标题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类似公文式的标题,由“机关名称+时间+事由+文种”构成,例如(xx市妇联2007年度巾帽英雄创建工作总结);或由“时间十事由+文种”构成,例如(2007年度春蕾行动计划情况工作总结);由“事由十文种”构成等。另一种是新闻式标题,这种标题侧重在经验总结上,由引题、正题和副题构成,它要求切实有力地反映出总结的内容和特点。

2、导语。导语是总结的开头部分。一般是概述基本情况,包括交代总结所涉及的时间、地点、机关和背景;概述基本经验、点明中心思想、引用数据、主要成就或问题等。导语要求紧扣中心,简洁精练,有吸引力。

3、正文。正文是总结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一般要写明以下几个问题:

(1)工作情况。即进行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方法和步骤,有哪些效果,取得了什么成绩。

(2)经验和体会。即工作中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取得成绩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这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在全文中占主导地位,写时要注意主次和详略,注意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3)问题和教训。即工作中遇到哪些问题,给工作带来哪些损失和影响。这部分着重分析问题、教训的存在以及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如果是着重反映问题的总结,则应把问题和教训当作重点来写。

(4)今后的打算和努力方向。即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提出一些新的奋斗目标,以表示决心,展望前景,鼓舞斗志。

4、落款。总结的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机关总结的署名,一般不放在落款处,而写在标题中或标题下。有的总结随文发送,所以总结上不署名。个人总结署名,一般写于正文后的右下方。

(三)写作要求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要认识总结的重要性,要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认真做好总结工作。

2、找出规律,揭示本质。总结的目的,是面向未来,避免今后工作的盲目性。为此就必须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的总结才具有指导今后工作的实际意义。

3、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进行总结时,对主要工作或有体会的工作要有所侧重,不能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罗列现象、堆砌材料、玩文字游戏。

4、有理有据,实事求是。总结要求内容真实。事实准,不走样;数字准,不笼统;论断准,无漏洞;文风正,不浮夸。不能凭想当

然进行总结;不能以偏概全,夸大其辞;不能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不能张冠李戴,拼凑编造;也不能随意拔高,借题发挥。

5、写出特色,写出新意。要总结新经验,突出特色。不能搞通用化、老一套、观点材料缺少新意的总结。

6、条理分明,结构严谨。综合性总结,内容多,篇幅长。因此,安排结构一定要严谨,层次一定要分明,通篇一定要连贯。另外还要注意语言准确,修辞方法运用恰当。

五、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形式的公文。

调查研究是调查报告的写作基础,调查报告则是调查结果的书面形式。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凡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实际

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

(一)分类和作用

1、调查报告的种类。常见的调查报告主要有以下四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抨击时弊的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的作用

(1)为上级机关全面了解情况提供真实材料。调查报告不是

一般的了解情况,而是经过周密系统的调查之后,对客观事物深刻感受获得的真实情况。

(2)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政策提供依据。调查报告不是对真实情况不加选择的反映,而是对调查来的情况进行科学地分析,从中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合乎规律的联系,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

(3)是介绍先进经验的手段。在调查报告中,不仅有真实情况的反映和认识而且有包合作者对情况的判断、评价以及由此得出的相应结论,从而形成比较有实际意义的结果,有利于互通有无、相互学习。

(二)格式与内容

调查报告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构成。

1、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多种形式:

(1)单行标题。由调查对象、事由和文种构成。例如:《600名女大学生公德状况的调查研究》。

(2)多行标题。用简明、醒目的短语概括调查报告的主题(主要内容、基本观点、主要结论)。例1:《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例2:《发展深度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xx市妇女经济合作组织小商品出口大有潜力可挖》。

(3)提问式标题。是单行标题的特殊形式,将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或调查后的结论概括成一个问题。例如:《XX村妇女是如何

走向富裕的》。

2、正文。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①前言的表现形式。前言,即调查报告的开头,一般有四种写法:

第一种:对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作必要的介绍,点明调查报告的主题。 第二种:概述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总领全文。

第三种:用议论开头,点明所要调查的问题的重要性。第四种: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由此引出对所调查对象的介绍。②前言的写作要求简明扼要,深刻有力。

(2)主体。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干部分,充分表现主题之所在。通常用小标题来显示主体部分的内容。

①主体一般有四种表现形式。具体如下:

第一种:调查多个对象时,按照调查的顺序逐点来写,既分别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与经验又从它们各自的特点与经验中总结出共同的规律来。

第二种:根据调查对象发展过程各阶段的阐述,从事物前后情况的对比中体现出调查报告所要阐明的观点或规律。

第三种:调查某一对象的性质,按照事物的内在特点去写,从各个侧面或不同角度全面反映事物的复杂面貌。

第四种:调查两个不同的对象,按照它们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工作结果的不同对比去写,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②主体的写作要求。中心突出,观点鲜明,条理清楚。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