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每日悦读:生命最好的东西,是适可而止(外一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6 05:28:38 高中作文
每日悦读:生命最好的东西,是适可而止(外一篇)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每日悦读:生命最好的东西,是适可而止(外一篇)作文

 

生命最好的东西,是适可而止

黄小平

 

 

邻居家生了一个孩子,是早产。邻居担心孩子带不活,就一天到晚给孩子吸氧。结果,孩子无缘无故地双目失明了。邻居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孩子失明是因为长时间吸氧,造成氧中毒。

 

邻居无法理解,吸入氧怎么会中毒呢?人每时每刻都在吸入氧,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氧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它怎么会有毒呢?

 

医生说,氧没有毒,但多了,就成了毒。

 

医生的话,让我想到,世事大抵如此,再好的东西,对生命再有益的东西,多了,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比如,爱太多,就成了溺爱,乐太过,就会乐极生悲。也许,这就是贪多必失、过犹不及的道理吧。

 

 

父亲买回花籽,种在房前的一块空地上。最后还剩下一些花籽,我从父亲手中要了过来,在父亲播种花籽的那块空地旁,把剩下的花籽种进了土里。

 

等父亲播种的花籽都发了芽,可我种下的那些花籽却还毫无动静。我问父亲,父亲问我是怎样种的。“种子生长不是离不开泥土吗?于是我便挖了一个深深的坑,把花籽放进去,然后盖上厚厚的泥土。”我说。

 

“种子生长需要泥土、离不开泥土,但并非种子埋得越深越好,泥土盖得越厚越好,再好的东西,再需要的东西,也要适可而止,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父亲说,“你把花籽埋得那么深,泥土盖得那么厚,它怎么承受得了呢?又哪有力量去发芽呢?”

 

这件发生在我小时候的事,我一直记着,记着再好的东西,再需要的东西,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否则,便会成为生命的一场伤害和灾难。

 

 

我家的后园有两株小树。一株是杨树,一株是柏树。因为我对杨树情有独钟,所以对那株杨树也就特别关照,天天为它浇水,时不时为它施肥。而对于那株柏树,看也难得看一眼,更不用提为它浇水施肥了。

 

这一年,天大旱,由于用水紧张,不能再给杨树浇水了。杨树断了水后,生命变得十分脆弱,叶子一天天干枯下去,最后整棵树都枯死了。而那株被我忽视、被我遗忘的柏树,却奇迹般地挨过了大旱,生存下来,长成了参天大树。

 

有时,人生的成长也是这样,过分的溺爱,不但不利于人生的成长,反而使人生的成长变得畸形,甚至夭折。而那些平时被我们忽视、不被我们关注的人,却依靠自己的“根须”,吸收生活土壤的营养而成长起来,成为栋梁之材。

 

 

历事练心

学诚法师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能——离苦得乐,都希望远离痛苦,获得安乐。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主要从离苦得乐的本能中生出来。你对苦的感受越深,压力越大,危机感越强,内心就会越容易有动力。

 

古时一个人很穷苦,但也能维持,如果有机会能够改变现状,他一定会努力。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一个贵人告诉他,在这堵墙的另一边有一堆金子,只要翻过这堵墙,你的命运就改变了。他听到后非常兴奋,努力地去翻跃那堵墙,但没有经验的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翻过去,每次还要吃苦头,因此,翻墙成了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时间久了,他开始讨厌翻墙,甚至对墙外的那一堆金子的希求也越来越淡,安于现状,还开始抱怨老天不公平,为什么自己这么苦,做什么事都有障碍,他多么希望事事顺心如意,多希望那堵墙消失。突然有一天,有一群狼向他围过来,他无路可逃,唯一的逃生之路就是这堵墙,情急之中,他使尽全身力量,一下子翻了过去。于是,他得到了那一堆金子。

 

每个人都有很多美好的愿望,就像墙那边的一堆金子。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你的愿望越大,你的阻力就越大,关键你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你能否超越你眼前这堵“墙”——你自己。不能突破自己,你永远会感觉处处坎坷、困难重重;能够超越自己,外在的困难就会变成历练、成长的助缘。

 

