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2015年二轮复习: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系列四)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16:01:50 高中作文
2015年二轮复习: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系列四)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2015年二轮复习: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系列四)作文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

烟台永铭中学 崔俊杰

 

(十六)作文审题,审生活、审文章

 

审题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就是生活,是对某个生活面的特定思考;形式包括构思形式和语言表述形式,从审美效果的角度讲就是审美境界。作文审题,既审生活,也审文章;先审生活,再审文章。审生活是为了尊重生活,如实反映生活,便于抒发真情实感。审文章是为了求新、求准、求深,是为了艺术地反映生活,便于读者接受。无论是审生活还是审文章,其本质都是审人性,其核心都是审矛盾,其目的都在追求一种生活与艺术融合的最佳境界。境界就是矛盾,或者说境界靠矛盾来实现,而矛盾源于人性,是人性的外在表象。审题就是审人性,审人性的矛盾性,审矛盾的最佳境界。

审生活就是审生活的矛盾性、人性的矛盾性,和这个命题的核心矛盾相关联的一面,即生活中和这个命题的核心矛盾性质相同的现象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审文章就是审命题本身适合写成什么文体,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适合写成什么文体,以及因为考场的需要适合写成什么文体等,最终权衡选择。

高考作文要做到符合题意,就必须审好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审题直接关系到立意、选材和构思的优劣。所谓审题就是指对考题的认读与理解,其过程包括品读试题、领悟命题主旨、确立表达中心三个过程。

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材料的对比实质,它往往是揭示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多则材料,若它们的内容又具有对比特点,那么抓住对比实质尤其重要。2、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材料中总会有一两句暗示意旨的语句,或抒情、或议论、或对话,审题时要抓住。3、抓住材料的形象寓意。有些材料中描绘了形象,尤其是寓言故事,这些形象往往象征了现实社会的某类人或事。抓住了形象中的寓意,才算吃透材料的实质。4、抓住材料的哲理情趣。审题时要善于运用哲学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探究材料的哲理意旨。5、抓住材料的符号含义。如算式、漫画、特殊图案等。这些符号大多有其暗示或象征意义。审题时要结合其构图特点、文字说明,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准确把握其内在含义。

总之,审题要力求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十七)高考作文的立意策略

 

高考作文拿高分的要诀不是花拳绣腿的语言文字、狐假虎威的历史文化、时尚流行的包装外壳。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目的、意图、宗旨、中心,是指作者在反映现象、说明问题、发表主张的时候,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最基本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见解。立意,就是确定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旨。高考作文立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性思考,写出品位。文以意为主,意胜则文胜。考场作文的立意,正确是前提,但要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则要力求深邃、深远。这就看你的文章能否在深度上有所建树,在某个方面是否有超越大众化的见解,有没有对自然、社会、人类的关注,有没有深远的现实感和历史感,有没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有没有哲理性的思考。面对作文题要进行缜密而深刻的思考,对所写内容多做理性思考,力争写出一点哲理和思辨性,把主题向纵深开掘,做到主题的准、深、新,写出生活中蕴藏着的哲理,给人以精神的熏陶和心灵的引领。给人感染力十分强烈的文章总是立意深刻不落俗套,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浮光掠影的东西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要学会透过事物表面深入看到事物实质。

二呼唤情感,表达性灵。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好的立意必须建立在真性情的基础之上。任何文章都应当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人生经验的表达。因为体验生命文章才有灵魂,很多考生一下笔就是秦皇汉武、李白杜甫,全不见自己的思想,全被名人事迹淹没。文章是反映生活、表达观点、抒写情感的,所以写文章先要有想反映的生活,有想表达的观点,有想抒发的感情。一旦最本真的性灵得到张扬,那种源自天性的写作能力就能得以正常甚至超常的显现和发挥。

三厚实积淀,体悟生活。文章立意的深度与高度往往就是决定文章水平的重要因素。很多考生受平时思维习惯或思想水平的局限,对作文材料不能作深入的思考分析,挖掘不出事物的本质,抓不住关键。对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作文立意高下的重要标尺,感受文字,思想才能达到深化,情感才得以细化。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引导考生要关注社会、表达自我,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让考生在自然与人文中游弋,在科学与发展中探索,在社会与人生中寻觅,所以我们要学会洞察生活,独立思考,积累生活的智慧,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新颖、富有灵性智慧的文章。

 

 

(十八)高考作文的选材策略

 

处理好作文选材的典型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能力。选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文章的主题是否集中、是否鲜明,影响到文章的风格是否统一。典型性突出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之鲜明性,突出生活矛盾性与人性矛盾性,强调“言人之所不能言”。材料核心矛盾把握不准确就可能导致选材不典型。普遍性突出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之准确性,突出把握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强调“言人之所欲言”。材料核心矛盾把握不准确就可能导致选材不客观。处理好作文选材的典型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关键是要把握材料的核心矛盾和有意用于文章的素材的核心矛盾,只要能确保这两者矛盾性质的一致性,那么所选素材就是符合典型性原则和普遍性原则的。

如何选择新鲜、恰当、深刻的素材呢?

