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拷问父母灵魂的作文:我的孩子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05:29:55 体裁作文
拷问父母灵魂的作文:我的孩子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拷问父母灵魂的作文:我的孩子作文

前言:

只要上过学的人,一般都做过这样的作文:《我的父亲》或是《我的母亲》,有一天,家长会上,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作业,要写一篇名为《我的孩子》的作文,很多家长愣住了,再看到作文内容的要求,脸红,羞愧,冷汗...家长们百感交集,一时间教室内鸦雀无声...

作文要体现以下内容


你家有藏书吗?有多少册?


哪些书是你读完的?你还记得主要内容吗?你和孩子讨论过书里面的故事情节吗?


你陪孩子去过哪些地方,你和孩子一起照过像吗?


每周有几天,你能和孩子共进晚餐?能和孩子欢乐时光?


你能说出孩子的几个同学?你知道孩子最喜欢和最讨厌?


你埋怨过父母吗?你有不讲原由的责骂过孩子吗?你消极面对工作中的加班吗?

结束语

作为父母,不知道看到这样的题目,你将会怎样写下你的作文。让我感到庆幸的是,这些年来我陪孩子读书,游戏,坚持写育儿日记的经历,让我能提起笔,从容地把作文写下去,无论自己对过,错过,笑过,哭过...最后,让我用某天日记中的一段话,和看到本文的朋友们共勉:


 

作为医生,我虽然不会看你的病,但我可以让你得上我会看的病!多么痛的领悟,然而作为父母,很多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教育,却把孩子教育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如果你有孩子,且陪且珍惜!



点击上图进入教材商城

篇一: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话题作文“拷问灵魂、反省自我”写作指导与精彩例文

话题作文“拷问灵魂、反省自我”写作指导与精彩例文

作文专题

02271100

话题作文“拷问灵魂、反省自我”写作指导与精彩例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哲人说“不知反省的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文学家写道“我们经常把内心遮得严严实实,把外表包装得漂漂亮亮,苦心经营着算计,用心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醉心营造自己灵魂的城堡。然而,每每夜深人静之际,我们总是用良知来拷问灵魂。”

请以“拷问灵魂”或“反省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附材料话题作文题,吃透材料是正确构思立意的前提。对于“言论类材料”,关键是读准核心信息。哲人的话语言简意丰,除字面上的意思外,还包含着“人生需要反省”“不懂得反省,人生就会方向不明”“懂得反省的人生才是理性的人生”“反省自我有利于克服盲目”等内涵。文学家的话多一些,核心信息有二一是人(“我们”)存在着外表和灵魂分离的现象,二是人在独处时常常用良知拷问灵魂。由此引申开去,就会有如下思考1掩饰灵魂、伪装自己也许是人的本能。2灵魂的涂饰和封闭往往有着客观的社会原因。3独处时,人往往容易良心发现。4用良知拷问灵魂,会使我们走向人性的完美??“拷问灵魂”与“反省自我”这两个话题同中有异。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指向自我心灵,都能对自己实行灵魂的解剖和精神的自诊自疗,都强调人的完善在于自我心灵的不断清洗和净化,都是既可以将某个个体作为“拷问”或“反省”对象,也可以将所有人(所有的“我”)作为“拷问”或“反省”的对象。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拷问灵魂”既可指向自己,也可指向他人(即拷问他人的灵魂);“反省自我”一般说来只能指向自己。

如果写记叙类文章,关键在于精选素材,让所记人或事具有“灵魂深度”;如果写议论类文章,要适当体现理论的厚度,作透彻的分析。

【名人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明莫大乎自见,听莫大乎自闻。(《论语》)

3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注语)

4直率地坦白自己的过失,这是赦罪的一个阶梯。

([古罗马]贺拉斯)

5最大的过失,便是不知有错。

([英]卡莱尔)

6明己之过难。

([英]罗素)

7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

([苏联]高尔基)

8我是自己的一切批评者中最凶、最严厉的批评者。([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9在忏悔者的背后有着美丽的极光。

([日本]荻原朔太郎)

10人最大的智慧在于反躬自问。

(法国谚语)

11经常拷问灵魂的人是最讲精神卫生的人。

(德国谚语)

【精彩语段】:

1陀思妥也夫斯基笔下的索尼娅说“要是没有上帝,我们还怎么活下去?”他笔下的伊凡说“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是不是什么都是可能的?”也许冥冥之中真有一个上帝在看着我们。但是,我们应该成为自己的上帝,随时拷问灵魂,防恶防堕,积德向善。

2对于接受了众多教育的人们来说,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把自己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马克思说“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是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反省自己,就是让兽性渐少,人性渐多。

