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精品阅读:生存寓言(外一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18:33:04 高中作文
精品阅读:生存寓言(外一篇)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精品阅读:生存寓言(外一篇)作文

 

生存寓言

黄小平

 

 

一只正在默默织网的蜘蛛问蝉:“你为什么老停在树上叫个不休呢?”

 

“如果我不对火热的夏天来一番高论,别人还以为我什么都没干呢。”蝉说。

 

蝉的话音刚落,一个悄悄爬上树的孩子,把蝉捉在了掌心里。

 

“看来,那些高谈阔论者,最终的下场并不乐观啊!”蜘蛛感叹道。

 

 

秋天,一头牛嚼完一把枯草后,又眯着眼睛,反刍起来,一脸幸福的样子。

 

一只养尊处优的狗见了,不解地问:“牛大哥,一把苦涩的干草,用得着来回地嚼吗?你这不是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吗?”

 

牛微微地睁开眼睛,说:“有些苦,多嚼几遍,就能从苦中嚼出甜来。”

 

那只养尊处优的狗无法理解牛的话,摇摇头走了。

 

 

乌贼被敌手追赶,在快要被追上的时候,乌贼突然从肚里放出一抹黑色的汁液,趁机逃脱了。乌贼这一举动,被一条鱼看见了。第二天,乌贼见了那条鱼,主动上前打招呼,鱼却避开它。

 

“你为什么不理我呢?”乌贼问。

 

“你的心肠是那样的黑,我再也不想与你交往了。”那条鱼愤愤地答道。

 

“但比起那些追杀我的,又是谁黑呢?”面对无法理解它的鱼,乌贼现出一脸的无奈。

 

 

一只虫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变色龙,不满地说:“你怎么总是与周围的事物保持一色呢?如果你出色一点,你就会更引人注目,更引人关注了。”

 

“但对于我来说,越出色,给我带来的伤害也就越大。”变色龙说。

 

 

一日,黄蜂不解地问蜜蜂:“你我都长着刺,你我都用刺刺伤过别人,为什么人们痛恨我而赞美你呢?”

 

“问题就在于,你身上的刺,是专用来伤害别人。”蜜蜂说,“而我长着刺,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捍卫劳动果实的。我专刺那些偷窃别人劳动果实的坏人,而你却是以刺人为乐,所以我们身上的刺有着本质的不同。”

 

 

 乌鸦妈妈带着小乌鸦散步,途中,它们看到一只老乌鸦昏倒在路边。乌鸦妈妈赶忙上去扶起老乌鸦,取水给它喝,并把它一直护送到家里。

 

“妈妈,你为什么要帮助老乌鸦呢?”小乌鸦问。

 

“孩子,妈妈也有老的时候,也有病倒在路上的一天,到时,妈妈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乌鸦妈妈说。

 

“妈妈,你帮助别人是出于自私吗?”小乌鸦疑惑地问。

 

“孩子,到哪一天妈妈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妈妈会因帮助过别人,而心安地去接受别人的帮助,否则,一颗忏悔的心会终生不得安宁。”乌鸦妈妈回答道。

 

 

装在葫芦外面的哲学

黄小平

 

 一

 

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只大葫芦。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涨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起来,不知把这只大葫芦派上什么用场。

 

哲学家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人们只知道用葫芦来装水,却不知道把水装在葫芦的外面,让葫芦放在水上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

 

在哲学家看来,只知道用葫芦来装水,把思维“闷”在葫芦里,思维将永远找不到出路;只有打破习惯的思维方式,善于把水装在葫芦的外面,才能巧妙地突破思维的瓶颈,发现一片新的天地,看到一片宽阔的海洋。

 

把水装在葫芦的外面,你拥有哲学家这样一颗思考的头脑吗?

 

 

一天,哲学家把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古时候,有一个人被判了死刑。行刑前,他向国王保证,他可以在一年内教会国王的马飞翔起来。他由此获得了缓刑,但如果不成功,他将被特别的酷刑处死。

 

大家听了故事后,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此人简直愚不可及,马怎么可能飞翔起来呢?这不是自寻死路吗?这样求得苟延残喘地多活一年,又有什么意思呢?。

 

而哲学家是这样回答大家的:但他赢得了时间,赢得时间就是赢得希望,所有埋没的种子,不都是在时间的隧道里发芽的么?

