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境界余秋雨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7:55:43

安静的境界余秋雨阅读答案
安静的境界余秋雨阅读答案

安静的境界余秋雨阅读答案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照理,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辞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他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远年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
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非常著名.普遍认为,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表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然生态意境,可以看成陶渊明整体风范的概括.但是王安石最推崇的却是前面四句,认为“奇绝不可及”,“有诗人以来,无此句也”.王安石作出这种超常的评价,是因为这几句诗用最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人生哲理,那就是:在热闹的“人境”也完全能够营造偏静之境,其间关键就在于“心远”.
正是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什么意味?只可感受,不能细辨,更不能言状.因此最后他要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哲理玄言诗的痕迹.陶渊明让哲理入境,让玄言具象,让概念模糊,因此大大地超越了魏晋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