3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经在一篇专访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在浮躁时代谈灵魂很奢侈。”现在,被欲望俘获的人太多了。人心被“声色财”所迷惑,被金钱所压,被声名所累。而真正品味人生,感悟人性,让灵魂解放的人少之又少;敢于拷问灵魂,向自己心中魔鬼开战的人就更少了。

4灵魂也许是一面镜子,重要的不是它所反射的现象,而是它背后掩藏的那些本质的东西。

5拷问灵魂,是为了净化灵魂。一个经过自我净化的灵魂是人类真善美的守护神和质检员。当本色渐渐褪去,当虚荣变成光环,当真诚慢慢模糊,当贪欲清晰可见,灵魂说“快给我一个安宁的家园。”当官腔在恭维中变成习惯,当承诺在掌声中变成空谈,当仕途在虚伪中变得通畅,当责任在私欲中变成谎言,灵魂说“快给我一片无悔的青天。”

6灵魂的堕落将带来不尽悔恨和无比空虚,一个人一旦灵魂空虚,必然无所事事,堕落为行尸走肉。面对肮脏的灵魂,我们需要坚定的信仰和无比的勇气。不知反省的灵魂最终会漂泊无依。拷问灵魂,净化自己,就能找到回归“家园”的感觉。

7反省既是痛苦的,又是幸福和高尚的,因为“自胜者强”。反省是一种向善的力量,一种无法抗拒的情感力量。它迫使你必须直面自己,接受灵魂的拷问。即使你的内心充满了不可名状的惆怅与悲凉,那也要勇敢地面对。

8文学巨擘巴金是一个真诚的人,也是一个有人格缺陷的人。他的缺陷在于做了一个正直的人不该做的事,但他的可贵在于做了错事能够反省。尽管他没渴求谁的宽恕,但是世人原谅了他,依然给了他足够的尊敬。这当然得益于他的真诚,得益于他那近似“忏悔录”的《随想录》。对于勇于拷问自己灵魂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再去责备他什么,因为人性原本就不是完美无缺的。

【精彩例文1】:

向天自问

吴余成

我是谁?

我到底要做什么?我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方?

现在的都市人似乎都在忙,忙着养家糊口,为了聚敛财富,为了出人头地,也为了扑克麻将??可是,我常常感到无比失落,内心总是空荡荡的,没有理念,没有信仰??

我每天都在庸碌度日,耗费时光!

我觉得别人似乎什么都有了,锦衣玉食,甚至名车、别墅、宠物、健身器、大书房??

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刁钻的嘴和一副空空的皮囊??

我没有幸福感,没有成就感,没有充实感,常常感到脚下无路,生活无根,无所适从,困惑迷惘??是啊!

我的灵魂在饱受煎熬,我的精神在荒野中四处流浪,多少次日落日升,多少次月亏月盈,我在辛辛苦苦地寻找??

我的灵魂却不知道皈依何处,我的信仰却不知在哪里安放,不知道如何排解心中的孤寂,不知道如何抚慰心灵的创伤,越在人群中越感到孤独,越研读书本越感到彷徨??

何处是锚地?何处是港湾?何处是寓所?何处是故乡?

我问己问人,问天问地,人活着难道就只是为了吃喝玩乐,为了空气和阳光?

我如行者苦旅,我如孤雁夜航,我每天似乎都在向前奔走,却不知命运到底要将我抛向何方??

【点评】:

这是一篇指向自我的“天问”,这里的“我”,固然包括但绝不仅仅是,更多的是泛指一切人的

“我”。“我是谁?”“我到底要做什么?”“我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方?”这些应该是整个人类的“向天自问”,它涉及人的本质、本源和未来,涉及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文章通过一系列的自问,揭示了人类为了片面的物质追求而导致精神的空虚、灵魂的虚脱和心理的焦虑。“我的灵魂却不知道皈依何处,我的信仰却不知在哪里安放”,这是一种精神的无依、信仰的失落和灵魂的虚漂。这样的心灵拷问,是一种深刻的自省,它令我们思考人类发展方向和个体自我完善的深刻哲理。

【精彩例文2】:

拷问灵魂

章扬

在希腊的戴尔菲城有一座神庙,神庙里刻有这样的题词“认识你自己。”我认识自己吗?我时常拷问自己!

一次一位朋友问我“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你敢冲上去吗?面对某些领导的胡作非为你敢仗义执言吗?面对不义之财却又很容易得手你能无动于衷吗?这一辈子你对得起父母吗?这一辈子你对得起朋友吗?这一辈子你对得起妻子吗?”朋友那犀利的目光直逼得我目瞪口呆,无言以对。老实说,我无法回答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不敢正视自己,我不敢说出真实的我??

