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红楼梦妙玉奉茶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6:19:09 写作技巧
红楼梦妙玉奉茶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浅谈《红楼梦》的独特写作风格

浅谈《红楼梦》的独特写作风格

王梨郦

(河池学院 中文系 汉语言094班 2009101524,广西 宜州 546300)

【摘 要】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精品,更是世界文学的伟大名著。一书中酣畅优美的语言,风姿卓异的形色人物,深遂内涵的人生真谛,博大精深辉煌的中国古代传统奇观,更奇为作品中的中国艺术风采,让每一个读者一旦接触都会留恋,无补为之叹服作者才华。

【关键词】 逼真写实;个性写意; 用诗叙事

一、 逼真的人物形象刻画,不同细节形态的写实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描写人物的伟大著作,此书里面许多各色的人物都描写的唯妙唯窍,仿佛真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曹雪芹在此部著作第一回强调说明“悲欢离合,兴衰际遇”。皆“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恭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这就显示出了他创作此部小说的写作原则——传真,就是对文中的人物、行景等各方面逼真的传照写实,让读者读出真实的感受。

《红楼梦》展示中国封建社会中贾史王薛四个个大家庭实实在在的人物活动场景,分外逼真的人物形象,使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及风格尤为震撼。《红楼梦》里面有几百个人物,每一个人物各有面孔,各有不同性情,各有不同的口声。即使是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等几个年龄相近的女子,也有不一样的气质和生活方式,绝无性格雷同的现象。林黛玉,一个第一眼就让凤姐大呼:天底下竟然还有这般标志的人儿。“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 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并且在外婆家时刻牢记母亲的话,步步小心,与薛宝钗等姐妹和谐相处,同时喜欢读《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刻画出一个容貌非凡,娇柔动人,冰雪聪慧,率真坦诚,有诗人般的气质又对爱情的执着和绝对忠诚但又有小小的叛逆精神和淡淡的忧愁的一个纯如赤子的女子。而薛宝钗没有林黛玉的风流袅娜,却刻画出别样的风情:鲜艳妩媚,肌肤丰泽,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化而翠,风采韵致。同时又更多刻画真实的心里,深谙人情世故,在现实的生活中努力适应。史湘云在当时就颇有北方人的性格,开朗豪放、爱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常叫作“爱哥哥”,是一个令人喜爱的豪放女??在红楼梦十二金钗里面,曹雪芹各写各不同的人物特色,运用白描的手法,毫不夸张隐瞒人物的特性,使每一个人的形象刻入人心。

《红楼梦》不仅是这些重要人物可以写得如此逼真形象,有血有肉,有意志有个性,就连偶然出现的一个小人物也写得细腻有灵魂,如:那个又痴又傻的傻

大姐,专做粗活,生得浓眉大眼,体肥面阔,两只大脚。如砖头厚的《红楼梦》傻大姐只出现过两回,每一回都是“闪出”的:却每一次都可以把人物在短短几秒内闪出,一下就映射人物的性格个性,让一个人物不小心就闪出了火花;还有第二十四回里面的卜世仁,贾芸母舅,香料铺主人,一个庸俗市侩即“不是人??这些小小的细节的人物,曹雪芹写得让读者过目不忘,仍然记得他们闪出的那一刻身影,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想去却是逼真的,令人感到意在言外,余味无穷。

曹雪芹对《红楼梦》人物这种“逼真”“写实”的描写,塑造了生动的事物和栩栩如生的人物,让读者不由自主的把其中的人物当实实在在的人去爱,去恨,去感动,甚至是擦不思,饭不想,睡不着,一遍又一遍的伤心流泪,逼真的构造让人想进入虚拟的世界里面放任感情。这就是《红楼梦》那种十分逼近生活的真实人物和感受产生的神奇魅力。

二、个性写意

在《红楼梦》里面的写作,曹雪芹不仅仅是强调“写实”的表现审美客体的同时,更重要还注重形神兼备,注重创作主体的言志抒情,注重艺术品的深远意境和醇厚韵味,这就是曹雪芹注重“写意”,在此部书里面表现在众多领域。所谓的“写意”,本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与“工笔”相对的一种画法。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简练纵放的笔墨写出对象的神态意趣,并借以抒发作者的胸襟。由于它具有不拘行似而强调精神,用笔略阔而富有生气,偏重主观抒情和意境创造的。《红楼梦》除了对人物对话运用得出神入化,最为神奇的在于它借助象征和隐喻、借助意境的烘托及人物的抒情诗来表现人物的风神气韵。这是它写意艺术的主要手法。

