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2015高考作文素材(文学文化类14):《宋之韵》解说词14--辛词前奏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6 06:58:13 作文素材
2015高考作文素材(文学文化类14):《宋之韵》解说词14--辛词前奏作文作文素材

精选作文:2015高考作文素材(文学文化类14):《宋之韵》解说词14--辛词前奏作文

2015高考作文素材(文学文化类14):《宋之韵》解说词14--辛词前奏 苏轼以诗为词,成绩卓著,为豪放派的出场做好了准备,但没几个人跟他走。他死后二十多年,靖康之变发生了,人们从太平酣梦中被惊醒,对民族的安危不得不用忧愤悲苦的心情来做出反应,于是,豪放派作为一个派,正式进入词坛。这一时期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张元干和张孝祥。 张元干传诵千古的名词是《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不在已陷于金人之手的中原地区而写中原地区,就隔了一层。于是词人托之于梦境,在梦中来直接观照中原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的景象。“梦绕神州路”,劈头一句就把读者推到严峻的现实面前,秋风中到处是金兵的营垒,号角声声震耳,令人心惊肉跳。而宋王朝的故宫开封,则长满了荒草。两相对照,更令人伤心惨目。词人由不得要呼天抢地的问一声为什么昆仑山的铜柱会折断,弄得天塌地陷,到处是滚滚黄波,以至于千村万落都被金兵盘踞着呢? 然而老天也就是朝廷高高在上,从来都无法追问。“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前面问“底事崑崙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到这里用“天高难问”一句兜住,接的非常有力。词人这时已七十六岁,所以说,人老了容易产生悲感,悲而难诉,这两层意思,一层是原先胡铨是唯一可交谈的人,现在也被发配走了。另一层是国事危急,正该人人振奋,而关心时局的胡铨反而遭到贬谪。直写到这里,词人才力挽狂澜,一笔落到送别。 下片开头用写景来宕开,主明送别时的气氛是冷冷清清的。“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在冷冷清清的气氛中分手后,“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胡铨要去的广东,远得究竟在哪里都无法猜想,连大雁都飞不到的地方,又如何托大雁来传书呢?词人终于只好说,还是坦然分手吧,让我们喝酒,听我唱这首《金缕曲》。“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这是悲愤的长啸,是凄酸的叹息,也是无可奈何的冷笑。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张元干写词送行的这个胡铨,是南宋一代名臣,他是坚决的主战派,因奏请皇帝将秦桧等几个主和派首要分子斩首示众,被贬到福州,再贬到广东,即使如此,他也没有一丝悔改的意思,他写了一首《好事近》,来抒发愤懑。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比张元干晚生几十年的张孝祥是状元。状元一般都没多大的出息,但张孝祥是个例外。他才华横溢,可惜只活了三十八岁,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他是第一个明确地表示要向苏轼学习的词人,而他去世时,宋代最杰出的词人辛弃疾已经三十岁,早已开始创作。因此他上承苏轼的清旷超逸,下开辛弃疾的雄遒豪壮,是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性格与气质与苏轼相近,词风也有相似之处,像这首《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玉鉴琼田三万顷”再用“扁舟一叶”做映衬,境界一下就展向无垠。通明的月光映在湖底,灿烂的星河投下影子,从天上到湖面到湖底,都是清澈透明的。人在船上,船以湖上,湖在天地之间。词人于是觉得与天地融成了一体,所以说:“悠然心会”,上片这么超逸,飘飘欲仙,到下片却突然宕入现实: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原来他在五岭以南做了一年官,现在正罢官北归,由此可知,“妙处难与君说”的妙处,并不是无所系念的超然物外,而是用旷达压住的一种凄苦,一种不服气。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十二世纪六十年代初,宋孝宗即位,想振作一下,于是匆匆北伐,但宋军一触即溃,根本不是金朝的对手,宋王朝认准了对外再怎么妥协,也不过赔钱赔东西,王朝反正改不了姓。打定了这样的主意,又怎能不一打就败呢?败了于是就又赶忙撤掉边防,重开和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兴和议”,金宋两国由原来的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南宋的这种怯懦,使张孝祥义愤填膺,写下了他的名篇《六州歌头》。据记载,这首词是在张浚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写的。张浚是主持那次北伐的主战派大将。北伐失败后,主和派抬头,当然饶不了他,要把他挤下台。 在这种情况下,他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偏生宴会上,张孝祥又写了这首词,致使他听了演唱后大为感动,没等散席就退下后堂再不出来。那次宴会也就此不欢而散。这首词说,词人遥望淮北,一片冷冷清清,只在金兵在耀武扬威,下片说宝剑积满尘土,弓箭被虫蛀坏,年光过尽,壮心空存,却什么成就也做不出来。词人不可遏抑的激情,如烈火,如怒浪,悲壮激昂,喷腾而出。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据记载,张孝祥向来年少气锐,加上还没等棱角磨平就去世了,因而终其一生都那么壮怀激烈。1168年三十七岁,也就是去世的前一年,他在荆州即今天的江陵做官时,曾和一个朋友登上城楼,去眺望沦陷的北方,这件事本身就显得异常悲壮。

