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16:15:40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

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吴卫东

 

 寓意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往往选用寓言故事或者其它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来命制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进行作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材料作文,由于寓意的隐蔽性、暗示性、深刻性等特点,审题立意方面的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会偏题。那么,面对这类作文审题立意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明中心 

 

明确中心,就是要弄清材料的寓意,寓意清楚了,立意也就有方向了。

 

(一)抓关键

 

这里的关键既指关键词也指关键句,抓住这些,就能把握材料的中心,做到准确立意。

【例】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而该关键句的关键词是“别人的光芒”,第三自然段进一步补充说明了钻石如何对待别人光芒的方式——借用、利用。

立意:懂得借力;善用人者得天下;因你闪亮而闪亮;善假于物;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等等。

 

(二)巧概括

 

有些寓意类材料,主要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几乎找不到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这时就要通过分析层次、筛选信息、提炼整合等方法巧妙概括出材料的中心。

【例】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这则材料没有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需要我们分析层次、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材料分两层,第一层写一个卖草帽的老人,利用猴子善于模仿的特性智取了被猴子拿走的草帽;第二层写他的孙子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依旧采用他爷爷的做法,结果出人意料,受到了众猴的嘲笑。材料的中心可以概括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立意:要批判地继承;经验主义要不得;要进行创新等等。

 

二、找对象

 

寓意类材料作文对象有的比较单一,有的比较复杂,一般说来,材料中涉及几个对象,就可能有几种立意角度。

 

(一)单一对象

 

   这类材料,对象往往只有一个,只要围绕这个对象分析其主要的行为就可以提炼出立意。

【例】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材料的对象就是蜗牛,主要行为:想东游泰山,但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后来想南下长江,又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在草丛之中。

立意:确立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执着追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等等。

 

(二)多个对象

 

这类材料,对象至少有两个或者更多。首先要依次找出材料中的对象;其次要细致分析每个对象的主要行为;然后准确提炼立意;最后要根据材料叙述重点把握主要对象确定最佳立意。

【例】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这则材料主要有两个对象,一个是鲸,主要行为:穷追不舍,浑然不觉,进入险境无法动弹,结果是面对死亡;一个是沙丁鱼,主要行为:逃命,冲向海滩,获得机会,结果是成功逃生。

从不同对象出发,有以下立意:

鲸:强者仗恃优势而无所顾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该撒手时就撒手(学会放弃)等等。

沙丁鱼:用智慧战胜强敌;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面对强敌不慌乱,从容应对等等。

 

三、析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由果溯因提炼立意通常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一果多因

这类材料情节单一,从结果推求原因,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不止一种,每一种原因都可以成为立意方向。

【例】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果是“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大树对小虫的攻击重视程度不够。

立意:祸患常积于忽微;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

一是小虫不停的攻击。

立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咬定目标不放松等等。

(二)多果多因

这类材料,由多人、多事或多物构成,情节曲折,层次繁复,内涵丰富,首先必须清晰地梳理出各种因果关系;然后提炼立意;最后确定适合写作的最佳角度。

【例】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的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也因此而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经成为了沉重负担。

企鹅说:我已经把翅膀变成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在海洋的深处自由来往。……

上帝突然发现现场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里干啥?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是我的灵魂却可以飞翔,它带着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上帝听了后,感喟良久,说:我赐给了你们最珍贵的翅膀,你们却浪费在身上;我没有赐给人以翅膀,他们却有了灵魂的飞翔,这是一切飞翔中最崇高的翅膀!

这则材料涉及的对象非常多:上帝、鹰、鸵鸟、企鹅和一个人,结果也比较复杂,每个结果都有对应的原因。

结果一:上帝把翅膀给了鹰,鹰用翅膀飞翔。原因:鹰需要翅膀。

结果二:上帝把翅膀给了鸵鸟,鸵鸟从没派过用场。原因:鸵鸟不需要翅膀,有了反而成为累赘。

结果三:上帝把翅膀给了企鹅,企鹅却把翅膀变成了鳍。原因:企鹅需要的是在海洋深处自由来往,翅膀对它来说也没有用。

从鹰、驼鸟、企鹅的角度立意:同样的翅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用处,也就是说,相同的东西(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不同的用处。

