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每日悦读:撇掉生命中的“沫”(外一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9 08:50:25 高中作文
每日悦读:撇掉生命中的“沫”(外一篇)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每日悦读:撇掉生命中的“沫”(外一篇)作文

 

撇掉生命中的“沫”

段奇清

 

 家乡人管炖一锅高汤叫“熬汤”,那似乎也是一种人生的譬喻。因为许多人认为,生命的鲜美往往是“熬”出来的。

 

那年,我迷恋上了做木工活儿,因为要念书,是不可能去拜师学艺的。但我看到良龙叔家的八仙桌,阔面,束腰,三弯腿,特别是牙板上的浮雕拐子龙,栩栩如生。两侧放两把椅子,八仙桌就如一位大儒,稳定平和。

 

听说,这一张八仙桌是我的曾祖父当年打制的,由于曾祖父木工活儿特别出彩,名字叫存佩,因而被人称作“佩爷”,十里八乡都这样叫,这是一种尊敬。当时我的想法是,我也要做一个像曾祖父这样的人,以精湛的木工手艺受到乡人们的敬重。

 

没人教我怎样做木匠活儿,我就买来几本木工书,一有时间就拿起锯子、斧子、刨子等,比照着书上所说去做。我想,熬个三年五载,木工活儿也会做得像模像样了。

 

然而,我的时间没少花,可一年过去了,不说做出像样的桌椅板凳,就连打榫也没能过关,榫头不是小,与卯眼契合后没两天就掉了;就是大了,契合时卯眼被撑破。因而白白浪费了许多木料,因为那些东西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只能作燃料去做饭或熬汤了。

 

可我并不气馁,心想只要再坚持“熬”下去,时间长了,总有达到曾祖父水平的那一天。那是在自学木工三年后,一天村前的东荆河里涨水,父亲从河里打捞起一根上好的红木。我知道,红木打制的家具美观大方,经久耐用。

 

那时,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已经有乡人夸我打制的家具了。有些飘飘然的我便欲将那根红木打制成一张八仙桌,心想,要是这张桌子做成,在家里的大堂中间一放,就一定能为我家增福添瑞。

 

于是,我常常到良龙叔家去看,对着那张八仙桌去揣摩。我要做得比那张桌子更好,除了雕龙外,我还要在牙板上加上浮雕吉祥图案。

 

可我以前接触的全是家乡的杨柳等木料,对红木的性子一点儿也不了解。不说浪费了许多红木,最后做成的八仙桌就如同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没有半点儿儒雅及灵气儿。

 

已快过年了,家中照例要熬一锅高汤。我将那些制作才两年却已摇摇欲坠的椅子板凳拆了,放在灶堂里做燃料。奶奶一边照料着锅中的汤,一边对我说:“清儿,你知道一锅高汤怎样才能熬得味道鲜美吗?”

 

我说:“除了鸡架、猪骨、火腿等要新鲜,熬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火慢熬,也就是时间出美味。”奶奶说:“时间固然重要,但这并非关键。”见我疑惑,奶奶又说,“关键是要撇沫,否则,高汤会浑浊不清,味道就难免显得有些苦涩。”说着,奶奶便拿着勺子把汤面上浮起的沫子撇去。

 

听了奶奶的话,想起了我这几年的木匠活儿。我不能说不用心,不能说花的时间少,可依然没有多大进步。原来是没有“撇沫”,比如说没撇去虚荣心、浮躁冒进的“沫”。

 

奶奶又说:“当年你曾祖父学木匠手艺,锯、刨、砍、削、锛、凿等基本功就学了整整一年,仅打榫又学了半年。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打坚实了,房子才会牢固。”

 

我最终没朝木匠的路继续走下去,但奶奶的话让我受用终身。比如念书,比如写作,比如做人。从那以后,我踏踏实实做人,一个心眼儿只求把事儿做好,并不计较那些与把事情做好本身无关的事。

 

生活就是在炖一锅高汤,在人生的沸腾翻滚中,要不断撇去追名逐利的泡沫、浮躁虚泛的泡沫。只有如此,人生的高汤才能鲜美异常。

 

 

【外一篇】

修炼你的“目中无人”

马少华

 

