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文化阅读:茶与道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9:34:01 作文素材
文化阅读:茶与道作文作文素材

精选作文:文化阅读:茶与道作文

 

茶与道

李玉良

 

 茶,喝的人可着实不少,但能品味的人却实在不多。道,说的人可多如牛毛,但能领悟的人却少之又少。然而,茶道绝不是曲高和寡,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反倒是贴近生活,惠及大众的!茶道的雅俗共赏,便如苏轼所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中国人与茶的情结,早已深入灵魂,化入骨髓。故老相传,神农氏日尝百草,遇七十二毒,皆饮茶而解。故事的真假,我们暂且不论,也不需深究。但是能够和中华民族始祖扯上渊源,甚至能被中国人神话的话,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了!

 

 茶道贵简

 

 只需一个素杯,放上几片茶叶,然后注入沸腾的开水。看着茶叶如鱼虾遨游,茶水如碧玉晶莹。正是“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刹那间,满屋子清香四溢,令人沁透心脾。那一股股热气袅袅上升,仿佛飘衣舞带的少女。要是在这时,你闭上眼睛冥思,竟也觉得身轻如雾,意欲乘风归去。

 

 朋友!请切记,喝茶的最忌是一口而尽,似鲸吞牛饮一般。不仅看相有伤大雅,也难以品味茶的神髓。它就仿佛牛嚼牡丹,食而不知其味也。

 

 假如,你坐在一张小藤椅上,最好是在一个梧桐树旁,小抿一口,让汁液在喉咙里流淌,甘香在你脑海中回味。之后,随着茶杯见底,茶水也由淡转浓,愈发味醇韵雅。待到饮毕之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一洗颓气。

 

 在这神奇的过程中,不必有种类繁多的茶具,也无需价值不菲的名茶,更不要高贵清幽的雅室,只需你慢慢静下心来,细细地的品味。当然还需要对饮的茶友,但是并非附庸风雅的茶友。正如佛家所言,不倚外物,不假形式。茶在口里品,道从心中求。古人说大道至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茶道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之道,始出孔子之言,历来为诸贤鸿胪所称道。它的要旨在于凡事知止,过犹不及也。而茶,便是中庸之道最好的诠释!

 

 泡茶时,茶叶不可放置过多,否则便会反失本味。闻茶时,茶香不可过浓,不然便会烈而不纯。看茶时,茶水不可过深,否则便无清亮之色。饮茶时,水不可过热,不然便会烫舌炙口。

 

 茶苦中藏甘,涩中有醇。香气若有若无,甘甜且浓且淡,方是茶之上品。茶可提神,却不使人亢奋;不似烈酒那般,令人酩酊大醉。茶可安神,却不让人迷糊,不似安眠药物,令人酣睡不起。

 

 茶道起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寻觅万里皆不在,而又无处不在。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让人无法抗拒它的自然之美。犹如“媚眼随羞合丹唇逐笑分”,让人穷追不舍它的无限魅力。

 

 我平生没有什么癖好,唯独喜爱饮茶,写了这么久,也累了,不知不觉中,我又捧起了茶杯,浅尝慢饮。一口热腾腾的香茶,似乎又让我体会了“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的妙境。在茶与道的漫漫长路,我犹如万里黄沙中苦行僧,犹如无边汪洋里的独行客,在矢志不渝的追寻,在循序渐进的感悟。

篇一:文化阅读:茶与道

文化阅读:茶与道

茶与道

李玉良

茶,喝的人可着实不少,但能品味的人却实在不多。道,说的人可多如牛毛,但能领悟的人却少之又少。然而,茶道绝不是曲高和寡,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反倒是贴近生活,惠及大众的!茶道的雅俗共赏,便如苏轼所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中国人与茶的情结,早已深入灵魂,化入骨髓。故老相传,神农氏日尝百草,遇七十二毒,皆饮茶而解。故事的真假,我们暂且不论,也不需深究。但是能够和中华民族始祖扯上渊源,甚至能被中国人神话的话,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了!茶道贵简

只需一个素杯,放上几片茶叶,然后注入沸腾的开水。看着茶叶如鱼虾遨游,茶水如碧玉晶莹。正是“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刹那间,满屋子清香四溢,令人沁透心脾。那一股股热气袅袅上升,仿佛飘衣舞带的少女。要是在这时,你闭上眼睛冥思,竟也觉得身轻如雾,意欲乘风归去。

