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教研】作文的“开瓶原理”是孩子写作的钥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13:03:58 体裁作文
【作文教研】作文的“开瓶原理”是孩子写作的钥匙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作文教研】作文的“开瓶原理”是孩子写作的钥匙作文

【作文教研】作文的“开瓶原理”是孩子写作的钥匙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拥有无穷作文素材和无限想象力的中学生们,很多人竟然写不好甚至写不出区区几百字的作文。到底是为什么呢?

 

会不会是写作的技能技巧不足所至?不是的――课本里的写作方法有不少。如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借题发挥、小题大做、画龙点睛、一字立骨、情意并重),选材构思,布局谋篇……可以说是淋漓尽致。相信同学们张口就能说出如下要求――写景,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写事,要写出事物的波澜;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说明,要形象生动地、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文采,要注重辞藻美、音调美、结构美等等。

 

难道是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存在问题?看来也不应该是这样。都中学生了,什么爱好、兴趣、想法等跟成年人相比也不是差得很远了,情感的万花筒也开始展现出“她”那摇曳的风姿;对事物的看法感受、评价,对是非的分辨能力也不再是小学生所能同日而语了……

 

 那么,问题的结症在哪儿呢?

 

 有一件事开启了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心门。一天下午,笔者拿着自己的存折去银行取钱,结果一分钱也取不到。是存折里没钱?不是,出版社刚往我的存折里打进好几千块钱;是走错银行了?也不是,“中国建设银行”几个大字没人会认错。那为什么取不来钱?噢,是笔者忘记了存折密码!

 

是的,就是密码,密码多重要啊!瑞士银行里有的是钱,只有懂得密码的人才可以取到;电脑里储存着数十兆的信息,只有懂得路径的人才能看得到;我们头脑里装着许许多多的生活素材,只有善于开启心智的人才能轻易取出下笔成文!

 

你看小猴子喝矿泉水:它拿着一瓶满满的矿泉水就往嘴里倒,倒了半天搞得脖子酸了手也累了结果连半滴水也没喝到,只好生气地把矿泉水给扔了!

 

这就是没有心智、不讲方法的结果――它不懂得也不会打开瓶盖。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要取到存折里的钱,必须知道密码;要喝到瓶中的水,必须打开瓶盖;要写出好作文,必须“知道脑密码”“打开脑门盖”!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广东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柯汉林教授曾说:中学生其实不是没“米”下锅,他们缺的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整合资源、打开思维的能力和方法。因此他建议: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少给学生填充所谓的知识、材料,而应该多花时间培养学生们感悟生活、整合信息、开启思路的能力!

 

换句话就是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中学生手里那只“矿泉水瓶”都是装着不少甚至满满的“水”的,我们若想喝到里面的“水”,许多时候勿须担心里面有没有“水”,而是要掌握开“瓶”盖的方法罢了。

 

这就作文的“开瓶原理”。你明白了么?

我的更多文章: (2015-01-21 19:39:02)(2015-01-21 19:32:04)(2015-01-19 00:59:07)(2015-01-19 00:56:16)(2015-01-19 00:54:00)(2015-01-19 00:52:19)(2015-01-19 00:47:22)(2014-11-20 01:03:36)(2014-11-20 00:57:49)(2014-11-18 01:36:53)

篇一:【张津津】【考前作文辅导: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

考前作文辅导: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

【考点解说】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如下图所示:

本质:材料作文——讲究审题

新材料作文

形式:话题作文——体现开放

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新材料作文

【审题原则与方法】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典型引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程分析】

本材料的“主角”是“乌鸦”,而不是“老鹰”。

面对“乌鸦”的行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两种不同的评价。

①盲目模仿

②缺乏自知之明

牧羊人“忘了自己叫什么”

③一味好高骛远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

乌鸦

①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

②“东施效颦”未尝不可

孩子“它也很可爱”

③有一种拼命追求的精神

④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热身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程分析】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①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②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过程分析】

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所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

③从“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挡沙尘暴“这一点上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逆境成才、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要夯实基础。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程分析】

弓为什么会断?原因在于猎人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过分看中了弓的外表。因此:

①人们往往凭自己的主观好恶来判断或行动,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②重外表而轻内在,将会贻害无穷;

③任何事物都会有残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过程分析】

①从蜗牛角度看: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

②从萤火虫角度看: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8、请根据这篇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两个和尚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他们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好朋友。

就这样,时间在挑水中,不知不觉过去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的和尚没在意。哪知

下页

篇二:【作文】高考作文无话可说怎么办?如何找到独一无二的好材料?