多少年来,明哲保身是我的处世哲学。对坏人坏事避之唯恐不及。一怕无人撑腰,二怕没人做主,三怕打击报复??但有时评论社会,指责时弊,却又慷慨激昂。每天喊“有虎!有虎”,但又不像景阳岗的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即使有人问起虎在哪里都会谈虎色变!

多少年来,爱吹不爱批是我的行为准则。听到表扬就笑,听到批评就跳。老子天下

“听说她特不讲卫生。”

“就是就是,我还听说她特别喜欢挑拨离间!别看她不说话,背地里不知说咱们多少坏话!”“真的假的?真看不出来!我还以为??”

??

就像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池塘,激起一层一层的涟漪。周围嘈杂的声音,争先恐后地钻进我的耳朵。很多很多卑劣的品行,不管有的没有的,全都强加到那可怜的女孩身上。我突然替她感到悲哀,仅仅是因为她与常人不同的沉默,却要背负那么多无端的指责。

嘲讽和谩骂越来越放肆,越来越离谱,我真想大喊一声“不是这样的!”内心涌起为她辩解的冲动,可有什么东西堵住喉咙,我发不出任何声音。

“你跟她同桌,感觉怎样?”突然有人问我。

我真想告诉她们“其实,她人挺好的!”可我害怕这样一句话,会使我辛辛苦苦营造的“友谊”土崩瓦解,使自己的人气一落千丈。十几双眼睛一起射向我,我害怕丢失这十几份“友谊”,狠一狠心,我装出轻蔑的笑“她啊,讨厌死了。我早不想和她同座了。”

“你真倒霉。”听不出是同情还是幸灾乐祸。

胸腔中有什么东西碎掉了,一片片分崩离析。我在吵闹声中安静了,不,应当说是麻木了。

后来调座位,我和她分开了。没有人愿意和她同座,她被独自搁置在角落。

看见我的时候,她仍会向我微笑,我扭头装做没看见。一种叫做内疚的情感吞噬了我。

后来有一天,我终于将对她的愧疚倾吐出来,她以微笑和理解宽恕了我,我才得以释怀。道德审判庭对我的指责,会减轻我的罪过吧?

将自己暴露在阳光下,就像面向阳光的叶子,终究会收获一份坦荡。

【点评】:

“背阳阴暗向阳明”,标题简洁明快而又不失含蓄蕴藉,首尾以绿叶为喻,耐人寻味。叙事紧扣往事,拷问灵魂,详略得当。本文最突出的亮点是心理描写精细到位,如“胸腔中有什么东西碎掉了,一片片分崩离析”,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将心灵的忏悔很好地表达出来。

【底蕴揭示】:

“拷问灵魂”“反省自我”是人类自我救赎的永恒话题,这样的话题,本身就有高度、有深度。但好话题未必就能出好文章,这既有理解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构思是否合理的问题,还有手法是否巧妙的问题。

先说理解是否到位的问题。“拷问灵魂”“反省自我”肯定与认错改错有关,但决不能将它完全等同于后者。一般说来,小学生也会写到睡懒觉迟到之类的认错改错,但高中生如果还写此类小儿科式的悔过书式的文章,就过于幼稚了。人类每个个体,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高中生“拷问”和“反省”的对象应该尽可能深入。只有理解到位,才能写出认识深刻的文章。

再说构思是否合理的问题。构思的合理与否,主要体现在思想是否健康、导向是否正确、有没有现实针对性、对人性的挖掘是否深刻等。总不能为了求异思维,否定人的灵魂有高贵和低俗之分,否定人类的自我完善需要自我反省吧?当拿起拷问灵魂的道德教鞭时,应该注意到它对现实社会有没有意义,如果浮言虚语地乱侃一通,言不及义,那就不如不写。至于对人性的深度挖掘,需要的可能不是才气,而是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说,构思的思辨性自应包括对人性阴暗面的通透认识。

下页

篇二: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拷问灵魂、反省自我”写作指导与精彩例文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拷问灵魂、反省自我”写作指

导与精彩例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哲人说:“不知反省的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文学家写道:“我们经常把内心遮得严严实实,把外表包装得漂漂亮亮,苦心经营着算计,用心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醉心营造自己灵魂的城堡。然而,每每夜深人静之际,我们总是用良知来拷问灵魂。”

请以“拷问灵魂”或“反省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附材料话题作文题,吃透材料是正确构思立意的前提。对于“言论类材料”,关键是读准核心信息。哲人的话语言简意丰,除字面上的意思外,还包含着“人生需要反省”“不懂得反省,人生就会方向不明”“懂得反省的人生才是理性的人生”“反省自我有利于克服盲目”等内涵。文学家的话多一些,核心信息有二:一是人(“我们”)存在着外表和灵魂分离的现象,二是人在独处时常常用良知拷问灵魂。由此引申开去,就会有如下思考:1.掩饰灵魂、伪装自己也许是人的本能。2.灵魂的涂饰和封闭往往有着客观的社会原因。3.独处时,人往往容易良心发现。4.用良知拷问灵魂,会使我们走向人性的完美??