篇一:《宋之韵》解说词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词中的宝钗楼在陕西咸阳,铜雀台在河北临漳,都在金朝的辖区内。很显然,说是梦游,实际是神游统一的中国,或者说是词人强烈地渴求去开创一个统一的中国。下片开头猛一跌落:“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一场了梦就这样被鸡声惊破了。可叹的是,古来想有所作为的书生,总是岁月匆匆流逝,却无缘建立功名,等到机会终于到来,人却又垂垂老去。词的情绪,到这里降到了最低点,然后又用虚拟语气,使情绪往起一跃,他这种飞将军李广式的人物,要是能遇上开国皇帝刘邦该多好。当个万户侯,还不是小事一桩。终于词人从梦中醒来,又从冥想中醒来,留给他的只是无穷的哀感。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自古来有多少不甘寂寞的灵魂,引吭高歌以期收获回声,但到底还是被寂寞的真空吞噬了。

还有个文及翁也该提一提,他虽然只留存一首词,但值得一读。据记载,他中进士后,在西湖参加庆祝宴会,因他是四川人,有人问他四川是否有西湖这样的美景,他就即兴创作了这首《贺新凉》回答: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十二世纪二十年代,靖康之变发生,宋王朝被金兵打得捧头鼠窜,从开封府逃过长江,东躲西藏,最后总算在“一勺西湖水”的小小的西湖这里站住了脚跟,然而一百多年来,朝廷竟一直在歌舞酣醉中打发日子,故都开封那里的皇家园林已荡然无存,成了一片荒草,却没人去回忆这段历史,为国家的命运伤心落泪。如今这西湖上的船只,都是带着乐队和歌伎来游玩的,又有谁肯敲着船桨发誓要恢复中原。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已灭了金朝的蒙古政权,如今正虎视眈眈,步步紧逼,靠什么力量去对抗呢?不过是一条带子,毫无心肝的士大夫竟以为长江能挡住进攻者,还在赏梅花呢。“天下事,可知矣”。

赵匡胤兄弟建立的赵宋王朝,以为对内严格控制,对外妥协让步,就能换得皇权永固。机关算尽,终于还是有算不到的,最后,被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灭了。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作文素材《求学》杂志特辑(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作文素材《求学》杂志特辑作文辅导

051407:58::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作文素材特辑

《求学》杂志

选择你不认可的观点

在新东方“相信未来——2015高考模拟中国大学新生学习规划公益巡讲”首场讲座上,一直关心青年人成长的李开复博士做了名为《给未来的你》的演讲。他谈到,青年人要具备批判式思维的能力。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每个意见都值得了解和珍惜,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怎么样培养批判式思维能力呢?他说,建议你们每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这会让你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李开复说:“我女儿以前参加辩论社时,她问我:‘应该怎么选择我所支持的观点?’我给她的建议是:‘你永远要选择那个你不认可的观点。’按照我的话做了几次之后,她慢慢了解了,当你去辩论你所不认可的观点时,会有很多好处。首先,对方的辩论方向你已经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更容易取胜;通过变换视角,你一定会很惊讶,你原先不认可的观点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你会真心理解并相信多视角看问题的好处。这种练习可以让你更容易平衡不同的观点,成为一个有批判式思维的思想家。”