【作文】高考作文无话可说怎么办?如何找到独一无二的好材料?

【导言】

无话可说、内容空洞、材料雷同是高考作文多年来突出反映出来的问题之一,也是考生最为头疼的问题。如何巧妙解决这些问题?看看本文的有效解答。

【正文】

内容空洞、材料雷同是高考作文多年来突出反映出来的问题之一。考生如何调动储备的材料使作文内容扎实而丰富,如何调动?自我?的材料,写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是考生能否获得高分的瓶颈。本文结合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为考生提供一些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一、从你最熟悉的地方找材料!

有些人把作文内容空洞或只能写一些人云亦云的材料,归结为考生生活过于单调、大脑中储备材料不够。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莫大的误区。

一个人的写作材料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来源于阅读经验,一类来源于生活经验。每一位考生读书12年,人生阅历18年左右,大脑中所储备的材料一定是十分丰富的,拿来完成一道规范的高考作文命题是绰绰有余的。一道规范的高考作文命题一定是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实际的,这是一个命题原则,否则就不能算作一道规范的命题。既然规范的命题是贴近高中生生活的,也就是说要让高考生有话可说的,那么,高中生的材料储备是不应该有问题的。

然而仍有很多考生对规范命题依然会感到无话可说,于是便只能

空洞地说说一些?公共话语?,把文章写得空洞无物;或者只能说一说人云亦云的材料,造成自己的选材与大多数考生材料的雷同。例如2008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带着感动出发》,80%以上的考生的选材都是四川大地震,而所写的材料大多是来自于各种媒体不知说了多少遍的材料。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这不是因为考生无话可说,而是因为考生没能调动自己多年来储备的材料。因为高中语文课本中就有很多能让考生感动的材料,比如至情文章《与妻书》《出师表》《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陈情表》等等。这些文章中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考生?感动?的理由或依据,为什么一定要写?四川大地震?呢?每位考生18年左右的人生经历中也一定会有很多令考生感动的人或事,然而考生却没能把它们调动出来,依然要去写?四川大地震?。

看来,考生作文空洞无物、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问题不是考生材料储备不足的问题,而是对材料调动应用能力差的问题。

二、结合题目巧妙调动材料!

所谓调动,是指要找到一把能够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打开哪一扇门,完全由?钥匙?来决定,找到这把?钥匙?便成了调动材料的关键,而?钥匙?就埋藏在题目中。

现在的高考命题常常具有内涵丰富、留给考生写作空间大等特点,也就是说题目中留给考生的?钥匙?很多,或者说留给考生的一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多扇记忆的大门。那么考生寻找?钥匙?(即审题)就变得异常重要了。审题大而化之,找到的?钥匙?平平,那么就打

不开记忆中的那扇最好的门,即使打开了记忆大门,门内所藏的材料也便平平;审题仔细、深透,找到一把好?钥匙?,打开的就是一扇最金贵的门,那么就能找到?新颖?的材料。

在人群中,由于有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套板反应?,众多的考生就极易滑入毫不费力的?惯性思维轨道?(即套板),惯性思维轨道常常是众人一起走的大道,于是众多考生便拥挤在这条道路上了,高考作文选材中的?题材高度撞车?现象便是这样诞生的。2008年安徽考生有80%以上的考生写四川大地震就是一例。而实际上认真审视一下?带着感动出发?,就会发现,这道题要求考生要写出?感动?,但重点则侧重于写在?感动?的感召下,是如何?出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把?钥匙?去打开记忆的大门,寻找符合题意的材料了。这样的材料就远不止?四川大地震?一种了,跳出?套板反应?,找到?唯我独有?的材料,写出别人没有的新材料,高考作文便可获高分了。