     近日,有网站在做中日围棋擂台赛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当年的中国队主帅聂卫平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那是1985年7月,日本围棋名将小林光一发挥神勇,六连胜势如破竹,直杀到中国队主帅聂卫平面前。聂卫平已成光杆司令,能否阻挡住小林光一,无疑意义重大。

 

     因这两场比赛间隔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聂卫平找来了小林光一的所有资料,对他的棋谱、性格、习惯,都进行了细致的解剖、研究。聂卫平说,那段时间,他满脑子都是小林光一,睁开眼是他,闭上眼是他,走路想着他,吃饭也想着他,以至于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精神状态。

 

     那段时间,有时他的朋友、领导在路上遇见他,跟他打招呼,他都不理睬,视而不见;有时跟他一起吃饭,吃到半路,他突然站起来走了,置同桌的朋友、领导于不顾。

 

     聂卫平说,这都是朋友们后来告诉他的,其实他当时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些事,因为他的所有精力都在小林光一身上,根本没有看到跟他打招呼的朋友、领导。在饭桌上突然离开,也是因为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招数的变化,需要马上摆出来。所以,聂卫平开玩笑地说,那时候很多人都对他有意见,说他目中无人,还没赢下来呢就开始摆架子。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叫蓝天野,今年刚荣获“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是中国话剧舞台上大师级的人物。

 

     这个故事是曹禺的女儿万方讲述的。万方小时候,跟着爸爸去北京人艺的后台,遇到了蓝天野。因为蓝天野跟曹禺很熟,经常去他们家玩,跟可爱的万方更是打成了一片,所以万方很兴奋地过去跟他打招呼。但让她想不到的是,蓝叔叔明明看到她了,却丝毫都没有回应,冷冰冰地从她面前走了过去。

 

     万方很伤心,以为蓝叔叔不喜欢她了,就去找爸爸哭诉。曹禺告诉她,你蓝叔叔正在酝酿角色,已经进入了角色的世界,外面的世界跟他没关系了,不要去打扰他。

 

     万方说,直到那个时候,她才真正知道,原来一个优秀的演员可以认真到那样一种境界。在平时你可以跟他一起玩,一起闹,但一旦进入了角色,他就不再是他,外面的世界跟他再也没有关系了。

 

     不管是聂卫平,还是蓝天野,在世俗的眼中,他们确实有点不通情理、“目中无人”,但正是这样的“目中无人”,才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事业。

 

     人们都爱说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专注的时候是最美的。”其实,这份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并欣赏得了的,因为它不是世俗的东西,甚至不是这个世界的东西。

 

     因此,当你遇到有的人“目中无人”的时候,先不要站在世俗的角度去批判他,因为他很可能正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世上绝没有不经“专注”就能成功的事,在你的成功路上,你也需要修炼你的“目中无人。

篇一:每日悦读:别着急把高考埋了(外一篇)

每日悦读:别着急把高考埋了(外一篇)每日悦读:别着急把高考埋了(外一篇)饶水知音

别着急把高考埋了

毛尖

高考结束后,网上有许多人一条注意事项:考上大学的同学注意了,千万要和没考上或弃考的同学搞好关系,等大学毕业了好去他们的公司打工。

铺天盖地的对高考的控诉中,这条“注意事项”蛮正能量的,而且,似乎为了证明此“事项”的公理性,有人还贴出两份名单。

再看看他们童稚乖巧的照片,啊,真是挺有想象力的!

在满篇满章的全球化青春臆想中,我总是给老老实实描写中学生活的孩子打高分。这是“新概念”给我的刺激,所谓的“新”,其实多么容易沦为一种新八股。而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新调更容易弹。

而说回前面提到的名单,

朴实:“高考结束当天晚上,我把教材装了一麻袋,在楼下的小花园里埋了。

篇二:高考语文每日悦读:把我们的心请回到尘埃中(外一篇)

每日悦读:把我们的心请回到尘埃中(外一篇)

文章类别:阅读悦读

把我们的心请回到尘埃中

胡昕

一年轻女性,因情感受挫,一时想不开,爬到一座高楼的平台上,意欲跳楼轻生。此场面被发布在网上,于是跟帖者众。绝大多数网友对轻生的女子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希望她不要为一场不值当的爱情放弃生命,希望她能够顾念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感受,等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爱。然而,跟帖中也不乏幸灾乐祸的文字,比如,“跳呀,我都等老半天了,怎么还不跳呢?”一种“六月之寒”的恶语。

一双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驾车途中,惨遭歹徒劫杀。这本该是一个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事件,可有网民非但无悲悯之心,还居然发帖说:能到美国留学的,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死了活该。面对徒然殁去的同胞的生命,冷血到如此地步,天良何在?心无敬畏,口无遮拦,就不怕闪电打雷遭天谴吗?

