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学生习作:我眼中的曹操/由杨修之死想到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7 12:45:46 小学作文
学生习作:我眼中的曹操/由杨修之死想到的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学生习作:我眼中的曹操/由杨修之死想到的作文

       学完《杨修之死》后,那张扬而不张狂,独立而不特立的哲理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在这里,不仅了解了杨修,还了解了一世枭雄,乱世奸雄曹操!加上易中天的生动讲解,学生收益颇丰。借此,应该组织学生在平时进行练笔,抒情达意,做片段文章。课内写作资源,尤为重要!

                                                      由杨修之死所想到的

                                                      初2015届9班  汪甲越

      杨修,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却因为他性格上的缺陷而死于斩刑。

杨秀的死不是偶然。他不止一次地猜到了曹操的想法,是这个本就生性多疑的人对他更加忌惮,甚至起了杀心,最终因为“鸡肋事件”而死于曹操的手下。

    做人决不能像杨修那样:骄傲自大,唯我独尊,只会耍一些小聪明,不能长久。应该有一种虚怀若谷,大智若愚的精神,在别人面前不能太过骄傲,以己之长,克彼之短。需要有一种谦卑而不卑微,忍让而不软弱的态度才能更加长久。

    点评:不卑不亢,虚怀若谷,大智若愚,用词精妙,解读到位!

我心中的曹操

                    初2015届8班   梁景媛

历史的车轮在古道黄沙上遗下了滚滚莽色的辙印,来不了此番的浪涛淘不尽真英雄,功过是非且不论,凭吊说念后人议……

常说一代奸雄,曹操是也。始之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之性显露无疑,却不得否定其过人之才、雄韬武略、志气辽远、纳百川之大、求贤如渴、礼贤下士……这样来说,颇为矛盾,但在这历史的多变上,却又是顺应时局的自新罢了。多数人会因他的多疑,会因一声曹贼对其不喜,殊不知奸诈之性并非其本意,抱有一颗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怅然,踏上奸雄之道。

杜康消愁,众人看醉,他可是在无人夜凭栏放唱?己无从得知。但古来英雄多寂寞,却是一成不变的道理。

一身傲然正气,解民与火热之中;建安风骨,却携丝缕温情。在历史的古道上,松柏灿灿,他许是其中一棵,亦或是唯一一棵。

成因多疑,败亦多疑。这就是我心中的曹操——古道上屹立的松柏。

点评:顺应时局的自新,英雄寂寞的温情。这是需要独特的眼光和细腻的心胸去体味的。语言美甚,见解美甚!

我眼中的曹操

初2015届 8班  杜泽林

治世之能才,乱世之奸雄。历史的风尘,屏蔽了我梦的双眼,为你缠上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灰色丝线,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肉眼无法窥探你的真面。曹丞相,你在世人的非议中忍辱负重,直至今天,仍有称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叛国贼,诸如此类,早已掩住了你身上的光芒。

不知是谁?写出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般抒发豪情壮志的语句,自古以来,哪里还有第二人?他以借刀之名,刺杀董卓,谁还能有如此的胆魄与魅力?他礼贤下士,对待关云长,自知留不住,便遵其意愿,放其归刘营。如此大的胸襟哪里还有?

若说曹操奸诈,刘备朴实,只不过是被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所束缚。在我看来,刘备只不过是一个见人就拜,内心懦弱的人,哪有曹操那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豪放气概,被诸葛亮屡次攻破,但心中仍乐观向上。不似刘皇叔,打几次败仗便愁眉不展,兄弟一殒命便卧床不起。

但现实仍有非议,说曹操弑杨修乃羡其之才华,在我看来,并不如此。曹操一次又一次的忍让,都在给杨修一个机会,改进自己恃才放旷的毛病。可杨修却认为曹操无可奈何于他,一步一步逼近曹操的底线,一点点诱发他的怒火,运用当下之话,乃为“作死”也。如若杨修改过自新,说不定能成为曹操手下的得力干将,成为魏国的开国贤臣之一,一切,都是杨修自己造成的。另外,曹操旗下百万大军,定有几个才华高于杨修的;曹操是为了稳住军心,才杀杨修,若不是杀一儆百的话,说不定曹营上下,处处乃“杨修”也。为了魏国的未来,痛失一臣为大局,足以显见曹操的目光长远,此法可取可取。

此乃吾对曹之所见,敬请采纳,谨供参考。

点评:以老道眼光,慨叹语调评判历史风云,见解独到。

我心目中的曹操

初2015届8班彭铄雯

你一代奸雄,赢得多少生前显赫功名,却遭人争论了千年。

赤壁之战,铁锁连舟,却不曾反被聪明误,江面之上,火光冲天,回程的船上,你眼前可曾燃过这一条龙。

杨修之死,你是否仰天大笑,笑他兀自猜度你的心思,笑他在梦中从未醒来?历史车轮飞快,坡下谁摔下马落荒而逃。原来。丞相亦在梦中。

华容道,你笑他智虑不足,骑马悠哉游哉,谁曾想。你逃走时的狼狈。

你算计一世,最终却未能算出这分分合合。

点评:第一人称,亲切抒情,感情深挚。语言典雅,最后一句妙哉!

