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明天开学但是要求写西湖七月半的读书笔记但是一个人想来不及老师要求写1000字的笔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0:58:46

本人明天开学但是要求写西湖七月半的读书笔记但是一个人想来不及老师要求写1000字的笔记
本人明天开学
但是要求写西湖七月半的读书笔记
但是一个人想来不及
老师要求写1000字的笔记

本人明天开学但是要求写西湖七月半的读书笔记但是一个人想来不及老师要求写1000字的笔记
题目《西湖七月半》
作者:张岱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
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
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变,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
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
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
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
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
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
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
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
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
灯笼火把如列星,——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
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
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
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赏析
一、主要内容
今诗人卞之琳有诗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张岱游山玩水,观赏自然风光和人文美景,还不忘观察游山玩水之人.《西湖七月半》主要描写的,不是自然风光的美丽,反而侧重刻画赏景之人.文章专注于游人,把他们的情态刻画得生动逼真.这里表现的已经不是自然山水,而是人文山水.
在作者看来,七月半看月之人有五类:一是“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贵人;一是“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三是“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四是“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五是“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这五类人都成了作者眼中的风景.
一般人游西湖,都是选择在白天,“巳出酉归,避月如仇”.只有那些附庸风雅之人,才在夕阳西斜的时候出城.这些人也多是达官贵人,他们成群结队,急于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如梦魇和呓语;在喧闹中,人像聋哑了一样,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这种热闹是暂时的,待他们尽兴以后,便散得灰飞烟灭.
前四类人都是不会赏月的故作风雅的人,真正赏月的,在人群散去的时候,才停舟靠岸,“呼客纵饮”.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月色、青山、湖水、荷花,一切宁静而美好,在这样的环境中品茶赏月,才是真名士追求的情趣啊!庸俗和高雅,喧哗与清寂,前后作了鲜明的对照.
二、思想感情
张岱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也随之败落,所以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
中国传统是在八月中秋赏月,七月半赏月,无论是风雅还是热闹程度都不及八月半.我们知道,七月半在民间也被称为鬼节,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晚明时,杭州西湖的各大寺院这天晚上都要举行盂兰盆佛会,为信徒们诵经拜忏,以超度其祖先亡灵.所以,七月半晚上,杭州人去西湖夜游的也是很多的.《西湖七月半》是追忆过往之作,作者是文雅之士,不写八月赏月,却写七月,其实也是其心情的写照.
张岱生活在明晚清初.他的家世颇为显贵的.高祖张天复嘉靖廿六年进士,官至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状元,官至左谕德侍经筵;祖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进士,视学黔中时,得士最多;父张耀芳,为鲁藩长史司右长史,鲁王好神仙,他却精导引术,君臣之间,甚是契合.张岱一生,以甲申年(1644)为界限,迥然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前则为纨裤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谲谑,书囊诗魔.”声色之好,耳目之娱,无所不用其极.生活的鲜活乐趣,生命的切肤欢娱,他以身自任,糜不知返.在后则为亡国之民,破家之子,“山厨常断炊,一日两接淅”,凄风苦雨,飘零人间四十年.
他一生坎坷放荡,不羁之中却自有真性情,高格调,综观其书其文,少有夸饰语,更少伪词,少惺惺恶态.他交友主张“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作文更不会如附庸风雅之徒,沽名钓誉之辈,故做惊人语.明末,他和王思任祁彪佳,并称晚明"三才子",不但才气相类,而且私从甚密,人格相伯仲.张岱还与祁家兄弟多人,堪称莫逆.明王朝灭亡之后,王思任誓不朝清,绝食而死;祁彪佳于清军破山阴后,留下"含笑入九泉,浩气留天地"的《遗诗》,投水身亡.昔日的挚友已成阴间之鬼,只有他一人苟活于世,七月半,其实也含缅怀故人之情.
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七月半游湖,而且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就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他对世人的冷眼旁观,体现了他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这虽然没有政治性的目的,更多是禅性的感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艺术特色
《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作者开篇就点明了人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接着就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惟妙惟肖.“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形象地将市井闲徒的特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着作者醉心于昔日繁华生活的怀旧情绪.
这些游玩之作,富有作者的生活化、个人化情调,显得清新自然.《西湖七月半》属于追忆之作,描摹西湖游人的情态,烘托出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息.五种人,基本上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从达官贵人到市井无赖,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湖上是“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拥挤不堪;耳畔则“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喧闹难耐.俗人看月只是“好名”,其实全然不解其中雅趣的旨意.接着,作者由动入静,描写了文人雅士,趁俗人散去后,才邀约三五好友名妓,在月下同坐.此刻轻歌曼舞,美酒千杯,佐以如镜明月、清秀山水、幽香荷花.环境的优雅,映衬出作者等诸人情怀的高雅.一俗一雅,两相对比,褒贬不言自明,将作者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岱的语言雅俗结合,颇见功底.这篇小品,寓谐于庄,富有调侃意味.诸如“明为看月而实不看月者”、“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等语,饶舌一般,富有韵味.“轿夫擎燎,列俟岸上”、“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盛会”等语句,含带调侃嘲讽口气.前者以轿夫之克尽职守,认真其事,反讽其侍奉的主人实乃“好名”而已;后者则可以从“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的描述中,见出“速舟子急放断桥”,不过是赶凑热闹,对于“看月”并不真正在意.三言两语中,便点画出了这些人的庸俗.
希望能帮助你!
我知道这些内容已经超过了1000字,你可以自己删减一些.不过读书笔记这些写会比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