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财经新闻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0 10:26:58 写作技巧
财经新闻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财经新闻写作技巧

当前财经新闻逐渐成为我国各种媒体报道的重点。财经新闻有着抽象性、涉及范围广、有较强提示作用等特点,而从我国当前的财经报道来看,在媒体、记者、读者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什么是财经新闻呢?在以前,人们对于财经的认识比较狭窄,提到财经,认为它就是财政、金融两个方面的东西,是理论+数字+政策的东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经范围的认识也越来越广,从内容上看,它不仅仅是财政、金融方面的东西,还包括证券、投资理财、工商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一种泛财经观点认为,凡是与经济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归到财经里去。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财经新闻的定义也必将在实践中动态地发展并不断丰富其内涵。不同类型的媒体在处理财经报道的方式上各有不同,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报纸类财经新闻的创新写作之道。

财经报道的创新之道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财经报道来说,读者感不感兴趣,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是不是发生在读者身边,新闻事实和读者有无关联,读者是不是真正关心。而要改变当前财经报道“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状况,使财经新闻像社会新闻一样大众化,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受众所接受,就要使财经报道实现题材创新、角度创新、思维创新和手法创新,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创新意识。

财经新闻的创新首先应在以下几种意识上加强:

1、要有全球意识,引导人们面向世界。做到“全球化视野,中国化思考,区域化报道”。新闻是事意契合的传播符号,不仅仅是告人以事,更要迪人以意。同样是说一件事,要告诉别人什么样的意义,则取决于记者的认知结构、洞察能力和思维高度,一个有使命感的记者,一份有使命感的报纸,应该目光远大,站在时代的高端,胸怀全球,把要报道的新闻同国家前途、世界大势联系起来,因事论理,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加深报道的思想深度。区域问题要放在全球化和国家民族的背景下思考,每一个新闻的背后都有一些结构要素,媒体必

须反映事件背后的结构形态,特别是体现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新闻背后的结构是什么。报道体系都要随着报纸的变化进行重新思考,时政、娱乐、体育、财经等新闻都可以重新梳理,最根本的是依据读者的阅读需求,依据市场的需求来加以重新思考。例如,个体读者对国际新闻的需求,并不是因国际新闻而去阅读,而是冲突性的题材在吸引读者。而读者对国际财经新闻的关注,深层次原因是因为读者的生活受国际公司的影响,它实际上是关注财经本身。

2、要有比较意识,善于从比较中发现新闻。要发现,就需先有创新思维,善于利用记者的信息优势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把收集的信息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比较,“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这样才会出“新”。例如,同样一个财经水平差不多的乡镇,在安徽那边几乎找不到卖摩托车的店,而在湖南这边,差不多每个乡镇都会有上七八家卖摩托的店,通过比较发现,我们就可以发现,安徽农村的路政建设比湖南的好得多,交通十分便利,物流发达,出行十分方便。从中我们又可以进一步探考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挖掘出独特的新闻点。

3、要有人文关怀意识。财经新闻不仅要反映物化的力量,更要深入人的心灵。相当一部分报纸只是将“人文关怀”更多地融进了社会新闻之中,有的甚至认为经济类新闻大多报道的是“硬新闻”,需要的只是理性的思考,而“人文关怀”恰恰与之相矛盾。事实上,新兴财经报纸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财经报道完全可以处理好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关系。2002年3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21版刊登的《中国西兰花梦断日本数万菜农痛失过亿》为例,该文渗透了记者对菜农切身利益的关注以及对他们遭遇的同情,其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

4、要有社会意识。社会发展是以人为中心,人民是从事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与其所发生的文化、生态、财经、政治和精神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社会发展是为了铲除经济发展的社会障碍,经济发展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手段。因此,在财经报道的写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社会意识,努力

增强社会属性,一要注重写人见人见精神,二要捕捉鲜活的生活素材,选择读者关心的角度作切入点,这样对于报道(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的完善将有莫大帮助。

(二)从社会角度去拓展财经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将纯财经报道感性化,更便于读者接受。

