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了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5:05:14

知识改变了什么
知识改变了什么

知识改变了什么
我不养宠物.小时候,我们家邻居有条狗,跟我混得挺熟,我于是常逗它玩儿.一有空,我就用一块破镜片,朝着太阳光照方向,调整好方位,在对面墙上映出一个光斑,然后不停地晃动,引得那条狗就不停地对墙上狂吠,去扑咬墙上不断晃动的光点,那情景,一开始我觉得有趣极了.可惜,狗是聪明的畜生,久而久之这样逗,它就不再上当了,弄得我兴趣全无.我曾经很不理解,后来我又知道了蜀犬吠日的典故,柳宗元解释道,“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大抵是因为那里的狗对日出少见多怪罢,若是蜀犬到了别的地方,见多识广了,也就见怪不怪了.这看似是一个审美疲劳的问题.心理学家解释道,按照人类的认知模式,当刺激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呈现的时候,反应就开始变弱;审美主体在心理饱和的前提下,所能引起的美感反应自然下降.因此,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好奇心永远是促发人们主动建立新的认知模式的前提.这样我忽然就很惶惑了.好奇心促发我们求知又能怎样?求知固然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而快乐会因为习得知识而很快消耗殆尽,为了进一步获得快乐,持续地保持兴趣,只有不断地求知,而当你真的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的兴趣又面临着新一轮的终结.这是一个要无尽循环下去的游戏.问题是,以我们有限的人生来玩这样一个漫长的游戏,是否是太奢侈了?都说兴趣是求知的导师,但我要说知识是兴趣的天敌.知识越多的人,兴趣点和兴奋点越高.你很难让一个教授为“小孔成像”或者“蚂蚁搬家”的现象而产生好奇,也很难让一个诗人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浪漫产生感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对一切皆抱有好奇之心.于是我想到求知的原罪是消灭兴趣,这不会是一个简单的悖论吧?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在这个世上,我们才能活多久,谁能经得起这样的纠缠和消耗?还是庄子聪明,他由此竟然推导出,对于一个无穷大的无法最终到达的结果,所有的现实存在都是过程,也都是无穷小的,小得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接近无或者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大小、长短、贵贱、美丑、成毁等一切差别都不存在了.这就是著名的“齐物论”.基于这个观点,庄子干脆提出绝圣弃智,一切人文的价值体系都被否定掉了,庄子甚至反对求知,勤劳,主张无为而为.今天,在很多相信知识改变了世界,知识改变了命运的人看来,庄子的观点太肤浅,太不值一提了,庄子不过是个离经叛道的哲学狂人或者是嬉皮士那样的异类愤青.然而我要说,从一个更广的时空角度来看,知识到底是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毁灭了这个世界,这本身还是个无解的问题呢.那么相信知识改变了人的命运的人,也可以想一想,这个命题本身是否周延了,不说知识也曾经毁灭了某些人的生命,知识到底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又还有多少人的命运根本没有被改变.再来看看知识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我们将金属矿藏从岩层里挖出来,熔炼出各种金属,然后变成汽车在地上跑,飞机在天上飞,建成高楼大厦,本质属性并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金属此类物质的存在的形态而已.我们将石油从地壳里抽出来,经过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废气,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只是原来它们固化封存在地层里,现在它要经常呆在我们的肺腔里而已.这就是当代人膜拜的一切.从根本上说,知识只是改变了知识本身,除此它什么都改变不了.如果说它改变了这个世界,它又在破坏这个世界.这近乎零和博弈.要说改变命运,知识只能改变某些人的命运,但永远改变不了人的灵魂.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遭到妻子的质问.她说你如果不学习知识,你怎么能写出这些文章?我想了很久,只能笑着说,你看,你的问题让我很难回答,想了很久也不知道怎样说服你,这不就很烦恼吗?这样看来知识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反而徒生烦恼,对吧?相信我,知识真的改变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