                           我眼中的曹操

                              初2015届9班 杜金灿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自古以来,多数文学著作皆以曹刘相并而谈,却总是喻曹操为奸佞反臣,喻刘备忠义明君。然不知,曹操亦复有鸿鹄之志、缜密之心、绝世之才。

 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凌云之志尽显于宇宙吞吐之间。有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更有着老来当益壮的豪情壮志。此等激荡磅礴的胸襟莫不叫人赞叹、令人敬佩。

   无论是望梅止渴,还是赤脚迎攸,曹操都能使之恰到好处,煽人心弦,为之所服,为之所用,以成大业。

   点评:旁征博引,语言精练,乃出自一女子笔下,令人赞叹!

以上之文,实为部分学生的习作。用稿通知发了好几份,其余还没有收到。待后期补充。

篇一: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说课稿

石湫中学周跃宝

一、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

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及字词句的讲解。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与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小说的内容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本课中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教师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习题一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感悟到语文课堂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挥“导演”的作用,灵活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的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至于教学环节的安排中,是先概括曹操、杨修的人物形象,再探讨杨修的死因,还是先探讨杨修的死因,再概括曹操、杨修的人物形象?我的考虑是,在学生充分探讨杨修死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提炼人物形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若先概括形象,则学生在探讨死因时就不太容易形成不同的看法。

最后的拓展迁移部分,实际上是希望学生从杨修之死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目标的设定

1、基于以上分析,设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

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

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在“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确立为: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学法设计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

2、重难点突破方法

①设疑激趣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

题深入探讨。

②引导点拨法,在探讨杨修死因时,学生可能会谈的不够深入,就需要教师适时

地点拨引导。

3、导入和过渡的设计

由《三国演义》开篇词(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进入情境。

各个教学环节的国度,则根据上下环节的内容,或设疑或总结,自然过渡。

4、教辅手段的运用

本节课之所以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是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图片、声音的选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到课堂情景中;二是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更易把握。

五、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目标及意图

①、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②、(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作业一,学生上课时已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应进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文字材料,对学生的触动更大。

作业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结合《观沧海》、《短歌行》以及正史中的曹操形象和小说中的曹操形象进行一番比较,应该会更好的认识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拥刘反曹”的倾向。

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作业一相对较容易,学生有话可说。

作业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并能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有一定的挑战性。

篇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简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林三中邓会艳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赏读: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两位人物跃然纸上,如此鲜明,到底作者用了什么好办法让他们活起来的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刻画人物用描写的方法: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

本文还用了典型事例,选材精高当,事件短小,展示最关键的细节突出人物特点。

(四)合作探究:探究杨修的死因,那么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该明白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其三:主要缘于政治斗争。

启示:今天,有心理学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五)拓展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什么言?

(六)作业布置:(任选其一)

1、以《从杨修之死想到》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2、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

请大家欣赏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历史的天空》,在悠扬的歌声中回忆那虽已逝去,但永留在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吧。

(七)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人物形象

杨修:恃才放旷、耍小聪明、锋芒毕露??

曹操:阴险狡诈、老谋深算、忌才妒能??

杨修之死的原因

1、杨修恃才放旷(内因)

2、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外因)

3、主要缘于政治斗争。(根本原因)

(八)教学反思

今天在九年四班和学生共同学习了《杨修之死》。本次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预定教学目标。收获颇多,现将收获总结如下:

一、可继续发扬的优点:

1、教学设计要勇于打破常规。

《杨修之死》是白话小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按照小说的三要素,即环境、人物、情节的格式来教学。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竭力避免这种传统教学思路。而是选择本文的焦点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杨修的死因,来大做文章。将古往今来学者们的观点引入,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打破常规按部就班分析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做法,又增添了课堂的学术2

气息,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更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思维,学会如何根据文本分析问题,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寻找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在互相切磋中,掌握本文的重点,学习小说的方法。

2、情境教学

复述课文主要情节,既是对学生转换角度复述能力的考察,也是创设情境。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含蓄地运用了这个教学方法。这就是部分听课老师所说的演义法。情境教学能够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中去,在渗透情感体验的同时,激发其思维。情境为教与学都增添了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