逆境可以历练人的意志,也可以消减人的意志。你若接受它,试着去改变它,它会历练你;你若逃避它、抱怨它,它会消耗你。

 

经常想“我做得还不够,我可以做得再好一点”,内心就会越来越有动力;千万不要认为“我已经够努力了,我吃了很多苦……”,这些想法只会让你更加苦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心想事成,一个行为、一个想法,如果你每天串习它,天长日久,它就会成为你的习惯、变成你内心的力量。你现在的状态,是你串习的结果。

 

好事会心想事成,坏事也会心想事成。“修行”的另一种解释就是“串习”,有的人常常串习正面的力量,心胸非常广阔,像大海一样;有的人常常串习负面的力量,心胸非常狭隘,像针鼻儿一样。学佛修心,内心的力量比较强的人,他可以转境,所有的境界都会随着他转;心力比较弱的人,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好好利用它,好好历练它,它可以让你变成圣贤乃至佛菩萨。愿力决定始终,智慧决定成败。学会对境练心、历事练心,把握每一个当下,让每一次的困难、障碍、挫折、失败,都变成历练自己的机会。让内心的成长去影响更多的人,让每个人的生命都活得有价值,这样,你的生命才有意义。

篇一:高考语文每日悦读:跑得快也会输(外一篇)

每日悦读:跑得快也会输(外一篇)

文章类别:高考作文

跑得快也会输

秦湄毳

在北戴河联峰山游览的时候,同行的队伍里有一个小男孩儿,特别善于奔跑,总是跑在队伍的最前面。

跑得太快,离开队伍太远,他的妈妈在后面喊:“停下来,别跑了,方向错了,跑得越快错得越远!”

一行人都笑,琢磨小男孩儿妈妈的话,点头赞许,看着小男孩儿从错的岔路口折回来,尾随在队伍的后面继续前行,一会儿小男孩儿又跑到前面去了,这一次,他在路口边上等待导游的指示,“阿姨,从哪边走是正确的?”

生活中、事业上,应该是不乏这样的例子,跑得快,还要方向正确,否则,错得深远。

邻居家的大男孩儿在恋爱,爱上一个对他没有感觉的人,他的努力,终成泡沫,他给我家小弟说:“那女孩儿把我害惨了!耽误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唉……”他叹气,小弟给他说,你就知足吧,像那谁谁谁,他咋活呀?!

他们说的那个“谁谁谁”,是小弟的另一个朋友,父亲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有女孩子极尽心思追求,他被感动,允了。安排了好的工作,调整了亲友的职务,还给农村户口的父母办了退休养老的手续,后来老父亲事发被双规,即将与他结婚的女子反目——他的那个痛,那个伤哦……

想想,爱错了人,就如同选错了方向,爱得越深,付出愈多,就如同跑道上,越是快,越是输。

事业上呢,那落马的贪腐之官,如同前面那个做董事长的父亲,违规的事情做得越多,就是跑得快,方向全往谋私利上奔,速度越快,作孽越深。

电影《大毒枭》里面,那个大毒枭,是多么聪明睿智的科研人员,跑着跑着下了道,用他的高文凭、高能力,去研发毒品,发了大财,最终害人害己,罪在不赦。他悔在“一流的科研能力,反着用,悔之晚矣!”他该是能力越强,害人越无边的,跑得快,孽债滋生得如渊薮,把自己输得那个惨呀!

生活中,事业里,大事小事莫不如是,错了方向,速度越快,错得越狠。

现实之中,选对了方向,再讲速度吧,不妨,磨刀,磨刀,磨刀吧,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审题都审错,纵有如锦妙笔,也要错了生命的篇章。

谁也没有前后眼,凭良心,讲道义,依诚信,是不是就可以在岔路口的时候,规避错向的风险。懵懂如我,我想是的。如果有一天,你这些都讲了都论了,还是走错了,你也好给自己一个安慰,清者自清了,偶然还是遇了暴风骤雨,请相信不黑不白的时候,总是会过去的,天地之大,黑的白不了,白的即便“被黑”,人不平之,天会平之,请信之。

许多的种种,我们的老祖宗早就体验过了。因此,他们说,“择明君而事”,他们说,“赶得早,不如赶得巧”,他们还说“人在做,天在看”,“加减乘除自在上苍”——做对你应该做的,错也错不到哪里去。

生活里,事业上,选对方向,尽管前行,不领先,又何妨;朗朗乾坤,只,千万,不要越快越是输!

