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跟我讲讲初中的语文知识(比如:初中生应掌握的八种修辞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4:53:16

谁能跟我讲讲初中的语文知识(比如:初中生应掌握的八种修辞等)
谁能跟我讲讲初中的语文知识(比如:初中生应掌握的八种修辞等)

谁能跟我讲讲初中的语文知识(比如:初中生应掌握的八种修辞等)
一、什么是仿句?
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
二、仿句的特点:
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对于句式,同学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句子的类别: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又有非主谓句和主谓句,复句又有多种类型.二是修辞的角度:要研究哪一种句子最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感情,更具有说服人、感染人的表达效果.从句子的类别研究句式是对语言现象的静态伤进行分析的,偏重于认识和理解,主要解决怎样做到使语言表达正确无误的问题.从修辞的角度研究句式是对语言现象的动态分析,偏重于运用,主要解决怎样做到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鲜明、有力的问题.
三、仿句考查的知识点:
1、考查同学们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例如: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从句式上看是陈述句.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同学们要注意比喻运用的得体,比喻的艺术贵在创新,要寻找新鲜、活泼的喻体,保持上下文的协调性.如:希望就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希望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是问答式的仿写,在回答上运用拟人的修辞,要求天下们针对性进行回答,有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如: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极美好;我燃烧的青春极辉煌.
3、是对同学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例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同学们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尤其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
四、解题思路:
从上面的考查点上,同学们可以了解到,仿例造句难度大,要答好这类题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1、审清题干,明确仿照内容.找出例句中的显形信息或者隐性信息.但是一部分同学总认为题干就那么几句话,有什么好审的,我看了一眼都能背出来.殊不知,背出来了也不等于你就审清楚了.另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同学心中似乎明白了,但不能在答案中有效地体现出来,可谓“心中有,手中无”.要真正做到明确显性要求,可采用分项列举的办法,把题干的要求进行分解,把每一小点写在草稿纸上,并标上序号;或者用铅笔轻轻地在题干上标上序号.我们可以分解出三个显性要求:①添上恰当的主语,②句意与下句密切关联,③句式基本一致.(检查答案时,我们要反躬自问:有主语吗?主语恰当吗?与下句的关系密切吗?句式一致了吗?)仿写的句子只有符合了这三个要求,才能算是正确的.隐性信息所隐含的内容要通过例子进行综合分析才可以得到.隐性要求也是复杂的.但是不管例句如何变化,我们大致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考虑它的隐性要求:看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是长句还是短句;看单句内部短语的结构,看复句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看语体色彩,看感情基调;看关键性词语等等.同学们要十分重视对隐性要求的分析.
2、找全其模仿点,确定陈述对象
(1)、句子形式:因为句子的类别不同,语气也就不同,表达效果也就随着有所不同.
这方面的研究内容除了“语气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之外,还应包括特殊语序、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连动句、兼语句、提示句、总结句等要一一加以分辨,防止“走形”.等.在复句的仿写中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也就是要侧重于整句.如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也应一致;如是单句,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相一致.
(2)、修辞角度:这种题型往往要做到修辞一致,这就要求同学们对常用的八种修辞能正确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这八种修辞是比喻、比拟、排比、反问、对偶、借代、设问、夸张.如修辞使用不当,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同学们在初中阶段主要要掌握的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比喻句的要求是要有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点,讲究贴切、通俗、形象;而排比句的要求则是讲究结构相似、意思连贯、语气一致等.
(3)、色彩角度: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的例句主要内容是“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这句话从感情上讲,饱含褒扬之情.而且仿写的语句大多是要求富有哲理的,或者意蕴含蓄的,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应该领会或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把握上下文的意脉,防止“形合而意离”的仿写.
[例句分析]: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这个句子,从形式上看,必须与例句相同,肯定否定的两个句式组成转折复句,几个复句又必须组成排比句;从语意上看,“能买到”的都是有形的、可感的、物质的东西,“不能买到”的都是无形的、抽象的、精神的东西,仿写的时候要注意分析这些隐含的信息.如: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钱能买到时装,不能买到美丽;钱能买到朋友,不能买到友谊.钱能买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钱能买高档的钢笔,但买不来敏捷的文思.钱能买来芬芳的玫瑰,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钱能买来名贵的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钱能买来精确的钟表,但买不来流逝的光阴.
五、尝试仿写
同学们留意过仿写句子有哪些类型吗?现在我们知道,仿写类试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综合性,有那些形式呢?
1、套用式仿写
考题要求: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做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意,辨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直接套用.例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秋天的三个特点;从句式上看,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此本题的仿写重在仿句内容的选定,其句式只需直接套用例句.内容的选择可以是景,可以是人或物,关键要把握其特点.如: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2、续写式仿写
