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快博六】近十年高考作文江西卷命题回眸与对策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3 21:36:21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快博六】近十年高考作文江西卷命题回眸与对策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快博六】近十年高考作文江西卷命题回眸与对策作文

高考作文快博六

近十年高考作文江西卷命题回眸与对策

   司马迁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同理,同学们在备考高考作文时举措正确,便能决定高考作文考场上的胜负。同学们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就应回顾、研究自己省市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特点,以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动向,从而作出正确的对策。现对近十年高考作文江西卷考题作一评述,同学们便能“见一叶而知秋”。

  一、近十年高考作文江西卷考题

1、大作文考题

年份

题型

文体

题目

关键信息

分值

字数

2005

话题作文

自选

自拟

“脸”,熟悉、内涵丰富,联想情境。

2/5

不少于800字

2006

话题作文

自选

自拟

“雨燕减肥”,为了飞翔在离巢前减肥。

2/5

同上

2007

命题作文

自选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与;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课内课外学习语文的难忘印象,学语文的诸多感慨。

2/5

同上

2008

材料作文

书信体

自拟

田鼠为害严重之因,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请考生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2/5

同上

2009

材料作文

议论文

自拟

蔡铭超刻意造成佳士得拍卖兔首、鼠首流拍。谈对蔡铭超行为的看法。

2/5

同上

2010

命题作文

议论文或记叙文

找回童年

令人神往的“童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谈怎样找回。

2/5

同上

2011

材料作文

议论文或记叙文

自拟

谈孟子“君子三乐”。

1/3

不少于700字

2012

材料作文

议论文

自拟

 “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与“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1/3

同上

2013

话题作文

记叙文或议论文

自拟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请你谈“怕”或“不怕”(含喜欢)的体验或思考。

1/3

同上

2014

 

 

自拟

探究是一种乐趣?重要的学习形式?流于形式?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探究的理解。

1/3

同上

 

2、小作文考题

年份

题目

要求

分值

2011

 

参照试卷上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其对鲁迅的了解,刻画考生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见下文。

1/15

 

2012

一曲旋律或几句诗歌,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见下文。

1/15

2013

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

 

见下文。

1/15

2014

与春节相关的话题。

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有疑问句排比句,要有温馨的场景,并要求最后一句概括全文。

1/15

二、江西卷近十年高考作文题评析

2005年是江西首次高考自主命题。江西卷命题人遵循平稳过渡的命题原则,选取了话题作文题型,话题是同学们熟悉但在备考中往往会忽略的“脸”。命题提示考生可通过回想有关场景、思考相关问题来作文,着重强调其内涵的丰富性。这道高考作文题,可看作是要求“语文教学向生活化倾斜”的“信号弹’。

2006年江西卷仍沿袭了话题作文题型。供料是“在安乐窝长大的雨燕,为了飞翔努力减肥”的故事。命题人意在启发考生:雨燕减肥以后才能展翅飞翔,在安乐窝长大、有父母疼爱的青少年,同样需要减肥以后才能展翅飞翔。故事具有非常明显的暗示性主题:“雨燕”可看作是“温室里长大的青少年”,“雨燕为飞翔减肥”可理解为青少年为走向社会要努力“去肥补钙”提升自我。这个命题虽创新性弱,但针对性强。当代青少年需要“去肥补钙”提升自我,这无疑是社会“热点”话题,能起到导引中学语文教学重视“教书育人”的作用,此题亦可圈可点。

2007年江西卷命题的变化,体现于采用了命题作文题型。中学生由迈入小学校门起,几乎每天都在学习语文,对同学们来说,语文是重要且熟悉的学科,但有的喜爱,有的则并不感冒。《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与《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两个富有诗意的二选一地题目,分别道出了考生对语文科目的喜爱与不喜之“心语”。彰显出很强的创新性、针对性、现实性。这种题旨十分明确的命题作文,审题虽易,但在情感表达上受限颇多。命题人这样拟题,其“反套作”用意明显。

2008年江西卷命题的亮点是紧扣时事“热点”和要求写书信文体。命题人从现实出发,以2007年发生的田鼠之害为供料,指出田鼠之害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数量急剧下降。依此让考生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并强调须以其口吻按书信格式写作。此题紧扣时事“热点”,应予肯定。写书信文体的要求,别创一格。而严格限制写作口吻则为防“套作”。此举限制过多,使考生写作束手束脚,难畅所欲言。这是否有违高考作文的命题初衷呢?

