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每日悦读:永不抱怨的心态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20:08:44 高中作文
每日悦读:永不抱怨的心态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每日悦读:永不抱怨的心态作文

 

永不抱怨的心态

朱荣章

 

如果你真想活出个人样来,请收起自己那种天天有牢骚、事事都不满的态度,静下心来做好任何一件事,那么,成功就离你不远了。到那时,满心欢喜还都欢喜不过来呢,哪还有闲工夫抱怨什么。这一观点,不是我的经验之谈,也不是我的失败教训,套用一句广告词来说,那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而已。假如你研读过马云的人生,就会对“永不抱怨的心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自己因为过去那种这也看不惯那也有意见的心理误了自己多少事而痛恨不已。抱怨改变不了任何人的人生,它只能给自己添乱。一个人真正的失败,不是从他(她)失败的时候起,而是从他(她)指责别人的那一刻开始。

 

马云在他的前37年里,用“失败”两个字形容决不为过。37年之后,他突然“时来运转”飞黄腾达了。真的是他“时来运转”吗?回答是否定的。用他自己的话说:“秘诀就四个字:永不抱怨!”,仔细想一想,又有哪位成功人士的成就是用满腹的牢骚换来的?且不说“牢骚太盛防肠断”,就是时间也浪费不起,人这一生有多少十年、二十年呢!能干成点事的时间,最多40年,光顾发牢骚浪费个十年、二十年,就决定了这人一生一事无成。

 

谁的成功也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集中精力努力的结果,绝非一夜暴富的。退一步说,就算是凭偶然因素的一夜暴发,没有心沉手稳的历练,偶然到手的财富也会不断流失,最终也守不住。有了永不抱怨的心态,并非说他(她)没有思想,没有看法,而是他(她)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顾及本不该自己顾及的事情。马云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没有精力去抱怨,这成就了事业也成就了马云。“刘云”、“王云”,凡成功的人,又有哪一个不是如此?大家都知道,除了阿里巴巴,华为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千亿规模的民营企业之一,其老板任正非更是人们仰慕的成功人物,人们都认为任正非很神秘,华为这个企业很神秘。假如他们今天一个新闻,明天一个焦点,他们还有时间专注于事业,事业还能成功吗?

 

“永不抱怨”是一种心态,也是成功的基本前提,当然也是一种境界。境界不境界暂且不说,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做成功自己的事情是眼下最要紧的。创业、办实业容不得自己分散精力,在职场给人打工也是如此。你整天牢骚满腹,就永远做不好自己的工作,也就注定了走不出正道来。此话虽粗糙,但理儿却不粗糙。台湾资深出版人何飞鹏老师曾讲过,任何企业、任何职场都普遍存在着问题。他说,一个年轻人告诉我,他所在公司的产品有许多问题,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低而且好用。他跟公司反映了许多次,但公司都不肯改变,这让他很困扰,不知该如何是好。何飞鹏老师问他,“公司的运营状况是否很糟?”他说“公司的运营状况还好,因为公司卖的是高品质的高价产品,竞争对手是新公司、小公司,他们用低价与服务取胜,虽然有些小客户会流失,但大客户还在。所以,公司不愿意调整产品线”。

 

何飞鹏老师继续问,“那你为什么不去找大客户,去卖公司强势的高价品?”那位年轻人回答,他是新来的,大客户都在老同事手上,他只能从小客户着手,因而感到痛苦不堪。何飞鹏老师再次问:“面对这种状况,那你有什么想法?”那位年轻人依然回答:“产品就是这样,我能有什么想法呢?”整个“剧情”已经很清楚,那个与何飞鹏对话的年轻人不仅对公司充满了多面思考,还对公司怨气十足。试想年轻人那样的心理状态,他能在公司里做好吗?回答是否定的,任何一个企业或单位都不会无缘无故让一个员工出人头地的。再说,那位年轻人所在的公司运营状况还不错,更说明年轻人对公司的负面思考欠主流意识。假如那位年轻人换一个思路去考虑,他的困惑未必有那么大,他的处境也未必有他自己认为的那么难堪。

