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7:05:48

“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一、“存天理,灭人欲”的几处出处
  出处一:“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循之则其心私且邪.”(《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
  出处二:“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 (《四书集注·孟子》)
  出处三:“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朱子语类》卷十三)
  二、“天理” 指的是什么?
  “天”指的是什么?“理” 指的是什么?“天理” 指的是什么? 朱熹认为: “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至于一草一木昆虫之微,亦各各有理.”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也,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天下万物当然之则便是理.” “世间之物,无不有理,皆须格过.” “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惟随时变异,乃常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 “理,只是一个理.理举著,全无欠阙.且如言著仁,则都在仁上;言著诚,则都在诚上;言著忠恕,则都在忠恕上;言著忠信,则都在忠信上.只为只是这个道理,自然血脉贯通.” ……
  “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天理是自然之理,是万物之常理,是事物本来的规律,是社会之秩序,是人的道理、情理.“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窃谓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可见朱熹希望留存的是人的仁爱之心.
  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仁爱之心.这就是朱熹希望留存的“天理”.
  “理是人物同得于天者.”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 “存天理”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灭人欲” 指的是什么?
  “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既然“天理”包含“人欲”,那么灭人欲不就是灭天理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那么朱熹要灭的人欲指的是什么呢?朱熹“存天理”是希望留存的是人的仁爱之心.那么他“灭人欲”要消灭的是什么呢?
  宋人袁采说的明白:“饮食,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求之,则为饕为馋;男女,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狎之,则为奸为淫;财物,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得之,则为盗为贼.人惟纵欲,则争端起而狱讼兴……” 饮食是人的自然欲望,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合道理地去追求它,就是贪吃;男女之事是人的本能欲求,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去满足需要,那就是奸淫;财物,谁都想获得,是不可缺少的,靠非法手段取得财物,就成了盗贼.人如果只求放纵自己的欲望,那就会引起事端触犯法律……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朱熹也中说:“鱼与熊掌皆美味,而熊掌尤美也.” 鱼,我所欲是合道理的人欲,熊掌,我所欲也是合道理的人欲,舍鱼而取熊掌者还是合道理的人欲,这些都属于天理.“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所欲不必沉溺,只有所向便是欲.” 合理的饮食欲望是天理,过分的要求美味就是朱熹要灭的“人欲”.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
  “天理人欲,几微之间.” “凡一事便有两端:是底即天理之公,非底乃人欲之私.须事事与剖判极处,即克治扩充功夫随事著见.” “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凡人不进便退也.” “天理人欲常相对.” “天理”与 “人欲”是相对的,正常的合理的“人欲”就是“天理”,过分的多于的甚至是罪恶的“人欲”就是朱熹要灭的“人欲”.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人性,人性就是仁爱之心,但人也是动物,所以人也有动物性,就是说人有时候也有兽性.这兽性就是邪恶之心.这也是朱熹要灭的“人欲”.朱熹并不是什么欲都要灭……
  “灭人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克己省身,“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人有常言曰:心印若此印,刊刻得端正,看印在何处莫不端正;若刊刻得欹邪,看印在何处无不欹邪.故治心之学,不可不谨也.” “凡徇人欲,自是危险.庄子所谓其热集火,其寒凝冰,是也.” “学者须常收敛,不可恁地放荡.” “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 “不为物欲所昏,则浑然天理矣.” “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 义理与客气常相胜,只看消长分数多少,为君子小人之别.义理所得渐多,则自然知得客气消散得渐少.消尽者是大贤.” “人能克己,则心广体胖.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能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 “灭人欲”不是要扼杀人性,灭性欲、食欲、爱欲……更没有一点要消灭人的进取心与上进心的意思.朱熹的学说思想就是劝勉士人有进取心与上进心,劝士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进取心与上进心怎么可能治国、平天下?这人欲是指人的私欲、杂念、恶念,人类本性中带有天生的不好的地方,如贪婪、自私、虚伪、淫荡……这些都是要随时提醒自己应该消灭的.朱熹希望学者士人有自律自制力,时常格物省身,克制自己过分的私欲,成为一个不是只顾自己而是为更多人着想杰出的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就是灭人欲的结果,人欲的天性是富贵容易淫,贫贱容易移,威武容易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也是灭人欲的结果,人欲都是“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
  四、“存天理,灭人欲”指的是什么?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6]朱熹说的“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存天理,灭人欲”是对谁说的?出处一是对皇上说的,出处二、出处三都是对学者士人说的.“存天理,灭人欲”不是对平民大众说的,不属于平民、世俗文化.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是针对上层统治阶级及立志成为杰出的知经识理的男人提出的,这些人都有条件有可能沉迷于自己的欲,而忘了天理……
  儒家理学就是一门教导人做人的哲学,“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希望学者能格物穷理,正心修身,可成为一个内外兼修,才德具备杰出的人.“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修身养性,是劝导人做杰出的人高尚的人了不起的人伟大的人.“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思想宋明理学做人哲学的经典总结,也是符合诸子百家学说放之四海不变的真理.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与儒家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孟子说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心,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及荀子说的“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还有法家的管子说的“行天道,出公理,则远者自亲;废天道,行私为,则子母相怨.”及墨家的墨子说的“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等等内涵是一致的……
  道家的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 墨子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 朱熹对皇帝说“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希望皇帝对百姓仁爱,不以百姓为刍狗.
  “存天理、灭人欲”是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经典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