(一)象征和隐喻

象征是指以具体事物(形象)间接表现思想感情。黑格尔认为:象征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表现,另一个是意义;“单纯的符号的意义和它的表现的联系是一种完全任意构成的拼凑”,而作为象征来用的符号的意义和形象之间则存在着“部分的协调”和“部分的不协调”;“部分的不协调”包括了“象征的暧昧性。隐喻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红楼梦》里面林黛玉就是用“绛珠仙草”、“雪”等意象来构成她的基本色调。林黛玉住的地方叫潇湘馆,窗外有千百竿翠竹一般瘦劲孤高,而且每一颗竹都拼命往上爬,曹雪芹如此安排描写这些景物就意蕴这景物象征林黛玉的品格像那一颗翠竹一样干瘦又有劲,孤高自节,挺霜傲雪,不为俗屈的性情品格。第八回写道宝玉去梨香院,“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宝钗服用冷香丸,而冷香丸就有梅花的成分,宝钗服后身上有一股凉凉甜甜的幽香。这香味非常独特,跟熏香不一样,如同梅花淡淡的暗香,而且她住在蘅芜院,外面都是愈冷愈苍翠的奇草仙藤,房内如“雪洞一般”,这一系列的冷,也是对她那近似无情性格的暗示。单单写人物就没有那么有意蕴美,

而曹雪芹善于运用这些意象来表示人物的特征,使人物都有一种意象代表,使小说的手法又上升一级,文章特色也更加突出。

踏雪赏梅是历代园林内的重要活动,大观园不能没有梅,而这梅不在怡红院,不在潇湘馆,更不在蘅芜院,唯独在妙玉住的栊翠庵。也许在曹雪芹塑造人物时候,只有梅花才能配得上妙玉这个内心孤寂、幽芳自赏的性格,配得上她的容貌;香远益清的芙蓉对晴雯,非花香可比的棱角对香菱,断线的风筝对探春,“一声震得人方恐”的爆竹对元春,无疑都有象征和隐喻的结合,在文章的审美等各方面都产生其特殊的效应。曹雪芹的很多东西都不是明确便是出来,而是用一个意象表示,增加了读者的难度,使这部文章更具有神秘魅力,这与当时他所在的社会环境很有关系,也正是由于如此,他的文章就可以见到多种不同的艺术特色手法,给我们读者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

(二)意境的烘托

意境的烘托则是意象、气氛、情趣、兴味的综合效应,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读者在书中可以领略到情景交融、意境融合的美妙诗境。《红楼梦》里面的大观园,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奇妙世界。春天这里柳叶随风飘,桃叶吐丹霞;盛夏,树荫合地,单数都是蝉的叫声,一派热闹;初秋,明月晴空,天明地凉;严冬,皑皑白雪,点缀着青松、翠竹和红梅。正是美不胜收的坏境造就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段不同世俗的爱情。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次表白心中那甜蜜羞涩的爱情正是进入大观园的阳春三月,两人在沁芳的桥边一起吟诵着《西厢记》,地上落花缤纷,桥下溶溶流水;书中曲词中的优美之句。曲词的意境和眼前的景象宛然一体,让他们的这一段爱情在这样的环境气氛的烘托下特别的美好和向往,也是他们那个时代难得的纯美爱情。

林黛玉第一次受到闭门羹,那时正处于初恋的状态,每一天都有一点小假想,来到怡红院看宝玉哥哥时,不料被他那一个任性的丫鬟不给她开门。这时,她听里边有谈笑声,竟然是宝玉和宝钗的声音。林妹妹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悲悲戚戚呜咽起来”。林妹妹哭得实在凄惨,连睡在树上的乌鸦都不忍听这么哀伤的哭泣,在黑暗中飞起来躲开了。那寥寥几笔,渲染出了凄凉悲切的气氛,连乌鸦(鸟鸦如此,不会是事实。中国古典诗词讲的不是实际上可不可能,而是讲的情感上可不可能)都带上了感情,对主人公的内心情绪做了绝妙的映衬。

林黛玉葬花,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落花、流水、铁锄,还有那淡淡的曲词,勾勒了一场安静又悲凉的落花世界,把他们俩的感情也升华到另一种不一样的高度。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在大观园里面上演着不同的戏,最终以悲剧收场,园中的一景一物都是见证了他们的情感,也是他们情感的寄托。