 

这并不是说他所在的公司没问题,也并不是说他作为一名职员就不允许有想法,但有想法应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机会以恰当的口气去说,而不是“很困扰,不知如何是好”。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一、任何企业或单位,不管大小,都是“一盘棋”,动一子而影响全局,绝对不能因为你的一个不同见解就打乱组合;二、企业管理是一个常做常新的永远做不完的重要课题,有问题是正常的,没问题才不正常。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管理者会在不影响企业营运状况的大前提下做出微调,因为“营运状况”决定了大家的饭碗,不可随意更改。

 

那么,作为员工怎样在恰当的机会以恰当的口气去说自己的见解呢?“恰当的机会”是指企业或单位拿出一定的时间和辟出一定的地点或场合广纳众言,其他机会、其他地点都不算“恰当”;何谓“恰当的口气”?是指下级专为上级谏言所用的口气,其他口气都不属于“恰当的口气”范畴之内。为什么要选择“恰当的机会以恰当的口气”谏言呢?目的就是提高谏言效果,让领导刮目相看。如果不是这样,谏言也就没有意义了,反而让领导对你产生反感心理。可以说,从“永不抱怨”到说得“头头是道”,这不仅仅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行事的基本原则。假如失掉这两个基本原则,人就做得讨人厌,事就做得让人烦,自己想在朋友和同事中有威信,事做得叫大部分人都说好,恐怕很难。

篇一:每日悦读37

每日悦读(37)

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

毛建国

幸福总是来得这么突然。没有预告,没有通知,北京时间5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6日上午,一直不愿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但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对于获奖,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这两天的版面,几乎都被屠呦呦占领了。特别是6日,也就是公布屠呦呦获奖次日,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把头版头条留给了屠呦呦。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一个科学家的礼敬,还传递了一种期许,那就是让科学家更有尊严,让科学更加造福人类。

再多的版面留给屠呦呦都不为过。在这几天,似乎也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屠呦呦和她的青蒿素。只是我们依然担心,对屠呦呦的关注能持续多久。会有一个月吗?会有三个月吗?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有着活生生的现实镜鉴在前。

这两年诺贝尔奖还是很给中国人面子的,又或者是我们的积累到了,已经水到渠成。在此之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曾像屠呦呦一样,持续占领了几天舆论场的头条。在最热闹的时候,即有声音提醒:对莫言的集中关注并不代表是持续关注,莫言的胜利也不代表是文学的胜利。现在看来,一语成谶,很想问一声,短暂轰动后,有多少人认真读了莫言的作品?甚至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上了文学?我们分明看到,今天的文学依然“秋风秋雨愁煞人”。

繁华过后是落寞。对于舆论的集中关注,莫言不会在乎,屠呦呦也不会在乎。如果他们过分在乎身外之物,就不会站得那么高、走得那么远。但我们在乎,因为对屠呦呦关注的持久度,反映和影响着科学的未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屠呦呦的获奖,并不能证明破解了“钱学森之问”吧?在对屠呦呦关注中,就隐藏了破解答案。

很多人纠缠于屠呦呦的“三无”——无博士学历,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有人讲,这不是问题,“没有必要因此给一位科学家本人贴上或许她并不情愿的标签”。其实大众关心的不是一个屠呦呦,而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所有科研人员,能否赢得社会的足够尊重,有没有一个自由公平的学术环境,有没有灵活多元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一句“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曾经刺痛了无数心灵,我们真的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吗?看看科学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想想科学家所在的学术环境,念兹在兹,无法欣慰。