一、紧扣材料中心,选择自己最熟悉、有新意、有内涵的素材。选材就是要对众多的原始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使所选素材成为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也就是说所选素材要有可开拓的空间,否则就容易走入低稚贫乏的死胡同。因此在动笔写作之前,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储备,认真审题,打开思路,放宽视野,突破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避免素材的雷同和俗套。具体说,或独特------人无我有,或新鲜------我比人新,或有意蕴------我比人深,或平常------平中见奇、平常中见情趣。这样才能为作文的提升奠定基础。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务必重视积累写作素材。要不断反思个人生活,思考社会生活,盘活教材资源。

二、选择最佳的切入角度。在运用素材时,必须在突出中心上着力,对素材进行有的放矢的深入挖掘,紧扣中心展开论述,评议要在关键处,要克服文气不畅、主旨游离、轻重不当的弊病。要选准最佳角度,必须懂得一点抽象提升的方法。“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许多考生不是没有素材,而是苦于不知道如何使用,找不到素材与材料中心的内在联系,因此只得贴标签,显得非常生硬。其实我们掌握的素材即使有限,但只要善于运用,也会演绎出许多精彩,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牵线搭桥,善于做到素材与材料中心的对接,时时注意点题和照应,这种驾驭素材的功力是提升作文的关键。

三、引述素材要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所选用的素材能有效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没有偏离之感,没有叠加之嫌。列举素材不宜多,如果仅是素材的叠加,食古而不化,堆砌素材,则只能给人书橱之感。选材的精当要从文章的整体考虑,要树立全局的观念,认真审视衡量,看其是否是表现突出主题所必需的。不管某一局部细处如何生动形象富于文采,也不管某一素材如何珍稀来之不易,只要其与表现主题无益或与文章整体不协调,就要忍痛割爱。文章是个有机的整体,全体协调匀称才算美。引述素材不仅要有感性的叙述,更要有理性的分析,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分析,使所选素材紧紧围绕中心为主题服务。

 

 

(十九)高考作文的构思策略

 

作文构思的要诀就是要写出矛盾的对立统一,写出矛盾的性质转化。如果说审题是明确核心矛盾,立意是确立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构思就是设计矛盾的发展与转换。文章的形式只是躯壳,构思要确立的是表达思想的思维发展逻辑。构思的行文逻辑包括具体线索和抽象线索两类,即事物、人物和景物,感情、思绪和事件。相同的逻辑可能因为不同的写作修养而形成不同的构思境界。

法无定法,道无常道。能熟练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说明------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或事物属性,这是写作最低境界的要求。

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变化。要掌握一般体裁的构思特点,学会选择适合材料中心的体裁,适合自身写作特长的体裁,不盲目追赶时髦,这是写作的基本境界。

以无法为有法,文成法自立。这是写作的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

第一境界不求方法,只求表情达意;第二境界要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上,掌握一般的体裁特点;第三境界就是把表达方式与体裁特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构思风格。作文构思的形式侧重于构思逻辑,构思的内容侧重于构思的境界。好的构思应该将两者融为一体。

考场作文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临场缺乏快速构思的能力,势必影响作文的成功,那么有没有科学适用的考场快速构思方法呢?思维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思维的方法多样,在构思的时候常用的有对比思维、相似思维、角度思维、结构思维。

对比思维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把作文材料或作文论题所涉及的有关事物之间的相反或有差异的方面加以对照区别的思维方式。主要有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就是把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照,着重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它所蕴含的道理。横向对比就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对错误的或是不好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是美好的事物予以肯定。

相似思维是指由眼前的材料联想到与之相似的材料,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对类似事物的感知,它反映着事物之间的共同性,是事物间暂时联系的泛化或概括化的表现,在构思中主要有比喻和叠加同类这两种。比喻就是用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去概括而形象地说明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或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我们在写一些虚题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构思,如“青春”“信念”“爱”等。叠加同类,就是面对一个中心,可以用来作为写作素材的肯定不止一个,当我们找到第一个之后,可以运用相似思维,从时间、空间、性质等角度展开联想,这样就可以找到一组相同或相近的素材,这些素材组合到一起就有了极强的说服力,若以排比、铺陈的手段进行组合更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角度思维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言说。无论是观察一个人还是一件事或是对某个事件的探讨,我们总会有不同的角度,反映到写作中,就是记叙文的叙述人称变化,议论文的论证角度变化。

结构思维是指对文章的主题、素材、板块构造、段落安排等方面进行筹划的思维方式。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是:开头引出事件,渲染气氛;故事开端平淡中蕴藏矛盾;发展中矛盾产生,初起波澜;高潮时矛盾尖锐,人物性格充分展示;结局中矛盾得到解决,风平浪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分为两类: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在写作中如果能灵活运用以上几种思维进行创造性的构思,就会写出新颖别致的佳作来。

 

 

(二十)高考作文的表达策略

 

准确、鲜明、生动是语言的三要素,也是表达的三要素。准确,侧重特定语境中概念表述的具体与抽象,以把握概念的文化内涵为标准;鲜明,侧重特定语境中概念表述的明确与含蓄,以把握概念的艺术境界为标准;生动,侧重特定语境中概念表述的个别与一般,以把握概念的哲学思考为标准。

生活是艺术的生活,艺术是生活的艺术。

具体的事物要抽象化,抽象的事物要具体化,要突出准确性。单纯的具体不一定是准确的,也许是对艺术审美的破坏;抽象不见得就是板着脸,也许是某种简洁的形象;这要看语境的需要。