2009年江西卷命题延续了紧扣热点命题的方式,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方向,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有利他们提高素质。虽然题目明确要求考生必须写议论文,但命题人对材料主题的淡化给了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提示语,能打开考生的思路和情感的闸门,选择切入的角度,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感人的情怀。

2010年江西卷又回归命题作文,既要求考生以《找回童年》题作文,又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童年,本应天真烂漫……可是今天……,正从我们身边消失。”这种带有强烈主题意识的命题在无形之中给考生带上了枷锁。试问,带着镣铐的舞者如何才能翩翩起舞呢?这一考题与其前几年的命题比较,从开放性上看有了明显的倒退。

2011年是江西卷的重大改革年。“大小作文”双命题的出现让原来60分的作文一分为二。大作文取材于《孟子·尽心下》里关于“君子有三乐”的一段话。尽管是文言材料,但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正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命题提示:“三乐”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要求考生选择“三乐”中的一乐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作文。借古喻今的“三乐”虽然给考生提供了多层次、广角度、宽主题的自主发挥空间,但写此题难度较大,审题很关键,对文言功底不好的考生来说是个挑战。2011年的小作文题为:参照试卷上鲁迅先生的画像。小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原大作文中的对于基础语言的考察任务,其要求明确细致,可以明确、高效地区分出考生间的差异。小作文的出现,将是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试水”,意义不凡。

2012江西卷继续高考作文改革的“试水”,仍推出“大小作文”双命题模式。小作文要求考生把拨动过其心弦,引起过共鸣的一曲旋律或几句诗歌用动情的笔墨抒写出来。 要求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大作文以思辨现实命题,要考生议论“想着你没有什么与想到你拥有什么”。命题虽意在对考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作考查,但总感到这个命题似在为考而考,为思辨而思辨,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

2013年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型考试改革的第三个年头,可以看出大小作文的命题模式已经基本形成。2013年小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按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此题要求考生介绍语文课本,既确保了学生都有话可说,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的重视和熟悉程度。不仅在技巧上明确要求运用打比方、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规定了作文结构的中心句、过渡句和具体句式,对语言综合性运用的考察力度很强。2013年大作文题则是:“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有些同学‘怕’有些同学‘不怕’。要求考生从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体验或思考出发,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此题限制太死,考生虽知此“三怕”,但要说出个所以然来恐不易。

2014年江西卷"探究"题,是今年高考作文中一道最苍白无趣的作文题目。对于"探究"的三种说法,仍然在延续一种笨拙的说教方式,而没有换用一种故事式的生动叙事。让学生在高考考场,对学习中的“探究”的三种说法“探究”,这在语文教学的形式化与语文考试的答案标准化备受诟病的今天,确实有点滑天下之大稽的味道。2014年江西省的全省高考作文平均分跌到了及格线以下,这应引起江西省考试中心的警觉,该反省一下,在历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啊?

 

三、江西卷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通过上述对江西卷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评析,我们可以看出江西高考作文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1、理性与感性并存,一元向多元发散

高考命题的生活化、社会化。熟悉的“脸”,朝夕相伴的“语文”,说透了的“环保”,歌唱的“童年”,学习的“三怕”等等这些作文题目都是同学们生活、学习中常见的事物。命题人一改“书斋式”命题方式,能从中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找问题,力图让考生“审题无障碍”“有话可说”“有文可作”,这是江西卷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与联系社会是分不开的。高考命题生活化的另一面就是社会化,从社会出发,不回避热点,以现成的问题来考察考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发挥高考写作的“指挥棒”作用。

‚关注考生内心。江西卷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多地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观点,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是命题人越来越关注考生内心情感的体现。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想要知道我们十二年的教育到底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来,通过这种关注内心的方法来了解考生无疑,是一个好方法。

2、文体主题有限制,考察方式有新招

防抄袭套作倾向江西卷近年来的防抄袭、套作的倾向很鲜明,体现于命题人对文体限制地执着。主题先行的命题思路也让考生在写作时受限颇多。但这是把“双刃剑”,“防”之过度,“限”之太多,就使考生难动笔了。