结果四:人没有翅膀却能飞行。原因:可以用灵魂飞翔。

立意:让心灵的翅膀去飞翔;不依赖别人的恩赐;路是人走出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等等。

结果五:上帝给了鹰、鸵鸟、企鹅翅膀,却没有给人翅膀。原因:有偏爱之心。

立意:对人、事、物要公平公正。

 

四、看褒贬

 

有的寓意类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种现象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或褒或贬,或喜或怒,或爱或憎等等,在审题立意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导致偏题。

 

(一)情感倾向惟一

 

这类材料,作者态度明朗,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稍加分析即可知道,一般没有多重理解。

【例】《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这则材料的情感倾向从“总想”、“所谓”、“最终”等词语可以揣摩出,作者对朱平曼显然持否定态度,如果认为朱平曼为了学成技艺,不惜代价,顽强执着,永不言弃,因而大加宣扬、赞颂,那就偏题了。

以下立意都符合要求:盲目空想者一事无成;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等等。

 

(二)情感倾向多维

 

这类材料,作者态度不是一味赞扬,也不是一味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例】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材料中的乌鸦学鹰没有成功,是因为它既不具备老鹰的客观条件,又不能从主观上认识自我,材料借助牧羊人的话表明了对乌鸦的态度。

立意:找准自己的位置;要量力而行;盲目模仿必然导致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忘乎所以;一切应从实际出发等等。

但是材料中又说乌鸦羡慕老鹰,不只是“临渊羡鱼”,而是为实现梦想“拼命练习”,这一情感倾向又主要借助于孩子的话来表明。

据此又有新的立意:要有勇气挑战自己;要勇于尝试等等。

还可以综合牧羊人和小孩子的话理解材料的情感倾向,辩证立意:可贵的勇气与科学的态度;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等等。

 

五、求异同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则寓意类的材料,审题立意时,必须对材料进行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炼出恰当的立意。

 

(一)求同法

 

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首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材料一: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发现仙人掌会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

材料二:同样恶劣的环境,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以上为多则寓意类的材料作文。第一则写仙人掌在不利的环境中卷起叶片以求在大漠中生存下去;第二则写沙漠大黄伸展叶片从而开出了娇艳的花朵。虽然仙人掌和大黄面对干旱的沙漠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共同点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

立意:适者(智者)生存;懂得改变自己,以适应变化了(变坏了)的环境等等。

 

(二)求异法

 

多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首先也要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个相异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仍以上述那两则材料为例,我们还可以运用求异的方法立意。为了能够生存,面对同样的不利环境,仙人掌和大黄求生的方法不一样。

一个是内敛,以守为攻。

立意:在恶劣的环境中,我们要收起自己的锋芒,这是生存的智慧。

一个是外放,以攻为守。

立意:在恶劣的环境中,就是要挑战极限,这是生命的怒放。

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宁内敛不外放;宁外放不内敛;该内敛时则内敛,该外放时则外放等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介绍的各种方法有时用其中的一种即能奏效,有时需要多管齐下,一切得从材料实际出发,因材制宜,因文生法。审题立意时既要立足文本,不脱离所给材料,又要善于联想和想象,由物及人,由自然及社会;写作时还要联系自己以及社会现实生活,而不能就事论事。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既切合材料意旨、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的作文!

篇一: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寓意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往往选用寓言故事或者其它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来命制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进行作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材料作文,由于寓意的隐蔽性、暗示性、深刻性等特点,审题立意方面的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会偏题。那么,面对这类作文审题立意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明中心

明确中心,就是要弄清材料的寓意,寓意清楚了,立意也就有方向了。

(一)抓关键

这里的关键既指关键词也指关键句,抓住这些,就能把握材料的中心,做到准确立意。

【例】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而该关键句的关键词是“别人的光芒”,

帽;

沙丁鱼:用智慧战胜强敌;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面对强敌不慌乱,从容应对等等。

三、析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由果溯因提炼立意通常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一果多因

这类材料情节单一,从结果推求原因,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不止一种,每一种原因都可以成为立意方向。

【例】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果是“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大树对小虫的攻击重视程度不够。

立意:祸患常积于忽微;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

一是小虫不停的攻击。

立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咬定目标不放松等等。

(二)多果多因

这类材料,由多人、多事或多物构成,情节曲折,层次繁复,内涵丰富,首先必须清晰地梳理出各种因果关系;然后提炼立意;最后确定适合写作的最佳角度。

【例】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的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也因此而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经成为了沉重负担。

企鹅说:我已经把翅膀变成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在海洋的深处自由来往。……

上帝突然发现现场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里干啥?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是我的灵魂却可以飞翔,它带着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

的地方。

上帝听了后,感喟良久,说:我赐给了你们最珍贵的翅膀,你们却浪费在身上;我没有赐给人以翅膀,他们却有了灵魂的飞翔,这是一切飞翔中最崇高的翅膀!