三、用诗叙事

中国历史以来都是用诗的国度,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面善于用优美的抒情诗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表现人物的品格和情操,以达到传神写意的目的。《红楼梦》里面几乎每一回都有诗歌,以诗叙事,以诗传情,而且每一组诗歌都符合其中人物的性情与文化修养,每一首诗又有着自己的旨意与情趣。海棠诗写出海棠花的冰清玉洁,菊花诗写出菊花的高洁洒脱,柳絮词感慨时间的流逝及情感的飘零??其中里面最出色就数林黛玉的诗歌,不管是春夏秋冬,不管是桃飘荷香,还是黄叶艾松,点点滴滴都能激起它感情的波澜,激起它艺术的灵感。一首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唱到人们的灵魂深处,感动多少人跟着她一起流泪难过。她借花自喻,将身边的景物都写活了,融入到她的情感中,唱出了一首令人心碎断肠的悲歌。在菊花诗会上,林黛玉以《咏菊》、《问菊》、《菊梦》三首,压倒群芳,一举夺冠。她喜欢赞美菊花,临场抒写,这不仅是她的人格和情绪,也在塑造一个文化才能的形象,用诗歌唤出心中的情感呐喊。

《红楼梦》此书处处都弥漫着诗的气味和情味,这也是中国历史以来的擅于用诗,妙于写诗的渊源有关。曹雪芹用诗笔写小说,将叙事文学与优美的诗歌结合起来,使得《红楼梦》具有独特的品味,也最能体现出中国艺术的风采。

《红楼梦》这一部奇书,堪称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不仅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生和历史的真谛,也可以看到了中国博大辉煌的传统文化奇观。《红楼梦》里面所蕴含的东西及读者从不同角度的诠释,似乎是说不完,道不尽的,等待着更多人去发掘探究,发现这朵奇葩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金玉良缘红楼梦写意与写实矛盾的特色处理》现代汉语(文学研究)2008年12期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高等出版社2008年版第270页

3、李广柏:《亦真亦奇,写实写意——谈﹤红楼梦﹥的艺术特色》《红楼梦学刊》 1985年02期

4、从叔卿:浅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诗 【文学语言学研究】

篇二: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论红楼梦人物之妙玉

论红楼梦人物之妙玉

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 王莹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宗教是能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之一,书中描绘了大量的宗教仪式,道观寺院,僧尼道士,妙玉就是其中一个。妙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的许多女性形象中最特别的一位女子,这是一个介于幽尼与闺女之间的尴尬人物,她有高贵的出身,有高洁脱俗的气质,有不凡的才华,迫入佛门被封建社会所束缚却又自内而外散发出不拘于封建束缚的神气,她是超脱于封建社会的存在。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作者对封建宗教的虚伪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所以,即使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但不屑于与封建大众为伍,必定为封建大众所不喜。书中妙玉的结局是被强盗所劫去了,却也给读者心中留下了无限悬念。

关键字:妙玉独特 身世金玉质才华阜比仙

性格世难容结局

《红楼梦》中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对她惜墨如金,但却仍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她就是——妙玉。

多次阅读《红楼梦》,仍觉得妙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太过独特的存在。她是“十二金钗”中最后出场的一个女性,在第十七、十八回,因为贾元春省亲,贾府兴建大观园,买了一些小尼姑和小道士,妙玉由此进大观园。

妙玉在书中的出场相当少,在前八十回中,妙玉或明或暗的出场不过六次,而正面出场只有两次。而如此少的出场,妙玉在书中得到

的评价却很低。比如李纨就说过:“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邢岫烟与妙玉相识多年,感情亦半师半友,但她对妙玉的评价却是“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就连我自己最初读《红楼梦》时,也不喜欢妙玉,问过身边的同学,觉得她太过清高,有些矫揉造作的还不少。随着年纪的增长,读的多了,也思考的更多了。妙玉当时只有十八岁,她身边的人和作为读者的我们给她的评价如此低,对她来说似乎并不太公平。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其他十一位金钗均为贾府的亲眷,而妙玉是唯一一个与贾府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并且还是一位带发修行的女尼,这也是妙玉的独特之处。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名第六,排在她前面的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而王熙凤、李纨、秦可卿等人排名都在她之后,这样看来,作者曹雪芹对妙玉的态度其实并不像书中人物给她的评价那样简单,所以说,妙玉的存在是具有她独特的意义的。

一、身世——金玉质

《红楼梦》中妙玉的身世,周汝昌先生认为她是以为官宦小姐【1】,国光红先生认为她是一位格格【2】,而对许多红学者和读者来说仍然是一个迷。

妙玉是在“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是进入大观园的,第一次出场是通过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回话时介绍出来的: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

