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0 11:38:00 写作技巧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党政机关常用公文写作技巧(实用型)

如何写好报告

一、使用范围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军队的公文处理规范中,都规定了这个文种。其适用范围,大体上是一致的,均是上行文,但也有些区别。其中,党、人大、军队三家的报告,都规定了四项用途,包括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等。惟独政府的报告,只有三项用途,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而没有“提出建议”这个功能。实际上,在2000年发布的行政?办法?之前,也曾有“提出建议”的功能,只是在新的行政?办法?中取消了。承担这一功能新增加了文种:意见。因此,“意见”这个文种多了一个上行文的用途。

二、报告特点

1.内容的汇报性:一切报告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个大特点。

2.语言的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

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

3.行文的单向性: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是为上级机关进行宏观领导提供依据, 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的批复, 属于单项行文。

4.成文的事后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 向上级机关作出汇报, 是事后或事中行文。

5.双向的沟通性:报告虽不需批复,却是下级机关以此取得上级机关的支持、指导的桥梁;同时上级机关也能通过报告获得信息, 了解下情, 报告成为上级机关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三、类别及功用

1.例行报告(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年报等)。例行报告不能变成“例行公事”,而要随着工作的进展,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写出新意。

2.综合报告;全面汇报本机关工作情况,可以和总结工作、计划安排结合起来。要有分析,有综合,有新意,有重点。

3.专题报告:指向上级反映本机关的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某一方面的情况,要求上级对此有所了解的报告。所写的报告要迅速,及时,一事一报。呈报、呈转要分清写明。

4.按形式职能来分的话,一般为合同范本、领导讲话、会议发言、述职报告、心得体会、竞聘演讲、礼仪致词、入党申请、法律文书、计划规划等。

四、基本格式

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

主送机关,发文单位的直属上级领导机关。

正文,结构与一般公文相同。从内容方面看,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意见的,应有依据、说明、设想三部分,其中意见设想不能省去。从形式上看,复杂一点的要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使用多的是导语式、提问式给个总概念或引起注意。主体可分部分加二级标题或分条加序码。

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 打报告要注意做到:

情况确凿,观点鲜明,想法明确,口吻得体,不要夹带请示事项。

注意结语:

呈转报告的要写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最后写明发文机关,日期。

怎样写请示,请示的格式和范文

“请示”是机关常用的一种公文。

一、请示的作用

在行政机关,许多事情,如人、财、物的使用、列支,工作的调度等,都需要得到领导的首肯和同意,许多事情要请示领导,必须要用到请示这一公文形式。

二、关于“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就某项工作、某个问题或开展某项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呈请上级机关和领导批准的一种上行公文。切记,是上行文,不能对同级或者下级使用请示。请示必须说明问题的原因,请求的事项等,让领导一看便知,便于领导及时批复和答复。

三、内容要求

一是请示的事项。就是你想让上级机关同意或批复的问题是什么,一定要写清楚。比如说想伸手要钱,就要写清楚要什么钱,需要协调人力,就要写需要哪一方面的人。二是说明立项的理由。就是要说明你主张要做的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通过分析历史背景和现状,加深上级机关对你提出的建议可行性的认识,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三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案。方案是对建议的深化和完善,也是请示的重要内容。方案可以提一种,也可以提两种,甚至三种,并分别阐明各种方案的利弊和特点,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如何写好请示

(1)标题要主题鲜明。有的人不注重标题,只写“请

示”二字,很容易让领导摸不着头脑。要想让领导知道你的意图,首先要在标题上表述清楚:如“关于解决换届选举工作所需经费的请示”、“关于请求下派工作组到xx乡镇调查xxx反映信访问题的请示”。无论哪种写法都要求文件主题鲜明,并与内容保持一致,切不可含糊其辞。(2)把请示(建议)的理由说充分。下级机关的建议能否得到上级机关的批准,关键在于下级机关的请示能否把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理由说充分。不仅如此,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因而在写请示时,一定要把问题原因分析透彻,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任其发展的危害性讲清楚。同时,提出的建议和方案要便于操作可行。这样,上级机关和领导才肯下决心解决你提出的问题。(3)要坚持“一事一报”的行文原则。一般情况下,写请示应坚持“一事一报”的原则,一份请示文件只能针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件事情,不能把几项内容写在同一份请示中,否则,上级机关就很难作出批复。因为上级机关对下面请示的问题,往往需要逐个进行研究,甚至对一项请示,也会有部分内容肯定、部分内容提出调整意见。如果把几项请示内容一块上报,上级机关很难同时作出答复。

(4)不要多头请示领导。“请示”只能报送主管部门,即使请示内容涉及其它相关部门也不能多头请示问题,这是行文的一般规矩。因为无论哪个部门接到下级单位的请示后,都要呈报主管领导作出批示或答复。对同一请示内容,不同领导会有不同的处理意见,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多头请示,很容易给领导之间造成矛盾,而且会使自己在执行中不知听谁的、不听谁的,陷入“两难”境地。(5)合理设臵上行文的

篇二:党政机关公文写作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

通知

一、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或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时使用的文种。

二、通知的分类

(一)指示类通知

凡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单位就某项工作、某方面工作发出指示、提出要求、作出安排,又不宜采用命令和决定行文时,就可以使用这类通知。