这则材料涉及的对象非常多:上帝、鹰、鸵鸟、企鹅和一个人,结果也比较复杂,每个结果都有对应的原因。

结果一:上帝把翅膀给了鹰,鹰用翅膀飞翔。原因:鹰需要翅膀。

结果二:上帝把翅膀给了鸵鸟,鸵鸟从没派过用场。原因:鸵鸟不需要翅膀,有了反而成为累赘。

结果三:上帝把翅膀给了企鹅,企鹅却把翅膀变成了鳍。原因:企鹅需要的是在海洋深处自由来往,翅膀对它来说也没有用。

从鹰、驼鸟、企鹅的角度立意:同样的翅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用处,也就是说,相同的东西(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不同的用处。

结果四:人没有翅膀却能飞行。原因:可以用灵魂飞翔。

立意:让心灵的翅膀去飞翔;不依赖别人的恩赐;路是人走出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等等。

结果五:上帝给了鹰、鸵鸟、企鹅翅膀,却没有给人翅膀。原因:有偏爱之心。

立意:对人、事、物要公平公正。

四、看褒贬

有的寓意类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种现象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或褒或贬,或喜或怒,或爱或憎等等,在审题立意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导致偏题。

(一)情感倾向惟一

这类材料,作者态度明朗,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稍加分析即可知道,一般没有多重理解。

【例】《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这则材料的情感倾向从“总想”、“所谓”、“最终”等词语可以揣摩出,作者对朱平曼显然持否定态度,如果认为朱平曼为了学成技艺,不惜代价,顽强执着,永不言弃,因而大加宣扬、赞颂,那就偏题了。

以下立意都符合要求:盲目空想者一事无成;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等等。

(二)情感倾向多维

这类材料,作者态度不是一味赞扬,也不是一味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例】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材料中的乌鸦学鹰没有成功,是因为它既不具备老鹰的客观条件,又不能从主观上认识自我,材料借助牧羊人的话表明了对乌鸦的态度。

立意:找准自己的位置;要量力而行;盲目模仿必然导致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忘乎所以;一切应从实际出发等等。

但是材料中又说乌鸦羡慕老鹰,不只是“临渊羡鱼”,而是为实现梦想“拼命练习”,这一情感倾向又主要借助于孩子的话来表明。

据此又有新的立意:要有勇气挑战自己;要勇于尝试等等。

还可以综合牧羊人和小孩子的话理解材料的情感倾向,辩证立意:可贵的勇气与科学的态度;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等等。

五、求异同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则寓意类的材料,审题立意时,必须对材料进行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炼出恰当的立意。

(一)求同法

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首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材料一: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发现仙人掌会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

下页

篇二: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及训练

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及训练

【训练目标】

1、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寻找审题立意的突破口,确定立意的角度。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克服对材料作文的畏难情绪,提高写作兴趣。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观点:(1)善假于物;(2)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3)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

归纳方法:明中心——抓关键。

具体步骤:(1)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及关键词;(2)确立材料中心;(3)由材料中心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2: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观点:(1)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2)要批判地继承。

归纳方法:明中心——巧概括

具体步骤:(1)分析材料的层次。(2)筛选、整合各层信息,确定材料中心。(3)由材料中心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3: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分析:

蜗牛:想东游泰山----放弃

想南下长江----

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观点:(1)确立恰当的目标,勇于拼搏,执着追求;(2)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归纳方法:找对象——单一对象

具体步骤:(1)找出材料中的叙述对象。(2)围绕这个对象分析其主要的行为。(3)由此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4: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分析:

鲸:穷追不舍、浑然不觉、无法动弹1)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3)学会放弃。

1)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2)面对强敌不慌乱,从容应对。

归纳方法:找对象——多个对象

-1-

【导学过程】

新材料作文常会给审题带来一定的难度。因为材料往往是摆现象,提问题。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必须透过现象分析材料的深层意蕴。对新材料作文来说,审题主要是审材料,要明了材料的情感意向、价值倾向,准确把握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应怎样。

新材料作文的来源有:寓言故事类、现实故事类、言论类、哲理类、诗文类、图画图片类等。形式上有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两种。

就寓意类材料而言,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这样,很容易跑题。

“寓意型材料”作文审题的

具体步骤:(1)依次找出材料中的叙述对象。(2)围绕每个对象分别分析其主要的行为。然后从不同角度准确提炼立意。(3)最后,根据材料叙述重点把握主要对象,确定最佳立意。

例5: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分析:

结果: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

原因:(1

①祸患常积于忽微;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

)小虫微小而不停的攻击①水滴石穿。②咬定目标不放松。

归纳方法:析原因——一果多因

具体步骤:(1)依次找出材料的结果。(2)由果溯因:从结果推求原因。(3)确定立意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多种原因,可以确定最佳立意。

例6:《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比较以上两组观点,思考:哪一组立意更好?

③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江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容颜,依旧生动璀璨。坐在车上踽踽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使得大唐闻名中外古今……古人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光耀千古。(正面举例论述(排比列举事例,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

④凭栏回首,清政府闭关锁国,拒人之精华于千里之外,终而落得“山河破碎风飘絮”,泱泱大清国在外国的“精华”中风雨飘摇。倚栏回溯,孙中山怀抱一腔救国之情,学习西方民主思想,虽最终失败,却使中国即将倒下的屋梁注入了不屈与刚强。面临孙中山的救国之路,谁能否认这借鉴的力量之伟大呢?(反面举例论述,概括举例或假设举例)

⑤然而借鉴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借人之长补己之短,摒弃盲目自大,选择悉心学习。借鉴不是照搬照抄,更不是损人利己,而是汲取精华,借他人的优势,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别人。而走向共赢正是民族振兴的体现。(对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三十年前的春天绽放。走出国门,引进外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朗诵着民族振兴的渴望;一曲借鉴之歌,奏响了中华民族新的乐章!听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欢呼;看吧,北京伸开双臂迎接奥运的喜悦;想吧,中外文化交流让中华文化融入了新的活力……中华巨龙正腾空而起,这便是借鉴与自强结合的力量铸就的辉煌。(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⑦于是,打开未来的首页,我写下:借人精华,以铸辉煌!(总收全文,呼应中心)让我们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透过岁月篇章的瞳孔,勇敢地“借”他人之精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尽情遨游于无穷宇宙,抒写辉煌的未来!(重申论点,发出号召)

点拨:议论文结构样式-----六字联珠式。(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即:点--正--反--深--联--总。

范文欣赏2:

巧“借”巧“还”

借来不用,不如不借;借而不还,便无处可借。所以你必须借而巧用,以此巧还。(总)

牵牛花借枯树之躯,得以昂然,此巧“借”;攀而附之,展叶开花添美丽,也使枯木逢春,此巧“还”。于巧借巧还之中,牵牛花得以笑傲枝头,枯木得以久病逢春,田地间万物因之和谐、因之美丽。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承认自己的不足,所以我们必须借,以求扬长避短。(分1)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能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就是巧借,在巧借中,我们走得更远;在巧借中,我们离成功更近。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就是巧借,因为巧借,牛顿看得更远;因为巧借,牛顿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巧借,是短的延伸,是弱的强化,是双翼下的疾风,是双足下的大地。

巧还是巧借的必然,巧还是巧借最完美的结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是巧借巧还的最生动概括。(分2)

罗贯中巧借《三国志》,撰出

篇三: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及训练

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及训练

【训练目标】

1、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寻找审题立意的突破口,确定立意的角度。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克服对材料作文的畏难情绪,提高写作兴趣。

耀眼。

观点:(1)善假于物;(2)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3)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

归纳方法:明中心——抓关键。

具体步骤:(1)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及关键词;(2)确立材料中心;(3)由材料中心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2: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观点:(1)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2)要批判地继承。

归纳方法:明中心——巧概括

具体步骤:(1)分析材料的层次。(2)筛选、整合各层信息,确定材料中心。(3)由材料中心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3: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分析:

蜗牛:想东游泰山----放弃

想南下长江----

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观点:(1)确立恰当的目标,勇于拼搏,执着追求;(2)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归纳方法:找对象——单一对象

具体步骤:(1)找出材料中的叙述对象。(2)围绕这个对象分析其主要的行为。(3)由此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4: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分析:

鲸:穷追不舍、浑然不觉、无法动弹1)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3)学会放弃。

1)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2)面对强敌不慌乱,从容应对。

归纳方法:找对象——多个对象

具体步骤:(1)依次找出材料中的叙述对象。(2)围绕每个对象分别分析其主要的行为。然后从不

【导学过程】

新材料作文常会给审题带来一定的难度。因为材料往往是摆现象,提问题。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必须透过现象分析材料的深层意蕴。对新材料作文来说,审题主要是审材料,要明了材料的情感意向、价值倾向,准确把握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应怎样。

新材料作文的来源有:寓言故事类、现实故事类、言论类、哲理类、诗文类、图画图片类等。形式上有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两种。

就寓意类材料而言,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这样,很容易跑题。

“寓意型材料”作文审题的

同角度准确提炼立意。(3)最后,根据材料叙述重点把握主要对象,确定最佳立意。

例5: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分析:

结果: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

原因:(1

①祸患常积于忽微;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

)小虫微小而不停的攻击①水滴石穿。②咬定目标不放松。

归纳方法:析原因——一果多因

具体步骤:(1)依次找出材料的结果。(2)由果溯因:从结果推求原因。(3)确定立意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多种原因,可以确定最佳立意。

例6:《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比较以上两组观点,思考:哪一组立意更好?

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使得大唐闻名中外古今……古人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光耀千古。(正面举例论述(排比列举事例,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

④凭栏回首,清政府闭关锁国,拒人之精华于千里之外,终而落得“山河破碎风飘絮”,泱泱大清国在外国的“精华”中风雨飘摇。倚栏回溯,孙中山怀抱一腔救国之情,学习西方民主思想,虽最终失败,却使中国即将倒下的屋梁注入了不屈与刚强。面临孙中山的救国之路,谁能否认这借鉴的力量之伟大呢?(反面举例论述,概括举例或假设举例)

⑤然而借鉴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借人之长补己之短,摒弃盲目自大,选择悉心学习。借鉴不是照搬照抄,更不是损人利己,而是汲取精华,借他人的优势,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别人。而走向共赢正是民族振兴的体现。(对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三十年前的春天绽放。走出国门,引进外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朗诵着民族振兴的渴望;一曲借鉴之歌,奏响了中华民族新的乐章!听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欢呼;看吧,北京伸开双臂迎接奥运的喜悦;想吧,中外文化交流让中华文化融入了新的活力……中华巨龙正腾空而起,这便是借鉴与自强结合的力量铸就的辉煌。(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⑦于是,打开未来的首页,我写下:借人精华,以铸辉煌!(总收全文,呼应中心)让我们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透过岁月篇章的瞳孔,勇敢地“借”他人之精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尽情遨游于无穷宇宙,抒写辉煌的未来!(重申论点,发出号召)

点拨:议论文结构样式-----六字联珠式。(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即:点--正--反--深--联--总。

范文欣赏2:

巧“借”巧“还”

借来不用,不如不借;借而不还,便无处可借。所以你必须借而巧用,以此巧还。(总)

牵牛花借枯树之躯,得以昂然,此巧“借”;攀而附之,展叶开花添美丽,也使枯木逢春,此巧“还”。于巧借巧还之中,牵牛花得以笑傲枝头,枯木得以久病逢春,田地间万物因之和谐、因之美丽。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承认自己的不足,所以我们必须借,以求扬长避短。(分1)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能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就是巧借,在巧借中,我们走得更远;在巧借中,我们离成功更近。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就是巧借,因为巧借,牛顿看得更远;因为巧借,牛顿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巧借,是短的延伸,是弱的强化,是双翼下的疾风,是双足下的大地。

巧还是巧借的必然,巧还是巧借最完美的结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是巧借巧还的最生动概括。(分2)

罗贯中巧借《三国志》,撰出

篇四:2011年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1

长沙市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