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人物阅读素材:我可以让自己过得很好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16:04:28 高中作文
人物阅读素材:我可以让自己过得很好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人物阅读素材:我可以让自己过得很好作文

我可以让自己过得很好

汤唯

 

我是有些底子的,而这些底子长久以来被大多数人忽略了。我凭借自己的实力考进中戏导演系,刚入学就做了职业模特;大学期间,还学了表演、播音、美术,获得了羽毛球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我演过电视剧、话剧,做过话剧编导;我拿过很多奖,虽然不是什么国际大奖,但这些奖项印证着我一步步的脚印。

 

电影《色戒》在成就我的同时,也轻易地将我此前的成绩轻轻抹去。我的过往无人提及,仿佛我是一个空降兵,直接落到金马奖的颁奖台上。送给我的形容词都是幸运、机遇……这些与自身努力无关的字眼。

 

遭遇封杀,我就像上证A股,疯狂地冲到了历史最高点后,稀里哗啦地崩了盘。因为不想被人喋喋不休地追问未来的计划,我去了英国,带着全部身家。去之前,我不知道要在国外待多久,也不知道这笔钱能用多久。但我觉得,我一定能让自己过得很好。

 

我本打算找个学校读书,去了才发现很不现实。首先,英国的艺术院校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很高,我的英语水平远达不到可以被录取的要求。其次,英国学费很高,我掂量了一下钱袋,打消了自费就读的念头。接下来我找了个语言培训班,专攻英语,我的目标是以优异成绩争取到全额奖学金。

 

我开始考虑自己的经济问题。在大学学的两样东西派上了大用场——美术、羽毛球。

 

在英国,街头艺人是一份很有“钱途”的职业。在英国人眼里,任何与创作有关的行为,都被视为艺术。我用油彩在脸上画出京剧脸谱,有钱收;拎一桶水,用海绵做的毛笔在人行道上写书法,有钱收;搬一张椅子,替路过的人画肖像,也有钱收……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琢磨个点子,总能有几十英镑收入。这些钱足够我每日开销,这些钱也让我在英国的日子渐渐不那么拮据。

 

除了“卖艺”,我还“卖身”——打羽毛球给我带来了更高的收入。在英国,人工费非常昂贵。我找了一家俱乐部,跟驻场教练打了一场球,又跟老板谈谈,就成了俱乐部的兼职陪练。陪练的收入正好承担了房租和上语言班的费用。就这样,到伦敦一个月后,我就从吃老本变成了自给自足。这不仅给了我安定的生活,还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做街头艺人和羽毛球陪练终归是赚小钱,我觉得我的才干不止于此,所以,我将目光瞄准了我的老本行——专业模特。通过BeyLogan的引荐,我认识了英国本土影视界的资深人士,并通过他们,最终联系上了服装设计师加雷。我告诉加雷,我曾是专业模特,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而且我有着他麾下别的模特不具备的东方神韵与气质。我把自己的写真带给他看,我相信那种侧面特写、嘴唇鲜红的老上海风韵足以打动任何设计师。接下来的“伦敦时装设计周”上,我成了加雷的“御用模特”。我穿着他最新设计的歌特式面罩时装,走上了时装发布会的T台。

 

正当我为前途做着乐观规划时,我接到了来自香港的电话,邀请我前去发展。迎接我的,是与张学友合作新片《月满轩尼诗》的合约。准备出演新片时,我不得不再次去补语言课。在一个新环境,要想获得良好发展,与人沟通必不可少。身边的人都讲粤语,我改变不了这个环境,就只能去适应环境,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适者生存,人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走得更远。

 

出演《月满轩尼诗》复出,凭借这部电影,我获得了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奖,这是我在国内的第一个最佳女主角奖。之后凭借电影《晚秋》分别在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等十余个评选中荣获最佳女主角奖。后来又陆续接拍了《北京遇上西雅图》和《黄金时代》等影片。“平凡一点儿,踏实一点儿,演员这份工作可以做得久一点儿。”我以鲍起静的话来自勉。

篇一:高考作文——人物素材

作文素材

娱乐:

郭德纲:把相声带回视线焦点

郭德纲,相声演员。

2006年,凡郭德纲所到之处,必有大堆媒体前呼后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曲艺界的一个怪现象,因为几十年了,都没有一个相声演员如此地“偶像”过。