3、精心设计导语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一半。教学导语要能够给学生新鲜感,引起他们学习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次教学我从生活案例入手,增强课文时代感的同时,引起他们思考杨修之死。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在以下的环节中层层推进,挖掘课文的深度。

二、今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1、认真研究学生

认真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深入全面地研究学习对象。制定的目标,设定的导引问题难度要适当。对学情要做到心中有数。

2、提高设问技巧

提问是一种艺术。要根据不同能力、性格的学生要随机应变设定不同的提问方法。对于高难度的问题,要设置台阶,引导学生一步步攀登到制高点。不同教学环节间,过渡处需要巧妙设计,自然转换。

3、控制教学节奏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注意教学节奏要做到张弛有度。好的教学课堂如同听艺术家演奏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

4、加强板书训练

美丽实用的板书会为教学锦上添花。本次教学板书有些凌乱。既不美观,又不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导引学生。

总之,这次教学实践暴露了许多问题,收获多多,为我以后教学指引了奋斗目标

3

篇三:杨修之死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

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案

主备人:龙固中学任伟(2011年11月)

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本文的生字的正确读音和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

②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②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鲜明的人物形

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明确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区别。

②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保持谦逊自持的健康心

理。

[教学重点]

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超前尝试

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庖官()鸡肋()大簏()麾军()....

佯惊()数犯曹操之忌()竟取匙与众食讫()...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适庖官进鸡汤()②数犯曹操之忌()..

③人皆不晓其意()④丕如其意()..

⑤植然其言()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5、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_____。本文的叙事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同学们,从刚刚的音乐当中你听到了什么?(人吼、马嘶、战场厮杀之声......悲壮之情)

《三国演义》正是一部英雄的悲壮之歌,让我们在这悲壮的乐曲中重温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关于《三国演义》或者是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诉我吗?(学生谈文学常识)《三国》开篇就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英雄迭现,今天我们就从中淘出一位英雄来学习一下。聪明杨德祖,世代系簪缨。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他就是——杨修。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三国演义》与作者罗贯中

三、检查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四、合作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二)朗读,感知课文

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插叙。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三)思考下列问题

4、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曹操态度怎样?((鼓励学生试设计板书或表格回答)

归纳:

事件心理

主线私解“鸡肋”怒杀杨修

破译“活”意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酥饼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梦中杀人愈恶之

密告曹丕愈恶之教植斩吏大怒

为植作答教有杀修之心

5、杨修因犯何罪被杀?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

(私解“鸡肋”,乱我军心。不会。)

6、杨修死后,曹操进兵,兵败,曹操受伤回营做了什么?为什么?

(厚葬杨修,表示他有“悔过”之意,同时也可以收买人心。)

五、质疑设疑

1、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同学们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分别任主辩、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忌才多疑

六、课堂小结

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课堂延伸

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今天,有心理学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八、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掌握并积累重点提示的词和句子。

2.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3.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

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整合提高

[课外美文赏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

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文中的”玄德”指的是,“关、张”分别指的是两人,文中曹操所说话中隐含一则成语,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玄德志在天下,为何却甘愿在下处后园种菜?

3.曹操特意请玄德喝酒,是不是为了笼络玄德?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个性?

4.其实曹操对天下英雄心中已有评定,为何却一定要玄德来品评?玄德所说的英雄是否果真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5.当曹操指出“近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有何反应?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本段可谓是曹操与玄德的一次没有兵刃的交火,在这次交锋中孰胜孰负,说说你的看法:

7.文段中曹操把天下英雄比做是“龙”,我们炎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写出三个有“龙”字的成语:

8.读了本文后,你认为玄德和杨修二人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私解“鸡肋”--→操借感乱军心之罪杀修

破译“活”意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内因)分食酥饼揭梦中杀人密告曹丕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忌才多疑(外因)教植斩吏为植作答教

教学反思:

篇四:《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说课稿

一、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

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从被动接受的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至于教学环节的安排中,是先概括曹操、杨修的人物形象,再探讨杨修的死因,还是先探讨杨修的死因,再概括曹操、杨修的人物形象?我的考虑是,在学生充分探讨杨修死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提炼人物形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若先概括形象,则学生在探讨死因时就不太容易形成不同的看法。

最后的拓展迁移部分,实际上是希望学生从杨修之死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目标的设定

1、基于以上分析,设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在“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确立为: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学法设计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

五、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目标及意图

①、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②、(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作业一,学生上课时已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应进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文字材料,对学生的触动更大。

作业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结合《观沧海》、《短歌行》以及正史中的曹操形象和小说中的曹操形象进行一番比较,应该会更好的认识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拥刘反曹”的倾向。

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作业一相对较容易,学生有话可说。

作业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并能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有一定的挑战性。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