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3】。

从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妙玉本是苏州人士,祖上也是官宦之家,因自由多病,买替身儿皆不中用,所以亲自入了佛门,带发修行。父母都已亡故了,但身边却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妙玉或明或暗总共的出场也不过六次,正式出场只有两次,即第四十一回的“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和第七十六回中的“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而只有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一次出场中,妙玉的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表现出了她的身世。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带着一帮人来到妙玉的栊翠庵来要茶

吃。首先,妙玉与贾母交流时神情自若,举止从容,态度不卑不亢。要知道贾府是皇亲国戚,贾母是贵妃的祖母,是诰命夫人,来往的都是各王府侯府的太妃贵人等,妙玉如此从容自如,可见她是见过大世面的,甚至曾经可能经常与贾母这类身份的人打交道,所以她如此自如。可见妙玉的家庭背景并不比贾府差。其次,妙玉拿出来招待的茶具十分精美,十分珍贵,有“成窑五彩小盖钟”,有“官窑脱胎填的盖碗”,有“晋王恺珍玩的<分瓜>瓟斝”,有犀牛角做成的“点犀”,喝的是梯己茶,用的是五年前蟠香寺梅花上的雪融化的水,而被刘姥姥用过的五彩成窑杯妙玉不屑再要,可见妙玉对日常生活是多么讲究。“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刘心武先生认为这只是简单的在写妙玉的怪诞奇诡【3】,我认为这暗示了妙玉的家世不简单,妙玉对宝玉说她平时用的茶杯贾府里就找不出一个来时神态自然随意,说明她知道自己的家世在贾府之上。

作者曹雪芹在《金陵十二钗》判词里,称妙玉为“金玉质”,在封建社会里“金玉质”这是一个极其荣贵的称谓,一半多用于皇族子孙或宗室成员。在《金陵十二钗》里只有妙玉被称为“金玉质”。贾家是京都八公之一,又是皇亲国戚,而迎春的判词只是“金角花柳质”,惜春的判词也只是“绣户侯门女”。比“赫赫扬扬,已将百年”如今又是皇亲国戚的贾府地位还高,而又称得上“金玉质”的,那就说明妙玉不只是普通官宦人家的小姐,而很有可能是宗室成员的后代,一位真正的金枝玉叶。

二、才华——阜比仙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这是在称赞妙玉。

兰,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说妙玉像兰花一样高雅脱俗。妙玉出身

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身上自带有一种雅洁之气,妙玉在大观园居住的栊翠庵犹如人间仙境:红梅疏掩,暗香轻浮;拒俗绝庸,幽雅洁静。就连贾母参观后,也不住赞叹:“到底是她们修行的,常常去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妙玉喝茶,用的茶具是连贾府也“未必找得出”的古玩奇珍,沏茶的水是五年前收集梅花上的雪融化的水,更是将妙玉的颇具慧心,气质脱俗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才华阜比仙”是说妙玉的才华胜过了神仙,虽说是夸张的说法,但妙玉的才华在大观园的确是首屈一指的。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这是妙玉在《红楼梦》中第二次正式的出场,也最能说明妙玉才华出众。中秋节,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每人联了十来句,妙玉突然从山石后转出来,把诗拦住,说过于颓败凄楚,不能再照着这凄凉的诗意往下联了,接着她又带黛玉和湘云去了栊翠庵,自告奋勇很快地把诗续完了。

这首诗一共做了三十五韵,黛玉与湘云二位合起来才做了二十二韵,每个人只做了十一韵,这二十二韵做出来的过程称得上“艰辛”:“想了一想”,“半日”,“一步难似一步了”,两个人可谓绞尽脑汁。而妙玉做这余下的十三韵是“一挥而就”,并且将前二十二韵中的“颓败凄楚”给“翻转过来”了。黛玉和湘云读了她的续诗,赞赏不已,说到,“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妙玉对写诗所发表的看法,黛玉和湘云也认为极为中肯,“皆道极是”。黛玉在大观园姐妹中一向自负,孤高气傲,也对妙玉的捷才不得不服,说明妙玉确实值得“诗仙”一称,是真正“才华阜比仙”的。无论气质还是才华,在人才济济的大观园中,妙玉都堪称是一块真正的“妙玉”。