提起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一直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就这么悄然绽放。从事科学是十分辛苦的,要有信仰有毅力,但也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身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之中,科学家们浑身充满力量;相反,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难免对科学家们产生影响。而且,科学研究充满着魅力也充满着偶然,有的科学家终其一生,只是证明了“此路不通”,而有些科学家则是幸运地站到了苹果树下。这就更需要一个多元化的支持和评价机制,让每一个科学家在温暖中前行。

很想问一声,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今天我们向屠呦呦先生祝贺,向屠呦呦先生致敬,更应该构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让千千万万个屠呦呦在成长。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能告慰钱学森先生。至于收获更多诺贝尔奖,根本就不是问题。

篇二:逼你成功每日悦读2015.1.8

逼你成功每日悦读2015.1.8

中国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对天津市1054人的调查显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2008年,中日韩美四国的研究者发现:即使是正常家庭的父亲也已经远离了孩子。中国高中生将父亲选作

当丈夫主动或被动的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但现在婚姻的不稳定使母亲对于婚姻的依赖、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了,此消彼长,于是母亲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丈夫继续被往外推。母亲认为安全感要从孩子身上获得,毕竟这是血缘关系,是牢靠的、最安全的。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孩子身上。

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

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撞而来。

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夫妻矛盾问题。

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一个没办法回家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看似是亲子的问题,其实是夫妻情感的问题。

可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心里未被

2

成长的部分被严密的包裹,以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来表现;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但当孩子开始失控,“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得家庭系统重新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饰了很多问题,让婚姻能够维持。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有活力、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当问题出现后,夫妻之间没办法良性地交流和发展。

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因为用孩子说事儿,更冠冕堂皇——孩子是更脆弱的,你忽视我可以,但是不能忽视孩子。但其实,每个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被别人忽视、蔑视。

最大的危机是夫妻作为父母分工合作系统的破裂

从女性视角很容易简单认为:男人连基本的责任心都没有,直接把男人贬为动物层面。因为男人没有责任,父亲的角色缺失,所以孩子得不到照顾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母亲抱怨:你们这些男人知道不知道我有多么辛苦?男人也会说:我养家也很辛苦!双方都抱怨对方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于是就更不愿意去理解对方,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3

让大家更平和地看问题,不是简单的否定和批判,批判只能带来反击,即使对方真的错了,但是也会出于面子去反抗。

所以,我们不如理智的思考一下:一个男人为什么没办法执行父亲的角色?难道单纯地是由于男人工作太忙造成的吗?当然不是。

1、应试教育的问题或者工业城市化问题

农业文明中,孩子有很多的生存技能需要从父亲那里传承,比如说木匠是祖辈传下来的,必须要服从父式教育和管理,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孩子不再需要去父亲那儿学习,到处都可以获得知识,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另外,应试教育导致在孩子早期、未成年前,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无从下手,孩子整天就是学习,母亲照顾孩子的起居。还有,就是中国的家庭关系,西方国家夫妻关系是

子亡子不得不亡,父亲会不自觉的提醒自己“要保持威严”,“不能离孩子太近”,这是一条迈不过去的沟壑。

3、男人害怕担当父亲

从心理学角度讲,男人长大必须要期待一个重要契机,就是要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而这种摆脱的阶段对于他是痛苦、焦虑的。所以男人在潜意识里对于孩子的诞生和到来总是“悲喜交加”,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他童年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会呈现出来,他会有些害怕,担心妻子有了孩子后,他又要面临分离。

对于男人影响更大的是情感,因为妻子的情感势必要转移到孩子身上去,所以丈夫会有被忽视感,这种被忽视感与他童年和母亲分离的痛苦会产生联系,等于放大了他的恐惧。因为每个人心里面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些早期受到的创伤和痛苦恐惧,让他经常在成人的角色与孩子的角色之间转换。

男人是矛盾的动物,他既渴望爱,女人给他独一的专属;他又害怕,得到了太多的爱,又会受到束缚,没有了自由。他既想得到子嗣继承血脉,但是他又害怕孩子出生,他的爱会失去。

