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文言文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2:32:35 写作技巧
文言文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巧用文言文,优化高中作文 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教学实际中.可以将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写作语言的展示厅和写作技巧的示范本。从中获得写作素材,汲取语言精华,吸收写作理论知识,从而优化高中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语文教学各项活动中。写作是一种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活动,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然而,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是一大难点。当今学生谈作文色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探究其原因,无非是缺乏素材,缺乏写作能力。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本文以为将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就地取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思维是沿着点、线、面的逻辑规律进行发展的。语文教材就是按照这种人的认识规律进行编排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力发挥课文的示范功能。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熟练技能。”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当然能选编人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言文都是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文化经典。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我们应该采用“拿来主义”的精神,选择、利用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文言文教学之中,充分利用课文例子,把文学艺术欣赏和创作这两种重要的审美活动完美契合,让学生从典范文章中获得写作素材,掌握写作之道,从而优化作文教学。我们不仅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还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语言展示厅,甚至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技巧的示范本。下面就将本文对这方面的几点见解略谈如下:

一、积累典型素材,厚积薄发,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组成部分,在教学实际中,师生往往花相当多的时间来解决字词句的疏通。但是本文觉得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文言文,目标却仅仅满足于此,有点事倍功半。众所周知,当今学生作文最大弊病就是内容空洞。可见,积累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要“言”之有物,必先“心”中有物。在学生生活阅历、课外阅读相当有限的情况之下,如果能立足文言文,巧妙利用文言文,从课文中挖掘有用的写作素材,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时搜肠刮肚、找不到写作素材的困境。

在文言文作品中的典型素材包括有高尚品德的作者形象和生动的作品人物形象。像气节崇高的孟子,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不同流合污的屈原等等这类具有高尚品德的作者形象。像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机智勇敢又宽宏大量的廉颇,巧喻进谏、妙语服王的邹忌等等这类生动的作品人物形象。这两种典型素材在文言文中比比皆是,如能将这些素材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就可以摆脱写作找不到素材的困境。

庄子言“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只要日积月累,积小流而成江海,不断充实写作素材的储藏室,这样就能为优化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除了人物形象可以作为写作的典型素材外,文言文作品本身也是值得开垦的的写作素材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双向语文教学方式,早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同。在实际操作中,以课文为范例,把文言文作品本身当作写作的依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写作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了作文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在读写结合这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强化训练:

首先,改写全文,强化写作训练。在完成文言文的字词句和课文理解之后,用改写的方式来加于创作。如在完成课文《鸿门宴》的字词句和内容主旨的理解之后,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改写成一千多字的故事”。这样不但加深

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述和想象能力。

其次,局部改写,提高写作能力。第一种是运用全文的素材,进行整体的改写法,这一种是局部的运用素材进行改写。如学完《荆轲刺秦王》一文之后,可以就“易水诀别”这一场面,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景色特点和人物心情,展开想象,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景色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也掌握情景结合的写作技巧。

再次,续写原文,培养创新能力。如就《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刎颈之交”这一故事进行想象,续写一篇完整的故事,既要体现原文的人物性格又让人物性格有所发展。这样既帮助学生把握了原文人物性格,又培养学生想像创新能力。

另外,还可以利用文中的某一观点加于运用,展开议论,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如学了《劝学》之后,就“学”和“思”二者的关系展开议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当然,还可写成读后感、赏析文或者和作者、主人公对话等.

可以说,文言文中处处都是写作的宝藏,只是学习运用的形式不一。方法各异而已。我们应该大胆地把文言文当成写作的依托、练习的根据地,反复地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

二、积累名篇佳句,活学活用,把文言文当作写作语言的展示厅.

要写出有创造性的文章,除了有丰富的材料资源,还应该有过硬的炼字功底,理想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文言文中,不仅有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还有用之不绝的语言之源。“特别有生命力的语言多来自文言文,它纯净、典雅、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读来令人口舌生津”。

在现代汉语中,确实有众多的成语、熟语出自于文言文,像“完璧归赵、两虎相斗、不耻下问”等等,举不胜举。《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文言文板块中指出“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语言运用板块中要求“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如果能把所背诵的名篇佳句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将背诵和写作二者巧妙结合,让学习与运用二者相辅相成,可谓一箭双雕。“学习文言不一定就能成为作家,但在文言的海洋中邀游,则必然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在文言文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本文看法如下:

一是直接引用名言佳旬。如学完古代山水游记之后,布置写一篇游记散文,要求能引用名言佳句。这一要求,对学生来说轻而易举。于是,诸如“嵩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等佳句跃然于学生作文之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

二是模仿语言,改造佳句。引用能使作文增添不少文采,但毕竟是别人的语言,如果能模仿语言形式,巧妙改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样所写出的文章的语言不仅有佳句的简洁、准确的优点,更有含蓄、新颖的美感。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作业之多,所以头晕目眩,足以极视听之苦,倍可悲也。”明眼人一读,便知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翻版.但是读完这一句话,—个扎堆于作业堆中的现代中学生形象呼之欲出。这种惊人的语言模仿改造能力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

三是整合语言,创造佳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培养学生整合语言能力就是一种审美创造能力,就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创造能力。像这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的沉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在滕王阁的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苏轼在赤壁的感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在北固亭的质问”。这一句是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得来的。这种创新成为文中一大亮点, 使文章熠熠生辉。

古往今来,那些名闻四海的大作家、诗人,他们能妙语连珠,能巧笔生花,都是充分利

用人类的文化、先辈的智慧,都是站在别人的基础上的另一种创新。在所有语言中,文言文语言算得上是钻石级语言,学生学习文言文,巧用文言文的语言精华,通过积累、加工、创造,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炼字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为优化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积累理论知识,剖析技巧,把文言文当作写作技巧的示范本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里所提到的“方法”就是理论知识。因此,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较强的炼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有相应的写作理论作为指导,才能写出优美生动的文章。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写作能力却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相应的写作理论知识。不知道怎样写。而“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现’事物的双重转化动态过程。”写作技巧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用得恰到好处。因而就文章的谋篇布局,行文构思,一课一得。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当然,模仿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过程,达到独立完成具有创造性文章才是最后的目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只要把文言文当作写作技巧的示范本,认真研读课文,吸取写作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写作之中,在反复地实践中就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课文是写作的例子,课文中的文言文是典型的写作例子。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地渗透作文教学,巧用文言文,从中获得写作素材,汲取语言精华,学习写作技巧,掌握写作之道,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8).