郭德纲:把相声带回视线焦点

2005年底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相声演员郭德纲在2006年以更加迅猛凌厉的态势继续蹿红。这个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的家伙早已比普通意义上的“著名相声演员”更加著名。他和他的德云社不断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活动现场,出现

杂志及电视节

网络上,出现在

街谈巷议中。同

段子不断出现

盗版的音像制

象不断出现在

中,他的经典台

不断出现在不在各种报纸、目中,出现在市井百姓的时,他的相声在各种正版品中,他的形产品的广告词和包袱也同年龄和阶层的人们口中。在郭德纲安身立命十几年的北京城里,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在200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随便打开任何一份北京的主要报纸,你都可以发现至少一条和郭德纲有关的消息。

这绝非夸张,可以引以为佐证的是:2006年11月3日,北京德云社十年庆典系列演出的最后一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这场演出从当天晚上19:30开始,持续了7个小时。在演出进行到零点时,主持人曾上台宣布:现在中场休息10分钟,鉴于时间很晚了,想退场的观众可以提前退场。但10分钟过后,台下观众几乎丝毫未见减少。演出结束时已经是11月4日凌晨2:30左右,德云社全体演员上台谢幕,台下上千名观众仍不肯离去。在众人的簇拥下,郭德纲吹灭了蛋糕上为德云社十年纪念而燃起的生日蜡烛。相声界的老前辈、常氏相声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过古稀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当天在台下整整坐满了7个小时,演出结束后,老人上台发言,声称在自己几十年的相声生涯中,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实属罕见。

2006年12月14日,

阵《满城尽带黄金甲》

了“郭德纲现象”之后,

不断被冠以各种头衔—

声猛士”、“平民笑星”、

者”、“复兴民间传统相声演员郭德纳助北京首映庆典在成功地制造“郭德纲”这三个字—“草根英雄”、“相“传统相声的拯救曲艺的旗手”??这些头衔和称号中,有的还算客观,有的则难免附加了太多的主观愿望,甚至种种局限与偏见。其实,要如何评价郭德纲其人以及所谓的“郭德纲现象”,现在还远不是时候。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下几个描述似乎尚比较贴切——

一个勤奋用功的相声艺人

郭德纲是艺人,是靠“艺”生活的人,演艺市场中的“艺人”一定不会等同于几十年前由国家按月发放工资的“人民演员”,不同于当今的一些在不同程度上由国家或一些团体供养的“艺术家”,而更像解放前挑班唱戏的京戏名伶——如何让自己的戏班更加红火,如何让自己戏班内的同行赚到更多的钱来养家糊口,才是他们行走江湖的首要目的。

在“艺人”这个前提下,再来讨论郭德纲的意义似乎就更清楚一些:奢望郭德纲的相声表演能够在短期内与侯宝林、马三立等相声大师的质量齐平,显然是不现实的,或者说,根本是不公平的——毕竟侯、马等大师真正把相声作为一门艺术来研究、钻研,都是摆脱了“艺人”身份、进入体制内生活之后。这一点,通过解放前侯、马等人的作品构成和演出状态与解放后的对比,就不难看出。

自古艺人行走江湖,无非是娱人为业,换来衣食温饱。这一点,从旧社会的伶人戏子,到如今的歌星影星,并没有什么变化。普通的艺人,无非是养家糊口,优秀的艺人,则可以名利双收——照这个标准判断,郭德纲当然是非常成功的艺人。艺人以“艺”为安身立命之本,郭德纲的成功当然也是靠着他本人的“艺”,靠着他在观众面前说出的那些相声段子。说是基本功扎实也好,说是与时俱进也好,没有人可以否认郭德纲的相声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他精于自己的“艺”,并且靠着这个“艺”为观众所熟知、所喜爱,也为自己挣来了应得的回报。

郭德纲的成功是在10年的沉寂和挣扎之后才出现的,是他的优秀造就了他的成功——这也正是为什么当某些人、某些势力质疑郭德纲的走红是因

为有预谋有计划的炒作时,郭德纲可以微笑着回应——谁说这话的,有本事你再炒一个出来看看?