‚大小作文的责任分割大小作文的分化让60分的作文一分为二,10分语言综合运用有力地考察了考生基础语言写作能力,50分的大作文沿袭了传统作文的考察任务。2014年“小作文”已被冠上“微作文”雅名,称誉其是高考作文改革的“新花”,应引起我们注意。

四、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对策

1、走出误区

重视写作练习。很多中学生往往因为写作练习收效甚微而放弃提升写作水平,仅靠背所谓“万能开头、材料、结尾”来应付各种作文考试。高考前又企图靠背范文来提升写作分数,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高考写作是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高效考察,其考察范围之广、程度之高,决定了考生必须长期加强写作基础、技巧的练习。能否在高考时写出一篇满意的作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平时努力与否。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正确的写作理念是考生决胜高考作文的关键。

‚重文体写作。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卷题在文体上越来越“放开”,呈丰富多彩状。多年来的文体限制,使多数中学生只会写议论文与记叙文。即使写议论文,也不过是“观点加材料的拼盘”、理性否认感性的完胜、正反面材料的堆砌,纵似议论文的形式,又有多少思辨呢?只重形式,忽略内容的写作要不得,但只重内容,忽略形式的写作亦不可取。

ƒ正确认识创新。很多考生以为创新就是“标新立异”,因而陷入求新求怪忽略真实真情的怪圈。写作虽要言“他人所未言”,但其言应合理、合情,有根、有据。表达自我,抒发感情,要做到“我手写我心”。

2、备考建议

积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法则。语文庞大的基础知识体系,要求考生在备考时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夯实基础。高考写作是对考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高密度、高效度的全面考察。写作的积累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立足于课上课下,校内校外。

‚审题—依旨而著,依体而作。

随着高考作文的改革,考题的“审题变易”与“淡化主题”,使考生在写作上拥有了更多层次,更广角度,更大空间的发挥余地。但考生不仅仍然需要认真审题,还要做到快速正确的审题。即“准、全、巧”—准确地理解材料,全面地分析材料、巧妙地选择材料。而在立意上,则应该做到“新、奇、高”—创新、新奇、高审。立意有助于考生的作文在茫茫卷海中脱颖而出,立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文章主旨的“正、清、上”—正确、清晰、向上。

ƒ情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文要有真情实感,可以说是写作的黄金定律。写作的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需要考生细心地体察,耐心地咀嚼,真心地体悟,然后沁入字里行间。

只有融入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充斥言不由衷、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文章,只能使人大倒胃口。

高考文题是探究高考作文命题特点、规律的一个“探头”,透视近十年高考作文江西卷考题,我们广大考生不仅要探明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势,而且要知道自己所在省市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从而制定应对2015年高考作文的备考策略。

(华师大 陈王玫供稿)

篇一:高考作文命题十年回眸

高考作文命题十年回眸

作者:何郁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

时间走到1999年,这一年高考改革的步子明显加大,语文高考在这一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尤其是作文命题格外引人注目。这一年,“话题作文”

“诚信”就不能讨论,“心灵的选择”实质上没有选择,可以说“引导”有余,“尊重”不足。上海题目则不同,它体现了这个方面的艰难探索。比如,2003年的“杂”,2004年的“忙”,2005年的关于经典文化和通俗文化的思考,这三个题目无主题限定,怎么写,写什么,很自由,而且富于时代气息,立意的空间十分广阔。

转眼就到了2004年,这一年,国家对高考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由统一命题向分省市命题快速推进,2004年一下子达到11个省市,作文题目达到15道之多;2005年达到17道题目,2006年更是达到了16个省市。仔细研究这三年来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以来的作文命题,我们会看出作文命题在“稳中有变”的总原则下,也体现出了自己的鲜明特点。比如说,作文题目的检测功能越来越强,仍然是话题作文主打天下,但其他的命题形式明显增多,辩证思维渗透到各种命题形式当中,命题者已经能够自觉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出题了,题目本身的语文味逐渐浓厚起来,每一道题目都体现了命题者的独立追求,有些题目体现出了一定的地方特色等等。这些特点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尊重考生,注重对考生的人文关怀。2005年上海题,从学生经常接触的校园文化现象入手,提取学生有话说的材料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经典文化和通俗文化的走向和发展,这是站在学生立场上命题,题目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实质上是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2006年的山东题、广东题,特别是全国I卷的题目更是对考生心灵的引导和关怀。鹰、山羊、乌鸦三种动物,如何取舍,自主权完全在学生手里,特别是材料中那个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乌鸦也很可爱啊”,更是发人深省。这个题目是对1995年《鸟的评说》的全面颠覆。相比较于以前的命题,道德教化或训诫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多元价值的独立分析和判断,几乎是彻底摒弃了一元或二元的僵化思维。在思想上,这是一个进步,在命题上,这是一种关怀。