(二)事项类通知

如设置机构、启用印章、人事任免、迁址办公、工作检查、一般性的工作等等专门事项,均用这类通知。

(三)转发类通知。包括:

转发性通知:适用于复制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下发给下级机关,要求下级机关遵照执行或者作为参考。

批转性通知:适用于把某一下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

级机关的公文批转给其他下级机关。

(四)公布类通知

颁发、发布、印发。

三、通知的格式和写法

(一)标 题

规范性标题应当由“发文机关+事由+通知”三要素构成。发文机关可以省略。特殊情况,还可以在“通知’’前加“联合”、“紧急”、“补充”等字样。如果是批转、转发性的通知,标题则由“发文机关+批转(转发、印发)原文件标题(也可以选取事由部分)+通知”构成。标题应避免只写“通知”。

(二)正文是通知的主要内容。

通知缘由、通知事项(内容)、结语。 例文见教材。

五、写作通知的注意事项

(一)要认真领会、准确表达领导的意图。

(二)要具体明确地表达通知事项,内容要切实,措施要可行,便于下级机关贯彻执行。

(三)因为有些通知的时效性很强,因此在时间概念的表述上务必清楚、准确,不能含糊笼统。

通 报

一、通报的概念

通报是上级机关在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时使用的公文。

二、通知的特点

(一)题材的典型性

(二)思想的引导性

(三) 制发的时效性

三、通报的分类

(一) 表彰性通报

用于表扬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总结成功的经验,宣传好的典型,树立榜样,推动工作。

(二)批评性通报

用于批评错误,通报事故或反面典型,总结教训,教育他人引以为戒。

(三) 情况通报

用于传达情况,沟通信息,互通情报

四、通报的格式和写法

通报正文一般由:

(1) 通报的原因、目的、背景;

(2) 通报的具体内容;

(3) 对通报内容的评价、分析或意见并

提出希望和要求。

决议

一、决议的概念

决议是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并要求进行贯彻执行的重要指导性公文。

决议的特点如下:

(1)权威性。决议是经过党的会议讨论通过才能生效并由党的领导机关发布的,是党的领导机关意志

的反映。决议的内容事关重要决策事项,一经公布,全党、全国上下都必须坚决执行。

(2)指导性。决议表述的观点和对事项的评价都具有指导意义。

二、决议的分类

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决议可以分为事项性决议和重大问题决议两种。事项性决议是对会议讨论通过的具体事项的决议。重大问题决议是对会议关于重大问题讨论后作出的总结性决议。

三、决议的结构

决议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

1)标题。决议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事由和文种构成。

2)成文时间。即决议正式通过的日期。

(2)正文。由决议根据和决议事项两部分组成。其写法有两种形式:一种适用于内容单一的决议,把议定的事项直接叙写出来;另一种适用于内容比较复杂的决议,将决议事项分条列项表述出来。

十七大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

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篇三:党政机关公文写作“秘诀”

【公文写作】党政机关公文写作“秘诀”

党政机关工作千头万绪,千变万化,但事事离不开文字工作。因此,如何提高机关公文写作水平,对每位工作人员都是一张大考卷,也是一篇需要用心去做的大文章。那么,怎样提高机关公文办理水平呢?

(一)“看病开方,对症下药”。公文写作首先要讲针对性,就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你写的公文出发点是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效果?这些在动笔前必须搞清楚。因为我们不是为写而写,是为解决问题行文。你起草文件时,如果指向不明,像隔山打炮,隔靴挠痒,就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公文所以空话连篇,“无错,也无用”,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针对性,没有做到对症下药。

(二)“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必须占有大量材料。如果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素材积累和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要想写出高水平的公文是不可能的。所以,应把调查研究作为行文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问、问卷调查、听取汇报等各种形式,扎扎实实做好材料收集工作。材料占有的多了,感性认识丰富了,构思时才能呼之欲出,写起来就能文顺笔从。

(三)“七分构思、三分写作”。所谓“构思”,就是给公文搭“架子”。一篇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分几个问题去写, 观点与材料如何搭配,上下如何衔接,左右怎样关照,首尾如何呼应等等,都是“构思”要解决的问题。就像盖楼—样,只有搭好“框架”,把“四梁八柱”

立起来,写出来的文章才能“骨”挺“肉”紧,使材料和主题融为一体。因而,要按照“七分构思、三分写作”的要求,把主要精力下在“构思”上,这是写好公文的关键。

(四)“热写冷改,由粗到精”。“写”和“改”是文稿形成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它们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写的时候,要“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而不要拘泥文字,写写改改,这样很容易打乱写作思路。改的时候,则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平心静气,逐段逐句,仔细推敲,才能使文稿由“粗”变“精”,达到“多一个字累赘,少—个字不行”的精确程度。

(五)“严格规则,照章办理”。科学规范的公文还必须按照文种界定和行文规则的要求,做好文稿审核、印发、传递、登记、落实、归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这些在《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一些单位所以出现各行其是、五花八门的现象,关键是没有按“条例”和“办法”的规定去抓落实。这不仅应引起文秘人员的重视,更应引起领导的重视。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