郭德纲可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有足够的信心:名声可以炒作出来,真本事是炒作不出来的。郭德纲的本事来自于他的天分,这包括他脆亮的嗓音、优秀的语感和节奏感、丰富的表情和表演才能、独特的幽默感,但更多的则来自于他自幼的勤奋。从一些关于郭德纲成长经历的记述中,我们不难看到有关的披露和描述:多学几种曲艺形式和戏曲的唱段,对于具备基本职业素养的相声演员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特别有难度和费力的事情,但能够像郭德纲一样坚持不断学习、练习众多曲种并且将其融入自己的表演的相声演员却并不多。郭德纲是个聪明人,但这并不是最可贵的,相声界从来不缺聪明人,真正可贵的是,他是一个肯下笨功夫的聪明人。他的优秀,他的成功,他从全国无数相声演员中的脱颖而出,恐怕大都来源于此。

一个锋芒毕露的新锐青年

给郭德纲冠以“青年”这样的称呼很多人会有些不习惯,但事实上,1973年出生的郭德纲确实只有33岁。在一个五十岁上下还能被称为青年演员的时代里,在一个四十几岁还可以自称“我们女孩子”的时代里,33岁实在是太年轻了——可是,很多人都在潜意识里忽略了郭德纲只有不足35岁这个事实,比如刚才提到的,大家常爱将郭德纲与侯宝林、马三立或马志明等前辈演员相比,却几乎不会拿他与同龄的其他相声演员相比。这或许是因为郭德纲台风老练沉稳,或者确实是没有与郭德纲同样年轻的相声演员为广大观众所熟悉,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奇怪且有趣的现象。

为郭德纲“正名”,承认他的“青年”身份,他的很多相关表现就好解释得多了。一方面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作品中能够出现众多紧跟时代的内容和形式元素,另一方面可以解释为什么郭德纲常常会以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猛士”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

他的很多行为方式和作风都与前辈相声演员不同——他敢于在体制外生存,他敢于用10年的时间在小茶馆摸爬滚打,他敢于直面相声界多年积累下来的诸多弊病,他敢于直言自己在相声界的险恶处境,他敢于发表他那些乍听起来颇有些惊世骇俗的实用主义相声理论??他在用与之前的相声演员完全不同的方式生活、成长、创业,于是,他也获得了与此前的相声演员不一样的成功——他不再只是一个成功的相声演员,还成了时刻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娱乐明星。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郭德纲的锋芒毕露和年轻气盛成就了他。

一个植根民间的娱乐明星

与更多被提及的“非主流”、“边缘”等描述相比,更恰当的定位郭德纲的词应该还是“民间”。郭德纲的“民间”包含以下几点——

一个相声演员受到大众媒体的如此关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出现过了——人们更习惯关注的是影星、歌星和主持人,而不是相声演员。从郭德纲开始,相声演员再一次进入了一线娱乐明星的行列。

一个振兴相声的宝贵契机

自从郭德纲开始走红以来,就有不少人将“复兴相声”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各种类似论调层出不穷,如“拯救相声要靠郭德纲”,“有了郭德纲,相声晚灭亡50年”??

相声是否需要“拯救”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而“郭德纲拯救相声”的说法就更值得商榷。一门艺术如果真的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口,显然不能靠单独的一个人来拯救。但是,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走红又确实把相声推到了大众的眼前和耳边,对相声这门艺术的现状和未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走红重新归拢了相声听众群体,很多多年不听相声的听众因为郭德纲又开始养成了听相声的习惯,很多从来不喜欢相声的人也因为郭德纲而开始喜欢上了相声。

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走红培养了大批年轻的相声演员,包括德云社目前的几十位演员、大批的学员,以及众多因为郭德纲而产生了学相声兴趣的年轻人。甚至,一些沉寂多年的相声演员也因为郭德纲的走红而开始考虑复出。

相声听众和演员的增多和相声演出市场的繁荣相伴而来,京津一带的茶馆相声,遍布全国的德云社相声巡演,各种演出活动中的相声节目,都为相声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而同时,“郭德纲现象”也引起了媒体、文化界及社会舆论对于相声及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视,将相声的生存变革和发展问题再次推到了前台。

而且,郭德纲犀利的观点,以及他对相声界现状的种种抨击指责,实际上也是对当前中国相声界众多积弊的难得揭露。即便这种揭露不一定能够触动已经趋于僵死态势的相声界,相信至少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刺激相声界开始一定的自省和调整??