系统地看问题,为中国式家庭寻找出路

中国这几代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如何处理情感问题,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男人把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上,都是无法处理自己的状态。父亲缺席了,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是男人的问题,那么只能造成社会中男女之间彼此的仇视、孤立和怨气,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更大的隔离。

5

下页

篇三:申论作文2篇:归零心态

申论作文

材料1、有一个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到了一家不错的单位。

满了自己,装满了过去,也就装不下别人,装不下现在与将来了。

材料2、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我们观赏到了许多精彩的赛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女排决赛,中国队在先失两局、并在

十足的信心可以应对一切场面。他甚至这样想,一上场先念四句诗,再来一个对联,再弄几个排比句,最后是四个歇后语。

就在一切都按想象顺利进行时,突然,他听见从身后的观众席中传来一句话:"这孙子是干什么的?"声音很细微,在嘈杂的现场难以分辨。但在这个年轻人听来,却如霹雳一般。刹那间,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出来了。

问题1、根据以上四个材料,归纳出每篇材料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自拟题目,写一篇800-1200字的文章

答1:材料1告诉我们:要学会把过去"倒空",才能虚心学习,收获新气象;

材料2告诉我们:不要让过去的光环遮住双眼,永远不要为过去沾沾自喜,而是要从现在开始,踏实做事,才能超越自我!

材料3告诉我们:培养归零的心态更加容易获得成功。

材料4告诉我们:要学会不畏浮云遮望眼,时刻保持清醒认识,时刻注意纠正自己的行为,从零开始。

心态归零,让每天都有新收获

研究生找工作一事无成,李小龙:"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奥运女排轻装上阵,放手一搏最终获得冠军。记者在荣誉面前,面对突如其来的反映手足无措等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工作、生活中,必须要有归零的心态,才能让人始终保持谦虚做法,才能始终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每天都有新收获。

心态归零才能适应变化。近年来,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环境日新月异。不少海归回国后发现,原本熟悉的事物已今非昔比,自己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产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一事无成。还有不少功成名就之后,再无新的建树,主要原因就是心里顶着那份光环,没有放下成绩,不能虚心学习,对新环境、新事物不适应。只有心态归零了,抛弃已经拥有的过去,努力调整自己,才能适应新的变化。

心态归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才能。人心理上的优越感往往会是事业上的绊脚石,他总会使人们把拥有高职高薪当作理所当然的“回报”。但职场相信的是硬实力和真本领,一个人的职位和薪水是由他所能做的贡献决定的,过去的荣誉不能代表一生的荣誉,过去的拥有不能代表将来一定会拥有,只有心态归零,老实做人,脚踏实地,注重长远,才能

及时找到合适的发展平台,才能不断吸取新知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更大成就。

心态归零,才能保持谦虚谨慎,永不满足的动力。要想获得事业的一次次成功,首先就要调整、完善、升华自己的心态。要明白:水再清,不停摇晃,也不能清澈见底;水再混,只要保持不动,终有清澈之时。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越计较自我,便越没有发展前景;相反,越是主动付出,那么他就越会快速发展。很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在职业生涯初期都是从零开始,因为他们懂得保持一颗归零的心态,才会谦虚做人,踏实做事,才会不畏浮云遮望眼,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永不满足已有,不停追求更好。

归零不是归于没有,不是抛弃一切,而是为了抛却思想上的“包袱”,忘记过去的业绩,戒骄戒躁,轻装上阵,并做到把每一次成功都视为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挑,积极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造事业的新成果。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作文指导——心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赌徒拿着瓦砾去赌时,几乎是逢赌必

赢,而当他拿着万两黄金去赌时,却输得一败涂地。

太想打好球的手在颤抖,太想走好钢丝的脚在颤抖,太想赢的心在颤抖。人

都有这么一个弱点:当对某一件事过于重视时,心里就会紧张,而一紧张,就会

出现心跳加速、焦虑、精力分散等不良反应。这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会使我们的才

能无法正常发挥,最终导致我们的失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根据上面的材料,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立