三、性格——世难容

篇三:论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2015

细节描写在《红楼梦》写作中的作用

***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知名的经典名著,有着曲折而丰富的故事情节,庞大的社会背景,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了诸多形象丰满、性格细腻的人物。《红楼梦》对人物形态、人物服饰、饮食文化、诗意生活的全方位细节描写,不仅在人物塑造上,而且渗透在情节结构之中,从而使他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特性以及情节结构诸多方面为之一新,开启了小说创作的新视野。《红楼梦》中每一位人物都有着鲜活的性格特征,书中的细节描写在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增强作品真实性,深化文章主题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曹雪芹从语言,心理,外貌,行为等四个方面的细节描写来刻画每一位人物,那一个个角色仿佛跃然于纸上,活色生仙。《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丰富、细腻、生动、深刻,精雕细刻,却又十分真实自然,既利于刻画人物性格,又可以增强作品情节张力,使情节联系紧密,让整部作品的主题跌宕起伏,且细节个个都极富情感,其细节描写被当成典范,在我国的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是一笔巨大的艺术遗产。《红楼梦》中对细节的描写成功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情节、人物以及环境。本文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形象和外貌、性格和关系,以及整个作品的环境和情节方面的细节描写作出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细节描写;人物;情节;环境;语言

一、《红楼梦》与细节描写

《红楼梦》是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深刻见长,其细节处精细、真实而自然,含义丰富,细中见深。分析和欣赏这些具有高度真实感的情节和细节描写,对我们今天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是一个聪颖善良、却离经叛道的世家子弟,生活在以仕途成就论成败的封建社会。二十三回宝玉见贾政前后的一段细节描写:宝玉听说贾政叫他时,“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了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死活不敢去”。如此光景,不禁令人想起老鼠不得不见猫的情形。但出来时的宝玉“慢慢的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出去了。”真是避之若火。进出相对比,使得宝玉顽皮惧父的形象跃然纸上。

贾宝玉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天真烂漫而又才华横溢的女孩们。她们的聪明和美丽,她们的纯真和热诚,象一缕明媚的阳光,照亮了那个时代污浊的天空。她们是贾宝玉眼中和心中都尊重与呵护的家人,没有上下尊卑之分的朋友。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人物情态和生活场景的细节描写,塑造了红楼世界里,才情超群的林黛玉、端庄温和的薛宝钗、豁达开朗的史湘云、干练果断的王熙凤等等一系列浑然天成,丰满写实的女性形象,读者从字里行间切实地感受到人物的鲜明个性。这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体制中还是第一次,中国女性的价值得到了文学著作的充分肯定。如:黛玉的孤傲率真、敏感多疑,晴雯的口齿伶俐、泼辣叛逆,史湘云的心直口快、调皮灵巧,迎春的老实憨厚、懦弱无能??

第二十一回对林黛玉、史湘云二人睡态的细节描写:“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把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短短的几句话勾勒出一幅双艳共栖图,赋予她们各自不同的睡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一静一动、一紧一松,分别体现了林黛玉的文弱安静和史湘云的豪放天真。

二、人物塑造中的细节描写

1、通过细节描写再现人物风骨

《红楼梦》的人物描写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体现了生活的全部丰富性

和复杂性,作品中精妙的细节就非常细致的表现出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

例如,著作中对王熙凤的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形瘦长苗条,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从中我们能够明显看出,王熙凤外貌形象独具魅力,但其内心却深涵着精明狡黠。第三回中王熙凤首次出场“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系列的细微描写暗示了她在贾府中的显赫地位和咄咄逼人的好强的性格。

王熙凤这个人物,表面热情,善于逢迎,内心却满腹计谋,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拜金主义者,对王熙凤服饰的细腻刻画,描绘出一位聪明泼辣而又极善言辞的名门贵妇形象。

例如,林黛玉外号“潇湘妃子”,其形象描述为:“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②这段文字表现了林黛玉略显病态的柔弱之美,但动静相宜,气质高雅,才貌双全,其天然轻灵的内在气质清丽不俗,尽管她多疑、爱生气、爱哭,但这也是她的魅力之处。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德言工貌”四德俱全的封建时代淑女的完美典型。她貌美、聪明、能干,言行谨守礼教,为人随(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和,但对任何人都不疏不亲,喜怒绝不形于色。但她毕竟还是一个芳华正茂的少女,如,宝钗扑蝶这一情节“遂向袖中取出扇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一细节的刻划,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薛宝钗天真烂漫的一面。