“拷问灵魂”与“反省自我”这两个话题同中有异。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指向自我心灵,都能对自己实行灵魂的解剖和精神的自诊自疗,都强调人的完善在于自我心灵的不断清洗和净化,都是既可以将某个个体作为“拷问”或“反省”对象,也可以将所有人(所有的“我”)作为“拷问”或“反省”的对象。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拷问灵魂”既可指向自己,也可指向他人(即拷问他人的灵魂);“反省自我”一般说来只能指向自己。

如果写记叙类文章,关键在于精选素材,让所记人或事具有“灵魂深度”;如果写议论类文章,要适当体现理论的厚度,作透彻的分析。

【名人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明莫大乎自见,听莫大乎自闻。(《论语》)

3.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注语)

4.直率地坦白自己的过失,这是赦罪的一个阶梯。([古罗马]贺拉斯)

5.最大的过失,便是不知有错。([英]卡莱尔)

6.明己之过难。([英]罗素)

7.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苏联]高尔基)

8.我是自己的一切批评者中最凶、最严厉的批评者。([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9.在忏悔者的背后有着美丽的极光。([日本]荻原朔太郎)

10.人最大的智慧在于反躬自问。(法国谚语)

11.经常拷问灵魂的人是最讲精神卫生的人。(德国谚语)

【精彩语段】:

1.陀思妥也夫斯基笔下的索尼娅说:“要是没有上帝,我们还怎么活下去?”他笔下的伊凡说:“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是不是什么都是可能的?”也许冥冥之中真有一个上帝在看着我们。但是,我们应该成为自己的上帝,随时拷问灵魂,防恶防堕,积德向善。

2.对于接受了众多教育的人们来说,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把自己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马克思说:“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是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反省自己,就是让兽性渐少,人性渐多。

3.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经在一篇专访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在浮躁时代谈灵魂很奢侈。”现在,被欲望俘获的人太多了。人心被“声色财”所迷惑,被金钱所压,被声名所累。而真正品味人生,感悟人性,让灵魂解放的人少之又少;敢于拷问灵魂,向自己心中魔鬼开战的人就更少了。

4.灵魂也许是一面镜子,重要的不是它所反射的现象,而是它背后掩藏的那些本质的东西。

5.拷问灵魂,是为了净化灵魂。一个经过自我净化的灵魂是人类真善美的守护神和质检员。当本色渐渐褪去,当虚荣变成光环,当真诚慢慢模糊,当贪欲清晰可见,灵魂说:“快给我一个安宁的家园。”当官腔在恭维中变成习惯,当承诺在掌声中变成空谈,当仕途在虚伪中变得通畅,当责任在私欲中变成谎言,灵魂说:“快给我一片无悔的青天。”

6.灵魂的堕落将带来不尽悔恨和无比空虚,一个人一旦灵魂空虚,必然无所事事,堕落为行尸走肉。面对肮脏的灵魂,我们需要坚定的信仰和无比的勇气。不知反省的灵魂最终会漂泊无依。拷问灵魂,净化自己,就能找到回归“家园”的感觉。

7.反省既是痛苦的,又是幸福和高尚的,因为“自胜者强”。反省是一种向善的力量,一种无法抗拒的情感力量。它迫使你必须直面自己,接受灵魂的拷问。即使你的内心充满了不可名状的惆怅与悲凉,那也要勇敢地面对。

8.文学巨擘巴金是一个真诚的人,也是一个有人格缺陷的人。他的缺陷在于做了一个正直的人不该做的事,但他的可贵在于做了错事能够反省。尽管他没渴求谁的宽恕,但是世人原谅了他,依然给了他足够的尊敬。这当然得益于他的真诚,得益于他那近似“忏悔录”的《随想录》。对于勇于拷问自己灵魂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再去责备他什么,因为人性原本就不是完美无缺的。

【精彩例文1】:

向天自问

我是谁?

我到底要做什么?我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方?

现在的都市人似乎都在忙,忙着养家糊口,为了聚敛财富,为了出人头地,也为了扑克麻将??

可是,我常常感到无比失落,内心总是空荡荡的,没有理念,没有信仰??

我每天都在庸碌度日,耗费时光!

我觉得别人似乎什么都有了,锦衣玉食,甚至名车、别墅、宠物、健身器、大书房??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刁钻的嘴和一副空空的皮囊??