意自定,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一、心态解读:

知足者常乐,知足是种心态;不知足者常乐,不知足也是种心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种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也是心态使然。把苦难视为一笔财富,从而笑对人生,是心态;视苦难如畏途,避而远之,则是种不正常的心态。同样,面对对手,我们应心存感激,而不应心存嫉妒,甚而恶之如恶疾。……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此“态度”则内涵甚丰,有狭路相逢勇者胜,有为祖国而战则力量无穷,也有“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同样的风儿,同样的花儿,有人说:风含情,水含笑;有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也是心态所致吗?许多的失败,看似偶然失手,其实是必然的。一个不能控制自己心态和情绪的人,纵极富才华,在人生的关口处,却注定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应将心放宽些,不要惧怕失败,不要总觉得自己输不起。始终保持一颗平和、淡定之心,竭尽全力追求成功,但不要将成功看作自己唯一的归宿,要敢于为失败做一份心理准备。

把心台筑高些,目光放远一些吧。不要过分地看重一次的成败,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不要让“目的颤抖”断送了我们的成功,以一颗平常心冷静、沉着的迎接挑战,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我们才能不带一丝遗憾,斗志昂扬地继续我们的人生之路。

二、文体导引:

作文的要求是文体不限,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最擅长的文体是什么,擅长形象

思维的可选记叙文,擅长抽像思维的可选议论文。写记叙文的可以考虑用人称切入,用自己的耳闻目睹的事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来阐述其道理,即事明理。用“卒章显志”

的写法,即在叙述的基础上,运用精炼的文句,“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使叙述与议论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总之,文章紧扣话题构思运笔,较好地体现写作要求,达到了以理服人的目的。写议论文的应该先引入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再用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是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其次写作时要考虑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关的写作素材。

三、思路导引

这个话题对于我们来说是熟悉的,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写作思路至少可以从以下

几方面拓展:

(一)良好心态的表现及其作用。如乐观自信,真诚坦然,公正无私,能正确面对

成功失败,荣辱得失,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人,也能坦然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好的心态能使你逢凶化吉,转败为胜,化干戈为玉帛,是我们生活的润滑剂,能带来健康吉祥,能为生活增添生机活力。

(二)不良心态的表现及其作用。如偏狭自卑,冷漠自私,嫉妒刻薄,不能正确地

面对成败得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也不能坦然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好的心态会给他人带来危害,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种种麻烦,使人际关系恶化,导致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

(三)影响心态的因素。有内因,如年龄性别,学识修养,兴趣爱好等;有外因,如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四、创新结构导引:

⑴靓题增色,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⑵题记名言,文采空前。

⑶修辞开头,文章内容起波澜。

⑷内容引经典故事,文章添品味。

⑸结尾引名言诗词添亮丽。

【佳作展示】

心态孕育成功

心灵的天平永远倾向平静而又执著的心。——题记

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例子比比皆是,后羿是我国古代传说

中有名的神射手,有一次夏王让后羿射一块一尺见方的兽皮和一个直径一寸的靶子,他对后羿说:“如果你射中了,我就赏给你一万两黄金,如果射不中,我就削减你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心神不宁,持箭向兽皮射去,没有射中,又向靶子射击时,

也没有射中,夏王就问其他人,“后羿一向百发百中,为何今天却一下也射不中呢,这是什么原因?”