【素材运用】青年人习惯坚持自己的立场,捍卫自己的观点,让“有个性”成为他们的标签。但许多事情往往是对立统一的,一个人若固守己见,难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试着从相反的方向思考,说不定会发现另一片天空。

父子同肝

“我的命是爸爸给我的,现在我救他也是应该的。”2015高考模拟年7月26日,23岁的广西男孩潘健,为了挽救患有原发性肝癌伴乙肝后肝硬化的爸爸潘明,与爸爸一同被推进了手术室。等待潘健的,是医生要将他肝脏的60%移植到爸爸的体内。

自爸爸潘明2003年患病至今,病情一天天加重。到了2015高考模拟年5月,医生诊断他肝功能储备较差,已经不适合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医院肝胆外

科的杨教授对潘明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后,告诉他唯一的治疗方法只有进行肝移植,但肝的来源又十分紧缺,供体与受体非常不平衡,所以潘明只能排队等待合适的肝。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万人,其中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不到1%。

此时,家人想到了活体移植。潘家人经过一轮检查后,合格的献肝者只有儿子潘健一人。但杨教授说,虽然肝是唯一可再生的人体器官,但活体肝移植手术是一种高技术、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目前全国仅有不到二十家医院有能力做。潘明知情后坦言,当时已经做好了放弃的准备,如果要做活体肝移植,儿子要冒比自己更大的风险。这次,潘健却没有听爸爸的话,毅然决定捐肝给爸爸。术后,父子二人的恢复情况良好,乐观的潘健还跟爸爸开玩笑说:“你看,把我的肝给你,你又年轻了很多吧。”

【素材运用】“这是我应该做的。”潘健轻描淡写地带过了与爸爸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这次的“不听话”,更多是源于他的一片孝心和勇于担当。手术后的那句玩笑话,也让担心他多时的父母放下了心中的大石。谁说青年人身上找不到孝心、责任感和为人着想的美德呢?

看鲁迅和马克?吐温的幽默

1926年,鲁迅到厦门大学执教,往往几个月才理一次发。理发师见他长发垂耳,穿一件褪色的灰长袍、一双旧布鞋,心中瞧不起他,便马马虎虎地为他理了发。理完发,鲁迅随手抓了一把铜元递了过去,然后抬头挺胸扬长而去。理发师发现他交给的钱是定价的3倍多,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过了一段时间,鲁迅又来理发,穿着打扮仍然和上次一样,但理发师却视为上宾,送茶敬烟,精工细剪。理完发,鲁迅照价付款,并没有多付一个子。理发师非常纳闷,便问道:“先生上次给那么多钱,为什么这次如此少呢?”鲁迅笑道:“上次你给我乱剪,我付款也就乱付。这次你剪得这么认真,我自然也就按规矩给钱。”

另外,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

“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意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素材运用】以貌取人是社会上一些势利眼患者的通病。人不可貌相,面对冷嘲热讽,鲁迅和马克?吐温以他们的幽默和智慧,给予“势利眼”们辛辣的回击。

丁淦林:我相信勤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原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淦林教授,于2015高考模拟年9月14日猝然离世。丁教授一生不求闻达,不迷做官,只愿踏踏实实教书做学问,却因缘巧合成了全国新闻学院历史上唯一的公选院长。他在新闻学治学之路上锤炼耕耘了数十年,桃李满门、德高望重。他的一言一行,仍在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新闻学子们。

丁淦林曾说:“我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经历对后来的人生道路影响很大。学校自由开放的氛围和老师们身体力行、默默耕耘的作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性格鲜明、不求闻达,但学问过硬,功底扎实。”

丁淦林中学时代养成的读报习惯,在大学时期乃至此后的人生中,始终一以贯之。畅游在复旦书海中的丁淦林,每个星期都会抽出半天时间阅读各种报刊,并进行比较。他喜欢做笔记,看到有用的材料便剪贴收集,不能剪贴的便把全文抄下来,把阅读时的感想写在旁边。对于新闻史上的故事,丁淦林了然于胸,常能娓娓道来将大家带入历史长河中。

丁淦林教授生前曾给青年学者们建议的治学之道:“学术研究要严谨、务实,不能做假。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跟潮流,也不要盲目跟着材料跑。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做出自己分析。”