1、善于抓财经工作中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热点,人们普遍关心它,想知道它的台前幕后。提出财经工作中的社会热点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眼球,而且能为报纸取得大范围的读者效应。如外资银行获准在国内开展业务,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空调、手机等行业的市场大战等等,如果记者及时跟上,独家报道热点背后的新闻,使单纯的财经新闻走向社会化,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当然,财经报道也不能丧失它的理性特征,要注意多写一些财经演变中的社会内涵。

2、抓住财经活动的主体—人的一切活动,从人的角度来报道财经的新闻,把写人与写企业共同融于财经新闻中,让读者读财经新闻不再单纯读数字,而是感觉在与人对话,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财经报道传达的财经信息。

“如果物理学家仅懂得物理,那他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果经济学家仅懂得财经,那他就非常令人讨厌。”④考察财经现象,不能只局限于财经,必须与人联系起来,将视野从财经学向人学的领域拓展。财经报道应遵循这样的思路,把探索财经规律的科学理性与研究人生境界的人文理性结合起来,才能高屋建瓴的说清问题。那是因为:

首先,财经新闻也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些事实之所以发生,多半是由于人类社会的需要。因此,财经新闻不仅要反映物化的力量,而且要深入人的心灵,把人的发展与财经的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报道中,要把财经的现象与人的揉合在一起加以考察,或者探讨财经事件中的人的内心世界,或者论述财经现象与人的同步发展。从新闻视野上把人放在突出地位,是从人本角度写财经报道的正确方向。借助文化传播财经主体人的新的价值观念。文化是影响社会发

展变迁的决定性因素。文化代表的是一种价值观念,挖掘财经新闻背后的深层信息,传播新的价值观念,能够给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触动和思考。要想把财经报道做得鲜活,必须研究财经报道的功能,即加强新闻的服务性与实用性功能,从而增强亲近性,实现与读者的零距离。实用性和服务性高的报纸才能满足读者和吸引读者,使财经报道“增值”。这种类型的财经新闻也成为当今财经类报道的重要任务。这样,读者才会关心你的报纸,关心你这位记者。

其次财经新闻要想充分展现其服务性的一面,必须“回归新闻第一线”。这个第一线,是财经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像“现场直播”一样,把最前沿最新鲜的东西写出来,把最有趣的东西传达给读者,在让他们获得阅读的兴趣的同时,使他们对财经政策、财经事件有所感应,进而有所悟、有所知,这样要比空泛地讲道理实用得多。

(三)力求提供便于大多数人接受的背景,使财经报道的价值在强化服务中得到延伸和“增值”。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一条新闻只有寻求到广泛的受众,才能被认为是发生了传播作用。要让财经新闻被更多人理解,则应做到:

1、善于抓读者最关注的热门话题。选择当前经济生活中读者最关心、与读者最有利害关系或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作为主题,进行深入的、生动的报道,往往能与读者的心理需求一拍即合。例如春节前后,在关系广大民工切身利益的工资问题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不能拖欠民工工资的法规,针对这种情况,很多的媒体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国家的政策进行了阐述,使知识水平相对更低的民工更易懂,更多的了解到相关的政策,并运用它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2、采取最容易被读者接受的方式。大多数的读者不喜欢长篇大论,不喜欢理论一套套、干巴巴尽是数字符号的文章,对财经事件,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报道,用形象来表达抽象,用特殊来表现一般。例如上世纪30年代的《华尔街日报》是一份内容死板、充满着各种统计数字的报纸,发行量最低时只有12000份。1943

年总编辑基尔戈尔对《华尔街日报》的写作风格进行了彻底改变,放弃“5W”的新闻采编原则,强调要把抽象的财经事件用故事的形式进行报道,在这一新的写作理念的指导下,《华尔街日报》逐渐走上了它的兴旺之路。可见,尽管数字对于财经报道来说是重要的,但数字后面的故事更吸引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财经故事”将财经新闻进行“社会新闻化”处理。对于财经类新闻的报道,往往容易因为太过追求专业性而忽视其可读性。而财经故事中不仅蕴涵着报纸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也通过巧妙地穿插背景资料等方式隐含了大量实用性信息,所以它成了新兴财经报纸的基本工具,成为体现其特殊见识的重要手段。讲故事并非抛弃数字,财经报道一定要重视数据及数据的精确性,但可以在版面上把重要的数字用图表及各种图形等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