【3】福建教育.

[4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008,7口、8).

【6】6高美玲.体验独特情感,书写自我色彩Ⅱ】.语文月刊,

2005,6(6).

阴雷晓霞.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Ⅱ】.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2,9(9).

【8】陈芳.用心感受生活【A】.福建省语文论文集【c】.海峡

文艺出版社,2001。(8).

篇二:文言文阅读与写作技巧点拨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与作文小技巧点拨?

一、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拿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这些注释,另外,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即可。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①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在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②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示判断,无意,应删去。可以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适当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③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第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二、作文

★高分作文什么样

1. 漂亮的字

2. 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

3. 新颖的立意和构思

★如何靠近满分

1.换一种思维2.立意高

可以这样做:①换新(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的形式,寓言、童话等 ②借别人(名人)的身份来写

③针对所给的观点,正写、反写

★得分小技巧

1. 文章结构方面:①文章设置为5个自然段②首段点明文章中心

③中间三段形成排比段,每段首句设为中心句④末端回应首段,文章浑然一体

2. 文章增色技巧:①运用所学过的诗句 ②通过心理活动突出人物性格

③改编名著,借名著人物表达主题

篇三:高考文言文基本写作特点答题技巧

文言文基本写作特点答题技巧(附例文提示)

1、 叙议结合:

(1) 指出叙写了什么,议论了什么;(2)作用:叙事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

华。

如《前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归去来兮辞》《《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

2、句式角度

1) 整句,或整散结合:(2)结合内容谈效果作用:(1)增强语势和情感。(2)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多用对偶和排比句。

《前赤壁赋》《过秦论》《归去来兮辞》《劝学》《谏太宗十思疏》如

2) 设问(有问有答)与反问(有问无答,答在问中):

(1)指出类型;(2)指明作用。

3、对比论证:(1)指出谁与谁对比;(2)指出二者哪方面对比;(3)作用:鲜明突出了谁的什么内容或特色。

如《师说》《训俭示康》《宋人有得玉者》《伶官传序》

4、托物言志:(1)“物”借写什么意象;(2)实际写什么意象;(3)“志”,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或观点。(4)作用: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内容。

如《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

5、类比论证:(1)指出谁与谁类比;(2)指出二者哪方面相似性类比内容;(3)作用:鲜明突出了谁的什么内容或特色。

6、科学性与文学性:多针对说明文。(1)科学性,举例指出指一些词语在程度上(如“一些”“多”等)非常准确。(2)文学性,举例指出句式、修辞特征及作用。

7、欲扬先抑: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1) 指出手法;(2)作者想要“扬”(即肯定什么,赞扬什么,主张什么)

的是什么?

(3)作者怎么“抑”(反着说的)的。(4)作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波澜起伏,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如《冯谖客孟尝君》:“欲扬先抑”手法:开篇写他(冯谖)“无好”,“无能”,却三次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人,正在使人顿生疑惑之际,作者笔锋一转,依次叙写了冯谖焚券市义等三件事情,令人拨云见雾,见识了冯谖充满智慧的胆识与才能。不但使得冯谖的形象鲜明突出,而且使故事一波三折,生动有趣。

8、 以小见大

(1)指出手法;(2)“小”写了什么?(3)表达出什么重要道理或观点——“大”;

(4)作用:寓含深刻道理于小事情(平凡现象)中,易于理解和接受,耐人寻味。

如《游褒禅山记》

10、结构特点:呼应前文,照应开头、题目(略)

11、因事说理

(1)叙写了什么事;(2)借此阐述(表现)了什么道理、观点。(3)作用:叙议结合,使议论有了依据,有说服力或现实意义等。

如《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

12、借古讽今

(1)借写“古”代什么事情;(2)讽谏现今什么现象(人);(3)作用: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增强说服力和达到教育意义。

如《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伶官传序》

13、设喻说理

(1)指出喻体——现象或事实;(2)阐明本体——意义或目的。(3)作用:说理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和接受。

如《秋水》《劝学》

14、铺陈渲染

(1)铺叙描写了什么内容;(2)表达什么情感或观点;(3)作用:渲染气氛、场景,增强了情感。

如《过秦论》《阿房宫赋》

15、举例论证

(1)举例的内容;(2)表达什么情感或观点;(3)作用: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

如《训俭示康》

16、人物描写方法

一般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作用:

神态描写:更见突显人物各性,是个文章给人一真实感,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是文章生动形象。

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个性格特点。

行动描写: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你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注意: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特殊方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如《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秦晋殽之战》

17、托物起兴手法

(1)先写了什么事物或事情;(2)为了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3)作用: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出下文;增强趣味;奠定基调。

《蒹葭》《采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8、善写生活琐事

(1)写了哪些生活琐事;(2)表达了什么情感、观点;(3)作用:对所述之事有具体感受,细腻真切,易于表达情感。

如《项脊轩志》

刘忠礼老师整理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