朋友!请切记,喝茶的最忌是一口而尽,似鲸吞牛饮一般。不仅看相有伤大雅,也难以品味茶的神髓。它就仿佛牛嚼牡丹,食而不知其味也。

假如,你坐在一张小藤椅上,最好是在一个梧桐树旁,小抿一口,让汁液在喉咙里流淌,甘香在你脑海中回味。之后,随着茶杯见底,茶水也由淡浓,愈发味醇韵雅。待到饮毕之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一洗颓气。

在这神奇的过程中,不必有种类繁多的茶具,也无需价值不菲的名茶,更不要高贵清幽的雅室,只需你慢慢静下心来,细细地的品味。当然还需要对饮的茶友,但是并非附庸风雅的茶友。正如佛家所言,不倚外物,不假形式。茶在口里品,道从心中求。古人说大道至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茶道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之道,始出孔子之言,历来为诸贤鸿胪所称道。它的要旨在于凡事知止,过犹不及也。而茶,便是中庸之道最好的诠释!泡茶时,茶叶不可放置过多,否则便会反失本味。闻茶时,茶香不可过浓,不然便会烈而不纯。看茶时,茶水不可过深,否则便无清亮之色。饮茶时,水不可过热,不然便会烫舌炙口。

茶苦中藏甘,涩中有醇。香气若有若无,甘甜且浓且淡,方是茶之上品。茶可提神,却不使人亢奋;不似烈酒那般,令人酩酊大醉。茶可安神,却不让人迷糊,不似安眠药物,令人酣睡不起。

茶道起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寻觅万里皆不在,而又无处不在。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让人无法抗拒它的自然之美。犹如“媚眼随羞合丹唇逐笑分”,让人穷追不舍它的无限魅力。

我平生没有什么癖好,唯独喜爱饮茶,写了这么久,也累了,不知不觉中,我又捧起了茶杯,浅尝慢饮。一口热腾腾的香茶,似乎又让我体会了“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的妙境。在茶与道的漫漫长路,我犹如万里黄沙中苦行僧,犹如无边汪洋里的独行客,在矢志不渝的追寻,在循序渐进的感悟。

篇二:地方茶文化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地方茶文化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湘西古丈古阳中学作文实践活动初探

邮编:416300

单位名称: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古阳中学

姓名:向黄莲

职称:中教一级

电话:158743571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学校而言,所处之地潜藏着极度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是生成作文的最优质的资源。写作文也是一种创作,其来源就在师生的生活世界里,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自觉地变革与创新。

古丈是湘西自治州最小的一个县城,是一个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资源也相对不足,但因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本地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都保存完好,保留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优秀的地方文化,这些积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里最突出的特色便是“茶叶”。古丈是一名副其实的茶乡,"古丈毛尖"更是享誉国内外。在小小的古丈县境内,漫山遍野是茶树,大街小巷是茶庄,家家户户都种植茶叶,老老少少都喝茶,茶叶融入了古丈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也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丈茶文化。这种资源是学生能直接感知到的,最亲切、最熟悉的地方文化。

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传承文化,对学生的作用极大。古丈茶文化可以说是我校学生最亲近的母语,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生成作文的最优质的资源。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开拓利用好这丰厚的素材性资源?为此,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着适合我们本校作文教学的实践之路。本文主要结合课内外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就古丈茶文化资源与作文教学的融合谈一些体会。

一、在实践中普及古丈茶文化并与写作相结合。

学生们对古丈茶虽熟悉,但对其文化蕴涵却知之不多,为此,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各种资料,去解释“古丈茶文化”这个短语。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分组收集整理。在展示时,有的小组用的是图片,有的用幻灯片,有的用小诗,有的用散文,五花八门。我把他们的资料再二次整理,用图文给他们展示了完整的“古丈茶文化”,学生们看了很是激动。为了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情感,我又附了一段文字:

古丈茶与名人有不解之缘。一代文豪沈从文称,“山城那个古丈县茶叶清醇中,别有一种芳馥之气!”散文家萧离,念念不忘古丈茶,上世纪50年代就撰写了《见茶豆、起乡思》、《古丈茶》等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品尝古丈毛尖的酣畅淋漓中题写了“中国名茶,古丈毛尖”的条幅。美术大师黄永玉对古丈茶情有独钟,不仅设计了茶叶竹篓包装,还挥毫题写有“古丈毛尖”四个大字。著名漫画家方成在古丈品饮毛尖后挥笔提就“古丈毛尖、名扬四海”条幅。著名导演、电影艺术家谢晋喝了古丈茶后欣然提写了“山