考题要求: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例句: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学生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尤其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如: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鱼儿离开了海洋.
3、造句式仿写
考题要求:仿造下面的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
例句:适应是什么?适应是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的青松,是寒冬腊月里傲雪盛开的腊梅,是点闪雷鸣中高傲飞翔的海燕.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一眼看来,似乎给了同学们很大的仿写空间,但仔细推敲,会发现,对该题要严格的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特点,这个例句是设问和比喻构成的.而且要求进行重新选择新的本题和喻体.题目中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或提供语言材料,但所写内容自定.解题时,同学们要注意.如:友谊是什么?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
4、嵌入式仿写
如: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非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错误道路上的忠言逆耳.
[解析]:从题型上看,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的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如:是跌到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5、命题式仿写:
如:下列一个句子写到“虚伪”.直接表述,言简意赅,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一句话.(2000年高考)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类题目没有前后文,不需要考虑意义内容上的前后关联,只考虑句子本身的句式和意义关系.往往是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对应练习:请用一个话题,比如“时间”“金钱”“朋友”等等,依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六、要点总结
1、努力从“形似” 到“神似”. 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鼓励创新.
2、给仿写的句子“体检”.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
3、语言格调要高雅.仿句答案丰富多彩,但是同学们如果不正确审题,在仿写时会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对生活产生厌倦的态度.流露出悲观念头,体现出做人素质方面的不足.有的甚至是盲目逆反,写出了是非判断标准偏颇的怪论.由于思想格调不高,甚至错误,降低了仿句的品味,这样即使表达再通畅,也难以得到理想的分数.
[例句分析]:仿照例句“金钱,能买来佳肴,买不来好味口;能买来书籍,买不来知识”,重写两句话.有的学生写道:“金钱,能买来美女,买不来芳心;能买来豪宅,买不来幸福.金钱,能买来二奶,买不来婚姻;能买来贵礼,买不来真诚.”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难以尽举.这些例子,从语言表达的形式上看基本都符合要求,但仔细剖析,不难看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幼稚化,身心发展极不协调,思想认识缺少应有的深刻性.更谈不上启发性、哲理性,也无法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二是思想上流露出一种低趣味、低格调、低品味的倾向.明显地折射出当今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不良风气对身处象牙之塔的莘莘学子的思想的冲击,所写内容虽然也不能算是完全错误,但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格调不高,情趣不浓,同样无法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七、利用教材自主训练法:
1、仿关键句
对关键句的仿写,不仅有利于同学们清晰地把握课文思路,深入地理解文章意蕴,而且可以从中揣摩出起承转合的技巧和升华主题的方法,从而在自己的作文中合理地借鉴利用.
如《出师表》中关键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许身社稷的誓言,也是他作为两朝辅臣忠心报国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仿写:
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高度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他对强烈的亡国之痛的描述,也是他作为一个薄命君王的悲苦境遇的反映.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临终的遗嘱,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未遂的梦想.
2、仿哲理句
哲理句是指那些能够启迪人深思或鼓舞人奋进的句子.同学们如果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索,并尝试着模仿创造,会由一条“名人格言”引出多条“凡人格言”,相信这样的训练对仿写者本人甚至对其他同学都能起到一定的警醒和鞭策作用.仿写哲理句的过程,也就是接受生命拷问,探讨价值取向,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过程.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会更多地关注自然、社会、人生等深层次的话题,并逐渐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如《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可以仿写成:“景与人都会碰到形形色色的变化,但是追求的念头是不停息的.”如《理想》中“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石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石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石路,引你走向黎明.”可以以“希望、追求、奋斗等”进行仿写.
3、仿优美句
优美句主要是指借助各种修辞手法而使文采斐然的句子.多进行一些优美句的仿写,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攻克高考仿写题,而且充分响应了作文发展等级中“有文采”的要求.如《春》一文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同学们可以依据这些句子自己仿写训练,不仅能学习和积累优美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而且能接受高尚的情感教育.
八、能力训练
1、依照下列的句子,另写一句.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答案: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2、依照下面的句式,在横线上在续写两个句子,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_________________,你是湍流中踏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摸不着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
答案:你是沙漠里的绿洲,你是黑暗中的灯盏.你是酷暑中的浓荫,你是雾海上航标灯.
3、 依照例句,为另一旅游胜地写一广告语.
让人心醉的海南,热风,碧浪,使无数游人留恋忘返.
答案:令人陶醉的西湖,青山,秀水,使千万游客乐不思蜀.
令人神往的黄山,奇松,怪石,让多少旅人牵肠挂肚.
醉人心魂的桂林,奇山,异水,令多少游子魂牵梦萦.
4、 根据所给的例句仿写句子.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答案:(1)人生自有悲与欢,人生自有离与合,人生自有甜与痛.
(2)书中自有苦辣酸甜,书中自有悲欢离合,书中自有喜怒快乐.
(3)书中自有少年五彩的梦;书中自有中年朴质的影;书中自有老年夕阳的红.
(4)书中自有感人的亲情,书中自有纯洁的友情,书中自有诚挚的感情.