明确的意思要讲含蓄,含蓄的内容要讲明确,突出鲜明性。单纯的明确也不一定就是鲜明,缺少含蓄的鲜明,其实只能算是暴露,与鲜明无关。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含蓄,艺术需要含蓄,思想需要明确,文学要讲究艺术,更要讲究思想,文学是艺术与思想、明确与含蓄的高度融合。

个别现象要写出一般性,一般现象要写出个别特征,突出生动性。生动具有独特性、典型性,但独特性、典型性并不是个别的,而是许多个别锤炼成的独特与典型,也正因为是许多个别锤炼而成的,所以又带有普遍性、一般性,真正生动的作品都揭示了生活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只有在形象生动的表现中才更具审美价值。

表达,主要考察、判断考生对某一文体基本特征和状态的把握程度和在文章结构、主题组织方面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漂亮。

书悦之:讲究用笔,重视卷面。规范书写,文面洁净,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形怡之:或开门见山或运用修辞,雕饰凤头;打磨文段,撑圆猪肚;修饰豹尾,或悬想或点睛或升华,撞响警世钟;构架全篇,优化文章内部要素,集锦列帛、彩线穿珠、驱遣三例、诗文搭桥。采醉之:考场作文有思路、内容、语言三个要素,只有语言是显性的,或妙用词语增强鲜活,或美化句式增添文采,或精用修辞锦上添花,或遣词造句符合逻辑,让读者受到浸染。标示之:信息明示,点题显豁。作文评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考生把所有信息展示给阅卷老师的过程,所以考场作文表情达意用语应简洁明了,注意点题,或标题点题、或开头点题、或段中点题、或结尾点题。

考场作文五忌:文不对题,结构残缺松散,语言多病、平淡、废话连篇,文体四不像,书写潦草模糊有错别字。

篇一: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发展等级指导系列四:有创新素材

作文发展等级指导系列四:有创新

【知识精讲】

高考作文有创新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见解新颖。见解新颖,一是对同一事物或事件,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而不是人云亦云,简单地重复别人或重复自我。二是善于发现别人还没有发现的问题、现象、事物,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三是变换角度去认识事物或事件,也就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老问题,对于别人曾议论过的事物或事件有自己的新认识、新见解、新发现。高考作文中的见解新颖,关键在立意能质疑创新。运用发散思维,树立创新意识,表达创新理念、写出新颖的见解。应从多个角度思考,敢于地突破常规认识,突破思维定势,突破条条框框,提出出全新的见解。

2.材料新鲜。

材料新鲜,指新鲜的富有时代特征或与作文试题有关联新颖的材料,也就是新鲜的作文素材,写进文章的事件或资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新颖度。高考作文在选材真实、典型的总要求下,新鲜材料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当今社会热点、媒体焦点、大众关注的事情。二是自己生活圈中的典型人和事,或自己熟悉的其他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三是别人尚未用过或用得极少的名言佳句,课文内容,课外阅读、报刊资料、传播媒体的典型材料。四是从旧材料中“翻新”的材料。也就是以时代意识来观照自己所选取的旧材料,变换角度选用它,以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材料新鲜,是相对陈旧的和别人使用过的材料而言的,并非仅仅是人刚说过的话,刚发生过的事情,刚被人知道的事物,刚传播的新闻。新鲜典型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

3.构思新巧。

构思新巧,构思,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新巧,是作者构建的作文内容和形式新奇巧妙。构思包含三方面内容:(1)确定写作中心、写作角度和作文体裁。(2)选择题材和组织材料。(3)布局谋篇,确定表现形式。作文创新首推构思富有创意,这是最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从确立主意到运筹思路,从谋篇布局到剪裁材料,从过渡照应到遣词造句,都属于作文构思的系列思维活动,要做到“新巧”,就得把握整体进行创造性劳动,求得与众不同的文思。构思新巧,就是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充分展开想像,以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选择新的角度,新的体裁,新的材料,新形式,构思出独具见解,极富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

4.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就是能突破思维定势,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或结果:想像奇特、独到,或新颖别致,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主要从思维的方式和结果来说。鼓励学生在推理和想像上有超常之处,鼓励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有思考,有探索,有观点,有思想。

5.有个性色彩。

有个性色彩,是指一篇作文有某种特色,或构思立意,或表现手法,或篇章结构,或感情色彩,或语言风格??概而言之,只要努力把作文变成自己的独创性劳动。“性情面目,人人各具”,高考作文也就有了鲜明的个性色彩。

【点石成金】

【典例1】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800字。

中等作文

一步与一生

——马谡遗书

建安六年,司马懿同张颌引兵数万,来拒我师。丞相恐其夺街亭,断我咽喉之道,故欲出兵把守。吾因请往斩贼杀敌,为蜀效忠。

时军中有历经百战之魏延、高翔,勇猛难挡之赵云、邓芝,谨慎善谋之王平诸将,而丞相见吾言恳心切,更立军令状,竟以此重任托付于吾,吾大喜之。

及至街亭,吾自以为是,傲慢不逊,不听王平之良言忠谏,舍要道而屯军山上。孰料司马懿得知,遣大军愤然来攻,复断吾汲水之道,纵火焚山,大乱吾军。吾军疲于奔命,或死或降,大败。此时思之,吾心犹寒矣!

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信然!

想当初,关公驰骋沙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戎马一生,却终败走麦城,惨遭杀戮。何也?岂曰关公不善战,抑或不勇猛耶?非也,人皆强而骄,弱而奋,关公亦然。

街亭一战,吾自行其是,傲慢骄横,重蹈关公之覆辙也。今违丞相节度,举动失宜,以致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罪不容诛。此乃一步行之有蹇,今生恨之无穷也!