2.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风采

林黛玉主要的个性特征是自然率真、不同流俗、纯洁无瑕,她虽多愁善感,但也有少女的浪漫活泼、青春的欢乐和生活的乐趣,这从她的服饰细节描写中也能见出一二。第四十九回,她前往李纨处,“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红靴红氅的鲜艳,加上那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在素雪的辉映下,令她显得明艳照人、神采飞扬,使肃杀的雪地似乎也变得灵动起来了。

而王熙凤第一次见林黛玉时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

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①寥寥几句表现出王熙凤的圆滑世故,明是称赞林黛玉的丰姿,其实是对贾母的阿谀奉承。曹雪芹通过对细节的形象描绘,将王熙凤察言观色的本领和她在贾府中获得宠信的原因作了充分的表述,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脑海中自然地生成场景,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曹雪芹文学素养的渊博和文字功底的深厚。

第三十一回,“湘云说完了话,众人听了都笑道:‘果然明白。’宝玉笑道:‘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林黛玉听了,冷笑道:‘她不会说话,她的金麒麟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宝玉听见了,倒后悔自己又说错了话,忽见宝钗一笑,由不得也笑了。”短短几句话就描写出各人的笑有各自的心事,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状态。众人的笑是随和赞赏,黛玉的笑是嫉妒的心理表现,宝钗的笑有点幸灾乐祸,宝玉的笑是无可奈何自我解嘲,这种各不相同的心理状态,又反映了各自性格上的不同特点,即林黛玉的偏执、薛宝钗的自私、贾宝玉的软弱多情。

3、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也有语言描写的重要作用。曹雪芹最善长的就是对《红楼梦》中各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姿态及行动形象的刻画。

例如:王熙凤出场片段,作品通过正面、侧面两个方面描写和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正面描写,也就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通过王熙凤对林黛玉所说的话来描绘出王熙凤的肖像。表面看似热情爽朗,但在规矩礼仪极为严格的贾府和地位至高无上的贾母面前如此表现,可见王熙凤性格中的张狂放肆。二是侧面描写。比如林黛玉的纳闷和思忖,贾母对王熙凤进行评价时的戏谑谈笑。通过这些精彩的描写细节,我们不仅领略到凤姐的八面玲珑,而且还可以想见她此时谈笑风生、眼飞眉动的神情,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整体形象特征完美的被展现出来。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议论贾府吃螃蟹的一段话:“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又是摆行价,又是掰手指头算帐,又是念佛,活脱脱把一个乡村穷婆子的惊讶感叹、絮絮叨叨的神情状态从语言之中反映出来了。口吻逼真,动作、表情、心理跃然纸上。

语言平庸,动作的叙述描写再精彩,也不可能把人物、场面写活。优秀的作家总在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上追求动作性,给人留有更多的想象的空间。富于动作性的语言细节描写,是连带着情态、场景的活的语言,其中细节更精炼、更含蓄、更有韵味。《红楼梦》中语言描写中的一问一答、一停一顿,虚实结合,详略得当,文字变化多姿,而又合情合理,处处体现了作者精密的艺术匠心。

三、通过细节描写再现社会生活

1、通过细节描写再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关系

《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不仅限于在人物形象上的成功,还有曹雪芹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真切体验,是中国千年文化的艺术浓缩。曹雪芹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刻画出一幅人物群像图,却将其中各个人物的特点鲜明的表现出来。

《红楼梦》之中,总共涉及到四百多人,其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则有十二位,即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秦可卿、李纨、妙玉、巧姐。而贾宝玉这个视礼教为粪土的“逆子”,在经历了社会变迁和家族盛衰的起伏,加之个人情感悲剧,其内心的才情与苦闷,也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假使《红楼梦》之中,缺失上述人物形象,便不会那么光鲜亮丽。

《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是整部名著的精髓之处,通过细节刻画,书中人物关系逐渐复杂化,剧情更加曲折,从而能够真切展现出书中那个社会。

例如,第六十六回,湘莲跌足一叫:“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剩王八。”一席话骂尽了淫乱成风的荣宁二府。显得极为生动形象,使整个剧情更加生动鲜活。

例如,第五十三回,领春祭恩赏时贾珍讲了这样一个细节:“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连上供祖宗也要依靠皇上所赐。第七十二回,办了一下老太太的生日,就用光了全部家当,竟然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用。为了应付一个太监二百两银子的索取,王熙凤就要当去自己的项圈等细节。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贾府在经济上已到了财源枯竭的地步,而当时的全部封建贵族都在经济上走向崩溃,只剩下一副摇摇欲倒的空架子。

2、通过细节描写强化社会环境

《红楼梦》中有诸多对环境的细致描写,这些描写,建立起了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⑸谋?/p>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