生活的结

刘卫京

生活是一团纠结在一起的丝线,我要做的只是找出其中一个线头,抽出来,抽出尽量长的一段来。

但无论怎样努力,我也只能抽出其中的一小段而已,总是会遇到一个死结,我无法绕过去,然后,不得不在这里剪断。

剪断的当时,也不是没有痛苦或失望的,只是,真的绕不过去了,就只能如此。

剪断了,就又是一个重新开始。

很可能,这一辈子就再也遇不到这个死结了,再遇到的,将是其他的死结,人生中总是要一次又一次地面对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有可能,绕来绕去,最终还是会回到这个结上。再一次面对同样的问题,会比上一次有了更充分的心理准备,或者,更好的方法,至少,不会像上一次那样痛苦。

其实,有些死结,只要简单地一抽一拉,就能找着关键点,问题的解决其实一点也不难。

只是,我们并不是总能找到那些关键点。

所以,不管是不是有经验,还是得一刀剪断。

最简单的方法适合于所有复杂的情形、经验或规律这类,其实只对于已经发生过的那些事有意义,对未来有时并没有用,因为未来总是有更多的可能,并且与过往的那些总是不尽相同。

生活的结,总是会有新的模样。

而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那些死结。

篇二:每日悦读: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外一篇)

每日悦读: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外一篇)每日悦读: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外一篇)饶水知音

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

周海亮

我在始发站上了公共汽车,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紧跟着上来一对母女。妈妈三十多岁,戴着无框眼镜。她的女儿五六岁,怀里紧抱着一只毛绒玩具。那时车厢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坚定地指指我,对她妈妈说:“我要坐那里。”我愣住了。

女人抱歉地冲我笑笑。她低下头,对小女孩说:“咱们去那边靠窗的位置坐吧。”“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

我不知道小女孩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现在她与妈妈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随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两个人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任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们。

我想,现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个座位,而是一种满足。习惯性的满足,有理或者无理要求的满足。或许大多数时候,她的这种满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妈妈那里得到。问题是,现在,她并不是在家里。

“你应该向我要这个座位,而不是你的妈妈。”我终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说。

小女孩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她看着妈妈,拽着妈妈的手,说:“我要坐那里,我要坐那里。”

“那你们过来坐吧。”我说,“你和你妈妈挤一挤,或者你妈妈抱着你??”虽然我并不想惯着她,可是我实在不忍看到女人尴尬的模样。

“不!”她说,“我不要和妈妈一起坐!我要一个人坐!”

这就太过分了。或者说,对她的妈妈来说,这已经远非胡搅蛮缠,而是威胁了。

我告诉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车是免费的,她的妈妈并没有为她花一分钱。既然是免费,公共汽车上就没有给她准备座位。现在我把座位让给她,她应该把座位让给妈妈。或者,就算她花了钱,就算她有一个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妇上来,她也应该给他们让座。现在,全社会都在这样做。

“我要坐那个座位!”小女孩对我的话充耳不闻,她一门心思缠着她的妈妈。

我想起一个词:教养。

那天,直到终点,我也没有给她让座。我始终坐得安安稳稳,再也没有和小女孩说一句话。而她则始终站在我的面前,拽着妈妈的手,每隔一会儿,就要说一遍“我要坐那个座位”。

可是,没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这辆公共汽车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会得到满足。

车上的人看着我,看着她,看着她的妈妈,目光里,各种情绪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没有人觉得这个小女孩可怜,也没有人觉得我应该把座位让给她。

那天我必须拒绝她,不仅要用语言,还要用行动。我想告诉这个小女孩:这世上,有些东西并不属于她。不属于她的东西,并非撒娇,或者威胁唯一可以对她没有立场和底线的妈妈就可以得到的。

小女孩终会长大。但愿长大后她会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厅,别人的东西不是她怀里的毛绒玩具,别人也绝非她的妈妈。

这是世间最为简单的道理。

自私的孩子,我们老去时能依靠你吗?