财经故事的好处在于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使高层次的读者能读出财经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内涵,获得大量未知的信息,而较低层次的读者则将财经故事作为一种消遣。通过讲述财经故事,使各个层次的读者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如2004年5月10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之“财富”专题刊出了题为《陈荣珍:一代“和商”的没落》,读者就完全可以从多个层次去解读这篇文章,最浅层次的解读是一个商人通过十来年的努力将荣事达从一个街道办企业发展成知名大企业又逐渐衰落的过程。再深一层次的解读则是机遇与才能对一个人的奋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深层次的解读呢?其衰落的过程又说明了什么呢?可以说,对财经故事的不同解读也体现出读者不同的专业化层次。

对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百姓又非常关注的财经工作或财经政策,不能原封不动的把法规政策摆出来给读者看,做政府的传声筒,而可以用解释性报道的形式来满足读者的求知求新欲望。在报道中,采用新闻链接的方法,让读者掌握更多内容,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新闻链接的作用就如同背景材料,若运用得恰到好处,更能显示出新闻的价值及社会意义。众多的媒体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像《中国经营报》2004年4月26日推出的《德隆奋力自救壮士断臂是底线?》,不仅在编排上作了强化处理,而且还附有《德隆向何处去》、《他们眼中的新疆德隆》、《笃情深发展德隆暗造金融帝国?》等相关报道链接,体现了很强的服务意识,对百姓就业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那些比较枯燥无味又不能不有的数字,我们

篇二:财经新闻写作方法及要求

浅论我国财经新闻的写作要求及方法

当前财经新闻逐渐成为我国各种媒体报道的重点。财经新闻,从内容上看,它不仅仅是财政、金融方面的东西,还包括证券、投资理财、工商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财经新闻的定义也必将在实践中动态地发展并不断丰富其内涵。而从我国当前的财经报道来看,在媒体、记者、读者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体现在:首先.我国报刊的财经报道读者定位不明确。文章风格游移不定。其次。财经新闻观点存在片面性,宣传昧、工作味太浓。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次.从写作的语言姿态来看,财经新闻的语言存在枯燥、乏味,形式呆板、拘谨等问题。

针对这些现象,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国财经新闻的写作要求及方法:

一、 财经新闻报道应“国际化”

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报道内容的国际化,甚至全球化。即把世界上的重大财经事件、财经现象、财经走势以及影响财经运行的新闻事件作为我国财经新闻报道的内容。二是报道视角的国际化。国际视角就是指在报道时,不仅仅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视角来看待和报道国际新闻,同时要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中国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立场来报道世界和观察世界。

首先,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经济报道的客体发生这种深刻变化,要求财经新闻报道者要有全球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把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放眼国际, 也是受众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界人士,特别是经济界人士需要了解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因此,了解世界经济走势成为一部分经济界人士对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提出的客观要求。

再次,放眼国际,是新闻媒体竞争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发展使财经报道也必然要走向全球化。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视角成为媒体竞争的有力武器,国际内容和国际视角成为衡量财经新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

二、财经报道应“以人为本”,了解经济事件涉及到的人,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情况。采取最容易被读者接受的方式,将纯财经报道感性化。

在经济报道中,要尽量贴近人的角度去发掘新闻;针对不同的出版物,需要提供不同内容和深度的经济新闻或政策报道。因此,在采访中需要了解不同读者想知道什么内容,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将实用信息及时、有效、规模化地传递给受众。财经新闻不仅要反映物化的力量,更要深入人的心灵。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经济类新闻大多报道的是“硬新闻”,需要的只是理性的思考。事实上,新兴财经报纸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财经报道一定要抓住财经活动的主体--人的一切活动,从人的角度来报道财经的新闻,把写人与写企业共同融于财经新闻中,让读者读财经新闻不再单纯读数字,而是感觉在与人对话,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财经报道传达的财经信息。

财经新闻记者要采取最容易被读者接受的方式。大多数的读者不喜欢长篇大论,对财经事件,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报道,用形象来表达抽象,用特殊来表现一般。