好,水好,古丈毛尖好中好”的佳句。书画家黄苗子也对萧离写道,“留真惠我留诗谢,更盼先生古丈茶”。自称“茶鬼“的著名歌唱家何纪光,从古丈大山走出后,以一首《挑担茶叶上北京》倾倒千万歌迷茶友。“古丈北泉水、青云山上茶,毛尖今胜昔,品质誉中华”,就是茶叶专家对古丈毛尖的客观评价。2000年,宋祖英以一首《古丈茶歌》,“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唱响了彩云深处的古丈茶,让享誉中华的古丈毛尖唱响大江南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看完后,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马上让学生以“我骄傲,我是茶乡儿女”为话题的作文。学生们的作文虽说有激情,但多是空抒情,喊口号,毫无真情实感可言。

二、走进茶园、茶房,开展古丈茶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充分结合。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文教学中更应让学生从课本中抬起头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

作文教学不能把学生“囚禁”在课堂中闭门造车,应适时地带领他们走向大自然。出发前,我精心准备,提前备好课,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注意引导,注重观察,重视体验。以树栖柯生态村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进茶园采茶、走进茶房炒茶一条线"茶产品制作"的校外实践活动。面对这鲜活的素材,学生自然期盼用笔来表达,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情真意切,富有鲜活气息。

经过两天的实践,再回到校园,再让学生写之前的作文,此次的效果让我感叹不已。

青青茶园悠悠茶香

古丈县古阳中学157班石兰兰

“青青茶园一幅画,迷人的画卷天边挂,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去采茶、、、、、、”听着宋祖英动听的歌曲,品尝着悠香的古丈毛尖茶,这样的享受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呢?而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丈人,我却能常常享受到这种待遇。

清早,天空的气息是那么的清新,远处山上的树叶绿得宛如一块翠玉,树林中还有鸟叫声呢!赶着这好天气,我们拿了篓子,向茶园出发。

到达茶园,一股茶叶的清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一片青翠,好像穿着绿色衣服的士兵,一行行一排排,站得整整齐齐。

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茶园,我弯下腰,闭上了眼睛,想要更近的闻闻这自然的香气。早上的露水把刚发出来的嫩叶洗过了,从而显得格外的绿。

我们开始采茶了,作为古丈人,采茶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采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一般来说是采摘一芽一叶,如果是叶片过大,就要把叶片摘去,留下一芽,这样炒出来的茶既漂亮又好喝。不一会儿,我已经采了半篓茶叶了,我抬头向四周看去,发觉自己置身于绿海中,鼻翼边飞舞着茶叶的清香。我陶醉了,不由自主地哼起《古丈茶歌》来,眼前一行行的茶树就像五线谱一样,也跟着欢快地颤动起来。

采茶虽然很累,但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心里满是快乐。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我们还有幸体验了炒茶的全过程。

我们走进茶房,跟着茶农爷爷后面学习。炒茶的步骤很多,每一步都要做到有条有理,不能出差错。在滚烫的锅里翻炒着茶叶,虽然手老是被烫到,但是心里却很开心和满足。

茶在我们的手里出锅了,炒出来的茶叶变得又细又尖,用手去抓它,它还会刺人呢!轻轻地捧起那针尖形的茶叶,捧起那散发着悠香的茶叶,看着自己劳动了一天换来的成品,心里高兴极了,自豪极了!

古丈的茶叶正是带着这种醉人的悠香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它已成为古丈的宝贵物产,成为了古丈最亮丽的色彩!作为茶乡儿女,我们就尽情地为它骄傲吧!

我的家在古丈

古丈县古阳中学张彩华

我的家在古丈,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县城,这里没有雄伟壮观的景色,没有造就时代的伟人。这里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大部分的人靠卖茶为生,所以茶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古丈特产。我们古丈人都为古丈茶而感到骄傲自豪,我当然也不例外。

当你置身于一片茶海中的时候,你会由衷地感叹自己的渺小,周围的层层绿色似乎把你包裹了起来,它们无不在向你展示它们的风采、它们的强大!漫山遍野的茶树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们带着活力与热情生存在这块温情的土地上。大片大片的绿色淹没了周围的物体,它主宰着这片土地,你尽收眼底的全是绿色!当你伸出手轻抚着这些充满希望的茶,指尖触摸在叶片上,感觉到它们又是如此亲切、如此可爱!真的想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向它们宣告自己的满腔热情!当你俯下身,鼻尖触到了茶叶片上,一股清香瞬间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这时,脑海中定会出涌现出“淡雅”“柔和”“干净”之类的词语,你定会迷失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

喝茶最注重口感,我们古丈的茶采取茶叶中最柔嫩的部分,经过许多繁杂的工序,精心炒制而成,口感纯正,香中带苦,苦中带甜,令人回味无穷,是种不可多得的保健品!这样的好茶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品尝!我们古丈的好茶更需要爱茶、懂茶、喜欢喝茶的人士去感受它!

