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三杨是那三个?万历三大征是哪三次出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8:34:33

明朝的三杨是那三个?万历三大征是哪三次出征?
明朝的三杨是那三个?万历三大征是哪三次出征?

明朝的三杨是那三个?万历三大征是哪三次出征?
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 杨士奇(1365-1444)江西泰和人;杨荣(1371-1440)福建建安(今建瓯)人;杨溥(1372-1446)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三人均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间时以大学士辅政,人"三杨".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内容多歌功颂德,粉饰现实;艺术上追求雅正,流于平庸.从永乐至成化年间,明代文坛几乎为台阁体垄断.参见"台阁体". 时人咸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样溥有雅操奋.又以居第所处,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杨博自署南郡人,因称为南杨. 杨荣、杨溥、杨士奇担任内阁成员的洪熙、宣德以至正统时期的内阁也因此被称为“三杨内阁”.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并使明代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明人焦竑《玉堂丛语》卷七中有言:“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泰和人.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杨士奇年幼时,家庭贫寒,父亲早逝,更为孤儿寡母的生活雪上加霜,其母改嫁.杨士奇随继父曾改姓罗.严酷的生活环境造就成他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的优秀品格.曾在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等地授徒自给.建文元年(1399),朝廷准备修撰《明太祖实录》,从社会上征集文人参加.因学行出众,杨士奇属于应征之列.由此契机,杨士奇以布衣身份进入翰林院,充当了编纂官.不久,吏部尚书张紞考察编纂工作,发现杨士奇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将其提拔为吴王府审理副.朱棣经过靖难之役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将杨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选入内阁,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杨士奇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正式开始了从政的生涯.永乐二年(1404),朱棣选拔他为辅助皇太子的官僚,于是他和后来的皇帝朱高炽结下了难得的师友之缘.不久,杨士奇晋升为左中允(正六品官).永乐五年再次升任左谕德(从五品官),辅助左春坊大学士承担太子的文件往还及学习的有关事务,同时兼任翰林院侍讲,承担为皇帝讲读经史的任务.在当时的太子朱高炽与其弟朱高煦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明争暗斗中,杨士奇成为坚定的太子派,后来终于将朱高炽推上了皇帝宝座.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去世,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杨士奇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自然,杨士奇备受仁宗的信任与恩宠,并在仁宗去世后,继续成为宣宗朱瞻基的首席顾命大臣.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谥号文贞. 杨荣(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建文二年(1400),杨荣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建文四年,朱棣进入南京,杨荣和解缙、杨士奇等一同迎附.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杨荣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在于谋划边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朱棣即位后,蒙古三部虽然处在分裂仇杀之中,却并未归附明朝.为了解决蒙古问题,朱棣一方面直接针对蒙古三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措施,另一方面着力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经营,形成控制蒙古地区的一把钳子.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杨荣先后被派往甘肃和宁夏.杨荣克尽职守,详细地了解山川形势、军事配备、军民士气、城堡建设,然后提出自己的设想及对策,朱棣予以充分的鼓励并加以采纳.明永乐二十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随从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与杨荣、金幼孜密商如何处置.杨荣指挥若定,与金幼孜商议,认为离北京尚远,为防止军心涣散,应秘不发丧.他们用锡铸椑将朱棣尸体收殓起来放在车中,每到一地进膳和平时一样,明军浑然不觉.杨荣和海寿先回京师,向太子报告情况,决定处理方法.结果,朱高炽顺利地即位,国家政局未发生丝毫的骚动.杨荣因贡献突出,被晋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食三禄.正统五年,杨荣在回乡的路上去世,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敏. 杨溥(1372—144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不断跟随成祖北征而成为永乐朝的近臣.杨溥却因为被选侍太子朱高炽为洗马,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并且一度为这场夺嫡斗争而入狱.朱高炽即位后的第三天,杨溥被授官翰林学士,重新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宣宗即位后,杨溥进入内阁,开始与杨士奇、杨荣等阁臣共掌机要.待到正统初年,“三杨”便完全以三朝元老而构成了一个最为稳定的政治三角.杨溥与杨士奇和杨荣在性格处事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他在为人处事上有时显得过于谨慎,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但是像他那样已经取得了内阁重臣地位的人物,这种小心谨慎的举止,又给人一种老成稳重的感觉,更何况杨溥本人在律己方面又确实足以作为百官的楷模.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谥号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