?钥匙?就是引发你回忆联想的触发点,找到怎样的触发点将决定你调动怎样的材料,因为不同的触发点会引发出不同的材料。而找到怎样的触发点又取决于你是怎样审视题目的,所以?审题?是调动材料的关键。

以2009年安徽卷高考作文题目为例。2009年安徽卷高考作文命题是一道新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弯道??超越?,材料中命题者既对?弯道超越?的本义做出了通俗化的阐释,又对?弯道超越?运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引申义做了提示,每一个提示点都是一

把?钥匙?,每把?钥匙?都可以打开一扇记忆的大门,在每扇大门里你都可以找到能写出高分作文的材料。比如材料说?弯道是人生的一个关键点?,那么这句话就会引发我们联想:人生中有哪些关键点呢?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18岁的生日,文理分科,填写大学志愿等等,每一个关键点都有材料可写,都可以写出高分作文。问题在于考生审题是否能够这样深入地去审视。

如何能让我们的思维正确地深入地去审视题目呢?笔者提供两种方法供参考。

在调动材料的过程中,?钥匙?打开哪扇门直接涉及到是否切题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高考作文写作中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抑或是话题作文,审题时都必须有?整体意识?,切忌抓住其中的某一点而不计其余,以保证找准调动材料的?钥匙?以及用它能打开一扇正确的门。例如2010年安徽卷的作文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安徽2010年56万考生中有10余万考生作文写背题了,原因就在于?抓住其中的某一点而不计其余?错误的审题方式上。有的同学抓住

下页

篇三:新派作文

"新派作文"教材:让孩子由"要我写"变"我要写"

核心提示

提到写作文,特别是写好作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烦恼的事情,也是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写作文真的有这么难吗?2月26日,2014年广西中小学作文学术研讨会暨新派作文实验教材首发式在广西教育学院举行,广西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区教研部特聘专家袁刚,在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和广西教育出版社的鼓励支持下,带领近百位区内名师,总结30年来的摸索实践经验,编撰出跨越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新派作文实验教材》。据了解,这套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全套24册教材,是强调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的、在生命化写作中提升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作文教学体系。

现状:

中小学写作教育问题不少

小学老师感慨,让一些学生写个400字的作文,憋半天写出来还是干巴巴的;中学老师感叹,学生的文章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相似度太高了;高校老师哀叹,这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太差了,论文一塌糊涂、申请书不知所云、甚至连假条都不规范。

袁刚在首发仪式讲座时说道,他曾在北京改作文,当时是围绕“宽容”的自拟题目作文,但学生的题目基本都是“浅议宽容”、“小议宽容”、“宽容啊宽容”这类,像“一笑而过”这样的题目实在是非常难得又少见。

有专家认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们写作文已经是模式化,纯粹是“要我写”的“生存作文”,而不是“我要写”的“生命作文”。据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调查,进入北大的“天之骄子”们普遍对作文反感,而反感主要在于模式化的训练,难就难在没有东西可写、有话说不出来。

应对:

三十年钻研“新派作文”教材

曾担任数学老师的袁刚发现孩子们对作文不太感兴趣,一个是因为作文课太刻板不容易接受,于是他发明了“图示快速作文法”,结果很受学生喜欢。在随后的近30年时间里,这套方法被袁刚推广到了全国众多地区。

2012年,在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广西教育学院院长容本镇教授建议下,袁刚与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广西教育出版社联手把“新派作文”成果编撰成更具指导意义的“作文教科书”,还成立了“广西写作学会作文教学研究中心”和“新派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组”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现在,这套教材即将在广西推广,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主任陆云介绍,“新派作文”是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授孩子们用情感去发现、体味、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得写、写得好,从而实现快速作文的同时也能快乐作文。

独创:

“符号训练法”让抽象理论具象化

采访时,记者对教材中提到的“符号训练法”很感兴趣。

教材中把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人动句)用符号“D”表示;描写人物语言行为的句子(人说句)用符号“S”表示;还有人看句用符号“K”表示;人听句用符号“T”表示;还有人感句用符号“G”表示??加上不同的修饰手法也有不同的符号代替,平时孩子们只要记住这些符号,写文章的时候就如同玩拆分组合游戏,这样一来,既降低了难度,又细化了训练内容,学生就会觉得简单多了。

这些符号其实很好记,仅仅用几分钟时间,记者就记住了这十几个符号,本来抽象的作文理论和方法变得具象化。这样,作文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方法都能让老师、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尤其是重点、难点、要点上。

除了符号法,教材中还有图示法、情趣法等等,趣味性十足。

袁刚扎根“新派作文”打造“少年文学桂军”核心提示:八桂网人物频道2月26日消息,一套新派作文实验教材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这套书从小学到高中,全套24册。为“前无古人”之大工程。湖北大学洪威雷教授评价其“中国作文教学界的里程碑式的巨著”。

八桂网人物频道2月26日消息,一套新派作文实验教材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这套书从小学到高中,全套24册。为“前无古人”之大工程。湖北大学洪威雷教授评价其“中国作文教学界的里程碑式的巨著”。广西教育学院院长容本镇认为,这套书必将写入“中国写作学史”“中国教学发展史”“广西文化教育研究史”等。这是一套怎样的书,让专家如此看重?

主角当年数学老师参与出书140多本

这必须从担任这套教材的主持人之一的袁刚说起。因为这些教材的思路和方法就是缘自当年一个教数学的青年——袁刚。而如今,他参与出书140多本。

1986年初秋,在融安县雅瑶乡雅瑶中学担任数学老师的袁刚发现孩子们对作文不太感兴趣。于是发明了“图示快速作文法”,结果很受学生喜欢。在随后的近30年时间里,这套方法被袁刚推广到了全国众多地区。“现在我要回归广西,再次为家乡人民做一点事情了。”袁刚说。

这一时期,受容本镇教授、陈学璞教授等学者的写作学理论研究成果和观点的启发,袁刚领悟到了在强调写作技巧的同时,必须以情感为核心,在广西师范学院伍和忠教授、吉林长春教育学院秦锡纯教授、桂林师大黄麟生教授、区教研部文可义研究员等的点拨下,创立了以真情实感为先导的新派作文

体验写作原来是这么有趣

记者在采访前从各种报道得知,袁刚讲课的魅力很大。坊间还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证明其讲课能将学生迷到什么程度。有一次,袁刚应邀为学生讲课,一个同学由于不舍得在4个小时的讲课中离席,竟然尿在了自己的裤子上!

记者采访时,袁刚首先示范为记者讲了一段作文课。他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不同的符号,比如波浪纹表示动态描写等。他说这些符号其实都是学生在课本上画的笔记,只是自己综合了同学们的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后总结出来的。在这些符号的帮助下,记者很轻松地听袁刚讲了半节作文课。袁刚说这些符号其实很好记,在他的帮助下,记者也仅仅用几分钟时间就记住了这十几个符号。

袁刚参与主编、合编的书和教材达到140多本,超过1700万字。记者从这些书中摘取了几段,比如一个名叫唐蕾的学生写的作文《

越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新派作文实验教材》,强调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让作文教学变得简单快乐

体验

符号来激活,让写作思维飞

提到写作文,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叹:“孩子上学最怕写作文,只要写作文总是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就东拼西凑了事。”

“作文写不好,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思维打不开;二是句子写不美。”广西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区教研部特聘专家袁刚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写作潜质,一旦这种潜质爆发,能量超乎你想象。”

为了让记者有更直观的认识,袁刚现场从简单易记的符号开始,讲授新派作文的思路。“这是比喻符号,这是拟人符号;这是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这些符号不是我自创的,而是学生们创造出来的”。接下来,他以作文题《假如我是一朵花》为例,把“思维爆炸”设计成有趣的学习游戏,采用画、写、议等方式,合作完成思维的发散过程。