好茶自有人来品,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喝过古丈毛尖后大笔一挥,行云流水的写下了“古丈毛尖”四个大字!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也亲力亲为,为家乡的茶叶作宣传,一曲《古丈茶歌》裹着悠悠茶香唱遍了全国。不仅如此,连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爷爷也亲口赞美过古丈毛尖。这些都让外界的人越来越多地了解到了古丈茶,品尝到了古丈茶。

古丈毛尖出名了,“古丈”这个小县城的名子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作为古丈人也越来越自信。

我庆幸自己的家在古丈,这里的人口虽少,但这里的农民勤劳善良;这里土地虽不够平旷,但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这里物产虽不够丰富,但有古丈毛尖已经足够!古丈虽不起眼,但它的光芒已然绽放!

我为我生在古丈而骄傲,我为我长在这绿色的茶乡中而自豪!

批改完学生的作文,我不禁自责:我们常抱怨孩子们见识少、眼界窄,不会表达,作文水平差,真是大错特错啊!学生眼界的开阔,学生见识的增长,都要靠教师去引导,去组织。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去了解风土人情,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凡人小事,使学生了解当地的特有文化,汲取营养,引发激情,让学生学会采用多种途径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才能激活学生积极的写作动机。

此次的综合实践让我感触颇多,也让我认识到:作文本是一段文化的吸纳和吐露的心灵历程,它的习得自然也要有一种文化浸润的境界。在我们平时教学中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深入到地方文化中去,使之获得文化的熏陶和启迪,选择合

适的地方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从而促使学生焕发出文化创造的激情。作文教学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追寻着文化的视野、意趣、情调、境界与精神,不断提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方面地尝试地方资料与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创作,在创作中提升!

篇三:作文导写“明前茶与不知春”

新材料作文:“明前茶与不知春”作文指导及优秀作文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由于低温,发芽数量有限,且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故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也有一种茶叫“不知春”,是在清明、谷雨过后,春茶已赚足了美誉,她才在五月前后的晴暖煦阳中展开她梦幻般的新芽,独秀她自己的春天。此茶风味独特,量少质精,亦是武夷岩茶难得的佳品,

请结合材料中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次作文立意参考:

1、明前茶不畏春寒,勇于抗争;凌寒早芽,敢为人先

2、不知春等待时机,坚持自我

甘于沉寂,沉淀精彩

大器晚成自风流

3、从两种茶的共性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机会有早晚,成功在个人

4、从人们对差茶的态度:要有宽容的态度,要有赏识的眼光,要有因材施教的措施;

近年高考新材料作文与原材料作文相比较,在立意上较为宽容,重角度的多样性、观点的丰富性,而避免过去强调对材料理解的整体性、观点的绝对化,以降低难度,激发触点,调动写作情感。但在写作训练中强调扣题、扣材料、扣观点,切不可偏废。立意的角度要有规律、有焦点,观点表达要明确,要统一,要有条理。

1、野百合也有春天54分

高三(6)班周素欣

我总是被嘲笑的那一个。

当山下春意萌动,群芳争艳之时,我仍沉睡于这方土地,不合时宜地沉寂。当山下行人已倦,百花凋零之时,我却绽放于这处山岭,无人问津后孤寂。

迟来的春风足以在我的眼角薰出一丝潮湿来,这风中,夹杂着太多得意的味道。春天之于牡丹,正如唐诗之于李白,宋词之于苏轼。一点儿时代的星火,就足以将他们引燃成照亮历史的火球来。匈奴犯境,给了李广一个舞台,倭寇侵边,给了戚继光一束追光。

我好像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个春天,一个只属于野百合的春天,摆脱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命运,摆脱有意争春群妍尽嘲的悲剧。渴望着像曹操借三国成一代之枭雄,早借一缕春风换漫山烂漫得人欣赏。

然我苦等,年轮再增,却等不出一个心里的春天来。我渐渐接受潮涌的失望而麻木,只怨生得太偏,游人已倦。过去的期待曾经是血淋淋的伤疤,当日子过完,他也就不知不觉中不痛不痒地愈合了……当我已准备对这人间的无情无意而心死,突然,一串脚步声勾起了我心底最深最深的渴望——看看我吧,即使我碰不上人间的四月天适时开放,尽管我没有傲人的芬芳让人迷醉!当我听着足音将至,我突然明白,他们不是不来,只是太多的东西绊住了他们。一如世人的不解羁绊了梵高,他死后人们才发现被忽略的他如向日葵般耀眼,一如守旧的流派对毕加索的不屑,只有后人才发现《格尔尼卡》背后的光辉。他们在黑夜里等太久了,以至于消殆了生命也不等来太阳神阿波罗的到来。