毋庸讳言,一门艺术的兴旺和发展必然是要靠杰出的一个或一批艺人来带动的,正如谭鑫培梅兰芳之于京剧,小白玉霜新凤霞之于评剧。郭德纲作为一位不足35岁的年轻演员,到底能否担此重任,对相声的发展能否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目前尚不好判断。但至少,他给了所有关心相声发展的人一丝小小的希望。我们并不奢望郭德纲成为拯救相声的超人,但称郭德纲的出现为相声发展的一个宝贵契机,还是相对客观的。

当然,到底这个契机能否真的带来相声艺术,乃至相关传统曲艺形式的

下页

篇二:高考作文时尚素材:独一无二的人物(绝对经典,不可不看!!!)

俄罗斯谚语说:“任何种子都有自己的季节。”哲学家则玄乎地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中国有一句民间俗则说得明白彻底,“泥人也有个性儿”。大千世界,肉做的泥身五花八门,无形的思想更是千姿百态,我们的身边就常隐藏着一些“独一无二的人物”,他们或为精神的标杆,或为思想的旗帜,或为实践的勇士,或许有瑕疵但一定让人感佩,或许有争议但一定发人深思??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物质力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住上了高档商品房,开上了名牌轿车,人们似乎越来越幸福了。光鲜的外表下,轻生的人群也在与日俱增。他们大都因为一些挫折、困难就放弃了生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脆弱呢?精神支柱的缺失是导致轻生的主要原因。

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瘫痪了双腿”,刘伟还在花季年龄便折去了双臂,但是他们都挺起了不屈的脊梁,顶住了生命中最沉重的压迫,一个成了杰出的作家,一个成了优秀的音乐人,他们都是世人应当仰望的精神高地。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传说神最先创造的是动物,并赏赐给他们力量、速度和翅膀。而在创造人时,人却裸露着身体一无所有。人对神说:“你就不给我一点什么赏赐吗?”宙斯说:“你难道没见到赐予你的礼物?那才是最大的礼物。因为你有思想,思想不论赋予神或人都是有力的,而且将比所有力量更有力,比最快的速度更快呢。”

任继愈师承大学问家,却另辟蹊径,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研究方法;史铁生扶轮问路,出入生死之间,对生命的哲学思索令人敬畏;朱清时身居高位,却坚守教育底线,老骥不肯伏枥,立志要革故鼎新,树立“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者自律”的大学精神;王家卫执导多年,并没有将导演艺术僵化为机械作业,而是形成了独特的电影美学。

歌德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就象施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萨迪也曾警告我们:“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而只有当精神和思想付诸实践,人生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

车延高虽然于2005年才写作诗歌,但此前他已有将近30年的创作经历,天赋加勤奋,让他成了“鲁迅文学奖”得主;任继愈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时,亲自参与,主动思考,整理、编辑了一些“镇馆”文化书籍;袁隆平虽身在僻壤,坚持思考,勤于实践,才有了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郎朗3岁钢琴启蒙,4岁接受名师指点,多于常人数倍付出的他,终于成了一代年轻的钢琴国际大师;刘伟失去双臂,用脚趾练习钢琴,尝尽了酸甜苦辣,才有了他出色的表现??相比之下,朱清时的实践似乎更为艰难,他要面对的不再是某一件事,某一现象,而是几个数量庞大的利益群体,但是他雷厉风行、坚持革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实践是思想的真理。”而这些,他们都做到了。

保尔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相信,当大家读完下面8个“独一无二的人物”的故事,一定会收获多多。

2011年1月

1

“官员诗人”车延高

【人物简介】

车延高,男,汉族,1956年2月生,现任武汉市委常委、武汉市纪委书记。经济学博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9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有杂文,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2005年2月开始业余诗歌创作。已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各类报刊发表诗歌200多首,出有诗集多部。组诗《日子就是江山》被《新华文摘》转发,并获“《十月》文学奖”诗歌奖,《青年文学》《诗歌月刊》《芳草》等刊物年度或诗歌征文奖,200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称号。2010年10月,获得“

一度出现“广东处处绍基字”的局面,又因“严重违法乱纪”被双规??人们总是惯性地认为车延高也是“一丘之貉”。冷静地面对狂热的炒作,清醒地思考浮躁的现象,这是智慧的表现。但凡事过犹不及,理智超出了极限便是偏激,车延高究竟为官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当前,我们应当读其诗,观其行,辨其言,不可见“官”字便一棍子打死,上演新的“傲慢与偏见”。