三、处理好财经报道“专业化”和“通俗化”的关系。

要实现财经新闻的大众化,就必须做到新闻报道的专业化和通俗化表达,只有两全其美,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广大受众的经济决策。要正确的处理好财经报道的专业化和通俗化的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记者在写财经报道的时候,要以专业化水准做分析。经济记者(编辑)应具备足够的经济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经济概念的内涵、经济命题的要义,善于运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评价经济活动,深刻揭示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2.以通俗化面对读者,在易懂的前提下做到精深。受众往往喜欢阅读容易理解、接受的财经报道。如果财经报道写得生硬、高深、晦涩,受众会敬而远之或读后不能领悟,从而不愿看或者看不懂。因而经济报道应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多使用大众化的语言,把复杂、深奥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深入浅出、亲切自然地表述出来。

四.从社会角度去拓展财经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善于抓财经工作中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热点,人们普遍关心它,想知道它的台前幕后。提出财经工作中的社会热点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眼球,而且能为报纸取得大范围的读者效应。

五、财经新闻报道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

财经新闻属于硬新闻,对于信息的严谨度,可靠性,精确度要求很高。写财经新闻最重要的是真实,精确。这也是新闻真实性的根本要求。

六、提高财经记者自身的素质。

就财经记者个人而言,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注意知识的自我更新、自我学习。此外财经记者在写作的技巧上也要学会有所改变,不仅使用传统的倒金字塔结构,也要运用“双金字塔结构”。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使财经新闻报道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以上是我对我国财经新闻写作方法及要求的看法,望老师批评指正。

篇三: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

财经新闻采访与报道

一. 财经报道的基本要求

1.解读

A术语的解读

GDP:国内生产总值

Real GDP: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国内生产总值

Sales:销售额

Net sales:扣除折扣的销售额

Hedge funds:对冲基金

Depreciation:生产资料的折旧(硬折旧)

Amortization:(知识产权等)年限的缩短等(软折旧)

Stork:股票

Treasury stork:库存股票

对术语的解读:有关财经的基础知识(宏观、微观)

B原因的解读

要有经济知识、要简明、要条理清楚、要有说服力、要有逻辑 C黑幕的解读

要深入调查,而非肤浅采访

要深究原因,而非就事论事

要倾向明显,而非貌似公允

要明确结论,而非不知所云

2.时效

A时间就是金钱(相比其它类新闻更加重要)

路透社的实时财经资讯

二.财经新闻的分类和特点

宏观经济、行业经济、金融证券、国际贸易、财经服务

新闻和实用资讯的结合

新闻和实用资讯的区别

美财经通讯社:道琼斯以提供资讯为主,彭博则以提供新闻为主 新华社:财经新闻专线、经济信息专线

三.财经记者的财经知识

财经记者到底需要多少财经知识?

1. 记者非经济学家

记者不要以经济学家的语言讲话

要让经济学家用记者的语言讲话

2. 记者就是记者

不要自己说话,记者不要当评论家

让专家来解释,要请专家发表言论

3. 学院流派和新闻客观

学者越专越偏执

记者要做局外人

4. 宏观思考重于微观知识

财经记者需要思考

像领导一样思考

四.财经新闻的写作

1.数字的运用

A少而短

导语中数字一般不要超过3个

1位数和2位数比较好记,整数比较好记

除非特别重要,一般不要超过4位数

如何简化数字:四舍五入或进位

尾数不重要时,可省去“约”、“近”等

B不要把数学题留给读者

要自己做换算:外币、制式换算;增长幅度的计算

C分数比百分数更简单

D标准度量

E平均不是中线:人均收入不是中线收入

F大数法则:数字的变化时间越长越接近平均值

G抽样调查:需要注明误差率,尤其是结果的差别在误差范围内时。如高出5个百分点,误差为正负3%

2.报道角度的选取(一定要有解读)

股票的涨跌,与记者的报道角度有关,与记者对数字解读有关

报道角度来源于对数字的解读,数字解读的关键是数字的相关性

1. 销售额、市场份额与赢利变化的关系

2. 利润来源和主营业务的关系

3. 企业业绩增长和行业整体走势的关系

4. 纵向和横向对比的关系

记者要选取最符合事实的报道角度

财经记者的第一要务:通过对事实和数字相关性的深入分析,将企业的真实情况告诉读者。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