我也等太久了,觉得自己快被尘土掩埋再也等不到生命的春天来。一串足音,不论是否会带来赞美

或感叹,都被我欣然接受。一如三十多岁的P.S.Y凭借《江南style》才开始被人们知晓,只有自己的风格才会被自己和别人接受。

野百合也会有春天,不是吗?一如“不合时宜”的明清茶,一如不“随波逐流”的“不知春”,我们不一定在春风骀荡之际发光发亮,被人欣赏。但你的赏识,你的宽容给了我一个自己的春天,而我的等待,一定会迎来那么一天,有人会看见我们隐藏的光芒。

也许我总是被嘲笑的那一个,但总有一天,我会是笑得最欢乐的那一个。

2、傍晚卖豆腐54分

高三(13)班李华青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做豆腐的,如果不是中间发生了一些特殊事件,我现在肯定也在市场里卖豆腐。

我爸总共有四个叔叔,他们都在一个市场里卖豆腐,所以难免存在竞争,据说他们大多有自己的绝活,擅长不同类型的豆腐制作,但他三叔没有什么特殊技能,只是喜欢在傍晚的时候出去卖豆腐,这时候,别的卖豆腐的都已经收摊了,想买豆腐的人只能找他了。

所以,并不是说我们一定都要顺着一条路去竞争,在正当的情况下,也可以“钻钻空子”,“错峰出行”,“傍晚出去卖豆腐”。

明前茶和“不知春”都是好茶,它们成熟的时节不同,“不知春”在春茶用尽之后,才横空出世,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若是它和众多的春茶一齐收获,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一样那么受人们的喜爱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可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挺团结的,从古到今,我们都喜欢跟随大众的步伐,别人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别人怎样成功,那我也用相同的方法试一试,如果多数人都在同一条路上为同一个目的奔走,你想走另一条路,去做另一件事,那你将被主流文化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也许是这种土壤抑制了“不知春”的生长。

下面举的这个例子碰巧又和豆腐有关,当年王致和本也是科举考试大军中的一员,只是没有考中,在家复习,顺便做起了卖豆腐的生意,有两坛豆腐坏掉了,他舍不得扔,就用盐腌了起来放好,半年之后他想起这件事,把那两坛豆腐挖了出来,豆腐全变成了青色的,闻着臭但吃着香,“绵软油滑,异臭奇香”的青方豆腐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王致和也从一个考生化身为酱豆腐商人,从春茶变成了“不知春”。

不得不说王致和是成功的,他的事迹让我想到了《尘埃落定》里的那个傻子土司,当时种鸦片花很挣钱,别的土司都去种鸦片花,但他却只种麦子,结果那年鸦片花的收成很不好,别的土司都来找他高价收购麦子,所以可见,成功真的不是一定要千军万马一起过独木桥,有的时候你需要的只是一点改变,又如一对夫妻,他们专门捡别人扔掉的烂梨,挖去烂的地方,做成梨膏糖,卖梨的有千家万家,但卖梨膏糖的却只此一家。

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做不了春茶可以做“不知春”,卖不了的梨可以做成梨膏糖,甚至科举不成也可以去卖酱豆腐。

谁规定过不许傍晚卖豆腐呢?

3、大器晚成并不晚53分

高三(6)班谭鸿蔚

当春茶极尽奢华,在世人面前演绎一般绝伦的传奇后,“不知春”才从坚硬的岩石中破石而出,沐浴着阳光独自绽放。

很多人会偏爱那在初春时节独领风骚,先于其它茶叶绽放的春茶,毕竟俗话说:“出名要趁早。”正如孔融八岁让梨而天下问其孝,徐渭弱冠著《解嘲》而天下服其智。然而我却更喜爱那在春后绽放,大器晚成的“不知春”。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天才神通方仲永在成年之后“泯然众人矣”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从天才到凡人的转变,竟是一个如此可怕而又不知不觉的过程,是他过早的成名而让他过早地消退。正是因为出名早,他被汹涌而至的溢美之词所包围,被数不尽的鲜花与掌声所裹挟,从而远离了充满智慧与哲理的彼岸,最终一浪拍死在平庸的沙滩上。

临川先生笔下的方仲永是一个悲剧,在过早出名之后被赞美冲刷得忘乎所以,终日以卖弄雕虫小技为荣,当赞美的浪潮退去后,被世人所可怜。

相比之下,丹尼尔笛福,一个经商碰上海滩,置业碰上破产,穷困潦倒的可怜虫,在40岁那一年,坐在书桌前,以自己心酸的往事为原型,创造出一个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顽强拼搏的鲁滨孙,赢得了世界的赞美,终成一代巨擘。