 

 

 一位哲学家想把一头牛赶进牛栏,无论是他在前面使劲地拉,还是在后面狠狠地鞭打,可牛就是死活不进栏。一位路过的农夫见了,笑着从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嘴前。想不到,牛跟着农夫乖乖地走进了牛栏。

 

哲学家经过反复思考,从这件事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哲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生活区域,在如何对待牛这个问题上,一个哲学家不如一位农夫;

 

要别人做一件事,光强逼是不行的,哪怕你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凑效。其实,我们要做的,仅是举手之劳,拿出一点生活的“青草”,给别人一点甜头和希望;

 

世事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多为别人想想,这样,人生之路反而会走得更顺畅。

篇一: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授课班级:高二(3)班授课教师:阮江潮

【教学目标】

1、认识寓言的含义及特点、类别

2、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的几种常见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表格分析寓言,正确审题。

【寓言的定义】

“寓者,寄也;言者,话也”。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寓言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深刻道理。

寓言特征:

1、虚构2、有故事结构因素3、由虚构到现实蕴含深刻道理

【基本格式】

1、寓言中的主体对象有主次之分。因此主要对象是审题立意的重点,但次要对象的分析也不可忽视。

2、因素列举的越合理,越有利于紧扣材料,立意正确率就越高。因此分析寓言材料的构成十分重要。

3、由寓言故事的分析,扣紧因素一一对应,转移到现实,立意不易失误。

【审题方法】

方法一:对比列举法

对比类寓言材料中常在主体因素对比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哲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如材料:

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从一般的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身处顺境,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不会遭受失败或被时代淘汰。或一个人有优势,更要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时俱进,否则优势也会转化为劣势。

从鲨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可能条件欠缺,但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

明白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后,审题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

(联系素材:攻坚、勤奋、磨难等)

(练一练)

传说古希腊岛上住着两位女妖,她们用美妙的歌声诱惑水手自动跳海而死。水手奥得赛途经该岛时,用蜡把同伴的耳朵封起来,用绳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结果他差点儿挣断绳索跳海。而歌手奥匪斯过此岛时,则用他高昂的歌声压倒了女妖之歌,令船只安全过海。

注意有些寓言材料对比双方并不都完全相反,立意可以兼双方而有之。

方法二:

抓关键句法

抒情评价类寓言材料中往往有一些评价议论性的句子,它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其关键句,一般是多在材料的末尾,有的在中间。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如材料: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天天。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

郁金香也为自己的五彩缤纷而洋洋得意。

茉莉和米兰随即反驳:“你们好看却一点也不香,有什么稀奇?”牡丹和君子兰也反唇相讥:“你们只会以香诱人却其貌不扬,有啥了不起!”

这时,坐在一旁的玫瑰站起来说:“你们别吵啦,都看看我,我兼有你们双方的优点,可谓色香俱佳,谁比得上?”茉莉和牡丹不禁对视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你身上有刺,让人讨厌!”

老花匠听了这番争议心想:“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却长刺,花儿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他人呢?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呢?”

方法三:

以果推因法

因果类寓言材料常常都是讲述一个故事,给出故事发展的结果。所谓以果推因法是指由结果去推导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根据故事的结果,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探求原因,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材料: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

“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

“我准备搬到东边去。”宽鸠问:

“为什么呢?”猫头鹰说:

“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斑鸠说:

“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得出的立意应是: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治标不如治本。

(联系素材:律己、基础)

(练一练)

山坡上有一巨树的残干,据说存在400多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然而它顽强地成长为一裸大树。可是后来被树心中的一群害虫的微小却不停止的攻击摧毁了。它竟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小虫面前。

方法四:现实类比法

现实类比法就是通过联想,把寓言故事类材料的己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借助联想,用生活、学习中的现象与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可类比的“点”,以此来确定中心。类比的过程也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事及理的过程。

如材料: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饿得眼冒金花,意外地掉进一口盛米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确定没有什么危险之后,接着就是一通猛吃,吃完后倒头就睡。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流逝。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去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底,才突然意识到了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临死之前,还幻想:“主人!你再来半缸大米该是多好啊?”这可能吗?