【素材运用】丁淦林曾说:“我不相信记忆,我相信勤奋。”勤奋、踏实、不盲从,是丁老一生恪守的治学守则,这,也成就了一代大师。

王一梅:拼搏的感动

在2015高考模拟年度女排亚锦赛半决赛的焦点对阵中,中国女排3∶1战胜老对手韩国女排。上一场对阵越南时受伤的王一梅带伤上阵,表现抢眼,不仅展现了自己多样的得分能力,更体现了传承不断的“女排精神”。

在对阵越南的1/4决赛时,意外发生了。后排的王一梅在垫起对方的一个扣杀得分后,表情痛苦地走到场边,主帅俞觉敏赶忙用替补将她换下。在与韩国队的半决赛前,大家担心王一梅是否能够上场,因为如果缺少了王一梅,半决赛对阵韩国队必然会非常艰难。即便带着队医口中“很重”的伤,球迷们还是惊喜地看到了王一梅出现在这场半决赛的赛场上。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她不仅带领着队伍拿下了亚洲冠军,自己还收获了MVP的称号。

“其实还行,伤病。”说起自己的腰伤,王一梅摇摇头,显得很不好意思。在她看来,这次的受伤,首先是自己的防守位置没有选好,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就因此而起,“所以别老再问啦,没什么大事儿。”说起夺冠感言,王一梅感谢最多的还是队友,“大家都有伤病,只不过我的你们都看到了,每个人在比

赛之后都要治疗很久,大家训练也都非常辛苦,我们是靠认真准备,才赢下的比赛。”

【素材运用】“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女排精神,几乎融入每个中国女排队员的骨子里。拼命的王一梅具有超强的得分能力,这给中国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而她的带伤出战,更在精神层面鼓励了中国女排。王一梅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了什么是“拼搏”。

得来不易的青蒿素

2015高考模拟年9月,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揭晓,中国中医科学院81岁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被授予其中的临床医学奖,以表彰她在青蒿素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她也成为获得该奖的首位中国人。“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青蒿素,是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这是该奖对屠呦呦的得奖介绍。

40年前,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带有某种偶然性;但将青蒿素研制成为救命良药,则有着一种必然——千百次艰苦的试验。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仅对青蒿素的试验就经历了190次失败。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

多次提到这个事,她说:“你知道,当时听了这句话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我并没有太高的奢望,名这个东西,它已经来了,要是说深恶痛绝听起来做作,要说沾沾自喜也不自量力。对此,我不刻意追逐,也不刻意回避。”

在于丹的新书《于丹趣品人生》中,白岩松写了篇《做一些无用的事》作为序言。对于于丹的人生态度,他持赞赏的态度。白岩松这样写道:“远方的事,只是一面镜子;当下的路,还得要我们自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忙与盲是当下的一种病,做些无用的事,是其中有益的一点儿药方。于丹这件事,做的有用,既反省自己,也提醒众人。在这个时代的折返点上,我们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受益。当然不一定是所有的聆听者,但哪怕是其中的十分之一,这提醒,这反省,都是功德。”

【素材运用】面对当下的状态,于丹说,“人在忙碌、在工作的时候创造的是意义,在休闲、在玩的时候创造的是意思,当意义与意思能平衡的时候,这就是生命的意境。我觉得,生活全是意义,一点没意思的话,是没意境的,但你要是游手好闲一点意义都不创造的话,那也说不过去。我所期待的意境就是意思与意义的平衡,这是我理想的状态。”

“写作人”林青霞

“1972年到1994年的22个年头里,我从飘逸的纯情玉女,演到刀里来剑里去的男人,见证了人世间的浮浮沉沉和电影潮流的起起落落。拍过一百部戏,演过一百个角色,其实林青霞最难演的是林青霞自己。”——《窗里窗外》自序。

据《每日新报》报道,2015高考模拟年金秋,林青霞在息影17年后,携带新书《窗里窗外》在北大百年讲堂演讲,现场座无虚席。面对观众铺天盖地“美人”的叫喊,林青霞连连摇头,盈盈笑道:“大家不要再叫我美女,当美女很累呀。”不想再当美女,昭告不会再涉足演艺圈,于是她静下心来写了一本书,现在人人都叫她“作家”。但林青霞又谢绝了这个称号:“我不是美女,也不是作家,我就是一个写作人,写文章跟大家一起交流。”