他前半生的那段失败经历,是上天在打磨他时留下的痕迹,经过岁月与失败的雕琢,他变成了一块沧桑而富有内涵的玉石,长时间的雕琢没有使他沉沦,反而为他的重生涅槃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相比起过早雕琢完成而经不起岁月洗礼的玉石,他则闪烁着永恒不退的光辉。

笛福在其有生之年里绽放光辉是幸运的,有的人穷其一生接受上天的打磨,在生命终结之后才熠熠生辉。梵高,一个一生都在接受现实残酷打磨的落魄画家,竭尽全力以柔弱的身躯去承受那不可承受之苦难。他用对生命的希望与憧憬,在一盆金黄灿烂的向日葵面前,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壮丽辉煌。

纵使比别人经受的苦难多,也要一路向前;纵使比别人忍受沉默的时间更长。也要负重前行;纵使前途一片愁云惨雾,也要勇往直前。

大器晚成,为时未晚,其绽放的光辉,足以照耀千秋万代。

4、另一方春色53分

高三(8)班叶之凡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无非都是茶,只是采制时节不同,“明前茶”固然贵如金,可谁又能否认“不知春”的风味独特,早一些和晚一些,有什么高下之分呢?

古往今来,大器晚成者比比皆是,白石老人七十多才画出传神的虾,却于画坛独领风骚,纵然成名晚,却有谁能与其争辉。

不知春,只因经历过春,所以绽放了,便是春天,不疾不缓,自有一种风度。

在元末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各地反元的斗争愈演愈烈,在张士诚和陈友谅激战正酣时,在一旁的朱元璋只是从一个小卒开始,逐步积蓄自己的实力,养精蓄锐,厚积薄发。纵然陈、张也是一代枭雄,但也随元朝灭于朱元璋手中。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朱元璋用行动诠释了他的诗。

原来,不知春并不意味着不懂春,正是懂得春的生机盎然,才幽幽绽放,一整个的春天都在每一片新芽里了。

茶,不知春;人,不争春。

在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时,各路IT精英无不想大显身手,期待自己某天能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精英,结果却在与同行精英的竞争中败退。反倒是一群不赶热潮,不赶高端的“草根”们最终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成就了如“阿里巴巴”这样的网站,而正是这样的网站更切合群众的需要,因而受人称赞也是不足为奇的。

哲学上有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叫“密涅瓦的猫头鹰”,它只在黄昏起飞,却观察到了一整天其他鸟的飞行踪迹,虽然人们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晚飞的鸟却未必逊“鸟”一筹。

无意苦争春,只因知道属于自己的时机还未到来。等待不是愚钝,恰是一种后知后觉的智慧,谁说先下手为强,谁说出名要趁早,积蓄了一个春天,照样“后发制人”,独享另一方“春色”。

5、万物皆各有其时53分

高三(13)班曾迪也许,五月后才舒展新芽的“不知春”也曾羡慕过在春天的双脚刚刚落地时就已绽放的明前茶吧?她曾多么想在山花烂漫的时候也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啊。可无奈自己注定了是春光逝去后,才能降临人间的仙子。

好一个“不知春”!

因为不知那春天的争奇斗艳,不知被微醺春风沐浴着的草长莺飞,她能幸运地知晓春繁落尽后,跳着华美舞步到来的夏日,她也能幸运地为爱茶的人所珍爱、所追捧,尽管这荣誉来得晚了些。她终于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舞会的女王。

坐在众星拱月的王座上,她是否会回想起那一段艳羡旁人的时光,然后笑着摇摇头、轻轻叹息?

人亦如花,盛开在不同的时节,有着不同的风采。秀兰邓波儿,那个满头小卷发、蹦蹦跳跳、嗓音甜美的洋娃娃,她的花期是在明媚的春天,光彩夺目,因青春是她拥有的资本,馥郁的芬芳足以令人心醉。而白石老人却是大器晚成,他有着秋天的厚重,果实是历经长年累月的沉淀而结成的,浓香而底蕴深厚。

我想起一句话,“人生是要算总账的”。此事是他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彼时或许换了另一个人站在时代的巅峰之上。因为每个人的特点和经历不同,人生的全盛期自然也不同。若是汲汲与身边的人做比较,或是一味羡慕他人的成就,恐怕是连自己的花期都要错过了的。“当你总在观察自己是不是比别人更幸福的时候,你已经离幸福越来越远了。”

