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历史)历史角度说说百万秦军为什么败于“淝水之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7:41:51

淝水之战(历史)历史角度说说百万秦军为什么败于“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历史)
历史角度说说百万秦军为什么败于“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历史)历史角度说说百万秦军为什么败于“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在合肥市肥西县以北的东记河上.它邻近安徽寿县.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东晋时,谢玄亦败苻坚于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特别是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关于苻融前锋兵团的兵力,《晋书·苻坚载纪》等史书称有二十五万,《资治通鉴》和《晋书·朱序传》则称有三十万.我们不能根据《晋书》成书年代早来否定《资治通鉴》的真实性.因宋代也许有更详细准确的参考史料.这里采用《晋书·苻坚载纪》的数据,即前锋兵团为二十五万人.前锋大军到达颖口时,慕容垂率部三万人向荆州方向进军.这是前锋兵团的第一次分兵.攻占寿阳后,苻融命梁成部五万人进驻洛涧,这是第二次分兵.得知胡彬困守硖石后,苻融命令一部分军队进攻胡彬,未有史料记载秦军围攻硖石的兵力.硖石方向分散一部分兵力,秦将郭褒率军驻守寿阳,这样一来,淝水阵前的前锋兵团兵力总数并不大,不过十数万人.这样的兵力与东晋八万军队相比,并无明显的优势.另外秦军刚有洛涧之败,士气方面明显处于下风.
苻融对敌情掌握有误,错估了晋军的主力.再加上梁成部全军大败,主将被斩,这无疑会给前秦主帅作战勇气和军心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所以当苻坚仓促赶赴寿阳,见到军容严整的晋军,大出所料,苻坚问苻融,:“此亦敌,何谓弱也!”.苻坚此时“怃然有惧色”.引起苻坚惊惧的,不仅仅是八公山下晋军的军容,还有数日前北府兵大败梁成时所表现出的战力.至于“八公山下,草木皆兵”的说法,很明显是讹传或杜撰.《晋书·苻坚载纪》付诸鬼神之谈,原文为“初,朝廷闻坚入寇,会稽王道子以威仪鼓吹求助于钟山之神,奉以相国之号.及坚之见草木状人,若有力焉.”[22]
关于前锋兵团内部的军队隶属关系,《晋书》与《资治通鉴》交待的不够清楚.如此庞大的前锋兵团不可能是单一的整体,而应是由不同将领统领下的数个建制单位所构成.《九家旧晋书辑本·陈郡谢录》中曾记载,“太元八年,秦主苻坚倾国大出,众号百万.先遣苻融、慕容暐、张蚝、苻方四师至颖口,梁成、王先等守洛涧.”[23]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记录.“四师至颖口”,说明苻融的前锋兵团在分出慕容垂部与梁成部后只剩四部.《晋书·慕容暐载纪》称,前燕国皇帝慕容暐为平南将军、别部都督,所部自然不会承担主要的军事任务.张蚝时称“万人敌”,为当时的猛将,所部在淝水之战中与谢石部发生遭遇战,曾击退谢石,但并未与谢玄部发生激战.如此一来,双方的主力决战必在苻融的中军,即以氐族人组成的精锐,与谢玄所率的北府兵精锐之间展开.
淝水战前,苻坚派东晋降将朱序前去劝降谢石等人.[24] 朱序私下里却对谢石等人说,如果秦国的百万兵众全部抵达,难以与他们抗衡.如今乘着各路军队尚未集结,应该迅速出击.当时谢石并未采纳朱序的建议,由于畏惧前秦军的强大,谢石欲坚守不战,待秦军师老自退.在谢琰的劝说下,谢石派使向前秦军邀战.谢石与前秦张蚝部发生激战,谢石败退.此时谢玄、谢琰率数万晋军,严阵以待,张蚝遂退.