生命天赋,本无贵贱。

生命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尊严,容不得他人的轻慢和漠视。除了法律,没有谁可以在对他人的生命评判中获取聊以自慰的优越感,证明自己的人格有多完美、道德有多高尚、情感有多纯粹。

我们都是尘埃中的一分子,相互往来、牵挂、怜惜和珍爱,是我们彼此存在的最好印证。

美国有一座越战纪念碑,黑色大理石墙上,镌刻着57000名美国阵亡士兵的名字。这项设计方案最初被确定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作为一场非正义战争,这些在越战中死亡的士兵,其名字是否应该或者值得被铭记在碑石上?

美籍华裔女建筑师林璎是这座纪念碑的设计者,她解释说:“我们纪念的是生命,而不是政治。”

凡世的生灵未必就不是一种高贵。那就别在冷漠的空中飘荡,把我们的心请回到尘埃中吧,我们生于斯归于斯,这里有我们的风水和庄稼,有我们的惦记和怀想,有我们的血性和热情,有我们的平常日子和天伦之乐。

在这样的尘埃之中,灵魂才会有踏实的处所,人性才是一面温暖的旗帜。

错过花期

蒋平霞

答应一个小女孩,带她去看槐花。

在我的印象里,老屋的河岸上是有槐树的。大约五月份的时候,槐花开了,一串串、一簇簇,白里透着黄,黄里隐着青。打开院子的偏门,伴着河风,便会有芬芳清甜的槐花香扑个满怀。

在时间里常把时间忘记,我以为棉花开还早着呢。就把这事丢在了脑后。一天在上班的路上,无意中看见人家屋旁有一丛惊艳无比的花儿,自以为是牡丹,后来朋友说是芍药。牡丹开在四月,芍药才是五月初开的,猛然想起槐花应该开了。

急急打电话给爸爸:“爸!老家河边的槐花开了吗?”“槐花?家里的槐树早就砍了,我们这里都没有槐树了。”“啊?没了?那槐花有没有开呀?”“不知道河对面有没有槐树,什么时候走那儿我去看看。”“你要记着去看一下呀?”就这样又过了几天,爸爸没有带给我槐花开没开的消息。我在QQ签名上求救:有谁知道,哪儿有槐花?”

消息迅速反馈:“打槐花干嘛呢?我老家以前有的,晒干泡茶喝。”“我前几天刚吃了槐花饼的,仔细找应该不难。”“老南屏桥那里有槐花,味道可好了。”“蜜都摇出来了,才要看花?”手机里收到一张照片:槐花盛开,如雪馥郁。是同事遥遥拍的,她说带我去侦察一下。

今年的夏天来得有点早,不管太阳那个火辣,我们趋车直奔她的家,其实心里已经有了失望的打算,只是不死心,要亲眼看一下。槐树高高壮壮的在那儿,叶子浓浓密密的绿,没有静静开的素花,也没有微微透的香气。我仰着头呆呆地站在花下,槐花终是谢了,不留一丝痕迹,没有一点留恋,空留一腔伤悲。

好多生命都在我们不经意中成长着、盛开着、凋谢着,与刚刚好、恰恰好、正正好,失之交臂,去之千里。记得那年夏初,他打电话说:来北京吧,我带你去看荷花,很美!长长的夏天因为有了这份期待变得短暂。等我终于有了时间,乘上去往北京的列车,日历已经掀到了八月下旬。当接天的莲叶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知道花儿谢了,莲花成了莲蓬。

春天想去看樱花飞舞,秋天想去看满山红叶,仿佛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徒留一段心伤与遗憾。不想错过,却在等待中错过花期。一年一年说服自己,时间会有的,一次一次安慰自己,花谢花会开。

是的,草木自然可以周而复始,而人世间许多美好的事物,却如离弦的箭,一去不返稍纵即逝。在自以为还早的时间里,青春已如长了翅膀的鸟儿,没了踪影。青春只有一春,今天只有一天,有一条只能向前走的路叫时光。此刻,我们趟在光阴的河流里,是否应该用心感受一下它的冷与暖?当下,才是我们人生最美最年轻的花季。

明年,我会带她去看槐花,一定!