更何况,是谁说羞涩、稚嫩的蓓蕾就一定不及盛放的花朵?生活不是一条跑道,大家都拼命地往一个终点—那唯一的标准奔跑,一群人伸着脖子朝前够的模样怪可笑的。生活必须得是一片宽广的草坪,容得下看书看报的,容得下嬉闹玩耍的,容得下懒懒地晒着太阳的。谁也不能说自己比谁更幸福,也不能说谁比自己更优秀。

我并不愿追随玄学家的布道,说:一切顺应天意,冥冥之中必有定数。但每朵花、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都有自己的一套活法,都会在不同的时期实现不同的价值。不必汲汲于追求成功,更不必羡慕他人盛放时的艳丽。我们只需默默地、不懈地汲取阳光和雨露,静静等待属于自己的花期,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万物皆各有其时。

6、世上纷扰香独放52分

高三(6)班胡登琴

“世上纷扰香独放,清风淡月自逍遥。”这般读来令人心旌摇曳唇齿留香的佳词绯句,让人的心都随之温柔地如同秋日清晨晨雾褪去的湖泊轻泛的涟漪。浮世倥偬,生命繁复得恰似一幅姹紫嫣红千娇百媚的画卷,太多的花事绚烂,拥挤出场,却也最终一齐扑向一往情深却无悔的死亡,直教人感叹这般喧闹争抢的欢娱凉薄难当。

想起白居易的那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绚烂至极的那一抹嫣红,似是迟了春日的邀约,惫懒偷睡而初醒,却将忘约凝结成一种遗世独立的姿态,从此羽化而登仙,成为诗人笔下魂牵梦萦又再无以为继的一段华美邂逅。最是那人间四月芳菲尽中的那一霎清明婉约,才使得素净简朴的山寺有如十里花街,让人行出步步绮丽。

心中的疏影横斜,却只为自己暗香浮动。无怪梅向来为士子才人所看重。从林逋的“梅妻鹤子”到王冕的墨梅图,那万象冰雪中的素蕊凝香,绿玉琅玕,是风骨,亦是佳梦。仓央嘉措曾说:“在世外夜夜听雪,才明白梅花不为任何人怒放。”举世无争而又逍遥自在,任时光纷落,银汉无声,她独守自己天地。疏淡天空下映衬的素净花枝,该是为人赞叹的。

如毛泽东笔下所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样的豁达与不争,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有散不尽的一段幽香。

又不禁想起大观园中那个爱菊成痴的女孩,固守着自己心中的木石前盟,在“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繁华之地,却只念着“孤标傲世偕谁隐”。黛玉是自省的,她无意与那株天香国色的洛阳牡丹一较长短,

下页

篇四:传统文化与高考作文

【阅读此文需支付2元】

传统文化与高考作文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化意蕴越来越深厚,对考生写作的文化要求也高了起来。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国大百科辞典》)龙应台认为,所谓文化,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文化美的内容层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各个历史时代所表现出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是每一个审美的个体所表达出的主观想象和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社会思潮、审美思潮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尽管这种状况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其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实质和表现都是大同小异,或者异曲同工的。

文化,是洋溢着鲜明地方特色的物质财富,因为它,我们的生活才丰满富足;文化,是浓缩着特有的人生智慧的精神财富,因为它,我们的生活才精彩纷呈。不要以为文化是内涵抽象的概念,因而莫测高深,其实我们天天都在与文化打交道。当你品尝一口家乡特有的水果时,那甜在心头的滋味就是文化;当你聆听一段祖母叙述家乡地名的最初故事时,那可能神秘而充满幻想的传说就是文化。你在校园中,享受的是校园文化;你在街市中,感受的是街市文化。当你读好书时,经典文化的韵味就在字里行间流淌;当你游览山水时,名人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是文化。你穿的衣服中有服饰文化,你吃的饭中有饮食文化,你接受的教育中有传统文化,你每天都行走在文化中,文化与你息息相关。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经过岁月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却一直传承到了现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像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戏曲文化,诗词文化等等,它们是我们民族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不少精华今天仍值得借鉴。

家乡文化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从小处说就是融化在每个人血液中的乡情,从大处说则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往往有着各不相同的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服饰餐饮等,都是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永恒的文化烙印。

文化艺术,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它像一块蘸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人们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它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文化艺术让人们发现,他们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历,他们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它让人们深深地感动并且陶醉,让人们懂得生活与审美的意义。文化艺术是一种“精神底色”,它追根究底是对人内心世界的关怀,人性的完善、和谐和全面是它的目标,自由、平等、公平、和谐是它的最高理想,文、史、哲、艺等皆为其载体和组成部分,并以其奇妙的组合,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与愉悦。