袁刚表示,在教学时,同学间可以进行比赛,看谁发散点更多。当学生的思维发散到四级以上时,全班交流发散点,合在一起可能会有几百个发散点,就会有很多材料可写了,而且个性不同,发散点也不相同,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丰富多彩的?“再通过?请客?、?拆分?、?种金子?等趣味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爱写作文,写美句子。”

历程

三十年磨一剑,剑指写作壁垒

上世纪80年代,袁刚只是广西融安县一名数学老师,偶然的机会让他教起了小学生作文。“我的作文课通常安排在最后一节,作文内容就以之前的数学课,或者自然课等为题材,和学生们分享一段时光,分享一种情感,甚至一起体验一道游戏等等,鼓励他们表达”。

之后,凭着对作文教学的探索精神和满腔热忱,袁刚经过近30年探索和实践,同时得到广西教育界,乃至国内教坛名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完成从最初的“图示快速作文”到“储备快速作文”,再发展到“真情快乐作文”,最终形成了“新派作文”教学新体系的历程。

据悉,新派作文已在区内外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先后在云南、贵州、四川、福建、陕西、新疆、广东甚至东北等地数百所中小学开展实验,参与教师最多时达4000人。

2012年,在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广西教育学院院长容本镇教授建议下,袁刚与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广西教育出版社联手把“新派作文”成果编撰成更具指导意义的“作文教科书”,还成立了“广西写作学会作文教学研究中心”和“新派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组”等进行深入研

下页

篇四:小学作文指导经典(新整理)作文

杨初春

小学需不需要快速作文?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听听湖北省武汉市首义路小学五年级(3)班杨亚鸣和他的家长杨新华先生的说法。1998年8月初,我应湖北省《中学语文》杂志社的邀请,在湖北大学举办了两期“杨初春快速作文训练班”。300多人参加学习,其中小学生68人。培训班结束时,《中学语文》杂志社对参加学习的3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百是杨亚鸣同学自己写的学习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作文培训,我的写作速度有了很大提高,能在

20—30分钟内完成一篇作文,受益非浅。这是

有写作兴趣,是做不到的。

在提交给全国

后,回校立即实践,已送过两届五年级毕业班,作文成绩都很好,学生写作速度惊人,作文质量很好。升初中考试时,学生30分钟就可写完作文。每次县局检查都受表杨,多个乡镇派老师来我校听课,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长家长一致赞扬快速作文好。

黑龙江省建三江庄新达老师来信中说:

我是祖国北陲前锋农场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自从在建三江学了您的快速作文法之后,回校便开始进行快速作文实教学,现在已经进行了两轮实验,成效非常明显,上级领导多次来听课表示满意。通过快速作文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快速作文法是开启学生写作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小学快速作文势在必行。

以上事实证明,快速作文是开启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是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所以,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小学在呼唤快速作文!快速作文是时代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生活要快节奏、工作要高效的时代。只有掌握快速作文的技巧,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世界的主宰,更应该掌握快速作文技巧。

快速作文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人说快速作文是应试教育,这是误解。有这种看法的人,并不了解快速作文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他们仅仅从“快速”两个字的表面意思去推测。在他们看来,考试做题要快,你的作文写得快,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通过快速作

文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写得好写得快,对考试肯定有好处,但这并不是坏事。素质教育并不反对必要的考试,更不反对学生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单凭“快速”两个字就主观臆断是应试教育,这是没有根据的。

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这种全面教育在语文学科中即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的综合训练,快速作文恰好体现了这一特点。快速作文不是简单地教学生为写作文而作文,快速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了读、说、听、写、思的有机结合和全面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读文章,要讨论问题,要听同学发言要听老师讲解,要独立写作,要动脑筋思考审题和评价作文。这样的训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文,而是扎扎实实的语文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体教育,即面向全体同学,提高每一个同学的快速写作能力。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快速作文教学正是本着这一基本精神,让学生掌握快悚写作技巧,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成为跨世纪新人。

快速作文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写作潜能的需要。一个人能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与早期思维智力的培养和开发是分不开的。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外壳和载体是语言,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开发学生的智能,关键是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而开发思维潜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知道,语言表达式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