2、“羊羔体”诗歌

①命名:武汉市纪委书记、诗歌奖获奖者车延高新作《徐帆》中,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女星徐帆的仰慕之情。如此诗文风格被网友戏称为“羊羔体”(车延高名字谐音)。诗的开头写道,“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墙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②炒作:有网友不满地表示,这也叫诗,还获大奖?就像两个人一起聊天说出来的话,一句一段地排出来就成了好诗?网友“麦丫”毫不留情地说,“原来我写过的那么多微博,都是可以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啊!”也有网友冷静地提醒,应该看过更多的作品,再做评价。

网友套用“羊羔体”仿作的话题,从神话人物嫦娥到隔壁的邻居XXX;从日本女优苍井空,到欧洲球员厄齐尔;从河北大学撞人事件,到刚刚发生的矿难??只要能想到的,都“无一幸免”。

如网友作品,《李一帆》:李一帆的帅气是纯爷们的帅气/我一直想见他,至今未了心愿/其实小时候我和他住得特近/一墙之隔/他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后来他撞人了,红了/还喊了句“我爸爸是李刚”。

③澄清:大赛评委会表示,车延高凭借《向往温暖》获得“鲁迅文学奖”,引起网友们争议的《徐帆》等作品并没有收录《向往温暖》中,收录《向往温暖》中的诗歌,大部分作品能达到鲁奖的评选标准。

认识角度:

(1)见仁见智:车延高获的《徐帆》等诗引发了热议,很多人都认为不像诗,它更近于分行的散文,是毫无韵律而言的大白话;也有人认为,写诗就是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与真实想法,以自己的路径来达成与诗歌的灵魂交织。可谓众说纷纭。其实,这场争辩的焦点在于“什么才是诗歌”,而这是一个至今还无法笃定的概念。若细问“倒车派”这个问题,也不一定能给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很多人认为的诗歌应该是一种意象模糊、似懂非懂、高度浓缩之后的精华。这一观点直接导致了当前诗歌拒绝“明了”的倾向,出现了不少含蓄蕴藉的佳作,也涌现出了众多的晦涩之作。“诗味儿”是浓了,但是诗歌的道路却窄了。是不是明白晓畅就不是诗歌了呢?果真如此,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还有白居易等的“新乐府诗”,岂不都应当归为劣作了?其实,“明白如话”和“含蓄蕴藉”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美。

(2)一叶障目:车延高获奖之后,网友和媒体对其议论的焦点似乎背离了诗歌本身,而是“宕开一笔”,去争论车延高的官员身份和并没有作为参赛作品的《徐帆》等诗。其间的是是非非、纷纷扰扰,折射出的是一种闹市喧哗的浮躁。众多参与争论的人并没有认真阅读过《向往温暖》,只是看到了有些“看点”的《徐帆》。他们下意识地偷换概念、避重就轻、掘人隐私、添油加醋,以博取众人欢笑。可以说是“一叶障目”,缺乏正确的自我判断力的表现,更充当了新时代的“围观者”。

3、生活变奏曲

①作息时间:车延高平日的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每天早晨5点起床,5点30分至7点40分写作,8点在单位食堂吃个早饭就去上班,晚上9点至11点用来看书。“不是我勤快,而是生物钟很准时,每天5点就醒了,要是多睡点一天都头昏。”

②两栖生活:车延高说希望大家不要把两个身份割裂开来看,两者都离不开一个“文”

字,工作和业余创作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唯一让车延高感到担忧的事,就是害怕别人认为自己“不务正业”,他坦言自己开始拒绝媒体的采访,也是因为自己公务员的身份,害怕太过高调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好在同事和领导都很理解和支持自己。

认识角度:

(1)坚持与坚守:车延高的诗歌也许不是时下最优秀的,但是其精神却值得颂扬。天光微熹,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中,他已经端坐于书桌之前写作,诗歌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约翰逊说:“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车延高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应当是喧嚣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身为高官,他没有用灯红酒绿的堕落填补生活,而是在时间的缝隙里创作诗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坚守”。特别是在这个将诗歌视为“古董”来把玩,将诗人看做“疯子”的浅薄时代,车延高位居高官而不“避嫌”,着实难能可贵!