从17岁被星探一眼看中,这个女人注定要成为一个传奇。林青霞说:“写书跟拍电影一样,我都没有预计,连做梦都不敢梦到会出一本书。写作的信心是季羡林的一篇《老猫》给予的。我一开始没想到,大学者写的散文竟如此朴素真诚,后来悟出来,写作不求华丽辞藻,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立意要当“写作人”的林青霞才是真实的林青霞,不是江雁容、沈韶华,也不是东方不败。或许,林青霞往后的日子,都会用她的朴实无华挑战最难演的角色——自己。

【素材运用】历经半世浮华,退隐演艺圈将近二十年的林青霞,除去华丽的戏服,没有虚构的角色,以“写作人”的身份重回公众的视野。这一次,她透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电子版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编辑部整理分享

目录

亮点--高考作文素材

(2)“史上最温暖图书馆”不拒乞丐入内读书

(3)我和世界不一样

(4)“根叔”火了

(5)刘伟: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6)教授微博发起解救乞讨儿童行动

(7)饱受非议的“试管婴儿之父”获诺奖

(8)“小白菜”:传递世博精神

(9)缺钱不缺德

(10)家书抵万金

(11)胡锦涛主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

(12)温家宝与来京上访者面对面交流,系史上首次

(13)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用公车为民开道请愿引争议

(14)让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15)教育厅长炮轰片面追求录取率

(16)八年写就三千封家书

(17)陈光标:将“裸捐”进行到底

(18)心灵富豪袁隆平

(19)大爱无疆医者情怀

(20)道德的力量人性的光辉

(21)凡人典范感动中国

(22)医者仁心,慈悲典范

(23)金庸耄耋之年获剑桥博士学位

(24)“求知长跑”27载,古稀之年终圆梦

(25)尹明善:从担货郎到百亿富豪

(26)用生命之烛点燃“法援”之炬

(27)用鲜血行走在感恩的路上

(28)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羞耻

(29)智利矿难演绎救援神话

(30)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31)柳暗花明,何川洋圆梦北大

热点――高考作文素材

(33)2010,开启微博(自媒体)时代

(34)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

(35)韩寒入围《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36)让尽孝道温暖民心

(37)“人格证书”引争议

(38)华为,有为?无为?

(39)广东百名农民工网上免费读北大

(40)北大盛产富豪引争议

(41)北大才子卖猪肉

(42)一本书创造一个商业传奇

(43)印度小贩告倒政府,赢得自由与尊严

(44)史铁生:你一路走好!

(45)走在“谢罪”路上的孤独灵魂

(46)行政强制“保卫汉语”能纯洁汉语吗?

(47)大话“时间拍卖”

(48)“涨”字成热点,“给力”很给力

(49)公共决策频征民意引发热议

(50)教授“焚书倡儒”惹争议

(51)“虎妈战歌”震惊全美,魔鬼教育引人争议

(52)传承绝学,为历史和学术延续血脉

(53)一把浩劫火,点燃爱国情

(54)谷歌曾作价100万美元出售遭拒

(55)中国何时有“HP”

(56)《铁臂阿童木》词作者:如果拿了版税,我就废了

(57)“取传统之精华,去传统之糟粕”引热议

(58)北大副校长被教室管理员催促下课引热议

(59)超女王贝整容被“整死”

(60)国学天才之悲

(61)捡钱包索报酬——“学问哥”称此举孔子支持

(62)话说马化腾住房补贴

(63)网络水军水淹七军

(64)师生情不是浮云,常联络才是正道

(65)中小学教育缺“阳刚”引关注

(66)“烂书榜”呼唤图书业责任感

(67)18富豪全球选妻,5万美女报名

(68)高考状元成就远低于预期

焦点--高考作文素材

(70)“我爸是李刚”

(71)“啃老”啃得人心疼

(72)“旭日阳刚”遭汪峰禁唱,仍感激不尽

(73)“就怕流氓有文化!”——方舟子遇袭案的思考

(74)学术不端让知识分子遭遇信任危机

(75)唐骏:我的成功可不可以复制?