修辞格即修辞手法,它是修辞格上具有特定表达功能的结构方式,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逐渐定型化的语言格式。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比喻的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

全部展开

修辞格即修辞手法,它是修辞格上具有特定表达功能的结构方式,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逐渐定型化的语言格式。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比喻的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像。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由于本体、喻体、比喻词的情况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1)明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且比喻词——般是“像”、“好像”、“好似”、“仿佛”等。例如:
①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陆定一《老山界》)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高尔基《海燕》)上面这些例子中,本体分别是“星星”、“海燕”,喻体分别是“宝石”、“闪电”。比喻词分别是“好像”、“像”。
(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用“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比喻词连接的一种比喻。例如:
①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泽东《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②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茅盾《白杨礼赞》)
上面这些例子中,本体分别是“夺取全国胜利”、“高原”,比喻词分别是“是”、“是”,喻体分别是“第一步”、“大毡子”。
暗喻还有以下几种变体:
第一种是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
③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第二种是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
④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第三种是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
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借喻是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例如:
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亡.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高尔基《海燕》)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例①的“翡翠”是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硬玉,这里用来比喻海浪。例②的“厚障壁”借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已形成的隔阂。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①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上面的例子本体只有一个“不可捉摸的声响”,喻体分别是“春蚕在咀嚼桑叶”、“野马在乎原上奔驰”、“山泉在呜咽”、“波涛在澎湃”。
5.比喻与比喻义的区分
比喻义往往是由修辞的比喻用法逐渐固定下来而形成的。比喻义跟修辞上的比喻不同。比喻义是通过打比方的用法产生出来的新义;而比喻是临时使用的,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这个意义就不存在了。例如:
①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②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第一句中的“光明”是指进步的、有前途的,这个比喻义是固定的,还可以说“追求光明”。第二句里的“一座山”是临时用来比喻“枪和子弹”的沉重,并不是固定的用法,只是修辞上的比喻。
返回
(二)比拟
1.概念
比似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拟物。例如,敌人夹着尾巴跑了。
3.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返回
(三)夸张
1、概念
夸张就是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特意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1)缩小夸张。例如: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2)扩大夸张。例如:②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③柏油路晒化了,甚至店铺门前的铜牌也要晒化。(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⑤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例①把“五岭”看做“细浪”,把“乌蒙”看做:“泥丸”;如实地突出了红军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例②、例③从侧面写出了天气炎热酌程度,为下文写样子拉车之艰辛作了铺垫。例④中,“白发”不会有三干丈,但诗人这么一夸张,强调了愁的深沉,就给读者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增强了感染力。例⑤中,“从鲜绿的苗”中“嗅出了白面包子的香味”,表现了农民们展望丰收的喜悦心情。
3.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事理: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返回
(四)排比
排比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地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
①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陶铸《松树的风格》)
②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①是单句排比,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描写松树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暗含着对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革命者的热情歌颂。例②是成分排比(状语),作者运用相同的句式,写我们正处在幸福之中。
返回
(五)反复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意思,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有两种形式: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例如:①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②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例①“沉默”反复出现,突出表达了作者激发人们在沉默中爆发,继续革命的坚决意志和强烈感情。例②“在这里”连续出现五次,既高度地颂扬了周总理的高贵品质、光辉业绩,也深情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缅怀的感情。
2.间隔反复
例如:①好个“友邦人士”! 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华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严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鲁迅《“友邦惊诧”论》)
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一种平凡的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一种不平凡的树。(茅盾《白杨礼赞》)
例①“他们不惊诧”三次出现,构成间隔反复,作者以大量的事实为根据,义正辞严地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罪行和投降媚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例②属于隔段反复,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形象有力地赞美和歌颂了北方的农民,歌颂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的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返回
(六)对偶
对偶就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反、相对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格言)
上面的例子中,①②⑤为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③为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④为串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正对和反对统称严对,串对又叫宽对。例①从不同侧面对“没有科学态度”、“徒有虚名并无实学”之类的人进行画像。例②两句意思相似,描写了农村青山绿水的优美景色。例③上句表明对敌人的态度,下句表明对人民的态度,一憎一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④前后两句有假设关系。例⑤用对偶形式,地表明学生贵在“勤”和“苦”。
(七)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
①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②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的面前倒下去了吗?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例①否定加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肯定的意思“是一种享受”。例②也一样,表达了肯定的意思“都倒下去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