吾深知大行之期不远矣,人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吾今将肺腑之言相告,望蜀之谋臣武将戒之,切勿因饱读军书,熟谙战法而纸上谈兵,草莽行事;勿倚卒多士强而狂妄自重,轻敌不备。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当时时勉之。

吾一生东征西战,积于今,杀敌无数,于国于民已无怨矣。然今天下大势未定,吾“—着不慎,满盘皆输”,将魂归黄泉,此乃吾平生之大憾也。幸诸葛丞相运筹帷幄,料事如神,蜀之将卒可尽信之,切莫违其节度。

世事难料,诸君当居安思危,临危不惧,切不可一步重蹈吾之覆辙而遗恨终生。蜀营卧虎藏龙,英才辈出,若戮力同心,则一统天下,兴复汉室指日可待矣!如此,吾虽死亦含笑九泉矣。

罪人:马谡

【问题诊断】

这篇作文初看写得不错,作者用当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以“新瓶装老酒”的方式作内容上的创新,以“遗书”表达方式作形式上的创新。作文通过马谡的遗书演绎出一个哲理:“满招损,谦受益。”但是,本文只能是中等作文,主要问题在两方面:一是创新不够到位。作者基本上沿袭原著的内容,还套用了从前一些高考满分作文的语言,分析不够深入。二是字数没有达标。全文只有697字,比要求差103字,相对内容就显得单薄一些。作者创新思维如果再发散开些,分析再深刻一些,就是出彩的一类文。

出彩作文

一步与一生

路的两旁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气,前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古道,迷离神奇。

我准备沿着这条充满神秘的古道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一束极细的光

芒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它闪耀着

夺目的光芒。

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寻找那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

用心去发现一个刻满幸福的出口。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

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

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苍劲的字体中流淌着充满理性的溪流。

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仔细凝视,

仿佛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

“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

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

“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

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遗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粗衣淡定

地走了过去,在荒凉的黄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

江东去,浪淘尽’”。

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它谱写成一曲

沧桑而美丽的歌谣。

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

小字。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

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残忍阴险的秦桧从这里步入罪恶的深渊,杀岳飞,贬忠良,他的一

生必定是一个让人唾弃的一生,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居心叵测的陈水扁从这里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嘴角邪恶的笑容

干枯了他丑恶的灵魂。”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摸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有错!

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一

步!

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

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亮点分析】

作者构思新巧,把人生喻为两扇不同的门:刚直、正义之门与失败、罪恶之门,在关键时刻,一步之差,就会走进不同的门。这就把人生这一抽象的概念,化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作者引入了六个历史人物为材料,翻出了新意,前三个人物走出了正确的一步,迈进了刚直、正义之门;后三个,走出了错误的一步,进入了失败、罪恶之门,西楚霸王项羽身败名裂,残忍阴险的秦桧臭名昭著,台独分子陈水扁为中国人民所不齿。这就把一步与一生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作文中心明确而突出。作者还善于运用课文中的材料,并翻出了新意。语言优美,富于变化,有个性色彩。达到了发展等级“有创新”的标准。

【典例2】

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中等作文

季节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春天悄悄走过,火热的夏天不期而至,

这是充满壮志与豪情季节,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也在炙烤着人的心灵,而到“七月流火”,秋天到了,秋天是愁人的心绪,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情与怅然,在冬天,大家又盼望着春天早点儿到来。因为人们不想再受到这寒冷的折磨了。

我喜欢春天。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

年轻的母亲的手。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有人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我喜欢夏天。夏天的青蛙很多,在小径上走,时常可以听到抑扬地蛙鸣声。不知不觉地手痒了起来。我悄悄走到岸边捉青蛙。一只绿青蛙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纵身一跃,上前用手一捂,打开一看,没抓到!我不甘示弱,寻找起来,发现它正蹲在泥巴地上,我跳了上去。这一上去抓到了不要紧,双脚却陷在泥巴地里。在月明星稀夜晚,我独自一人,搬个椅子,坐在葡萄架下一边乘凉,一边数星星。

我喜欢秋天。那出类拔萃的花朵是葵花。葵花,它既不娇艳也不华贵。但它非凡的气质、傲然的姿态吸引着每个人。在它面前,会想到“高傲”这个词。是的,它们是高傲的,它们也并没有掩饰傲气,也没有故作姿态,只是凭着自己的铮铮铁骨昂首挺立,骄傲地、坦然地承受人们的目光。我们应该感谢秋天给予我们的厚爱,在百花凋落时,在严寒到来前,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该是给我们最好的赠品了。这使我想到了梵高,有人认为梵高是高傲的,又是令人同情的。他的一生是那么蹩脚与哀情,他烧焦的左手,割去的右耳也许是疼痛的,但并不一定是痛苦,自然更无法去想当然地以为他的不快乐与不幸福。如果你看见秋风中那金色的葵花田里,洋溢着梵高快乐的笑脸和无比的才情,也许你会相信,梵高的秋天并非哀情,它等同于热烈。

我喜欢秋天。雪花开始悠闲自在从天上慢慢地飘下来,落在小朋友们脸上,顿时冷嗖嗖的,接着雪纷纷扬扬,像春天满天飞舞的柳絮,覆盖了大地。小河、山村,到处是诗一般的境界,难怪古今中外有这么多诗人来赞颂雪的妩媚和壮丽,有这么多画家来描绘冬天那壮丽的雪景。你看,房屋边一条条银柱般的冰,往下垂着,真像一只只号角。此时此刻,冬天又好像一个雕刻家在日夜不停地劳动。

啊,冬天,你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无情,可怕;你不像春天的雷,夏天的雨,秋天的风那样喧哗。你是与众不同的,我爱你,爱你那独特的恬静之美!