其实原因很简单——心态,后羿之所以射不中,就是因为他的心态失衡,他的

心里既要为射中得一万两黄金而喜,又要为射不中受到削减封地的惩罚而忧,要是能免除这些外在喜忧的话,那么天底下的人都能成为无愧于后羿的射手了!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最后一轮打错靶痛失金牌的美国名将马修〃埃蒙斯,在最

后一枪出现重大失误,结果将到手的金牌拱手于中国选手,最后仅排名

人生亦如此,谁拥有良好的心态,谁就拥有成功的人生,就使生活充满阳光,

良好的心态是最好的指南针,它以亘古不变的指针指着我们走向成功的通途,并时刻提醒我们,有良好的心态,便能成功。

【作品评析】

写“心态”的手法很多,事例也很多,但这篇《心态孕育成功》却与众不同,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有较高的文化口味。作者选取了古神话中的后羿、痛失金牌的美国名将马修〃埃蒙斯为详写。又选取了林则徐,以及不同的人看到蜘蛛忙碌后的不同体会……来揭示主题。后羿面对靶子心却被一万两黄金和削封地所系,心失之平衡,以致失败。名将马修面对靶子心却被上一届的脱靶所困。再写林则徐心态的平和。用运正反事例,将主题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些有文化气息的经典事例告诉我们“心态”的重要性。心境平和、宁静则万事和。本文不失为一篇佳作。

莫让心态倾斜

珍珠是珠贝的光荣,更是珠贝的磨难。——题记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你不

能抱怨天气,但可以调节心情;你不能为所欲为,但可以做一些不违背良知的事。

这也正是心态的力量,正因为有了它,人的内心才不会感到孤独寂寞;正因为

有了它,才可以辨别我们所做的正确与否;正因为有了它,才有了人生旅途的航标。以它为准则,就不会偏离轨道而任你自由摆布。

正如人世间的事情,有成定有败,心态固然很重要,就成败而言,人要赢得起,

也要输得起,原本五彩的世界瞬间悄然无声。那跳动的音符似乎在瞬间变得沉寂。他一个把音乐看作胜似生命的人,如何面对失聪之苦?然而他做到了。虽是无声却仿佛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让人们感到的是势头于音乐的呼吸。就这样,勇于经历磨炼,锻造出一位乐坛骄子——贝多芬。

又如举重,心态也尤为重要,必须把握好自身的优点。若心态稍不平衡便会有

失败的可能。令人无法想象的举重运动员曹磊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她在比赛中赛出了自己的水平本可以赢,可是就当听到母亲逝世的噩耗时,她这台人体天平再也架不起赛出真正水平的那块重锤,她得到成功的喜悦却忍受着失去母亲的悲痛,在某种程度上让她的心里失衡。太想赢的心在颤抖,太想赢的腿在发抖,太想赢的眼神在发射一种特殊的光芒。无奈那血色的五星红旗最终还是没能徐徐升起。

凡事以平常心对待是一种高超的境界,也是成功率最旺季,失败是你迈向成功

的一块拌脚石;是你在不足时的唯一鉴证;是你成功的开始,也是成功的喜悦。古

人云:“有得必有失。”就这样一种永恒的真理:失败与成功永恒不偏。这也是心态平衡在其中所发挥的功能,在永远保持着平衡。

心态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与败,影响着人生道路航标的偏转。心态

若改变,态度跟着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变;性格改变,人生跟着变。

人生之信念;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保持心态是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

“心态是做好事情的源泉”,有良好心态的人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人,举手之劳,岂不美哉!

没有精神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人生虽历经

挫折,但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创造辉煌。

【作品评析】

人生之信念,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保持心态是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作者立意构思颇具匠心:心态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与败,影响着人生道路航标的偏转。人生虽历经挫折,但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创造辉煌。

本文作者把丰富的材料,化用在自己的字里行间,凡事以平常心对待是一种高超的境界,也是成功率最旺季等材料都恰当地表达或佐证了自己的思想。

文章特点是语言朴素。朴素直白却哲理深刻,如“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没有精神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这些地方无疑形成了文章的“亮色”,让我们在平白的语言中去思考它告诉我们的哲理。

【素材积累】

一、名言增色(道理论据):

1.成功是一种态度!——皮尔

2.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马斯洛

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

4.眼睛就是身上的灯。眼睛若明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圣经

5.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6.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自己信服的人,方能让别人信服。——佚名

7.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拿破仑

下页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