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9:37:57 写作技巧
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

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 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二 毕业论文的规格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三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大学的 最后一个学期,运用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的论文,它是在撰写学年论文取得初步经验后写作的,它的题目应该比学年论文 大一点、深一点。其基本标准应该是: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运用大学三四年间所学得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 能力。当然,它的选题一般也不宜过大,内容不太复杂,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在六干字 以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如果写得好,可以作为学士学位的论文。

四 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能够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

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

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

五 选题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勤于思索,刻意求新 (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 、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 、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 )

知己知彼,难易适中(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题目的难易要适中 、题目的大小要适度 )

六 选题的具体方法

浏览捕捉法 (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

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

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追溯验证法 (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 ) 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积累资料、形成论点和论据都会迷失方向

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积累资料的向导

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形成论点和论据的必要条件

以经济学论文来讲,首先要掌握经济学原理 、还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包括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财政学、外贸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等 、

还要掌握研究经济现象必须具备的方法论知识,这主要是指经济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等有关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 、撰写经济学论文而不掌握数

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七 积累资料的方法

以下几方面的材料 :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 、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边缘学科的材料 、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 、搜集论文作

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材料

八 资料的辨析:适用性 、全面性 、真实性、新颖 、典型性

拟定结构提纲

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

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九 形成论点和论据

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

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

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

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撰写

关于文献综述 (详见word文挡)http://wangxin3000.bokee.com/inc/xinxizongshuxiezuo.doc

作者不以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成果)为目的,而是针对有关专题,通过对大量现有文献的调研,对相关专题的研究背景、现状、发展趋势所进行的较为深入系统的述评

(介绍与评价)。

文献综述的撰写基础是文献调研;文献综述的撰写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开题报告

用来介绍和证明将要开展的课题(专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作用、目标的说明性文件。目的是为了阐述、审核和确定论文题目(选题)。

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趋势

3)选题内容、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4)预期达到的水平及所需的科研条件

5)工作量、工作进度计划

论文的四性

科学性- 内容可靠、数据准确,实验可重复。

创造性-原则上是不能重复别人工作,可以改进,但不能照抄。

逻辑性-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推导合理和编排规范。

有效性-公开发表或经同行答辩。

学术性-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论证,描述事物本质,表现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不同于科技报道和科普文章,要用书面语言论述精练。

注意文笔文风

避免口语化,注意避免平时用惯了的简化词,要用规范书面语;

慎用第一人称;

仔细检查,使每一句话简洁、准确;

注意拼写、打印错误;

不要忽略字体、格式、插图排版等小节;

标题、序号一定要清晰,层次安排也要避免太繁。

文章结构

学术论文的一般结构(GB7713-87)

题目

作者及单位

文摘

关键词

引言(前言)

正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性材料

论文的篇名

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明确无误

篇名简短,不超过20个字

少用研究和空洞应用之类字

避免用不熟悉的简称、缩写和公式等

关于摘要

文章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用于检索;

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与重要性、内容、解决的问题、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意义;

小摘要(200-300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大摘要(600字左右)

突出研究成果和创新点的描述

关键词

4-6个反映文章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词组

第一个为本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或二级学科

第二个为本文主要成果名称或若干成果类别名称

第三个为本文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名称,综述或评论性文章应为"综述"或"评论"

第四个为本文采用的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名称

避免使用分析、特性等普通词组

关键词例举

例1 氖原子束计算全息编码成像模拟研究

关键词 纳米技术 计算全息 原子光学 激光冷却

例2 激光瞄准大轴半径测量方法研究

关键词 大轴径 CCD 激光光斑 直径测量

引 言

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why)

介绍论文背景、相关领域研究历史与现状,本文目的

一般不要出现图表

正 文

论文核心,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

一般正文应有下述几个部分组成

本文观点,理论或原理分析

实现方法或方案(根据内容而定)

数值计算、仿真分析或实验结果(根据内容而定)

讨论,主要根据理论分析、仿真或实验结果讨论不同参数产生的变化,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符的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结 论

文章的总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

以正文为依据,简洁指出

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决的问题

与以前已经发表的论文异同

在理论与实际上的意义

对近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及其著录

文章中引用他人成果或文章内容应注明参考文献

1)著录参考文献的作用

作者的文献保障程度

作者的学术道德品行

提供文献线索\核对文献质量

2)著录参考文献的条件

必须是自己亲自阅读过的。

必须是论文作者开展研究及撰写论文过程中对其产生了明显影响的内容。

决不做有违知识产权的事

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决不做抄袭、剽窃、侵权的事;

加强法制意识,仔细、慎重防止无意识侵权事情的发生;

重视参考文献的引录和标识,要一一对应,不要遗漏,格式要规范;

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应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国际标准)或出版社编辑部格式

例:

1 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 朱建平,张润楚. 数据挖掘的发展及其特点[J]. 统计与决策,2002(3):55-60

[2 ] 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情报学报,1999,18

(4):1-6

篇二:研究生文献的阅读技巧及论文写作方法

研究生如何做研究?如何写论文?研究的道路如何走?