【问题诊断】

作文表达流畅,语言优美,文气贯通。初看是篇挺不错的作文。但仔细推敲,这篇作文犯了高中生作文的“通病”:一是创新不够。作文只是平常写法,缺乏新的创意,没有个性特点。二是贪大求全。作者写了四个季节,平分秋色,重点不明确。三是挖掘不深。作者对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刻,语言虽然优美,但是浅尝辄止,没有一点深入,以小见大。

出彩作文

季节

春,是情人的眼眸,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顾盼流转;

夏,是热烈的灵魂,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与豪情;秋,

是愁人的心绪,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情与怅然;冬,是勇士的信

念,那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义无反顾。

最爱是秋,并非她的萧瑟与惆怅,只因那是葵花盛放的季节。

她总让我莫名地想起才女李清照,每一种伤感都饱含哲理,还有,还有

那个日日在葵花丛中作画的天才画家。

我只愿意相信,梵高一直生活在他的秋季。于他而言,四季

的更迭只是惘然;于他而言,有葵花的地方,就有天堂。所以有人说,

梵高的一生是悲哀的,因为他把心驻扎在秋天。心在秋天,则是“愁”,

这也注定了他一辈子的孤独与疯狂。

大多数人认为梵高的一生是那么蹩脚与哀情,他烧焦的左

手,割去的右耳也许是疼痛的,但并不一定是痛苦,自然更无法去想当

然地以为他的不快乐与不幸福。也许我们宁愿相信,在这个天才画家眼

里的世界是残缺的,因为我最爱的庄子说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在

水里是不快乐的?

谁又能说生活在秋天的梵高是不幸的呢?如果你看见秋风

中那金色的葵花田里,洋溢着梵高快乐的笑脸和无比的才情,也许你会

相信,梵高的秋天并非哀情,它等同于热烈。

是那个宋朝的女子吗?从欢愉的春季走向烂漫的夏季,越过

难挨的冷冬,最终决定停留在落叶纷飞的深秋,带着内心的哀愁和思念,

倚着窗儿,吟咏出那些缠绵哀婉的词。

李清照在唱什么?我相信她不是在唱“凄凄惨惨戚戚”的秋

天,她在感怀春光,春太美,太绚烂;她在伤怀夏日,夏太烈,太决绝;

她在痛苦冬天,冬太冷,太彻骨。所有的所有,带去她先前的安定与快

乐。只有秋天,配合她凄冷的心情,告诉她这世上,另有一季,可作她

人生的注脚。

何必为清照生活在秋季而感伤?如若没有那金黄零落的秋

季,谁为清照满心的愁苦作序?那么那些充满才情与怅然情怀的词句,

将不复存在了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清照内心奔赴家园的温暖

回音。

秋天,并不是一片落叶的终结,亦不是一朵残花的最后姿态。

她只是一段蛰伏,孕育下个季节的辉煌。

谁说秋天一定是凄苦惆怅的?只是没有人留意到她金色炫

目的美感。好比日落,日落前的余晖并非是那临死前的挣扎,而是云霞

在生命终结前的最后一支舞蹈。她不是在诉说挣扎的痛苦,而是在唱生

命最后的赞歌。秋季,是季节平衡的一种需要,比如海涅的诗歌。

我想这秋,正包含了四季,她有春的温馨、夏的热烈、冬的

严酷,她是那四季最好的诠释者。

在四季的时光里,是我在边跑边仰望。

【亮点分析】

作者见解新颖,写出了秋天这个季节蕴含了大自然的规律与奥秘。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暑去寒来,周而复始,具有轮回、更替、变化的特性,具有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秋天是“四季最好的诠释者”。许多人将“秋天”与“凄凉”联系在一起,可作者从另一个角度看秋天,甚至认为李清照、凡高也不一定是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感到秋天的凄凉和悲伤,他们也可能有愉快的一面呢,并以庄子说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在水里是不快乐的”话加以印证,构思新巧,富有个性色彩。达到了发展等级“有创新”的标准。

【归纳拓展】

1.命题作文

〔知识精讲〕

命题作文的限制比较紧,创新的范围相对比较小点,但依然有一定的创新空间。半命题作文的限制相对宽

下页

篇二:2015年高三语文

(1)长句与短句相结合。长句与短句穿插、交替运用,可以让句式显得灵活多变。语言参差错落,富有节奏感,很好地为表情达意服务。

(2)概括与具体相结合。优秀议论文的语言应该富有思辨性。它是文采斐然的,但不能华而不实;它是材料充实的,却不是完整情节的记录。在议论文中,我们学习运用概括性语言与具象性表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议论语言更有思辨的力度。概括语言多是抽象的、凝练的,包含着深刻思想的;具体语言多是形象的、描述的,含有一定修辞手法的。这二者应当紧密结合。