文化艺术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具有永恒的价值。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主流文化已经有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的精髓已经根植在中国人的思想里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在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和艺术等方面提出的主张,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从现代的角度看,儒家学说中平政爱民和举用贤才的政治思想,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以人为贵”的管理理念,不仅超越了时代,而且还超越了国界。一些西方国家的企业家和政治人物在制定本身的现代管理概念时,也都从儒家的经典中寻找智慧并取得了成功,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作出巨大贡献:儒家以“求道即求真-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终极价值目标,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儒家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儒家追求“求善与求美-讲道德重教化的精神”。无论如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学而优则仕,克己复礼等等,都有它与时俱进的意义。因此,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同时,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当然,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古老的节日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无论你走到哪里,过自己民族的节日都会让你找到自己的“根”。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十分发达,影响

较大的有春节、立春、元宵、上巳(三月三日)、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祭灶、除夕等。中国是个农耕的国家,节日起源都与时令节气、宗教祭祀有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过节的习俗和主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孕育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在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日益受到尊重的国际视野中,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它在海外华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重要传统节日来临的一刻,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民族情感。应当站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并重建中国的节日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彰显多元文化的民族性尤其显得重要。

茶文化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真正爱茶的人品着茶的“味”外之音——一种民族的审美趣尚,浸润着一派清雅的文化氛围,涵盖着一个清净的精神境界,充溢着一缕优美的诗的烟霞,提升着一种道德的精神素质。

民族文化

京剧、秦腔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发挥着巨大的教化作用,云南歌会展示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安塞腰鼓”传递着黄土地的文化信息,琴棋书画被文人雅士视为必修课的“四艺”,各民族舞龙、舞狮更是聚合人们情感、表现民族精神的载体。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等,都内蕴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淀,表达着多种的情感意向。

高考题例

[05年上海高考题]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

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思路解析]

这个作文题目用意主要是基于中学生对于流行文化的了解,这个题目对于中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好写的,因为这个作文材料把目前存在的几乎各种流行文化都包括进去了。(1)没看过武侠小说的可以写写广告。

(2)没看过韩剧的也可以写写时装表演,思考范围十分宽广,中学生基本上都有话可讲。(3)抓住“对于流行文化的看法”这个点,文章的文体应该写成议论文比较好。(4)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镜头中,镜头

一、二,说的是如何看待流行文化,为何流行文化会流行;而镜头三因为说的是广告对经典文化的消解,它与镜头一、二谈的不是一个问题,所以下笔时应该注意。

[06年北京高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解析]

“北京的符号”,它是城市“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你可以写“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还可以写“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等。

“符号很多,考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但是,考生如果能纵观古今,将北京的古老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不仅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从整个文章感觉上来看,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思维角度可以有以下一些:(1)写某一种或一类符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写为什么(或怎么样)保留以往的符号。(3)写为什么(或怎么样)创造新的符号。(4)写北京符号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5)写某一种或一类符号的文化特征和传承价值。(6)批判某一种或一类符号。(7)介绍、说明某一种或一类符号。(8)讲述某一种或一类符号的故事。当然,提笔时要写自己所熟悉了解的事物,防止因一知半解而造成失误。

[05年浙江高考题]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思路解析]

“一枝一叶一世界”内涵丰富,可以多元理解,包含小与大、有限与无限、瞬间和永恒等多重关系,这些关系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1)可以理解为一枝一叶组成一个世界。大是由小组成的,无数个瞬间和有限构成永恒和无限。这是一种“万物皆数”的观点,世界是由数构成的,在自然界,事物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虽然这种看世界的方法产生得很早,追求人文者努力想超越它,但是其真理的光芒依然闪耀。

(2)也可以理解为从一枝一叶看世界。由小见大,见微知著。由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从小事物看到大世界。

(3)还可以理解为一枝一叶就是一个世界。小就是大,一就是多,有限就是无限,瞬间就是永恒。话题大及无穷,深至无底。对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审美情感不同的考生来说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和题材内容,人人有话说,自由发挥的空间大。文学历史、生活琐事,社会现象,可以尽收笔底;伟大渺小、神圣卑微,亚历山大大帝铁蹄,古希腊文化、大汉盛唐,一阵秋风、一枝残荷、一本书,尘埃和宇宙,天地万物、世间万事、千秋万代,任何人、事与物都可以切题,都可以写。

[05年湖北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要求:自订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思路解析]

这个命题选用了一组俗语,很美,很有意蕴,充满了审美情趣。提示语“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给考生以思考得起点与思考的方向,也给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间。(1)首先要认真地阅读材料和准确地理解提示语:材料首先选用了五句关于“三”的俗语,它们内容虽然不同,形式虽然多样,但都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下页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