(2)官道与诗道:为官和作诗,真的就水火不容吗?车延高说:“写诗让我懂得为官之道。有了诗歌这只眼睛,可以使我在日常生活时保持一种清醒,眼睛不离泥土和根,不忘生活的另一个侧面,这样写作才会和社会息息相关。”其实,诗歌的本质在于“真”,即真实的思想、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如果车延高能“本真”为诗,并坚持“本真”为官,那么“官道”与“诗道”就完美合一了。

【相关链接】

1、“梨花体”:谐音“丽华体”,因女诗人赵丽华名字谐音而来,因其有些作品形式相对另类,引发争议,又被有些网友戏称为“口水诗”。赵丽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

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关联运用】

2010年,车延高获得“鲁迅文学奖”一事,无疑给沉寂的中国诗坛带来了剧烈的震动,也让车延高成为了一位独特的人物。不冷不热的嘲讽,含沙射影的责骂,直言不讳的宣泄,孤独无助的申辩,苍白无力的解读??一时间,诗人、作家、评论家、网友、记者争相发言,硝烟四起、烽火连天,诗坛成了角斗场,诗歌界成了江湖。“情景聚焦”部分我们提供了三组内容:“官员身份”是车延高红遍网络的重要原因之一,涉及民众的多角度的质疑、评委不失时机的解围和车延高的表态三个方面;“羊羔体”诗歌是车延高诗歌遭受唾弃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转移了人们对车延高获奖作品集《向往温暖》的注意力;“生活变奏曲”介绍了车延高的日常作息时间表和他自己在官员和诗人两个角色之间生活的感受。这三组内容也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同时这三组内容中也融入了关于“鲁迅文学奖”评选公信力问题的内容,使得素材更为全面。“相关链接”部分,介绍了本次“鲁迅文学奖”的评委,饱受争议的女诗人赵丽华的所谓“梨花体”诗。然后集中介绍了几位高官诗人:环视中国,屈原、张九龄、王维、王安石、冯延巳、毛泽东、陈毅,都是耳熟能详且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强调了官员与诗人的结合是华夏文化的传统;放眼世界,歌德、桑戈尔、丘吉尔都是异国高位大员,也是出色诗人或作家。当然,这些人物中有的是成功的政治家并且是出色的诗人或作家,有的是出色的诗人但不是成功的政治家,需要同学们去作辩证分析。

车延高获奖并引起社会的极度关注,在很多向来自视清高、自命不凡的诗人同行眼里,这件事是一个悲剧性的恶作剧;在一向严谨、过于传统的评论家眼里,“羊羔体”实在有辱斯文;在惯于旁观、唯恐天下不乱的“看客”眼里,有多了一次窥探隐私、歪曲事实、混淆视听的机遇??凡此总总,又让获奖者车延高陷入手足无措的困境,让“鲁迅文学奖”评委会落得疲于应对的尴尬。写作记叙文可从同行嫉妒的心态、评论家刻板泥古的迂腐、看客的无聊的心理、获奖者混乱的生活状态等角度借鉴描写,进行小说创作。写议论文可从“专业与业余”、“成见与偏见”“见仁见智”“一叶障目”“坚持与坚守”“官道与诗道”等角度入手。

譬如,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四川卷作文题: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请从人生的角度写作。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个题目可以运用车延高素材:(1)从“积累”角度,车延高写作《徐帆》一诗是在探寻诗歌创作的创新思路,积累创作经验;(2)从“个体与集体”角度,诗歌创作是一座金字塔,需要群众参与和奠基,车延高的诗歌创作也许并不专业,但是可以为提供独特的创作思路和不一样的创作方式;(3)从“个体自我的重要性”角度,车延高能以诗歌创作的方式关注社会人生,获得“鲁迅文学奖”,彰显了个体生命的独特性,相较于众多“文化侏儒”官员,他无疑是高大的;(4)从“量变和质变”角度,一方面可以谈车延高积累了创作的经验才有《向往温暖》的成熟,另一方面可以谈网络、媒体的过度关注和曲解会导致一个诗人的死亡。

【学生作文】(片段)

复活

方正

读车延高的《向往温暖》,我并没有被溅到一脸“口水”。相反,我从《一瓣荷花》中读到自然和人生契合的哲理,从《怕乡亲盲目羡慕的眼神》中读到了到城里打工的农村人的苦涩,从《青春被纺车织成线》中读到了青春老去的寂寞和怅惘,从《日子就是江山》中读到

下页

篇三: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事件,及颁奖词对写作文有帮助,不错的素材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博主甘霖豌豆整理)

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人物介绍】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

【获奖名片】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博主甘霖豌豆整理)

6、草原曼巴——王万青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人物介绍】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人物介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博主甘霖豌豆整理)