2、题型多样,突出对考生的选拔功能。如果说前两个阶段基本上是一种命题形式主打天下,那么到了今天,命题形式真正做到多样化了。多样化的命题,毫无疑问照顾到了考生的差异性和个性,便于考生正常发挥,也突出了对考生的选拔功能。这三年,特别是2005和2006年,命题形式彻底摆脱了一元的格局,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话题作文、大作文和小作文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好不热闹。这里特别要说一下“新话题作文”。2005年的上海题、湖北题、福建题,2006年全国I卷的题目就是这样一种新的命题形式。这种命题形式的特点是:①给材料,但不明确话题;②考生需要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自己提取话题;③有一个“二度”命题的过程在里面;④读懂材料和提取话题是关键。总的来说,这种命题比话题作文更加开放,但在难度上超过了话题作文,我们可以将这种作文称之为“新话题作文”。“新话题作文”的出现或许值得人们关注和期待。

3、打造特色,尝试对命题的独立追求。这三年是高考作文命题最活跃的时期,尽管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但总体来说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有些题目注重强化地方色彩,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关注本土经济,关注本土社会的发展。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符号”)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题目。另外,比如2004年的福建卷和江苏卷,语文味非常鲜明,这也是一个特色。

近10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道路,似乎可以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命题更加开放自主,但又要稍加限制,限制必须科学,也必须人性化;检测功能要不断强化,命题要求要充满弹性,文体要更加自由,但也要体现出一定的文体特征,不能误导学生不重视文体训练;命题本身要更加注重推敲,命题者应该靠近学生立场,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题目本身要体现出语文特点和作文特点,要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审美和文化追求;命题形式应该更加多元,要考查什么(比如“辩证思维能力”),命题者既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也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师十分明了,这样才能对中学作文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这一些启示和特点或许仍然是今后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发展的方向。

何郁,中学语文教研员,现居北京。

篇二:1999-2010近十年全国语文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题《最后的晚餐》写作导引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题《最后的晚餐》写作导引

黄黎平

【题目】看懂名画《最后的晚餐》,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后的晚

餐》是意大利画

家达·芬奇于

1495-1497年费

时三年为一所修

道院的餐厅所作

的壁画。这幅画

描绘的是,在庆

祝逾越节的前

夜,耶稣和他的

12门徒坐在餐桌

旁,共进庆祝逾

越节的一顿晚

餐。餐桌旁共13

人,这是他们在

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这场晚餐结束后,耶稣就因被犹大出卖,被耶路撒冷的当权者逮捕,

2、站好最后一班岗,迎来人生

我们履行神圣的天职不怕苦和累。

我们是推动母语规范教学卓有成效的传媒,

我们是推进高考改革敢当“弄潮儿”的团队,

在中国教育史上留的一页必将与星星同辉。

朋友,让我们干了这最后一杯!

朋友,其实我们完全不用心亏,

我们落入今天的境地不用去怨谁。

市场经济的铁律让我们爱已无力,

尽管我们跋涉遍江北江南的山山水水,

一次次放下尊严说破了嘴,仍空手而归。

朋友,让我们干了这最后一杯!

朋友,其实我们完全不用伤悲,

世上没有永不散的宴席聚会。

虽然你们将驶向新的目的港,走上新的岗位,

虽然我将回到宁静的陋室,从此隐退,

但,我的心永远与你们相伴相随。

朋友,让我们干了这最后一杯!

【佳作展示2】

好或坏,并不是最终结果,只有在做一个个“下一次”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将最后一次做完美!