研究生如何做研究?如何写论文?研究的道路如何走?这个讲座根据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带学生的经历谈一些体会,供同学们参考。讲座中某些建议和例子是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和自动化所研究生提出的,对其他领域的研究生仅供参考。

一、阅读哪些文献

研究生开始研究工作必须从阅读文献开始,通常应该先读综述性论文。各个领域都有最顶级的综合性学术技术刊物,从中可能找到最权威的综述论文。

电子信息类学生应该“翻阅”一下“Proceedings of IEEE”过去五年各期。这是本领域中最重要的高级综合性技术刊物,可以帮助你对本领域作全方位的了解。一般只看题目和提要,少数(约10%)要看看导言和结论,10篇以内需要通篇简读,大致3篇以内需要精读。提示:放弃读不懂的题目是懒惰和愚蠢的做法。

信号处理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应该翻一翻“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过去五年各期。这是适合于本领域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综合性和拓导型刊物。控制、计算机、微波等等各专业都有类似的综合性和拓导型刊物。你需要自己决定“翻阅”“简读”和“精读”的不同情况。一般说,硕士生需要精读的不会超过5~10篇,而博士生需要精读的可适当多一点。以上两类刊物的作用是帮助你对本领域的研究尽快获得较全面的了解。

电子信息领域中的研究者最关注“IEEE Transactions on XXX”中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最好从近一、二年开始查阅。发现有兴趣者,从参考文献回溯过去的源头文章。IEEE Transactions 类刊物很多,一个专业领域可能要查阅其中的几个刊物。

同时,IEEE类刊物绝不是全部。还有其他众多领域的刊物、欧洲的学术刊物、科技书籍、专利可能对你有用。如果你的选题方向可以确定,通过网络查询可以帮助你很快地找到有用的线索。中文科技刊物上也能够找到写得不错综述文章,可以在入门期阅读参考。

现在的学术刊物众多,甚至已成灾难。“开卷有益”的时代早已过去。为了不浪费有限的生命,读书必须有选择。另一方面,一旦发现有兴趣的文章,则必须追根求源。这时,必须注意那些被多篇文章引用的论文或书籍。对这种论文或书籍,力求找到并细读。

二、如何精读文献

精读文献可以先读提要、前言、图表、结论,不急于细读正文。读后好好思考一下,文章作者要处理的是什么问题;他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他得出了什么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通过这些思考,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有可能设想出某些处理问题的理论方法,然后再阅读正文,可以比较与作者文中的理论方法有何异同。对大多数研究生,达到这个水准还需要时日,但不妨自我训练一下。这对于提高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对于一些新颖、陌生的论题,任何人都可能出现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如果你认定必须读懂,只有一种办

法可以帮你,就是坚持。这种论文可能要反复读多遍。如果你认真思考过,你会发现,几遍以后会豁然开朗。

读懂论文至少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懂文章在讲什么。学懂论文至少包括以下两点:

1懂得文章提出的理论方法的关键点,能理解理论的推演过程、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2能解读论文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包括参数的物理含义、对结果的影响规律和极限性质。

3如果你读了许多篇文章,都已达到了这一层次,你会发现要形成一个自己的研究题目仍然很困难。因此,作为一个研究者,学懂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你必须逐步进步到第二层次:对文章进行审视。为了取得审视能力,你必须收集和细读同一个论题的几篇文章,特别是重要的源头文章。为此,你需要判定文章的重要性,只有重要的文章才值得你去花气力。重要文章不难判定:最多地被引用或思想明显地新颖;作者的背景很强(工作环境和本人基础功底);发表于重要刊物上。不过,这些判据不是绝对的。

可以审视的典型问题例如:

1论文中理论方法成立的条件,理论假定或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有哪些差距;

2论文使用的例子中的参数范围,是否隐含限制,造成限制的原因;

3论文对取得结果描述中隐含的限制、适应范围和困难;

4是否存在其他的理论方法可以达到该文类似、相同或更好的目标;