8、三栖尖兵——何祥美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人物介绍】

何祥美,男,汉族,29岁。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

1999年12月入伍时,何祥美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当兵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语文作文人物素材——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湖北武汉人,1980年出生,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副研究员,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明》。

人物简介

让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

上面这段文字,是2006年迅速流行的史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开头,如此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来的史书中可以说是新的尝试。易中天的火爆,似乎开创了写史书的一种新方法,史书不再枯燥无味地说教了,从天涯煮酒论史论坛走出来的《明朝那些事儿》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从普通读者到学术人士等众多人的眼球,现在这本书已经正式出版了。

而作者当年明月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

当年明月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五百万册,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

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中国文学家欧发伟指出,当年明月用自己的灵魂还原了历史,而人类在他的历史里还原了灵魂。

截止到2009年,《明朝那些事儿》(由当年明月在新浪的博客陆续推出)已经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五部,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了两部。

相关采访

〖辽沈晚报〗

7年读11遍《上下五千年》

记者:您还是不愿意公开您的姓名吗?为什么?

当年明月:是的,你就叫我明月吧。不公布我的真名,是我的一种人生态度。写作时的当年明月不是我,现实中我是心存杂念的。

记者:您是不是从小就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呢?

当年明月:最早接触历史应该是在我5岁时,我爸带着我去逛书店,给我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后来7年的时间里我读了11遍《上下五千年》。

记者:这么喜欢历史,那您上学时的历史成绩一定不错吧?

当年明月:呵呵,没有。因为我的看法常常和历史老师的不一样。

最喜欢余华和钱钟书

记者:我看了您的书,觉得的确很吸引人。把历史写成趣味性十足的故事,准确性方面怎么把握?

当年明月:我的准确性绝对没有问题。有很多人说我写的是野史,我可以说我写的绝对是正史,而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明明是一本正史,却让人有野史的感觉。

记者:有很多人把你和易中天比较,你怎么看呢?你现在的风格受哪个作家的影响比较大呢?

当年明月:我没法评价他,易中天老师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我可能受到很多作家的影响,不过我最喜欢的是余华和钱钟书。

我不会放弃工作只写作

记者:您有自己的工作,现在又写书,会不会很累,有没有想过放弃工作只写书呢?

当年明月:是很累。写书时我要把自己想成历史人物来写。有时为了让自己更平静,我一个晚上洗五六次澡,皮肤都洗坏了。但我不会放弃工作只写作。写书是我的兴趣,如果将它变成工作就没意思了。

记者:以后还会继续写书吧?还会写哪方面的书呢?

当年明月:会继续写,也许写清朝呢。沈阳的朋友肯定都对清朝特别感兴趣,呵呵。

〖人物周刊〗

我把历史当流行文学写

人物周刊:为何想到要写《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从我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从小衣食无忧,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过来,过程太顺了。因为缺少变数,感觉很多事做起来没有乐趣,就想着要做点什么事。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泡

吧,那就写点什么吧。

人物周刊:一个人在广州花花世界,怎么静得下心来写一部这样的大作?当年明月:写作的乐趣很多人无法理解。我没什么娱乐活动,就只是翻那些没有标点、竖版的繁体历史书,然后再坐在电脑前写,从3月份到现在,每天如此。每天深夜,外面灯红酒绿,我的双手却在键盘上游走,听着键盘的声音就是一种享受。无论什么物质诱惑,都不能与它相比。

人物周刊:你不是学历史出身,写出的历史却为何受欢迎?

当年明月:因为我把历史当流行文学写,既要悬念百出,还要轻松,同时也尊重历史。

人物周刊:你写的历史是正史还是戏说?

当年明月:我写的是正史,不是戏说。要是戏说的话,我肯定说不过别人。我只是想让人们在轻松调侃的气氛中了解历史。

《上下五千年》我读了11遍

人物周刊:写作手法可以现学现卖,但历史观不能短期内形成。你何时开始接触历史?

当年明月:5岁吧。有一次父亲带我去逛书店,我执意要买一套《上下五千年》。当时一套书的价钱是五块六,我爸当时一个月工资才30元。买书时爸爸还专门问我喜不喜欢历史?说实在的,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历史是什么。但父亲还是给我买了这本书。

人物周刊:后来又看了些什么书?

当年明月:在随后的7年里,我把这本书一共读了11遍。上中学时,我又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不过,历史书我是“戏读”,当时看的全是有断句的横版,如果那时就看繁体竖版的话,肯定不会有现在的“当年明月”。

人物周刊:你为什么选择写明史?