【英】雅斯敏·布朗

自私的孩子,我们老去时能依靠你吗?

不久前,在帕丁顿车站的一个咖啡店里,我问一个正在看报纸的女人,能不能在她的桌子边坐下。她抬起头,我们同时认出了彼此:我俩曾在一个为未成年母亲提供培训的慈善机构共过事,我教那些女孩英语,莎莉教数学。一转眼,20年过去了。

久别重逢的我们热烈地聊起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莎莉的生活都是成功的。52岁的她是位受人尊重的大学教授,婚姻幸福,住在郊区一幢美丽的房子里。

我问起她的儿子,“萨姆现在在忙什么?”那一瞬间,莎莉的脸上弥漫了悲伤,眼泪夺眶而出。

莎莉泪如泉涌,不是因为她的大儿子死了,而是因为她和大儿子之间的关系已经死了。23岁的萨姆在一家刚创建的网络公司实习,没有工资。跟其他很多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一样,萨姆仍跟父母一起住。刚开始时,他们一家都很高兴萨姆毕业后回家来,但萨姆随后提的各种要求搅乱了他们的生活。

莎莉告诉我,“刚开始他要求我们给他零用钱,每周150英镑。我们给他了。可是,过去一年里,他要高档的衣服,要最新的智能手机,要去外面吃饭。上周他甚至找我们要1000英镑,说要跟大学时的朋友一起去滑雪!”

莎莉拒绝了。萨姆为此很生气,打坏了自己卧室里的家具。莎莉说:“他尖叫着说我们欠他的,因为他从未要求过出生到这个世界。他诅咒我们,用一些很肮脏的语言!”从那之后,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莎莉甚至不敢单独跟萨姆在家。

莎莉的经历令人害怕,但却并不鲜见。父母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但往往因此把他们宠坏了。如今在英国,很多像萨姆这样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只在乎自己,每当事不如愿,他们就抱怨所有的人。

可是,谁该受到指责呢?恐怕莎莉的痛苦正是她自己造成的,这令人尴尬。萨姆在牛津郡一幢美丽的别墅里长大,从小上的是私立中学,莎莉对他有求必应。莎莉回忆说:“我童年时的生活真的很艰难,所以,当我有了孩子以后,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富裕的生活,我不分白天黑夜地努力工作,我那么爱他们——可能我太宠他们了。”

我经常会听到这样困惑与内疚的话。父母爱孩子、把孩子当宝,可孩子们令人震惊的行为让他们感到非常失败。

我们的确很失败。我们本能地想要孩子拥有比自己童年时更好的生活,就像雌鸟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先喂饱小鸟一样。这本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可物质主义流行的这几十年却扭曲了这些本能。我们用正确的理由做了错误的事。

如今,数以百万的英国年轻人正在面对真正的难题:缺少工作机会、没有住房,艰难地在这个加速全球化的世界里生存。在困境里,他们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责骂和抱怨。

我本人是新闻学教授,在好几个大学里任教。常有大学生跟我说,他们不会从底层干起,准备一开始就当自由作家,或者专栏作家,因为一贯娇纵他们的父母认为他们是可以这样起步的。

我可以预见,未来的激烈竞争会使这些年轻人更加自怜,只关注自己,最终成为失败者和只会挥霍父母财产的寄生虫。

从我目前所看到的情况来看,未来一片黯淡。不要忘了,当我们这一代人老去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还得依靠这些自私的、贪婪的孩子。神啊,帮帮我们吧!

篇三:高考语文每日悦读:把我们的心请回到尘埃中(外一篇)

每日悦读:把我们的心请回到尘埃中(外一篇)

文章类别:阅读悦读

把我们的心请回到尘埃中

胡昕

一年轻女性,因情感受挫,一时想不开,爬到一座高楼的平台上,意欲跳楼轻生。此场面被发布在网上,于是跟帖者众。绝大多数网友对轻生的女子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希望她不要为一场不值当的爱情放弃生命,希望她能够顾念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感受,等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爱。然而,跟帖中也不乏幸灾乐祸的文字,比如,“跳呀,我都等老半天了,怎么还不跳呢?”一种“六月之寒”的恶语。

一双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驾车途中,惨遭歹徒劫杀。这本该是一个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事件,可有网民非但无悲悯之心,还居然发帖说:能到美国留学的,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死了活该。面对徒然殁去的同胞的生命,冷血到如此地步,天良何在?心无敬畏,口无遮拦,就不怕闪电打雷遭天谴吗?