(3)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交替使用。这四种句式分别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在考场上如果能灵活运用不同语气的句子,便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得详尽明白,感情强烈。

3.“有文采”应注意的问题

(1)最高的文采,是“有内涵”的文采,是优美畅达语言背后流淌着的思想之源;一味求美,堆砌华丽辞藻,美就会向丑转化。

(2)考场作文语言形象、生动,不可为了追求文采而故弄玄虚,使语意晦涩难懂。

(3)平时阅读要有“文采”意识,遇到表现力强的语句应随时积累,读点报纸杂志(如《求学》《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以资借鉴。

二、佳作剖析

如何做到有文采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回想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文名篇,哪一篇不是文采斐然,令人回味不已、拍案叫绝呢。高考作文亦如此:言之无文,高分难得。考场上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会让阅卷老师爱不释手,赞赏有加。

《考试说明》对“有文采”的具体要求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表现力”。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呢?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灵活的句式让语言灵动多变

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指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一篇文章,一段话,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才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让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1)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因此,我们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就能因此增色。

(2)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一般有下面几种: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如“虽然??但是”的倒装、“尽管??也”的倒装等)。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3)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以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散句比较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人。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

边练边悟1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个片段表明自己的观点。要求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活中的风雨险阻不可避免,然而凭借担当与毅力,生命之舟畅行水上。生命的丈量者史铁生以淡定向我们诠释了无畏的力量。他双腿残疾却没有意志消弭;他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站立的人走得更远;他忍受病痛,却自愿在死后捐出器官;他在人生最好的时刻失去双腿,但地坛里的思索与感悟却让他的灵魂站得更高,更挺。只因为他承担起作为一个自立于天地间的人的责任,唱响了属于他的激昂旋律,他的文字、他的思想无疑都将他推向了成就的顶峰。

2.多样的修辞让语言亮丽多姿

修辞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如满分作文《你不是我的航向》:

当我们看见别人不顾红灯、横穿马路时,请理性地阻止自己的脚步跨过斑马线;当我们看见别人随意插队时,请抵制你内心模仿的冲动;当我们看见别人不愿意给老奶奶让位时,请你不要学着无动于衷。当你面对生活的种种冷漠与不道德,请不要无端地盲从,翻翻脑海中那本理性的词典,来指导你现实中的行动。

运用排比句式,指出了现实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启示人们要注意在生活中无端的盲从,只会让你找不到自己的航向,失去原来的自我。运用排比,让文章显得气势贯通,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很多时候修辞手法不是单一使用的,而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于一段话中,如:

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上留下了脚印。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三种修辞,使文字灵动,摇曳多姿。

边练边悟2请以“人生的赛跑”为话题,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生的赛跑有时好比龟与兔比赛一样,龟比兔慢,但活得长,兔比龟快,但死得早。看你如何权衡。人生的赛跑有时又好比雷锋和一个长寿的恶人相比一样,前者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活得虽短,但精神长存;后者生得猥琐,人人都嫌其活得太长。看你的选择。人生的赛跑让执著于赛跑的人累得满头是汗,而忘掉在赛跑的人会看到满眼的风景,不知不觉中停下脚下的步履??

下页余下全文

2015年高三语文

如何使文章真挚感人

“感情真挚”是文章的生命。它旗帜鲜明地反对虚假的、造作的、苍白的乃至庸俗、颓废的文章。写文章,应渗入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真挚感情。人们说,写作是生命的运动。一篇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好比苍白的文字符号,就像不见一点涟漪的水面,也就没有感动人心的力量。“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实的情感,使感情的流露能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

那么,怎样才能为你的文章注入真挚的感情,让它达到“感人心”的效果呢?

1.用心感悟,体察真情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有,生活中感人的事情也到处都有,缺乏的是发现。只要用心去感悟,去领会,就会发现那些感人的片段、感人的事件。如:有一位考生写高考前,母亲为了给“我”补充营养,每周杀一只鸡,而有一次一只鸡拼命挣扎、逃离死亡的事情来行文。这本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却从“厨房中响亮的长鸣,绝美的一跃,为它赢得了生的机会”中感悟到“它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拒绝了平庸,超越了平凡”,“对于它,我只有敬意”的真情跃然纸上。这种真情的自然流露无疑是用心感悟生活、体察生活的结果。

边练边悟1根据下面文段提供的情境,围绕“母爱”续写一个片段。

街上的行人很少,阴郁的天空下是一个沉闷得令人压抑的世界。我走在街上,不知不觉地为这清冷的气息所感染,仿佛整个人也变得深沉起来。我静静地体会那份少有的冷清和闲适,任愁绪在心头微微荡漾,脚步在不经意间变得沉重。

天快黑了,母亲又在巷口等着我吧。我踌躇着,还是改了方向,漫无目的地继续走着。我很疲倦,也很苦闷,紧张的学习生活总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令我

