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的《咏雪》和《湖心亭看雪》,描写雪景时 , 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要简洁,,要准确 ,,,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7 23:57:07

刘义庆的《咏雪》和《湖心亭看雪》,描写雪景时 , 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要简洁,,要准确 ,,,
刘义庆的《咏雪》和《湖心亭看雪》,描写雪景时 , 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
要简洁,,要准确 ,,,

刘义庆的《咏雪》和《湖心亭看雪》,描写雪景时 , 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要简洁,,要准确 ,,,
不好意思,共同处还没找到
《咏雪》写的是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轻松和谐的画面).
《湖心亭看雪》描绘的是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了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一、同为题雪,披文析雪,旨在雪外
《世说新语》中《咏雪》旨意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寥寥89字短文,看似因雪而文,实是因雪而为。谢太傅因寒雪而内集,雪骤而赛喻,喻句得之之快,让其大笑乐。家庭的和乐氛围,浓浓...

全部展开

一、同为题雪,披文析雪,旨在雪外
《世说新语》中《咏雪》旨意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寥寥89字短文,看似因雪而文,实是因雪而为。谢太傅因寒雪而内集,雪骤而赛喻,喻句得之之快,让其大笑乐。家庭的和乐氛围,浓浓的文化熏陶;家长的引导设题,晚辈的才气竞展。小生示强,兴发而赋;长者仁厚,达意而收。人人个性跃然纸上。这才是作者的因雪而文的雪外之旨。谢道韫身份的补说,其实是作者巧妙点明了对她的赞赏。
张岱《湖心亭看雪》旨意
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仅仅197字的短文,题为“看雪”,实写看雪63字。倚重雪而文乎?实写因雪任性而为,避世绝俗的孤怀。“崇祯”纪年,明朝遗民,故国情怀不可了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寒雪寂静中,人鸟俱绝时,独往看雪,想必只有“我”独得自然雪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绘雪,国画美感即刻显现:似有“天地一沙鸥”的放旷惬意和人之为细粒的微渺。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包含了诸多变化,空旷与细小、上与下、远与近、线与点、方与圆、动与静,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是作者留恋西湖山水之美、故国之美的难绝情怀。雅致趣味之所得,在于“独”、在于“痴”、在于江山湖泊任我而行、任我而意的自由。意外之惊,有“痴似者”。茫茫六合,孤逢知音,“强饮”痛快中,却隐含避世幽愤。明朝遗民的故国情怀显现于举箸投足中。
二、朝野嬗变,文化承载,同领当代风骚
《咏雪》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时期产生的一部志人小说,此书系采集前代遗闻轶事编辑而成,展示了汉末魏晋时的社会风俗和士族阶级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风气、穿着打扮、家庭琐屑等等繁闻轶事。全书分为36门,共1130条。而《咏雪》篇主人公谢安代表了六朝士人的典范。代表了极佳的“魏晋风度”。超凡的气度风神和出众的清谈品评才能。〔1〕在《咏雪》的寥寥数语中,我们也有所感知。谢安该言即言,该止即止。以笑代言,风韵历历在目。
《湖心亭看雪》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陶庵梦忆》如实地记载了晚明繁华热闹的社会生活,虽然都是斗鸡、蹴趵、放灯、弹琴、工匠、习俗、西湖山水掌故等极平常极凡俗之人和事,然而,人们于其中能感受到作者对往昔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张岱是个热情经营生活的人,他以文人特有的悠雅与审美去观照和品味生活,所以,俗常生活无所不及,也无所不美。而《湖心亭看雪》是经历了绚烂繁华而重归于宁静的平淡,是生命回归平静时的本质,是情感还原淡泊后的真义,因此这种孤独作为张岱“西湖情结”的一种内在体验已升华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象。
《世说新语》被鲁迅称为志人小说之集大成者,而《咏雪》是其中一颗耀眼的珍珠;《陶庵梦忆》是明末至清中期以前,散文领域登峰造极之作,而《湖心亭看雪》则是其中的翘楚,所以说:两文在朝野嬗变之时,其文化承载,同领当代风骚。
三、主人个性,达中有别;他衬韵载,更显风雅