篇三:每日悦读:人生的节气(外一篇)

每日悦读:人生的节气(外一篇)

每日悦读:人生的节气(外一篇)饶水知音

人生的节气

毕淑敏

夏初,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看他的菜摊,西红柿摞成金字塔样。拿起一个,柿蒂部羽毛状的绿色,很翠硬地硌着我的手。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呢!”

老人明显不悦,说:“冬天的西红柿算什么西红柿呢?吃它们哪里是吃菜?分明是吃药啊!”

我很惊奇,说:“怎么会是药呢?它们又大又红,灯笼一般美丽啊!”

老人说:“那是温室里煨出来的,先用炉火烤,再用药熏,让它们变得不合规矩的胖大。用保青剂或是保红剂,让它变得比画的还好看。”

我惭愧了,多年以来,被蔬菜中的骗局所蒙蔽。“那吃什么菜好呢?”我虚心讨教。

老人的生意很清淡,乐得教诲我,口中吐钉一般说道:“记着,永远吃正当节令的菜。萝卜下来就吃萝卜,白菜下来就吃白菜。节令节令,节气就是令啊!夏至那天,太阳一定最长。冬至那天,亮光一定最短。人不能贪心,你用了种种的计策,在冬天里,抢先吃了只有夏天才长的菜,夏天到了,怎么办呢?再吃冬天的菜吗?颠了个儿,你费尽心机,不是整个瞎忙活吗?别心急,慢慢等着吧,一年四季的菜,你都能吃到。更不要说,只有野地里,叫风吹绿的菜叶,太阳晒红的果子了,那才是最有味道的。”

我买了老人家的西红柿,慢慢地向家中走。他的话,浸着一种晚风的霜凉,久久伴着我。阳光斜照在网兜上,那略带柔软的银粉色,被勒割出精致的纹路,好像一幅生长的印谱。

人生也是有节气的啊!

春天就做春天的事情,去播种。秋天就做秋天的事情,去收获。夏天戏水,冬天堆雪。快乐的时候笑,悲痛的时分洒泪。

少年需率真,过于老成,好比施用了植物催熟剂,早早定了型,抢先上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植株不会高大,叶片不会密匝,从根本上说,该归入早夭的一列。老年太轻狂,好似理智的幼稚症,让人疑心脑幕的某一部分让岁月的虫蛀了,连缀不起精彩的长卷,包裹不住漫长的人生。

老是走向死亡的阶梯,但年轻也是临终一跃前长长的助跑。五十步笑百步,不必有过多的惆怅或是优越。人们可以濡养肌体的青春,但不要忘记心灵的疲倦。

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成长过程,有如银粉色的西红柿被摘下以后,在夕阳中渐渐地蔓延成浓烈的红色。此刻你只有相信,每一颗西红柿里都预设了一个机关,坚定不移地服从节气的指挥。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丁立梅

去乡下,我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曾教过一个学生,他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

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人,可有,可无。

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我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时的劳技课,都被安排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到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

篇四:每日悦读:生活之大生活之小(外一篇)

每日悦读:生活之大生活之小(外一篇)生活之大

生活之小

冯会卿

生活,琐琐碎碎,忙忙碌碌。

自己如空心陀螺般,在生活这根小鞭的抽打下转呀转,内心早已忘掉了自己,有时候只想背起行囊,如侠客浪迹天涯,哪管它世俗纷扰,只管自己快活潇洒。独自去深山的茅草屋住几个月,哼着曲儿,赏着景儿,感受一下古代文人的洒脱;抑或去黄土高坡的窑洞里住几个月,劈柴做饭,织布浇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纯朴生活。无奈,自己还不是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如既往地被琐碎的生活纠缠着。