这时前秦军已列阵于淝水前,一心欲与秦军决战的谢玄无法渡河.根据中国古代传统的行军布阵方式,苻融前锋兵团的上述“四师”,应分别充当左、中、右、后军.中军自然是苻坚、苻融亲率的氐族精锐,因张蚝部与自淮水而上的谢石部水军发生激战,张蚝部应为左军.慕容暐部为右军.后军应为苻方部,负责保护百官及运送辎重.这是笔者的一种假设.有资料认为,五胡十六国时期,胡族作战的惯例是以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兵为前驱,而本民族兵在阵后押阵.此种说法有待证实.明代佚名氏著《草庐经略》 中称,前秦军当时结成一个队形非常严密的大阵,缺乏应变的灵活性.[25] 今天无法确知前秦军队的战术组织和列阵等细节,只能做一些简单推测.
晋军方面,原本计划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八千精锐率先渡河,大部晋军仍驻扎于淝水之北.谢玄的初步计划中,八千精锐与前秦军进行初战.若初战不利,另一侧的晋军主力仍可坚守阵营.若初战顺利,则一鼓作气,后续大军尽数渡河,全力发动总攻.于是谢玄派人下书给苻坚说,“君孤军深入我境,在淝水前列阵,显然是持久之计,而不敢速战.烦请贵军稍稍后退,待我军渡河后,令双方将士周旋,决一胜负.我与阁下策马观战,岂非美事一件?”这时后秦诸将都反对后退,唯有苻坚和苻融表示同意.苻坚以为,在晋军半渡的过程中令铁骑掩杀,必会大获全胜.
苻坚兄弟铸下了惊天大错,在大战爆发之际,很难有序掌控十几万军队的退却.果然,秦军退却过程中失控,苻融驰马略阵,欲阻止前秦军的后退,这时谢玄的八千北府兵精锐已杀至阵前,直取前秦中军,结果苻融马倒被杀.所谓主力一失,全军尽墨.主帅被杀后,十几万的大军开始大溃败,随后八万晋军悉数渡河,向秦军发动后续打击,一时后秦死伤无数,苻坚本人也中了流矢.[26].
关于此役中前秦军到底死伤多少,各种史料语焉不详.这也有些不合常理.此前进行的其他战役里,如379年的君川之战,洛涧之战,《资治通鉴》和《晋书》往往都给出了大致的伤亡数据,唯独最重要的淝水之战却没有数据记录.《资治通鉴》、《晋书苻坚载纪》《晋书谢玄传》都称“死者十之七八”.《晋书》成书于唐初,《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而成书于年代更早的其他版本的《晋书》,如《九家旧晋书辑本》的相关描述中并没有“死者十之七八”的文字.《九家旧晋书辑本·陈郡谢录》中提到,此战中,晋军“俘获万计”.笔者推测,淝水之战中前秦军的伤亡和被俘总数应在十万以内.晋军还俘获了苻坚乘坐的王辇云母车.《九家旧晋书辑本·陈郡谢录》中提到收获的战利品十分丰厚,“其余宝器山积 ,锦罽万端 .牛马驴骡骆驼十万匹.”战利品如此之丰厚,也许会转移晋军的注意力,使晋军并未全力追击前秦军.因而前秦军的实际伤亡数目或许更低.
《资治通鉴》中关于朱序的作用甚为可疑.朱序其时为前秦尚书,做为一个没有统兵权的文官,在十几万军中,喊叫“秦军败了”,如何会使前秦军队的军心迅速瓦解呢?朱序大喊一说在《晋书·朱序传》和《资治通鉴》中有叙述,而并不见于《晋书·苻坚载纪》、《晋书·谢玄传》和《晋书·刘牢之传》.因而朱序在此役中的作用,很可能是基于战后朱序自己的陈述,旁人也无法提供进一步佐证.不少资料认为朱序在淝水之战中起了重大作用,这一点笔者持相反意见.
淝水战后,晋军收复了寿阳.但并未继续向北进军.苻坚则逃至淮北,与慕容垂部会合.《晋书·苻坚载纪》称,“诸军悉溃,惟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之所以慕容垂一军独全,是因为慕容垂部并未参加淝水之战.慕容垂将军队指挥权交给苻坚.[27]
苻坚退至洛阳后,收集残兵十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