(76)教师下跪能震撼和唤醒孩子吗?

(77)校长在课堂上充当裸模引热议

(78)50%的人认为中国不会再出蔡元培

(79)中国中小学生想象力倒数

(82)3Q之战:两虎相争,两败俱伤

(83)国美内讧,真正赢家是谁?

(84)蒙牛就“诽谤伊利事件”致歉

(85)逼人跪狗,沦丧的是道德

(86)近六成女大学生愿嫁“富二代”

(87)六旬老太抓贼伤贼

(88)赵作海无罪释放

(89)西安大学生撞人又杀人

(90)“人肉搜索”可禁止?

(91)“垃圾围城”:突围之路何在?

(92)弱者成名引反思

(93)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

(94)10名智障人被卖至新疆成“包身工”

冰点――高考作文素材

(96)人造生命,挑战科学禁区

(97)调查称近八成受访者承认自己参与过不正当竞争

(98)老人跌跤引发的激辩

(99)“问题少女”雷梦佳之死

(100)谁剥夺了艾滋孤儿上学的权利

(101)“地球反扑年”天灾频繁

(102)新版《格林童话》因涉及色情被下架

(103)电子海洛因是现代父母面对的挑战

(104)叩问人性,花季少女为何弑杀父母

(105)校园“门”事件频发,90后怎么啦?

(106)“父母皆祸害”引发大讨论,爱的名义被滥用

(107)近期时政热点评论精选

附录

(117)现代牛人牛语多维解读

(126)《故事掘金》参考答案

正文(共130页)

此遭到一些读者的投诉。“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就是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对投诉者说的这句话,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数千次。

为求证,记者连线了褚馆长,然而,一向低调的他婉言谢绝了媒体的采访。几经辗转,记者找到杭图办公室主任。“这也算新闻吗?我们一直觉得,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刘主任惊讶地说。

记者来到杭州图书馆,除了外面漫天飞雪,一切如常——自修室内几乎满座;白发的老人戴着耳机安适地窝在沙发上听音乐;阅览室里有民工模样的人静静翻书。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据悉,目前的杭州图书馆,正在努力向这个方向迈进。

多向运用

众生平等,人所共知;作为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有权利阅读。但图书馆进去乞丐和拾荒者像个传说,几天便红遍网络。

一、从公共图书馆行为的角度,适用论题:①给予公平的社会环境;②零门槛开放,向文明迈进;③公益精神不动摇;④做好服务,传递温暖;⑤以人为本,熠熠生辉;⑥用尊重赢得尊重;⑦不是新闻的新闻。

二、从一些读者投诉图书馆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学会与所有人相处;②尊重他人的权利;③扔掉习惯性偏见;④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⑤等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⑥物质不富足并不代表精神贫穷。

三、从乞丐与拾荒者的角度,适用论题:①懂得享受公共资源;②边缘人也有文化需求;③注意在图书馆里,你是一个读者;④人会被环境所改变。

四、从社会反响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媒体,你反思了吗?②人人都需要有尊严地生活着;③将人格尊严回归进行到底;④巨大反响背后的思考;⑤加强享受公共资源意识;⑥建设文明、成熟的社会任重道远。

论证示例

例1给予公平的社会环境

公平的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理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公平的社会环境,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馆长表示,公共图书馆的精神就是要向所有人开放,特别是要给那些得不到教育机会的阶层提供学习机会。给予公平的社会环境,再穷的人也能成功,而图书馆就是他们成功的

图书馆向乞丐开放,无非是承担了应有的责任。但依然遭到了一些读者的投诉,引发了他们的不满。这说明在不少人的心中、社会上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一种对贫弱者排斥的情绪。这种排斥情绪带来的社会表现,在不少城市的公共场合并不鲜见。不愿和拾荒者一起挤地铁,厌恶和农民工一起乘坐公交,乞丐在过街天桥上露宿,有的人捂着鼻子侧身而过。表层的社会排斥可能是一个“白眼”,深层的社会排斥可就是交往、观念、教育、职业等等的排斥。“太阳不会因为乞丐和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绝给予他们阳光。”不要介意和贫弱者“共处一室”。存在就是合理,别因为自己的成见与狭隘把合理消失掉,不要做一个所谓高高在上的人,这样是对自己修养的最大的损害。

“学会与人共处”已成为全球化的一种基本学习需要。请从自身做起,培养同情心和爱心,使自己具有宽容和理解以及尊重精神。

例3媒体,你反思了吗?