生活,多么虚无而又实在的词。说大很大,品位、追求都和生活相联;说小又很小,柴米油盐都是它。

每个人都在追求着生活之大,但是每个人又都逃脱不开生活之小。年少时,少不经事,心里装满了无数追求和旺盛的激情,追逐,忙碌,眼里只有生活之大,却憎恶生活之小,美好的梦想在等待,哪心甘情愿地围着柴米油盐转,哪心甘情愿让世俗之事牵绊奔跑的脚步。心自动过滤掉身边无处不在的生活之小,痴情地在追逐的脚步后跌跌撞撞地前行,一股脑地奔向那早已被自己的无知美化的生活之大。生活之大,真是那么美轮美奂吗?生活之大,真是那么高贵典雅吗?抬头望望让人无限遐想的生活之大,有时候那颗蓬勃的心也感到茫然无措,但是依旧痴迷于追逐。

时间就这样在奔跑的脚步中溜走,追逐的脚步却无形中忽左忽右,在行走中体味到别样的东西,不知何时,发现自己追逐的东西越来越可视化,越来越具体。生活之小,不知何时成了心的主角。一点成就,一篇美文,一场电影,甚至只是一点点午后的阳光,都让心雀跃不已。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渐渐飘向远方,那些曾经的狂妄渐渐跑得无影无踪,而内心越来越谦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也看到了生活的真实。柴米油盐也不那么可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美好,心扎根于生活之小中是那么踏实和快乐。

原来,生活的主旋律是这些点点滴滴谱成。工作、家庭、美食、美景、美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静静地围绕着自己。心开始在努力和付出中欢悦,也为错误和不完美而深深地懊恼和自责,静静地坐在午后的阳光下反思,经历成长的蜕变。生活深深地吸引着自己,工作中的挑战、亲情的温馨、美景的多姿、文化的无穷魅力??一切都新鲜而有趣,一切都让人迷恋。

生活还在继续,时间慢慢流逝,自己也从不食人间烟火到从烟火中寻找乐趣;追求生活之大的疲惫也慢慢地被生活之小带来的快乐所代替。这就是生活,改变的不是生活而是自己!生活之大?生活之小?也许只是心境而已!

三种生活

王潇

昨天遇见个朋友,并不算很熟,一年没见寒暄了五分钟,就问了我几个深邃的问题。那朋友这样问:“你的世俗生活怎么样?职业生活怎么样?灵魂生活怎么样?”“啊?”三个问题问得我一愣。

我才意识到,笼统而言的日复一日是可以这样分出层次的。

饮食起居,谈情说爱,看上个东西买回家,做了个面膜皮肤变好了,等待他下班归来一边吃顿家常饭一边聊起当日的见闻??那么多聊以自慰令人满足的刹那,原来都停留在世俗生活的层面。平常朋友问起我过得怎么样,我说过得挺好的,显然这“挺好”仅限于描述涉及以上内容的世俗生活,用以判断物质和感官欲望是不是常常得到满足,得失调动出的情绪

是不是多数保持喜悦。总的来说,一段时期内运气不差,亲人身体无恙,所得大于所失,花草和小猫都在生长,世俗生活就已经足够好了。

于是我找到最恰当的四个字来描述世俗生活:“平安喜乐。”

他点头。接下来我要回答职业生活。思考之后,我一五一十地回答:“职业生活稳中有进。”

朋友看着我说:“其实我最想问的是你的灵魂生活。”

看我语塞,他又说:“不是谁都有灵魂生活的,我觉得你有。但是灵魂生活这事儿,都是自我与自我交流,其实也不需要互相问,也不需要对外人说。”

朋友道别走了,剩我一个站那傻半天。朋友,你是觉得我在世俗生活沉沦太久看不下去了,今天故意出现来启迪我的吗?

还有就是,我那些平常自己吃饱喝足后琢磨的,算灵魂生活吗?本来习惯盯紧鼻子下面镜子前面这一摊,在平常日子和公司买卖里忙乎得挺满足,昨天经过这么一聊,怎么像冷风一吹,哪儿醒了似的呢?话说回来,我那个朋友,到底是听说了我什么,见面聊了那么一出啊?反正我还是再自省一遍吧,我的目标是:千金在手,而我另有高兴之事。那高兴之事,只能来自灵魂生活。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