我没有幸福感,没有成就感,没有充实感,常常感到脚下无路,生活无根,无所适从,困惑迷惘??

是啊!

我的灵魂在饱受煎熬,我的精神在荒野中四处流浪,多少次日落日升,多少次月亏月盈,我在辛辛苦苦地寻找??

我的灵魂却不知道皈依何处,我的信仰却不知在哪里安放,不知道如何排解心中的孤寂,不知道如何抚慰心灵的创伤,越在人群中越感到孤独,越研读书本越感到彷徨??

何处是锚地?何处是港湾?何处是寓所?何处是故乡?

我问己问人,问天问地,人活着难道就只是为了吃喝玩乐,为了空气和阳光?我如行者苦旅,我如孤雁夜航,我每天似乎都在向前奔走,却不知命运到底要将我抛向何方??

【点评】:

这是一篇指向自我的“天问”,这里的“我”,固然包括作者但绝不仅仅是作者,更多的是泛指一切人的“我”。“我是谁?”“我到底要做什么?”“我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方?”这些应该是整个人类的“向天自问”,它涉及人的本质、本源和未来,涉

及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文章通过一系列的自问,揭示了人类为了片面的物质追求而导致精神的空虚、灵魂的虚脱和心理的焦虑。“我的灵魂却不知道皈依何处,我的信仰却不知在哪里安放”,这是一种精神的无依、信仰的失落和灵魂的虚漂。这样的心灵拷问,是一种深刻的自省,它令我们思考人类发展方向和个体自我完善的深刻哲理。

【精彩例文2】:

拷问灵魂

在希腊的戴尔菲城有一座神庙,神庙里刻有这样的题词:“认识你自己。”我认识自己吗?我时常拷问自己!

一次一位朋友问我:“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你敢冲上去吗?面对某些领导的胡作非为你敢仗义执言吗?面对不义之财却又很容易得手你能无动于衷吗?这一辈子你对得起父母吗?这一辈子你对得起朋友吗?这一辈子你对得起妻子吗?”朋友那犀利的目光直逼得我目瞪口呆,无言以对。老实说,我无法回答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不敢正视自己,我不敢说出真实的我??

多少年来,明哲保身是我的处世哲学。对坏人坏事避之唯恐不及。一怕无人撑腰,二怕没人做主,三怕打击报复??但有时评论社会,指责时弊,却又慷慨激昂。每天喊“有虎!有虎”,但又不像景阳岗的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即使有人问起虎在哪里都会谈虎色变!

多少年来,爱吹不爱批是我的行为准则。听到表扬就笑,听到批评就跳。老子天下

背阳阴暗向阳明

随手拈一片绿叶,背面,是浓重的墨绿色,透露着阴冷与黑暗。翻转过来,向阳那面,是明快的嫩绿色,昭示着快乐与明朗。原来,把自己暴露在阳光下,没什么不好??

转回头,去省视自己那些逝去的日子,蓦然间,心悸的感觉如一根冰冷坚硬的针,硬生生戳进柔软的心。曾经不懂事的我,做过多少错事??

十三四岁时,总是渴望拥有更多的朋友。我努力把自己伪装得和别人一样,卑微地去迎合别人。或许我伪装得很好,可那次??

那时我有一个不错的朋友。她很孤独,常常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如果她不是我的同桌,或许我永远也不会和她熟络起来。我渐渐了解了她困窘的家境,她的自卑,她的沉默--一切都事出有因。她把我当做最好的朋友,非常信任我,和我说话时,眼睛里飞扬的神采让她有种别样的魅力。

我有一个挺大的朋友圈,我们常常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有意义或无意义的事情。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们说:“你看她,清高个什么劲儿,整天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装淑女啊?”语气里满是不屑。

“谁啊?”有人明知故问。

“还能有谁?”又有人朝我同桌努了努嘴。

“听说她特不讲卫生。”

“就是就是,我还听说她特别喜欢挑拨离间!别看她不说话,背地里不知说咱们多少坏话!”

“真的假的?真看不出来!我还以为??”

??

就像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池塘,激起一层一层的涟漪。周围嘈杂的声音,争先恐后地钻进我的耳朵。很多很多卑劣的品行,不管有的没有的,全都强加到那可怜的女孩身上。我突然替她感到悲哀,仅仅是因为她与常人不同的沉默,却要背负那么多无端的指责。

嘲讽和谩骂越来越放肆,越来越离谱,我真想大喊一声:“不是这样的!”内心涌起为她辩解的冲动,可有什么东西堵住喉咙,我发不出任何声音。

“你跟她同桌,感觉怎样?”突然有人问我。

我真想告诉她们:“其实,她人挺好的!”可我害怕这样一句话,会使我辛辛苦苦营造的“友谊”土崩瓦解,使自己的人气一落千丈。十几双眼睛一起射向我,我害怕丢失这十几份“友谊”,狠一狠心,我装出轻蔑的笑:“她啊,讨厌死了。我早不想和她同座了。”