喘不过气来。我想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一下这生活的意义,却怎么也理不清头绪。

路灯亮起来了,冬夜开始呈现它特有的冷峻与威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回到了我家的巷口,我一眼便看到了母亲。厚厚的羽绒服裹着她单薄的身子,闪亮的眸子里写满了焦虑和等待。我停住了,感冒的母亲不知在寒冷中等了我多长时间,母亲赶忙走过来抓住我的手,没有丝毫的埋怨与责怪,只是关心地询问我为什么晚了。我和母亲走在巷子里,听她絮絮叨叨地叮嘱,脑子里无法抹掉刚才她那焦虑的眼神。我想起无数个这样的夜晚,春夏秋冬,雨雪冷暖,母亲立在巷口,等她的女儿回家。每一次黑暗中被母亲紧紧地握住双手,每一次无助时母亲为我遮风挡雨,每一次彷徨中母亲替我化解心中的苦闷,一件件历历在目。我心中那一团乱麻顿时燃烧起来。突然就有两行热泪滑过脸颊,一切的一切在这一瞬间凝固又融化,随着我的热泪涌了出来。我的心情猛然间豁朗了,在伟大的母爱面前,一切挫折和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2.选材真实,融入真情

写作文,尤其是记叙类文章,一定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材典型、感人,就能够让写出的文章真情流淌。如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写了这么一件事:

“我”奶奶八十岁了,爷爷大奶奶三岁,而两人的身体状况相差很大:奶奶眼不昏耳不聋,爷爷行动不便。这样一对老人很多年生活在一起,奶奶养成了一个习惯——“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这种做法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便努力去探求答案,最后谜底解开——“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因此发表了自己的感慨: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所选取的事件,在我们看来可能并不新奇,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这样的故事每一天都在上演,但经过的加工,就具有了感人的力量,原因何在?那就是真实。因为有亲身经历,有亲身体会,所以将事件写得很真实,因此具有了感人的力量。

边练边悟2下面是一段写父爱的文字,语言通顺,中心明确,但在表达情感方面存在问题,请简要分析并进行升格。

爸爸非常爱我。他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百般呵护,他深深地爱着我,在他心中,只有我最重要。可以说,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爸爸呀,我最亲爱的爸爸,您深爱着我,我也永远深爱着您。

分析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升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析点评爸爸怎样爱我?爸爸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段文字内容空洞,空喊口号,爸爸的爱没有具体表现出来,因此,没有抒写出真情实感,并不能真正打动读者。那么,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呢?那就要“化虚为实”,即把无形的父爱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在叙事中做到情物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这样,让人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受到要表达的情。当然,表达的情也可以化为物或人,做到情物交融、情人交融。

升格示例爸爸,今天看到窗前临风摇曳的竹,我便想起了您对我的爱。不能忘记,几回回,您用宽实的肩膀把我高高地托起,在遍地的花草间奔跑;不能忘记,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满身灰尘,满身汗水,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不能忘记,在我深夜生病时,您不顾一天的劳累,不顾外边风狂雨骤,背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奔向卫生院;不能忘记,我康复出院时,您喜极而泣的憔悴面容。爸爸啊,每次看您,我都抑制不住伤感的泪水,不顾心痛的泪珠串串地落在您的双肩,向您诉说着日思夜想的牵挂。

3.深入思考,升华真情

有些同学,总不注意那些身边的小事,觉得它们无关紧要,根本没有感人的力量。其实,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思考,你就会发现它们身上的熠熠光彩。如2015届高考模拟天津卷《感受爱,感恩爱》的片段:

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次因为一点小事跟母亲拌了嘴,于是赌气,晚饭也不吃就去上学了。下了晚自习开始饥肠辘辘,后悔当初没把肚子填饱再出门。在出校门的那一刻,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是我的母亲她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说:“孩子,饿了吧,赶紧把它吃了。”当时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我一边流泪一边啃着鸡腿,反思着这样的爱,是呀,他们用无声的爱呵护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们却把这种爱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甚至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憎恨父亲的严厉批评,殊不知这样的亲情是需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铭记,去报答的。学会感受父母那崇高无私的爱,学会感谢他们对我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母亲为孩子送饭,是很多同学多见不怪的事情,这位考生却能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味道,因为那里面包裹着浓浓的爱。开动脑筋,深入思考,你就会有与别人不同的发现,也就会让文章显得与众不同,具有感人的力量。

下页余下全文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专题复习训练(大纲版):作文序列化提升专题九Word版含答案]

专题九深刻——府城深深深几许

阅卷老师是如何就“深刻”评分的

1.作文是否达到立意深刻,具体表现为三条标准要求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在作文中,通过记叙、描述、议论某种现象,进一步发现现象的真相,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总结出经验教训。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预测其导致的结果。

(3)观点具有启发性

提出的观点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警醒和反思。

2.评卷老师具体的操作标准

(1)看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先。“意”是文章的中心和灵魂。“深刻”,首先看你文章的立意深刻与否。一看你能否化大为小,从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往往更能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二看你能否对材料作深入的挖掘,从中产生独特的见解,发“前人之未发”,道“同学之未道”。

(2)看“深刻”技法的运用

“深刻”是有具体标准的。在文中,看你是否使用了几种常用常见的“深刻”技法。如议论文,只能清楚是什么,有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怎么办,不会用内外因果法去分析问题,不会用辩证法去分析问题;记叙文,只会就事写事,就人写人,这样都不会使文章升华。

(3)看能否贴近现实、反映生活,使阅卷老师产生共鸣

3.考场作文要做到立意深刻,提升在“深刻”得分点上的等级,可以运用以下三种写作技巧

(1)深入追问法

文章表现或引用了某一材料后,要进一步追问现象的真相、原因、结果等。

(2)扩展联系法

由文章的材料、观点扩展开去,联系更大范围的现象展开分析说理。

(3)上升哲理法

从文章的材料中概括提炼出观点,从人生、处事、文化、历史等大方面展开思考。

现场佳作

清醒面对祖国巨变

2011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

近年来,中国的大国崛起可谓赚足了不少人的眼球,以至成为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而国

人似乎也十分赞同。高呼“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等乃是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

对于此,我在为祖国崛起而深感骄傲的同时,也有着一丝担心——我们是否在一些成就面前失去了清醒?