生命天赋,本无贵贱。

生命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尊严,容不得他人的轻慢和漠视。除了法律,没有谁可以在对他人的生命评判中获取聊以自慰的优越感,证明自己的人格有多完美、道德有多高尚、情感有多纯粹。

我们都是尘埃中的一分子,相互往来、牵挂、怜惜和珍爱,是我们彼此存在的最好印证。

美国有一座越战纪念碑,黑色大理石墙上,镌刻着57000名美国阵亡士兵的名字。这项设计方案最初被确定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作为一场非正义战争,这些在越战中死亡的士兵,其名字是否应该或者值得被铭记在碑石上?

美籍华裔女建筑师林璎是这座纪念碑的设计者,她解释说:“我们纪念的是生命,而不是政治。”

凡世的生灵未必就不是一种高贵。那就别在冷漠的空中飘荡,把我们的心请回到尘埃中吧,我们生于斯归于斯,这里有我们的风水和庄稼,有我们的惦记和怀想,有我们的血性和热情,有我们的平常日子和天伦之乐。

在这样的尘埃之中,灵魂才会有踏实的处所,人性才是一面温暖的旗帜。

错过花期

蒋平霞

答应一个小女孩,带她去看槐花。

在我的印象里,老屋的河岸上是有槐树的。大约五月份的时候,槐花开了,一串串、一簇簇,白里透着黄,黄里隐着青。打开院子的偏门,伴着河风,便会有芬芳清甜的槐花香扑个满怀。

在时间里常把时间忘记,我以为棉花开还早着呢。就把这事丢在了脑后。一天在上班的路上,无意中看见人家屋旁有一丛惊艳无比的花儿,自以为是牡丹,后来朋友说是芍药。牡丹开在四月,芍药才是五月初开的,猛然想起槐花应该开了。

急急打电话给爸爸:“爸!老家河边的槐花开了吗?”“槐花?家里的槐树早就砍了,我们这里都没有槐树了。”“啊?没了?那槐花有没有开呀?”“不知道河对面有没有槐树,什么时候走那儿我去看看。”“你要记着去看一下呀?”就这样又过了几天,爸爸没有带给我槐花开没开的消息。我在QQ签名上求救:有谁知道,哪儿有槐花?”

消息迅速反馈:“打槐花干嘛呢?我老家以前有的,晒干泡茶喝。”“我前几天刚吃了槐花饼的,仔细找应该不难。”“老南屏桥那里有槐花,味道可好了。”“蜜都摇出来了,才要看花?”手机里收到一张照片:槐花盛开,如雪馥郁。是同事遥遥拍的,她说带我去侦察一下。

今年的夏天来得有点早,不管太阳那个火辣,我们趋车直奔她的家,其实心里已经有了失望的打算,只是不死心,要亲眼看一下。槐树高高壮壮的在那儿,叶子浓浓密密的绿,没有静静开的素花,也没有微微透的香气。我仰着头呆呆地站在花下,槐花终是谢了,不留一丝痕迹,没有一点留恋,空留一腔伤悲。

好多生命都在我们不经意中成长着、盛开着、凋谢着,与刚刚好、恰恰好、正正好,失之交臂,去之千里。记得那年夏初,他打电话说:来北京吧,我带你去看荷花,很美!长长的夏天因为有了这份期待变得短暂。等我终于有了时间,乘上去往北京的列车,日历已经掀到了八月下旬。当接天的莲叶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知道花儿谢了,莲花成了莲蓬。

春天想去看樱花飞舞,秋天想去看满山红叶,仿佛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徒留一段心伤与遗憾。不想错过,却在等待中错过花期。一年一年说服自己,时间会有的,一次一次安慰自己,花谢花会开。

是的,草木自然可以周而复始,而人世间许多美好的事物,却如离弦的箭,一去不返稍纵即逝。在自以为还早的时间里,青春已如长了翅膀的鸟儿,没了踪影。青春只有一春,今天只有一天,有一条只能向前走的路叫时光。此刻,我们趟在光阴的河流里,是否应该用心感受一下它的冷与暖?当下,才是我们人生最美最年轻的花季。

明年,我会带她去看槐花,一定!