“你真倒霉。”听不出是同情还是幸灾乐祸。

胸腔中有什么东西碎掉了,一片片分崩离析。我在吵闹声中安静了,不,应当说是麻木了。

后来调座位,我和她分开了。没有人愿意和她同座,她被独自搁置在角落。

看见我的时候,她仍会向我微笑,我扭头装做没看见。一种叫做内疚的情感吞噬了我。

后来有一天,我终于将对她的愧疚倾吐出来,她以微笑和理解宽恕了我,我才得以释怀。道德审判庭对我的指责,会减轻我的罪过吧?

将自己暴露在阳光下,就像面向阳光的叶子,终究会收获一份坦荡。

【点评】:

“背阳阴暗向阳明”,标题简洁明快而又不失含蓄蕴藉,首尾以绿叶为喻,耐人寻味。叙事紧扣往事,拷问灵魂,详略得当。本文最突出的亮点是心理描写精细到位,如“胸腔中有什么东西碎掉了,一片片分崩离析”,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将心灵的忏悔很好地表达出来。

【底蕴揭示】:

“拷问灵魂”“反省自我”是人类自我救赎的永恒话题,这样的话题,本身就有高度、有深度。但好话题未必就能出好文章,这既有理解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构思是否合理的问题,还有手法是否巧妙的问题。

先说理解是否到位的问题。“拷问灵魂”“反省自我”肯定与认错改错有关,但决不能将它完全等同于后者。一般说来,小学生也会写到睡懒觉迟到之类的认错改错,但高中生如果还写此类小儿科式的悔过书式的文章,就过于幼稚了。人类每个个体,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高中生“拷问”和“反省”的对象应该尽可能深入。只有理解到位,才能写出认识深刻的文章。

再说构思是否合理的问题。构思的合理与否,主要体现在思想是否健康、导向是否正确、有没有现实针对性、对人性的挖掘是否深刻等。总不能为了求异思维,否定人的灵魂有高贵和低俗之分,否定人类的自我完善需要自我反省吧?当拿起拷问灵魂的道德教鞭时,应该注意到它对现实社会有没有意义,如果浮言虚语地乱侃一通,言不及义,那就不如不写。至于对人性的深度挖掘,需要的可能不是才气,而是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说,构思的思辨性自应包括对人性阴暗面的通透认识。

最后说手法是否巧妙的问题。理论上讲,文无定法,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本文所示的几篇文章来说,前两篇,一看就是出自“老江湖”之手,纵论灵魂之拷问,自我之反省,论说纵横捭阖情文并茂,读来酣畅淋漓。这显然走的是文化散文的路子,那种恢宏的气势确能抓住读者眼球。后两篇,于生活中提取好素材,于细小处刻画微妙心理,走的是“具体化”的路子,同样别具一格,得到青睐。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并无高下之分。你觉得哪一种手法与你的写作潜质相符,那就不妨对它实行“拿来主义”。当然,也可以在精读细品之下,进行创造性的吸收和利用。

篇三:哲理作文-拷问灵魂

拷问灵魂

拷问意志,拷问良心,拷问你做人的准则,请问:你能坚持多久?

——题记

天真无邪的孩子说:“心灵的选择是把售货员阿姨找错的零钱送回去一样简单。”初涉人世的青年说:“心灵的选择是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心,用铁一般的意志。”垂暮之年的老者说:“心灵的选择是昔日的竞争对手落魄不堪时尽力拉他一把的宽容。”九月菊选择在万物凋零秋风肃杀的季节开放,需要多大的勇气来装点这个季节,不与桃李争艳,不与牡丹比香,为的是不让这个季节冷落。高尚心灵的选择。骆驼不瞻望大海,不远眺草原,不梦想森林,一心一意划行在沙漠之海。为了人类行进中的方便,它甘愿自己寂寞在茫茫无尽的沙漠而无半句怨言。奉献心灵的选择。那个流传千年的童话是否记得?母亲为了儿子不因饥渴而死,用自己的鲜血浇灌结有果实的树木。当儿子醒来寻找母亲,母亲已长眠于山岗,而满山的树丛也都变成血一样的红色,夺目耀眼。哪一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宁肯牺牲自己。慈爱心灵的选择。纽约街头那名潜逃的罪犯面对手中的人质--一名即将临盆的孕妇,毅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当婴儿的啼哭声响在耳边时,他终于松了一口气:“一个多么可爱的小生命!”生命的力量震撼每一个人。而那名罪犯的选择又是多么明智的举措。这是良知未泯心灵的选择。独自从这壁断崖翻过,那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想使种族不灭,就得牺牲。那群老斑羚的选择又需要多大的勇气--做年轻羚羊的垫脚石坠入深不可测的峡谷而粉身碎骨。一场生与死的真正较量。所有的羚羊都是那么从从容容走向断崖。大无畏心灵的选择。心灵的选择源于灵魂的拷问。在这个日益商品化、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大街上(的)坏人坏事你出手相助了吗?面对弄脏了你的衣服摔倒的小男孩,你出手相扶了吗?面对贫困山区那些孤苦伶仃的孩子,你解囊相帮了吗?“人之初,性本善。”让你的心灵来选择,让你平凡的名字被大家永记,使你心灵的两片羽翼都光彩夺目。一次心灵的选择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高,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篇四:作文心灵的拷问