就“经济成就”而言,诚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突出。我国已于去年成为GDP世界

“深刻”要求作文的见解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记叙性文章要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议论性文章要说理透彻,思想深刻。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透过表象,透过局部,透过暂时,深入探究事物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根本属性。

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如果我们写记叙文能够透过事件的过程或人物的表现,积极地反映生活或展示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写议论文能够透过纷繁芜杂的事物表象抓住问题的核心,那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了。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有以下四种基本途径。

①概括共性:探究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事物的本质。

②探究背景:探究现象存在的背景,凸显事物的本质。

③比较异同:通过比较异同来辨析事物的本质。

④辩证分析: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现象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在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思维过程看,“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有两个方向:一是由果寻因,二是循因导果。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一因可以多果,一果可以多因。如2010年江苏卷作文“绿色生活”,一考生在剖析当前实现“绿色生活”的深层次原因时,就用了一果多因的分析方法:发展现状的制约,理念还没有切实地深入人心,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的欲望太多太疯狂等。

(3)观点具有启发性

“观点具有启发性”主要指观点要富含哲理,具有思辨性,能让读者有所感悟,观点新颖独到,使人看后能够对某个问题豁然开朗。如2010年北京卷命题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一考生立意新颖,比较北大与清华两所名校后,把北大比作“仰望星空”,作为中国的文化领袖站在时代前沿,把清华比作“脚踏实地”,踏实为社会作贡献。观点颇具启发性。

2.怎样使文章“深刻”

(1)关注社会现实,能发现现实中值得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新颖在于有独到发现,包括对历史和对现实的发现。就学生来说,最重要也是最可能的,还是对现实有所发现的问题。不少好文章都对社会有所感,甚至对某些社会不良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但它很正确,能促进人思考,推动社会进步,这就很有意义,能让阅卷老师会心一笑。

(2)认真学习理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比如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要从政治理论的学习中真正汲取营养,这种得益于政治而收效于高考作文的事情,过去经常出现。学习政治,绝不只是死记硬背,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观点,学习辩证的分析方法,如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偶然看必然等。这种辩证的分析方法,理科学生也应该掌握。

(3)善于多向思维、求异思维

善于多向思维,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观察问题,努力寻找新颖的见解;善于求异思维,反向、侧向思考问题,提出与常见观点不同的观点。

①反向(逆向)思维法

确立一个鲜明的中心,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可从问题的对立面去思考。但所持观点或所得见解要经得起自我反驳,使说理周密,不带片面性。用逆向思维法可能会有创新的、独到的深刻见解。

例如:a.不要班门弄斧(弄斧要到班门,这样才能超越自我,符合当今社会的竞争形式)b.莫学杞人忧天(要有“忧天”意识,像环保、计划生育等)

c.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是内因)

d.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臭皮匠不可能赛过诸葛亮,一般人才与精英人才之关系)e.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为什么不能吃天鹅肉,只要有理想,有追求)

f.知足常乐(不知足才能常乐,人在不断进取中享受过程的快乐)

运用逆向思维一定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对有些传统的得到公认的说法不要轻易地否认,所谓“逆向”,有时不过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而已。应当注意的是有些“敏感”问题、国家政策等,不可妄言,不要去“逆向”。

②比较思维法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人们正是看到了事物的差别,从它们的不同中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从而才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较有纵比和横比两种情况。纵比就是将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它的发展趋势。例如,近三年和前三年相比,中国大陆中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横比则是将同类的不同事物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它们的特点。例如,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同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对比,看看高低如何,各有什么特点。这些对比都有助于深入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通过与相关或相对事物的比较,或求同,或求异,以正确地认识事物,把道理讲透。

③发散思维法

善于对一个观点从不同方向作辐射式联想,或一层深入一层地想下去。这就是俗称的“多角度思考”。

例如:关于诚实人

a.做诚实人,说诚实话,办诚实事

b.做人不能诚实,诚实人吃亏

c.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

d.诚实人终究不吃亏

e.诚实不等于愚蠢、糊涂、无能

f.诚实人朋友多,朋友多了路好走

g.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h.诚实与虚伪

④“三问”思维法

就是对一个话题或观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采用追问的方式,自问自答,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观点、看法。

例如:关于素质教育,可以从“为什么”角度不断追问,得出观点。

为什么要素质教育?因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为什么负担过重?因为考试压力大,竞争激烈。

为什么竞争激烈?因为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为什么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为我国经济、科技实力不足。

为什么实力不足???

(4)“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有的是把典型的小事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上去思考。例如从一个人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变化,认识到社会的变化。有的是看到事物的苗头,预测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从而看出它的意义。教材里提到的,商朝的箕子由商纣王吃饭的变化,看到了纣王思想的变化,想到国家前途,预见了商朝的灭亡。有的是从看似不相干的小事,悟出了带有普遍性的道理。《游褒禅山记》就是由登山这件小事,悟出了治学、做事的大道理。

1.思考下面的事物或情况,对它们进行两面性分析,或运用求异思维,提炼出新颖深刻的见

解。

(1)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