为何杭州图书馆向乞丐及附近农民工免费开放,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为何会震撼无数网友让大家心中涌起阵阵感动?这说明,农民工、乞丐等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等被忽视到了何等程度!

通常,在很多人的眼里,诸如农民工、乞丐是不能和自己平起平坐,也没有和自己一起进入图书馆、商场、娱乐场所的权利的。因为媒体中农民工是来自乡下,没有文化,干最累最脏最苦的活儿;乞丐则很脏,或多或少有身体上的缺陷,是被城管驱赶的对象。媒体从未展示过农民工、乞丐具有和常人一样享有公共资源的权利,某种程度上,正是媒体的选择性注意,造就了公众的刻板成见。所以,大众传播媒体必须客观、公正地报道,呈现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生活积极的一面,只有偏见从媒体上消失,有关农民工、乞丐的刻板成见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故事掘金

请你分析《救人的办法》这则故事,谈谈运用其中的相关材料,可以论证哪些论题。

“救命哪!”呼救的声音惊动了正在附近做活的几个人,他们同时朝呼救的地方跑去。原来是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水井里去了。甲说:“应该马上去找一根绳子来。”乙说:“应该去找一根竹篙。”丙说:“应该去找个长梯子。”但他们都没有动。眼看井下的人已经不行了,三个人站在井台上焦急万分,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移动脚步。这时又跑来一个人,他二话没说,连忙顺井壁下到井里,把那小孩救了上来。

十个知道怎样去做的人,不如一个去做的人。

下页

篇三:2015-4《作文素材快线》——时鲜:非常人物

2015-4《作文素材快线》——时鲜:非常人物

人物关键字:低调勤奋学者本分

布鞋院士:一点素心,三分侠气

20l5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病逝。李小文堪称我国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L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

李小文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2014年4月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时被拍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的老人一袭黑衣,瘦削的面庞上蓄着胡子,光脚穿着一双黑布鞋坐在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

这种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了强烈反差:?貌不惊人,盖世神功。?这是网友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扫地僧?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学术上的修炼和勤勉。

早年留学美国的李小文,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他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学校晚上1l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去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于是他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给了李小文一把钥匙,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在同事的记忆里,李小文住过一次医院,医生诊断结果是营养不良,?这个年代了,院士还能得营养不良??

院士让我们敬佩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修为,还有他的真性情。

2008年汶川地震后

【人物印象】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敏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更是一面光彩照人的镜子,他默默无闻追求科学辉煌的人生经历昭示我们: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党为国家勇于牺牲奉献的理想信念,永远不能变。

人物关键字:成熟定位自我认识学历与能力

任超:90后小伙开启网吧“新模式”

恐怕没人否认网吧已经是夕阳产业,但一个并没有太高学历的90后小伙子,却在这个行业中做得风生水起。让它焕发出了新酌生机。

这个神奇小子叫任超,山西太原人,小时候挺不让家里省心,上中学时,没少泡网吧。可他也有些与众不同,一样是玩,别人只沉迷于游戏,他却将网吧的种种脏乱差看在眼里。心里还曾暗暗想:?如果我是老板,就不会这样。?后来任超参了军,侦察兵那么艰苦的训练都压制不住他对这件事越来越深的琢磨。当了两年兵,他规划和准备了两年,2013年12月,任超退伍了。两年的军营生活,蜕去了他身上的毛躁,也丰富了他的创业构想。东拼西借,2014年2月,他的

之后,她成为粉红丝带运动代言人,以自己为例提醒女性关爱身体;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张照片,是灿烂的微笑;即便到了离开时,她也选择了另—个大爱的方式,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姚贝娜33年的短暂一生,为生命做了最好的诠释:爱过,笑过,做了喜欢做的事,成为了自己,并为此绽放过!

