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关于文化自觉自信的问题怎么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2:19:04

政治关于文化自觉自信的问题怎么答
政治关于文化自觉自信的问题怎么答

政治关于文化自觉自信的问题怎么答
看几篇文章,也许会有感悟!\x0d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x0d近年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在形成文化研究的热潮,一门直接称之为文化学的学科呼之欲出.所谓文化是指人类不同的生存状态,正如一位印帝安酋长的解释:上天赐给每个民族一个杯子喝水,每个杯子都不一样.世界上无论哪一个民族,都必须解决喝水,也就是生存这一基本问题,但解决的方式却大不一样.早期人类的文化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局限,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形成千姿百态的社会文化形态;随着工业化带来的全球化,越来越有力地打破自然空间的隔离,将各国各民族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时文化的变迁,就不光依靠各民族自身的发明创造,而主要取决于对外来文化的传播吸收.\x0d  相应地,研究文化的人类学科,也产生了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等众多分化.进入20世纪后,发现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完整的文化和社会结构,进而又发现每个民族还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而且各种文化和文明彼此间还有历史和现实的联系.\x0d  于是,文化人类学很好地帮助西方人认识当时还十分隔膜的世界,进而帮助他们在认识对方文化的前提下进行殖民扩张,从早期的争夺殖民地、有效统治殖民地,到以后的占领工商业市场,为实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全面扩张铺路搭桥,表现出极大的学科应用价值.以至于几乎是单一民族构成的日本,却建立了世界著名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开展异民族的调查研究和文化展示,切实可行地对国民进行“全球化”教育.\x0d  为什么文化研究的学科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文化学早期研究的特征是“他者”,也就是相对于我们的他们,后期主要研究的是“我们”,也是相对于他们的我们.如何摆正和协调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一直是人类需要永恒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存在;我们有多大,取决于他们有多大;在号称全球化的今天,甚至我们好不好,也取决于他们好不好.如前所述,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在早期主要取决于自然禀赋,依靠的是自身的发明创造,这个过程是缓慢而平稳的.随着工业化带来的全球化,对异文化的吸收、借鉴和创新能力就成为主流,不仅落后就要挨打,而且原来文化的整体性和传承性惨遭破坏,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表现为又快又乱.中国等许多被称为发展中的国家,在近代以来无一逃脱这一历史的命运.\x0d  “他者”既有空间的意义,其实也有时间的意义.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和民族,我们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相对于现在,人类还有历史.即所谓的古今中外,皆是比较的坐标.而无论个人还是群体,都是在比较中确立自我,从而更好地生存在这个充满竞争也充满感动的世界.中国人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指的是个人安身立命的道理,而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也必须有自知之明.文化研究之所以越来越热闹,其实只是人类进入全球化后“异”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的群体心理反应.在全球化越发剧烈的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两位著名的文化学者,一位是美国学者亨廷顿,他以“文明冲突论”来解释冷战结束后的世界走向,因为疑似预测了10年前发生的“911”事件而名噪全球;另一位是中国学者费孝通,他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强调面对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人不仅要了解世界,还要了解我们自己,包括我们的现在和过去,以提高文化自主能力,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x0d  两位学者分别代表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观,亨廷顿认为世界上7个或8个文明,很容易冲突起来,伊斯兰文明因为缺乏中心会率先与基督教文明发生冲突,但对西方最大的威胁还是东方的儒教文明,甚至还假想了在2010年中越因南海问题引发的多国之间的冲突.费孝通则提出了著名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非常形象地阐明了东方式的文化观.亨廷顿讲冲突,代表的是西方以力服人的文化观,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方,照这个逻辑推下去,在当今原子弹时代人类没有活路了,可以说代表的是文化悲观主义.费孝通讲和合,大家求同存异,互相学习,共同建立美好世界,乐观中透着中国文化的自信.\x0d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经历了自满自足到失落回归的漫长曲折过程.中国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总体上几千年既没有换人也没有换地,直到清中叶还是信心满满的,以世界中心而自居.但毕竟农业文明敌不过强大的工业文明,当西方开启的现代化风潮席卷神州大地,令人痛心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近代史不堪回首,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痛.西方通过船坚炮利和不平等条约输入的现代化历程,中国人爱恨交织.我们今天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不感谢这位严厉的“他者”.正是在亡国灭种的威胁下,中国人民自强自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三件大事”.从一盘散沙凝聚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快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特别是1979年以来的加速发展,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x0d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一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到美国的 1/10,中国制造还没有变成中国创造,尤其是当今世界最讲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和世界先进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在和世界最强大的“他者”比较中,中国人正迈步新的长征.\x0d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也正在回归.尤其是重新关注作为“他者”文化比较中的时间坐标,审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回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联系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学点历史的讲话,应当说别有一番新意.“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这是我们党 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x0d  相隔两个月的两个讲话,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体现了民族精神.可以说是我们党的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总结,在空间和时间的双向“他者”坐标下,对中国现实和未来有着十分清醒的判断.在这后面,是中国人经历了 170年的东西方文化冲撞,文化冲突带来文化反省,从文化迷茫到文化自觉,在曲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成就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表现.有了这份自信,我们不会妄自尊大、盲目排外,也不会妄自菲薄、崇洋媚外.有了这份自信,就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将祖宗留下的、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都化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加上中国人的勤劳勇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不会是太遥远的理想.(徐平)\x0d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汪金友汪金友\x0d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号.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x0d所谓“文化自觉”,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觉醒和创建.其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二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三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x0d“文化自觉”的观点,最初由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提出.他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费先生还以他在80岁生日时所说的一句话,作为对“文化自觉”的概括.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x0d所谓“文化自信”,是指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通过交流和交融,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x0d中国社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既有物质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有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的深刻觉醒.今天,走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和乡村,都会感受到中国人开阔的胸襟、开放的视野、积极的心态和丰富的文化追求.\x0d有了“文化自觉”,才能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有“文化自强”.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尤其是当今世界,我们时刻都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巨大挑战.没有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就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没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动力.\x0d要提高“文化自觉”,就要按照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找出文化领域中的“不自觉”.比如,是不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不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是不是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承认,有些方面有些人仍不够“自觉”.“文化自觉”的核心是责任的担当.如果只想着个人或小团体的名利,那就不可能“自觉”.\x0d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信心、智慧和力量.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每一次文化的集体反思,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进程.文化的自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开端;文化的自信,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无论历史还是现实,中国的世界地位,都不仅在于经济总量,更在于文化传统和文化实力.现在的中国,让我们对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打造、文化能力创新、文化市场繁荣等,都充满了信心.我们有能力建设一个经济强国,也有能力建设一个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