心灵的拷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旅游大巴进入山区的一个拐弯处时,车上一对情侣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车。他们下车后,大巴继续前行。就在这对情侣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大巴被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万丈深谷。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之后,这对情侣无不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按常理,一般人都会说:“幸好我们不在车上!”而这对情侣却说:“假如我们不中途下车,那辆大巴就能赶在山石滑落之前驶过,车上的人也许就不会遭遇这场劫难了。”这句话是对人的心灵的考问,善恶、美丑、高下之分,往往就在这一念之间。

请以“心灵的拷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审题“心灵的拷问”是一个偏正短语,写作的中心和重点是“拷问”。“心灵”这一修饰语限制了“拷问”的内涵,规定了拷问的对象指向。对考生或他人的内心、精神、思想进行审视、解剖,凸显出内心、精神、思想中与真善美相悖谬的地方,以显示考生或他人的内省精神。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照检查乃至检讨,在反省的层面看,这种“拷问”意义要广阔而且深刻得多,必须触及灵魂,具有人文色彩。

二、立意

本题属于新材料命题作文,吃透材料是正确构思立意的前提,材料中“这句话是对人的心灵的拷问,善恶、美丑、高下之分,往往就在这一念之间”是个关键句,一是强调应该对自己或他人进行灵魂的解剖和精神的自诊自疗,德国有句谚语:“经常拷问灵魂的人是最讲精神卫生的人”。二是说能否进行心灵的拷问,可以看出一个人品行的“善恶、美丑、高下”,“在忏悔者的背后有着美丽的极光”。心灵的拷问,拷问的是生命的意义,价值的取向,一次心灵的拷问就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升。

三、文体

文题中要求为“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创作。

1.议论文写作扣住“心灵的拷问”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认识要独到、深刻,观点与材料要统一且分析透彻,论证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或者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地分析论证。比如可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入手:拷问心灵的什么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心灵的拷问?怎样进行心灵的拷问?切忌文章的观点属于人云亦云的套话或论据材料也没有新意。

2.记叙文写作可以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入,叙写自己或他人“心灵的拷问”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或话题)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中“心灵的拷问”的事实现象,引发自己对“心灵的拷问”的体验和感悟。

四、例文

心灵的拷问(议论文)

易铭

山石因为有潺潺溪涧的轻抚,才能荡涤尘埃,彰显圆滑;珍珠因为有坚硬蚌壳的磨砺,才能拂去棱角,焕发光华;钢铁因为有熊熊烈火的锻造,才能浴火重生,得以不屈;而一颗炽热跳动的心,只有经过不断拷问,才能持久地张扬生命的活力。

心灵的拷问,是一把尺,丈量距离道德的长度,敦促你向完美不断趋近。

心灵的拷问,是一米阳光,照亮你生命的每个角落,帮助你驱除潮湿与阴暗。

心灵的拷问,是一杆秤,掂量你人生的价值,鼓励你不断奉献与创造。

学会拷问心灵,需要以责任为基石,构筑人生桥梁的底座。责任像一盏探照灯,只有在内心不断探照、不断拷问,才不至于在黑夜中迷失方向。同时,只有学会负责任,才能经受住一切拷问。陈水扁不懂得担负起一个领导人对台湾的责任。所以面对金钱的诱惑时,他没有用责任拷问心灵,贸然接受行贿;面对刑罚制裁时,他亦没有用责任拷问心灵,对罪行没有应当的羞愧。当一个人不懂得拷问自己的心灵,视责任为无形,视法律为游戏时,人民自会用他们的武器拷问他。因此,“阿扁”不再是一个风光无限的称呼,而成为令人耻笑的符号,注定遗臭万年!