当年明月:我对明史有一定的偏好,明史的人物很有意思,他们都是特立独行的人,好坏都到了极点。

人物周刊:明史写完了打算再干点什么?

当年明月:在历史写作方面,我只能算一“票友”,这不是我的正经工作。我目前只想把明史写完再说。

和易中天PK我无所谓

人物周刊:有人说你是唯一可以与易中天这样的学者PK的草根人士,你自己如何看?

当年明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录的节目,我只看了一点点。这样说并不是故意要贬低他。对于PK的说法,我无所谓,我知道自己还要磨练。我想我们共同的地方在于,都熟练地掌握了历史,而且都用轻松的方式讲历史。

人物周刊:当初写博客时,预料到会有这么火吗?

当年明月:有企图肯定就写不好。不过说实话,我在写作时并没尽全力,也不敢全力以赴。我是个比较畏惧的人,如果全力以赴地做人生

题作文时,他急了,赶忙声明写历史不是命题作文。他的理由是,虽然历史早已定格,但“能把大家本来已经知道结局的事情写得惊心动魄,写出悬念,这样才显得出你是不是高手,才显得出乐趣”。当然,他的论据就是他自己,很鲜活也很充分——《明朝那些事儿》受欢迎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嘛。最后,明月以一句不无得意的话作为总结陈词——“这个就是水平,这个就是难度!”

看“不好看的历史”为了写“好看的历史”

问他为什么要写《明朝那些事儿》,明月给了我一个不太令人信服的理由:“为了图个乐。”要知道为了给期待着的读者一个交代,交出那一两千字的内容,他几乎每天要从晚上7点开始写到11点多,不仅要构思情节,更要花大量的时间查资料。这些资料,可都是他深恶痛绝的“不好看的历史”:文言文、流水账、大事记。明月自己也承认,那种阅读感受堪称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写?明月说得状似很无奈:“我不是为了写而写,我是为了兴趣而写。偏偏我对历史感兴趣,没办法呀。”

写出“好看的历史”给大家看,是当年明月的一个梦想。从4岁开始读书,明月对于传统历史典籍枯燥乏味、过于简洁而没有表现力的描述一向不以为然;而他知道,历史本身是鲜活而精彩的,他要调转历史表情与现代审美的时差,把精彩生动的历史呈现给大家。为了这个梦想,一个27岁的年轻人放弃了下班后几乎所有的娱乐,埋头在故纸堆中,写他所说的“好看的历史”。

明月对自己写历史的要求可不低:“既要严谨又要好看,有情节有悬念,有调侃有幽默,还要有心理分析,要把人物写得丰满。”这个标准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所以每天那一两千字,他写得可是相当不容易。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每天等着看他的文字,这对总是怀疑自己毅力的明月既是很大的动力,也是一种压力——虽然明月始终想为自己留条后路,至今不肯保证能写完明朝300年的历史,但是在这么多人的监督下,他要半途而废,恐怕也不太容易呢。

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直在网上更新和流传,不管在天涯还是后来挪窝到新浪,他的追随者只见多不见少,很多读者都发帖鼓励或就文中内容与他探讨。明?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浅V厥佑攵琳叩恼庵纸涣骱突ザ坝攵琳呋ザ宰约汉苡邪镏矣惺狈⒁槁郾冉隙啵琳咧赋隼矗揖突嶙⒁猓院缶蜕俜⒁槁郏谌荻嗥蚴肥怠W约盒醋饔惺被崾シ较颍醋魇砍?0万字时会对自己过于自信,会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实际上有时会有所偏离,过于抒发个人感情;尤其是历史题材的写作,读者的指正是很可贵的。”

心无旁骛去写作

凭借《明朝那些事儿》,明月声名鹊起,粉丝如云,连追求他的异性都比从前多了不少,然而除了这些外在的改变,当年明月还是当年的明月,下班后回到独自一人的家中,买外卖或者从冰箱里拿晚饭,写《明朝那些事儿》至深夜,明月的心态和生活还是一样平静。明月这样剖白现在的自己:“我还是我自己,我没有变过。即使会有一时头脑发热,但是在我离开媒体关注和公众视线之后,回去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我会意识到,我还是当年那个我,还是刚开始写作时的那个我。我会经常问自己,是

下页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