篇四:逼你成功每日悦读2015.1.8

逼你成功每日悦读2015.1.8

中国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对天津市1054人的调查显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2008年,中日韩美四国的研究者发现:即使是正常家庭的父亲也已经远离了孩子。中国高中生将父亲选作

当丈夫主动或被动的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但现在婚姻的不稳定使母亲对于婚姻的依赖、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了,此消彼长,于是母亲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丈夫继续被往外推。母亲认为安全感要从孩子身上获得,毕竟这是血缘关系,是牢靠的、最安全的。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孩子身上。

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

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撞而来。

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夫妻矛盾问题。

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一个没办法回家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看似是亲子的问题,其实是夫妻情感的问题。

可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心里未被

2

成长的部分被严密的包裹,以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来表现;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但当孩子开始失控,“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得家庭系统重新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饰了很多问题,让婚姻能够维持。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有活力、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当问题出现后,夫妻之间没办法良性地交流和发展。

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因为用孩子说事儿,更冠冕堂皇——孩子是更脆弱的,你忽视我可以,但是不能忽视孩子。但其实,每个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被别人忽视、蔑视。

最大的危机是夫妻作为父母分工合作系统的破裂

从女性视角很容易简单认为:男人连基本的责任心都没有,直接把男人贬为动物层面。因为男人没有责任,父亲的角色缺失,所以孩子得不到照顾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母亲抱怨:你们这些男人知道不知道我有多么辛苦?男人也会说:我养家也很辛苦!双方都抱怨对方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于是就更不愿意去理解对方,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3

让大家更平和地看问题,不是简单的否定和批判,批判只能带来反击,即使对方真的错了,但是也会出于面子去反抗。

所以,我们不如理智的思考一下:一个男人为什么没办法执行父亲的角色?难道单纯地是由于男人工作太忙造成的吗?当然不是。

1、应试教育的问题或者工业城市化问题

农业文明中,孩子有很多的生存技能需要从父亲那里传承,比如说木匠是祖辈传下来的,必须要服从父式教育和管理,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孩子不再需要去父亲那儿学习,到处都可以获得知识,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另外,应试教育导致在孩子早期、未成年前,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无从下手,孩子整天就是学习,母亲照顾孩子的起居。还有,就是中国的家庭关系,西方国家夫妻关系是

子亡子不得不亡,父亲会不自觉的提醒自己“要保持威严”,“不能离孩子太近”,这是一条迈不过去的沟壑。

3、男人害怕担当父亲

从心理学角度讲,男人长大必须要期待一个重要契机,就是要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而这种摆脱的阶段对于他是痛苦、焦虑的。所以男人在潜意识里对于孩子的诞生和到来总是“悲喜交加”,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他童年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会呈现出来,他会有些害怕,担心妻子有了孩子后,他又要面临分离。

对于男人影响更大的是情感,因为妻子的情感势必要转移到孩子身上去,所以丈夫会有被忽视感,这种被忽视感与他童年和母亲分离的痛苦会产生联系,等于放大了他的恐惧。因为每个人心里面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些早期受到的创伤和痛苦恐惧,让他经常在成人的角色与孩子的角色之间转换。

男人是矛盾的动物,他既渴望爱,女人给他独一的专属;他又害怕,得到了太多的爱,又会受到束缚,没有了自由。他既想得到子嗣继承血脉,但是他又害怕孩子出生,他的爱会失去。

系统地看问题,为中国式家庭寻找出路

中国这几代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如何处理情感问题,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男人把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上,都是无法处理自己的状态。父亲缺席了,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是男人的问题,那么只能造成社会中男女之间彼此的仇视、孤立和怨气,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更大的隔离。

5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