5论文涉及的机理、理论、和应用的广度,有哪些连带问题。 必须连带若干篇同类的论文一起思考才能审视一篇论文。并且,常常你不得不重复一下论文的推演过程以及所提到的试验或仿真。如果你学会了用审视的眼光去阅读论文和思考问题,可能会发现文章背后作者回避了的问题或未解决好的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更多牵连。事实上,以上列出的问题中,只要发掘出其中一、二个问题,你就可能形成自己的研究题目。有经验表明,一个硕士生如果能完全读懂3~5篇新的重要论文,你的硕士论文选题应该没有困难。这个方法自然适用于博士生。当然,要确定一个博士论文题目需要读懂多一点论文。而要达到优秀博士论文的目标,还需要更多的工作。

在阅读文献时作好笔记可以帮助你整理出要点,加深理解和提高回溯效率。作阅读笔记是研究人员积累知识的一个基本功,在这方面偷懒的人不大能指望在科学上有重要创新性进步。在阅读文献时顺便记录整理文献目录对将来很有用,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三、对研究生选题的建议

1. 影响论文选题的几个因素

(1) 导师。有导师给你定题是你的运气。不少研究生的导师们忙于自己的工作业务,无暇顾及学生选题,或者感觉从工程性工作中难以抽取出研究题目。这种情况下,研究生必须自主决策。导师们通常

不会着意限制学生选什么题。当然,你的选题越靠近工作越好。聪明的学生会把这种情况看作自由度,选择那些对自己将来发展更有利的题目。

(2) 你所在的环境。选题适应环境(适应导师工作方向、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方向)会得到许多便利,如丰富的资源,团体合作和讨论的可能性。

(3) 自己对前景的取向。

将来改行从商、从政:选题对你无太大区别,但要能毕业。 将来走创业之路:选题重要性一般,但要能毕业。注意在论文研究过程中积累几项实际本事(如编程技术、应用软件、DSP应用设计、嵌入式和单片机、VLSI设计、各种通讯技术、电子设计技术等等)。这一点对所有研究生都有重要意义。

将来继续走研究之路:选题对将来的研究路子可能有影响。

(4) 选题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任何一个研究人员必须考虑其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然而,要研究生按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来决定选题不是很现实,但可以作为选择题目的参考因素。 对所有研究生,选题对将来的工作可能会产生影响,但不会是决定性的。研究生论文选题合理的原则是:能够导致一个可实施的研究过程,导致一个能够包含创新性的研究结果,导致一个能够获得良好成绩的毕业论文。特别要忌讳不切实际、不可操作的想法(例如缺乏物理概念和缺乏数学支持),忌讳规模大、涉及面宽、环境资源不足的选题;当然也要避免过于平庸、难以发生创新性的选题。

篇三:硕士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多数读文科研究生的人,都有过写作数千字文章的经验。而从写作数千字的文章到写作二三万字的论文,中间隔着一道较为艰难的“坎”。一旦顺利地跃过这道坎,会有一种登上一个较高的山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此前写作的文章,第一是字数有限,在结构和逻辑的把握上较为容易;第二是文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本科毕业时写作的论文可能是最大的,一般谈一个较小的话题,可以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只要把基本知识以自己的语言叙述清楚,就算合格了。日常工作中写的文章,无非是工作总结、学习体会和文秘类的东西;即使尝试过文学作品的创作,无限自由的文学遐想与科学的论文写作,距离是很大的。对于多数论文作者来说,都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文章,不仅长度,而且文章的性质也与自己经验中的完全不同,它要求学术性和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如果在论文写作方面下一定的功夫,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步骤和规范,论文成功了,这是一个人在学业上的一次飞跃,一定要把握住研究生三年学习中写论文这一最为关键的环节。

下面谈一下论文写作的总体步骤,然后再详尽谈一下几个重点环节,最后说说引证的规范问题。

第一节 论文写作的八个环环相联的步骤

严格地说,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根据许多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在我国,多数中文学术资料目前没有上网,需要手工查找,因而这个步骤中查找中文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由于网络传播的方便条件,相对好查询。但是不少资料即使找到了目录,真正能够阅读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

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

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

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由于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

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人”作为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时的状况,这种研究取向就决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

在文科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论文的规模较小,给予作者的研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

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适于思辨研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明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问题。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

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

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

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材料和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此要作出计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有时论文功亏一篑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间安排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

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这种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彩钦5模丶谟诓灰な逼谟淘ゲ痪觯匦虢峡斓刈鞒鼍龆ǎ员阌惺奔渲仄鹇睢S捎谇懊嬉丫员咀ㄒ档难跹芯坑泄隙嗟乃伎己臀南准焖鳎词垢谋溲√猓匦伦銎穑ǚ训氖奔洳换岷芏啵源斯嗟牡P氖遣槐匾摹?/p>

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许多功夫准备论文,一旦许多材料用不上,难以割舍。这种情况当然会涉及到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问题。不过,将较大的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论文写作中,论证对象范围过小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二三万字的论文,本来大多适宜开口较小的选题。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