学会拷问心灵,需要以感恩为框架,构筑人生桥梁的骨架。感恩永远是千百年来不断的河流,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用感恩拷问自己的灵魂,每天悄声询问自己:今天你感恩了吗?就像每天泼洒一遍种子,久而久之,心灵的旷野必定会万紫千红,满地芬芳。有人说过:不懂得感恩的人注定失败。是的,若不懂得用感恩拷问心灵,心灵怎会保持永久的生命活力,灵魂又怎能焕发出永久的芳华呢?

生命离不开心灵的拷问,只要在成长中不断拷问心灵,即便不完美,也渐趋完美,不永恒,也隶属于永恒!人生的桥梁注定在心灵的拷问中,车马不息!

【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作文。内容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结构合理,论证严密。作者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

一颗炽热跳动的心,只有经过不断拷问,才能持久地张扬生命的活力。接着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心灵的拷问,然后用三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有层次地论证“生命离不开心灵的拷问”,论证有理有据。

作者还善于运用修辞。开头用排比句式层层推进,把心灵需要拷问的观点展现在读者眼前,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达到“凤头”之效。文中用桥梁喻人生、基石喻责任、框架喻感恩、泥石喻理想,众多比喻使说理浅显易懂,使文章富有文采。

心灵的拷问(记叙文)

石洵

随手拈一片绿叶,背面,是浓重的墨绿色,透露着阴冷与黑暗。翻转过来,向阳那面,是明快的嫩绿色,昭示着快乐与明朗。原来,把自己的灵魂暴露在阳光下,没什么不好。

转回头,去拷问自己那些逝去的日子,拷问逝去的日子里自己的灵魂,蓦然间,心悸的感觉如一根冰冷坚硬的针,硬生生戳进柔软的心灵。曾经不懂事的我,做过多少错事??

十三四岁时,总是渴望拥有更多的朋友。我努力把自己伪装得和别人一样,卑微地去迎合别人。或许我伪装得很好,可那次??

那时我有一个不错的朋友。她很孤独,常常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如果她不是我的同桌,或许我永远也不会和她熟络起来。我渐渐了解了她困窘的家境,她的自卑,她的沉默———一切都事出有因。她把我当做最好的朋友,非常信任我,和我说话时,眼睛里飞扬的神采让她有种别样的魅力。

我有一个挺大的朋友圈,我们常常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有意义或无意义的事情。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们说:“你看她,清高个什么劲儿,整天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装淑女啊?”语气里满是不屑。

“谁啊?”有人明知故问。

“还能有谁?”又有人朝我同桌努了努嘴。

“听说她特不讲卫生。”

“就是就是,我还听说她特别喜欢挑拨离间!别看她不说话,背地里不知说咱们多少坏话!”

“真的假的?真看不出来!我还以为??”

就像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池塘,激起一层一层的涟漪。周围嘈杂的声音,争先恐后地钻进我的耳朵。很多很多卑劣的品行,不管有的没有的,全都强加到那可怜的女孩身上。我突然替她感到悲哀,仅仅是因为她与常人不同的沉默,却要背负那么多无端的指责。

嘲讽和谩骂越来越放肆,越来越离谱,我真想大喊一声:“不是这样的!”内心涌起为她辩解的冲动,可有什么东西堵住喉咙,我发不出任何声音。

“你跟她同桌,感觉怎样?”突然有人问我。

我真想告诉她们:“其实,她人挺好的!”可我害怕这样一句话,会使我辛辛苦苦营造的“友谊”土崩瓦解,使自己的人气一落千丈。十几双眼睛一起射向我,我害怕丢失这十几份“友谊”,狠一狠心,我装出轻蔑的笑:“她啊,讨厌死了。我早不想和她同座了。”

“你真倒霉。”听不出是同情还是幸灾乐祸。

胸腔中有什么东西碎掉了,一片片分崩离析。我在吵闹声中安静了,不,应当说是麻木了。

后来调座位,我和她分开了。没有人愿意和她同座,她被独自搁置在角落。

看见我的时候,她仍会向我微笑,我扭头装做没看见。一种叫做内疚的情感吞噬了我。

后来有一天,我终于将对她的愧疚倾吐出来,她以微笑和理解宽恕了我,我才得以释怀。道德审判庭对我的指责,会减轻我的罪过吧。

拷问自己的灵魂,就像面向阳光的叶子,终究会收获一份坦荡。

【点评】本文以学校生活为内容,写身边的人和事,写熟悉的人和事,扬长避短。首尾以绿叶为喻,耐人寻味。叙事紧扣往事,拷问灵魂,详略得当。本文最突出的亮点是心理描写精细到位,如“胸腔中有什么东西碎掉了,一片片分崩离析”,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将心灵的忏悔很好地表达出来。最后以“拷问自己的灵魂,就像面对阳光的叶子,终究会收获一份坦荡”收束,主旨突出,颇有意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