比较两文,都为寥寥数语之文,个中人物个性真切,令人注目欣赏。主人同为载入史册之人,人生通达不流俗,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目光的深邃和心胸的开阔。
《咏雪》中的主人谢安。谢安早年隐居东山,屡征不仕,至四十余岁才出任桓温司马等职,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军队大举南侵,他派第谢石,侄谢玄等带兵拒敌,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隐居四十才出山,需是对人生有何等的明了和审视;谋划重大战役,淝水之战,胜利消息传来时,与人围棋,却“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这是何等的气度风貌。在《咏雪》中,则表现出“以仪范训弟子”的含情善导。查阅《世说新语》,一个谢家家族,谢安后辈中,有谢玄(侄)、谢朗(侄)、谢琰(子)成大材,谢道韫(侄女)成公认的才女,就不足为奇了。从《世说新语》的《纰漏5》警醒谢朗别与他人一样,笑话自己的父亲;《德行36》“我常自教儿”;《文学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和‘圩谟定命,远猷辰告’”的对答中亦可得到印证,点点滴滴皆含培育之心。《世说新语》叙及谢家达9人。《六朝士人的典范》一文中对《世说新语》的研究后,认为全书分为36门,共1130条,其中涉及谢安之事就有110条以上,占全书总条目近10%;认为谢安是六朝士人的典范,谢安具有“极佳的魏晋风骨”;浓厚的家族情思;突出的事功行为;多方面的文艺素养。〔2〕静心细想,在外能够安邦定国,在内能够谐家育才,历史长河中能有几人?
再看谢道韫在《咏雪》中的表现。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使的谢安大笑乐,作者对其身份,着重加以解释。她也因为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在许多的分析文章中,被提及为才女。在感知她的才气的同时,乍一看总觉得有些牵强。可是,通过了解,《晋书》中她的夫君王凝之遭孙恩之难,以鬼兵御敌的糊涂,和谢道韫果敢杀敌,被掳后,还凭自己的语言保住了外孙和自己的生命的举动,她的智慧、她的善言、她在危境中的镇定而为,真正地可谓是巾帼高于须眉。《世说新语》《贤媛26》中她对夫君王凝之的鄙薄评语,可谓是中肯。通过《贤媛28》她对弟弟谢玄的激励,可看出她的大智慧。所以《贤媛30》人称其有“林下之风”一切都自然而然了。而谢朗在文中作映衬,就更显前两者的韵致了。
《湖心亭看雪》中的主人张岱。张岱“明清之际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化全才。他是晚明小品的殿军,被誉为“绝代散文家”“小品圣手”;他是著名的史学家,他是出色的诗人,且对戏剧理论有自己的独创之见;他是园林专家、古董鉴赏家;总之,他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天赋异禀的“奇才”。〔3〕作为明清之际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化全才,其对人生的豁达和选择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及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陶庵梦忆-自序》)这是对往事情怀的不舍,和对现实清醒的不苟合,融就了赏冰雪而自娱的美文,《湖心亭看雪》亦资佐证。
再看那湖中偶遇之人,“见余,大喜”,可见作者的冰洁情怀,在当时人们依然有着认同。而舟子的一“痴”名之,可以说是一语道破天机。同时也见主人仁厚待人。寻看张岱故事,其“吴中班”演员夏汝开病逝,出于彼此感情,张岱不仅一笔勾销汝开生前所欠银两,并赠送其母、弟妹盘缠、干粮,派人护送他们回乡,而且亲作祭文,以寄哀思。祭文日:“夏汝开,汝尚能辨余说话否邪?汝为人跋扈而憨直,今死后,忘其为跋扈,而仅存其憨直。余安得不思之,不惜之?”《祭义伶文》中汝开虽地位低下,张岱却把她与越中“各公巨卿”相比,祭文写来情深意痛。〔4〕也可看出张岱的仁厚待人。从选文引出对作者为人处世故事的了解,更能映衬出作者的人生情怀。
对照两文,有趣的是,两文主人,都有隐居的人生经历,一个是隐后出山而成达官;一个是繁华已尽,向佛而静。另外,在男权思想依然严重,等级观念盛行的社会,谢道韫和舟子的话语,是否也代表了嬗变时代,觉醒的生命个体所表现出的自由、洒脱、而不拘礼法的个性美呢?让人咀嚼回味。再看一文是骤雪在家,寥寥数人,清谈议论,和煦温情,扑面而来;一文是大雪三日,夜起赏雪,寥寥数人,人情有合,可是作者一语未发,韵在言外。两文呈现的人情世态,也颇耐人寻味。
回望上文,自觉课本编者的慧眼悟心。两文同以雪为文,又有相似的历史背景,而氛围截然不同。两文恰似一束雪中的温馨阳光,绚烂在我国古典文化历史画卷上,带给人们精神的遐思。望着古人已去的背影,静想今人的俗世生活,作何思量,又作何感叹?两文又恰似推开了一扇博闻雅致的门,探求的我们,只需用心走进这扇门,琳琅的世界就有我们惬意的明鉴。也许对我们人生“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会带来如意的远景畅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