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的秦赵长平之战的 真实历史是什么?赵国死伤到底是多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16:30:51

战国末期的秦赵长平之战的 真实历史是什么?赵国死伤到底是多少?
战国末期的秦赵长平之战的 真实历史是什么?赵国死伤到底是多少?

战国末期的秦赵长平之战的 真实历史是什么?赵国死伤到底是多少?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请赵国发兵取上党郡.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龁攻赵.赵孝成王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雎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龁为副将.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所以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了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括军队大败.四十几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
赵国亡45万军队,战死2万,被坑杀43万

近有学靳生禾、谢鸿喜等认为 赵括为人,虽善于“纸上谈兵”而无实战经验,贪功逞强而刚愎自用,作为主将,战略上战术上均有重大失误。然而,若不唯成败论英雄,亦不能不看到他毕竟指挥赵军对强大的秦军作了极其英勇的殊死战,亦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理由如下:第一,白起所谓“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显然秦之遭受重创,不可能是战役前期廉颇以“坚壁不战”与王龁三年相峙之时所致,只能是自从赵括全...

全部展开

近有学靳生禾、谢鸿喜等认为 赵括为人,虽善于“纸上谈兵”而无实战经验,贪功逞强而刚愎自用,作为主将,战略上战术上均有重大失误。然而,若不唯成败论英雄,亦不能不看到他毕竟指挥赵军对强大的秦军作了极其英勇的殊死战,亦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理由如下:第一,白起所谓“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显然秦之遭受重创,不可能是战役前期廉颇以“坚壁不战”与王龁三年相峙之时所致,只能是自从赵括全线突击始特别是最后反复强行突围时期所为,直至其本人慷慨战死沙场而终。第二,正当白起一不做二不休欲乘胜直下邯郸时,应侯信赵反间说秦昭襄王“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之所以能为秦王接受,后来秦出于休整和补充减员,事实上发动邯郸之役亦推迟一年。这都是不易之历史事实。《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
近来学术界对秦坑杀赵军40万的数字持怀疑态度。因长平之战赵投入人数为四十五万,而秦军数量不少于此。秦军在“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的情况下,没有理由赵军几乎没有伤亡而全部被秦军俘虏而遭坑杀。而史纪记述“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为比较可靠的数据。赵军应是阵亡与被坑杀合计四十五万人。考虑秦损失过半,赵在战役中损失人数,应与秦雷同。

收起

赞成二楼
加一句:赵军坑杀40万,这里的坑杀不应该是指活埋,坑,应该有欺骗、诱惑的意思在里面。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被秦军欺骗而战败,战死、俘虏被杀的人多达40万。

嬴政在赵国做人质时受尽屈辱
以自己为参考 担心赵国后人回来报复秦国
所以不论老幼 坑埋了18万 不是小说中的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