彩和生活气息。

(联系素材:革新、立志、事业、文明)

(练一练)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说:“我已经尽全力了!”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了。我觉得很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我大声问上帝,可是天上一片安静。我想,好吧,反正上帝也不管了,我还管什么?干脆跟在后面,随蜗牛慢慢地爬去吧。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个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为什么刚才我没有注意到这一切呢?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布置作业】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堵墙,到墙那边寻找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看也不看,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一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一次次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这只蚂蚁绕过墙找到了食物,开始享用;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篇二:2014年高考作文精(寓言)

jiaohuazhe

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精选:寓言篇

贵州张宗明选编

两只猴子

云南一考生

老刘在山上捉到两只猴子。他把猴子带回家,想训练它们的表演能力,帮自己挣大钱。

他精心为猴子制做了衣服帽子,专门跑外地买回桃子、栗子、核桃等许多猴子喜欢吃的果子。说来奇怪,两只猴子虽同栖同起、关系亲密,但表现出的性格、行为却有很大差别:同是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只一会儿,较大猴子感觉不舒服了,会脱下来,丢到一边;较小猴子却不在乎地穿戴在身上。给它们食物吃,大猴子总是自己挑选,从不接受老刘给的;而小猴子却是接过就吃,而且来者不拒,给几个就吃几个,甚至还眼巴巴盯着盛果的篮子。

老刘先训练它们的站立行走和翻跟头,每行走一圈或翻一个跟头,就给一个果子吃。训练一开始,老刘敲锣、呼喊,较小的猴子很兴奋,它接受穿衣戴帽(后来还会自己寻找衣帽、主动穿戴),小眼睛滴溜溜转动,老刘让它走圈就走圈,让翻跟头就翻跟头??为了多吃果子,小猴子不停地走圈、起劲地翻跟头,特别享受被赏赐的快乐。可大猴子却表现得十分冷淡,对老刘的敲锣、口令,似乎充耳不闻;给它穿衣戴帽,仅仅一会儿就脱下丢掉;让它走圈、翻跟头它不听;给它食物吃,也视而不见;即使用鞭子抽它,它也只是本能地躲闪。总之,大猴子不配合训练,只是惯于两眼呆呆想着自己的心事。

如此训练若干天后,小猴子因听话,食物吃得多,很快就膘肥体壮,精神头挺旺盛。而大猴子,由于老刘不让它拿东西吃——它宁可挨饿也不像小猴子那样听话——竟然瘦得皮包骨头,只能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地活着。老刘看着它越发来气,就把它赶走了。

可是,老刘并没赚到钱。原因是小猴子好吃懒做得了肥胖症,仅凭它那只会走几圈、翻几个跟头的演技,并没有多少观众买账,挣来的钱还不够给它买食物的。不久,老刘就无奈地放走了小猴子。

不料,

合作,互利共赢,共享美好。

古代埃及的一位国王,为了在大臣中倡导合作精神,曾与大臣作过这样一次试验:晚间,命人先将100只羊放入一间屋子,并放一些青草;将100条狗放入另一间屋子里,并放上许多肉饼。然后将门锁好走了。次日清晨他请大臣们观看这两间屋子。

篇三:寓言式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寓言式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生活的情景--同是隐喻性的故事,可以附有评议(如2006年全国1卷“乌鸦模仿老鹰抓羊”的故事后就有人附议有牧羊人和他的孩子多乌鸦的不同评议),也可以没有评议。

2.篇幅长短不一,提取立意的“最有效区”分布灵活,前、中、后皆有可能。当然,也有可能少数材料的立意有效区呈弥散状态,不一定相对集中与某一部位,这就需要灵活掌握了。

3.从材料的组织形式与立意点的关系看,情况较为复杂。可以是一料一义(对应型),如“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可以归结到“别误把偶然当必然”(论点)或“偶然与必然”(话题)上。可以是一料多义(发散型),如“薛谭学讴”的故事,即可批评薛谭的自满,也可指出其“终生不敢言归”的不对,还可指出老师秦青的教育艺术。可以是多料一义(聚焦型),即分列在一起的一组材料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寓意,如昙花、流星、彩虹都拥有“短暂的辉煌”。还可以是多料多义(错综型),即一组材料的各个条目,相互交错。形成多向立意的格局。

4.从材料可能提炼的立意看。可以侧重与联系社会的现象,可以侧重与人的心灵世界,可以侧重与联系某种道理,等等。当然,也可能兼顾上述几个方面。

三、写作策略

1.着眼与喻比性,切忌停留于文本的表层。寓意型材料的“意”埋藏的深度不一,但不可以一望而知,必须与一个由表入里的读解过程,才能楔入“本质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一个字也不放过,每句话细细推敲。如果读材料是浮光掠影,粗心大意,满足于“一望即有得”,往往会偏离题意。请看下面这则材料:

一个自以为怀才不遇的青年非常苦恼,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上帝从路边随意拾起一块小石子,又随便扔了出去,问青年:“你能找到我扔出去的那块石子吗?”青年摇了摇头。上帝又把手上的金戒指取下来扔到石子堆中,问青年:“你能找到那枚金戒指吗?”“能。”果然,青年很快就找到了。上帝说:“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有的同学看到“摇了摇头”的动作和一字之答“能”,就草率地确定主题是“自信”,然后大谈自信的重要性。其实。这则材料的关键处在于“石子”与“金戒指”的区分,再加上“自以为怀才不遇”这一定语,我们就可以大体确定以下立意:别老埋怨没有人看重你,要被人发现,获得用武之地,就先要由石子变成金子,也就是使自己成为真正有才能的人,而不是自以为有才能的人。

2.尽可能从多角度思考,以充分挖掘材料的丰富内涵。新课标的写作教学理念,是提倡多角度思维的,寓意型材料作文题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好题型。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和寓言故事为例,可以以下角度立意:(1)南郭先生身无乐艺,却以假象蒙人,骗取俸禄,典型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2)宣王只喜欢造声势,其实并不是真正懂得吹竽艺术,以他考察人才的方式,没有骗子混在其中才怪呢。(3)泯王的高明在于懂得只有逐个面试,才能发现真正的人才,也才能将那些庸碌只辈挡在国家乐队的大门之外。(4)南郭先生的充数虽然是一种不诚实,但等到个别考察时,能够自知羞愧,主动退出,还不失为知羞明耻。这比起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死皮赖脸,应该说好得多。(5)同事们不可能三年都没发现南郭先生是个冒牌货他们知而不言,客观上起到了姑息养“懒”的作用。

3.对材料的处理。一般采取“若即若离”的策略。即在行文时,不要完全脱离材料(特别要注意,材料但是整个构思的思维引信),又不宜拘泥于材料。而已将材料中具有喻比义的核心事物、时间或词语、句子,点染于文章中。如有这样一则材料,说是一个青年背着大包袱来找无际大师,诉说自己“不能找到心中的太阳”的苦恼,大师问他包裹里装些什么,青年说装的是每次跌倒的痛苦和受伤后的哭泣。大师带他坐船渡河,上岸后对他说:“你就抗着这条船继续赶路吧。”见青年疑惑不解,大师微笑着说:“过河时,船有用。但过了河,就必须离开船走路,否则就会变成包袱。”显然大师是要年轻人放下包袱,轻装上路,因为生命的行囊不能太沉重。立意即定,在行文中,最好要将“船”“包袱”这些词用进文章,

例如“人生不能抗着‘船’赶路”,“过了河,就别老把‘船’搁在心头”,“我们的人生包袱,不仅是曾经帮助我们过河的‘船’,还有收获到的鲜花和掌声”,等等。但最好不要采取将原材料“泡开”的方式构思全文,也要详细地复述材料或狭隘地评述材料本身。

【教学反思】

任何学习过程都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我认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自己要能写一手好文章。打开人的心窗并不容易,开启智慧的灵光更难。文无定法,教无定法,不管哪一种办法,只要能打开学生的心窗,让他们内心的情感或如涓涓溪流汩汩不断,或如长江大河汹涌澎湃,那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法。

寓言式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风回答说:“孩子,我是爱你的,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火柴听后,望着风,叹息不已。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面理解材料

⑴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

⑵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火柴被划着了很兴奋,风却吹灭了它的火苗。

经过:风解释吹灭火苗的原因是爱护火柴,不忍心看着火柴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

结果:火柴只能叹息不已。

关于生存价值;

⑶材料中蕴含的话题

⑷材料的思想、情感倾向

从以下立意中找出切合题意的立意

①歌颂风婆婆对火柴短暂生命的爱护;

②批评风婆婆对火柴的爱是溺爱,是不理智的爱;切合题意

③批评风婆婆不懂火柴生命存在的价值;切合题意

④歌颂火柴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把自己生命化为光与热奉献于人类的献身精神;切合题意⑤批评火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⑥批评火柴欢舞跳跃、异常兴奋的骄傲情绪,赞扬风婆婆制止火柴骄傲情绪的正确作法;⑦爱他,就让他燃烧。切合题意

材料三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

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

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

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

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②以生命作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爱。

材料四

沙滩上撒满了闪光的贝壳,像是掉了一地的繁星。

那孩子拾起一个贝壳看看,随手就把它丢弃。他已经寻找了一个下午,始终没有找到他心目中的那最美丽、最稀罕的贝壳。

夕阳把海和天渲染成一片深深的紫色。他的友伴们快乐地哼着歌儿,提着满满一篮子的贝壳。只有他仍孤独地拖着长长的影子,在海滩上茫然地找寻。海浪喧哗着卷上来,洗去了印在沙上的小小足迹,他手里的篮子仍然空着.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寓言作文

1

2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