【人物印象】

对于姚贝娜,有人发问,又不是艺术大师,只是一个选秀歌手,拖着刚刚康复的身体,去参加一场又一场的演出,拼到赔上性命,有必要吗?而姚贝娜们有权利选择肯定的回答。因为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才华可以绽放出多么大的能量时,他怎肯放弃那片刻的灿烂:即使我们选择小心翼翼地活到八十岁的平凡人生,也该为这壮烈的闪烁鼓掌,不然,生活将是多么平淡无聊。

人物关键字:环保责任担当

马军:污染“晾晒者”

如果将每年GDP飘红的数据当做一面靓丽高扬的旗帜,那么GDP快速增长背后同步付出的环境代价,则是一本没有多少人愿意直面的?下水道?账本。

马军被人称为?环保斗士?,他所做的事,其实就是将这本经济发展背后的?下水道?账本,在阳光下进行晾晒。准确地说,这是一本沉重无比的环境污染账本。

中国在过去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土一半左右的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近80%溉城市空气质量难以达到健康标准。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到1200万吨,数以亿讨的国人暴露在污染威胁之下。

你可能想不到,马军这个外人眼中的?环保斗士?,20年前却只是《南华早报》的一笔记者,出差到各地,环境的恶化让他触目惊心。2004年,到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马军意识到只有让公众知道污染在哪、谁在排污,大家才有一起改变的动力?。而精准绘制出一份环境污染地图,则会让公众、企业、政府监管机构等,都有了行动改变的依据与动力。

于是,2006年5月,马军一手创办的非政府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宣告成立。几年来,马军及其团队绘制出了一份较完整的?中国污染地图?。其中以国内企业居多,也有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信息公布后,对污染企业形成公共舆论压力,促使其整改。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难以计数,但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进来。通过网络投诉举报,中国污染地图在随时更新,已经累计收集污染企业信息11万多条。

【人物印象】

从记者,到学者。再到“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始终将目先紧盯着十万大急的中国环境污染,为之奋力疾呼,为之四处奔走,单枪匹马,向跨国和本土的污染企立发出警告。他以最扎实的公民行动,让追求GDP高速发展的莽撞有据可查,让幸存者的忧患按圈索骥,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英雄。马军从记者到民间环保人士的身份转换,是最值得致敬和彰显的跨界。

人物关键字:爱心慈善财富高尚

张贞慧:把自己的一生捐得干干净净

95年的人生,一辈子生活俭朴,行善半个世纪,几十年来从未中断捐款,累计20万元,辞世后捐献遗体……有人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天使,我相信,她的一个名字一定叫张贞慧。?

张贞慧生于1919年9月,生前是辽宁师范大学退休副教授,是大连市注册年龄最大的义工,也是大连市首位?义工终身成就金星奖?获得者,2011年被评为?中国好人?。2015年1月7日,张贞慧因病去世,享年95岁。在张贞慧家里,除了一张张慈善奖状,一份份捐款回执,老人什么也没有留下。?每月3000元退休金,除了自己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几乎全都捐了出去,甚至连自己也给捐出去了。?张贞慧的侄子张海涛介绍说。

1月9日,张贞慧遗体捐献仪式举行,老人实现了她生前许下的诺言,完成了最后的慈善义举。早在14年前,张贞慧在为老伴办完遗体捐献的同时,自己也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她曾说:?我将遗体无偿捐赠给医学教育和科研事业,以血肉之躯回报社会和人民。?

张贞慧完成了彻底的?裸捐?,为她一生的慈善事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捐赠仪式上,没有设灵堂,也不摆花圈。老人生前还提出不立墓碑,她的名字将被镌刻在大黑石将军山公园的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

大连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李树奇说,张贞慧竭尽一生奉献自我,这样的高龄义工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张贞慧的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传扬,她的一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诠释。

【人物印象】

“善心越捐越富有”,张贞慧把自己的一生捐得干干净净,用高尚的人格为社会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义举是人生境界的体现,张贞慧收入并不丰厚,却一生热爱慈善事业,张贞慧用她的慈善经历,向人们展现了“清贫中的富有”,赢得了普遍的敬重。义举也最能温暖人心,张贞慧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芒,必将影响更多人投身到慈善事业中来。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