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0:14:40

介绍一下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介绍一下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介绍一下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尽快,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了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恋之乡”.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罢》.
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
诗人三次离别康桥时的感情也迥然不同,第一次依恋,第三次再别时心情大不相同,因为回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使他痛感康桥理想主义的破灭,以由“单纯的信仰,流入了怀疑的颓废”.所以在《再别康桥》中,已然找不到写《康桥再会罢》时的那种热切依恋.虽然也歌咏了康河的美,但更多流露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绪,诗人以缠绵凄婉的笔调,微妙展露了因“康桥幻想”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注重形象思维,主张将真实的感情,通过丰富、独特具有诗人内在感受的艺术形象和创设诗的意境来抒发,以期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的离别愁绪,突出的感情是一个“别”字.诗歌重点写的“境”,则是康桥的康河.他敏锐的抓住“金柳”“青荇”“波光”“清泉”“彩虹”“星辉”的具体形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勾勒出康河的景观.对“撑篙”的追忆,更是诗人在感到理想破灭后,伤感无奈的“寻梦”联想.诗作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为一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露了离别愁绪,使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
在语言上喜用迭字强化感情,营造了一个宁静、沉郁的别离气氛,定下了全篇感情的基调,产生了一种轻灵柔和和回环的音乐美感,朗诵时富有一种音节的节奏感、韵律感.
把诗人理想幻灭后的失望、无奈的伤痛、孤寂、落寞的感情表现的更为真切、深切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