【佳作展示3】

我们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

佚名

暮色又深,冬寒复至。轻推书窗,静拭尘嚣,慢拾心情。然后,缓缓坐上书桌。此时,书窗上台灯荧光闪闪,辉映着桌上的一本书稿。今夜,我要对这部书稿的“最后一页”作“最后一次”改写。

子夜的星空很美,星空下是别样的景观,窗下的夜市是一个比白天更加喧嚣的世界。也许一切都是心有灵犀的吧,当我捉笔行走浅斟低酌时,回忆的箭,“嗖—”的一声飞向了记忆的远方。

忘记的和没有忘记的一一浮现在眼际。

我想,往事可以怀念,但不应该再悲伤。我静静地回忆着,毫不停息,往事奔腾咆哮,时而却又沉默无声。黑暗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可以让你回到多年以前。我敲打着键,润色着下面这“最后一页”: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与我的教师背景,与我的写作爱好,与我苦难厚重的乡村生活是分不开的。我无论是在酷暑夜里,还是在严寒晚上,都像一个饥渴的人仆在水溪边狂饮一样,伏在桌上奋笔疾书。那时节我又不会电脑,只有靠手写,当时觉得不用电脑省事。后来被逼学会电脑,才知用手写,不知冤枉花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既辛苦又效果差。真悔之晚矣。

我写这本书喜欢边思边改,我追求文字圆润,灵动,生机勃勃。努力将一章一章文字,雕刻成一件件七窍玲珑的艺术品,处处闪现出聪慧颖悟。我希望读者读我改好的文章,就像是走进了古典的园林,我要让园中的每一处假山池沼,每一片林木花墙,对他们的视觉都是一次有力地撞击。可以说,我写作、改稿,已经将农民锄草的精细执着,完全融进我的血脉里了。我写我那与泥土一生相依为命的亲人,写他们朴素的愿望、简单的快乐和沉重的苦难;我写玉米、小草、乌鸦、石桥这些纯粹的乡村事物,我几乎是把它们拿在手上捏来颠去的,只到弄得滚瓜烂熟才变成文字,总希望文字能有别具一格的迷人魅力。

写作发展到今天,似乎已经进入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各种主张、观点,各种技巧、手段,各种流派、姿态,在报纸副刊、快餐杂志、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旌旗喧天,鼓声彻地。但我认为,不管他们怎么闹腾,怎么花样翻新,只有贴近自己的心灵,贴近日常生活才是至关重要的。我觉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者,必须能够沉潜下来,不为表面的喧哗摇摆所左右,能够认真聆听心灵的声音,静静地盛开出一片美丽的内心花朵,使读者能感受到祥和和宁静。这样虽然辛苦,但因为我实在没有办法老去——陪伴我的青春永远万岁啊!我要让我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

文学是一门创新的艺术,我们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走,必须找到自己运行的轨道,建立自己的太阳系。这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刚好相反,人与人感情要靠得近一些,再近一些,文学创作却必须与他人的作品离得远一些,再远一些。出一本书,改一篇文章,就要赋予它崭新的意义。

书抑或书香,对于我这个骨子里命定的书生,是世上最让我悦目赏心怦然心动的珍品。落魄的秀才,将书比之香稻锦裘,疗以饥寒;出仕的文人,将书比之金石琴瑟,遣以孤寂幽忧。而我,一个于混沌的乡村秉持烛火的书生,独喜将书比之以“麦田“。那一页页“麦田”呵!它寄托了我的梦想、凝聚了我全部感情,记录了我的一生??

在生命的长途,我认识到哲学上最重要的真理是:世上任何事情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从自身经历看,比如:人的事业、人的生命、单位的演变,都有它的高峰期和衰

退期。明白了这个定律,就可以理清很多杂乱无章的事,做到见乱自明,从容处之了??”回忆的箭,“咔—的”一声落了地。终于敲打出这本书的“最后一页”的“最后一个字”。

这个冬夜,我斜倚在寒舍书窗下的书桌旁。岁月的风雨敲过来,人世的灯红酒绿闪过来,我依然坐怀不乱地写作,静静地品味记录往事的苦涩甘甜,独自享受着“最后的晚餐”。

权把千古文章作为遮眼的窗帘,借一方键盘两截热肠,奋指疾敲“最后春光??唯一的指向便是能犁开江城的夜色,哪怕仅是一寸甚至一丝呵!

篇四:四川近十年语文高考作文原题[1]

2000:材料作文关于看问题的角度(材料+话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

负载重,客官须丢

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2002:心灵的选择(材料+话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

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3: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材料+话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

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材料+话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5:忘记与铭记(材料+话题)

阿拉拍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记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

子上写下:

“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

被救起后,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

“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另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

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的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请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2006:问(话题)

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页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