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3:45:02

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我记得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伟大的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以蜘蛛为榜样,从而回到了他自己的王国.这个可怜的国王被可恶的叛徒驱逐出来,他不断努力,想要把他的王国夺回来.他打了许多仗,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击败,最后他开始认为这一切都是白费力气,他想放弃,不再奋斗.就在那时,有天清早他醒来,躺在床上,看见一只蜘蛛在结网,这蜘蛛正要把一根丝从屋子的一头牵到另一头,它试了十二次,十二次它都失败了.十二次丝断,它掉到地上,十二次它又爬起来再试,它不肯放弃,而是坚持下来,第十三次它终于成功了.国王看到这一切,就对自己说:“为什么我不坚持努力回到我的王国?虽然我失败了这么多次,谁敢说我最后不能成功?”他振作精神,再次努力,终于打败了仇敌,获得了成功,重新统治他的王国.
人这一辈子,怎会不遇到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处理,也就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挫折是指,个体在动机的驱使下进行有目的活动时受到阻碍,导致其动机驱力不能得到正常的疏泄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作为年轻人,经常遇到的挫折似乎更多也更具体,这可能和年轻人情绪比较容易波动,而面临的人生变化和选择也相对较多有关.但是,无论什么原因,都要求年轻人要对挫折加强认识,提高自己地抗挫折能力.现在,高考失败这种挫折,每年都会给许多家庭带来深深的痛苦,甚至让有些年轻人就此结束了自己的花季人生;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带给大学生们沉重的心理压力,而一次次的择业失败导致许多人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果说以上两种问题是公认地比较大的挫折的话,像失恋、交往不畅、师生关系处理不好、学习成绩出现问题等挫折,如果会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有点让人感觉需要采取点措施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现代人容易产生挫折感的根本原因,在于从小接受的有关教育和训练太少,有关地思想准备不足,一旦遭遇了一点点麻烦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人,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从小就是被小心呵护,几乎一切的要求都会轻而易举地得到满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社会经验,一方面很容易在实际生活中碰壁,另一方面也容易对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反应过激,也最容易在遭受挫折之后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对生活的信心.最极端地,个别人还会由此对社会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走上犯罪道路.
弄清楚了原因,就有必要采取相应地措施,从社会和自身两个角度入手,帮助小孩和家长解决好这个问题.
第一,要从小培养人们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能仅仅培养温室里的花朵,除了学校担当着重要的责任之外,家庭的作用尤为重要.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每个家庭对于唯一的孩子宠爱过度,使孩子在成长期间完全与吃苦和磨难相隔离,失去了培养吃苦精神和抗挫折能力的大好机会.这些孩子,缺乏对社会复杂性和人生艰苦程度地最起码的认识,被称作小皇帝.他们进入社会之后,不出现问题才怪.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我们的东邻日本学习,日本的小孩子,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并不像中国的孩子一样被严严实实地裹起来,而是衣着单薄,甚至被要求赤脚在雪地里玩耍.这自然不是因为日本的小孩子的家庭买不起衣服,他们就是借此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承受能力.
西方国家的教育都很注重自立,这也是我们教育中非常缺乏并最终导致现代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挫折感强烈的重要原因.当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突然跌倒,国外的家长会鼓励孩子勇敢地自己站起来,而不会过多理会孩子的哭声.事实上国外的孩子摔倒之后很少哇哇大哭,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哭是一点用都没有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很明白一切都要靠自己.就像美国,十八岁的青年就要自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些孩子早已在心理和能力上做好了自立的准备.再来看看我们国内的家长遇到这个情况的反应,绝大多数会在孩子大哭的几乎同时,冲上前去抱起孩子,在确认没有大碍之后,则会好言相劝的同时,照着找到的替罪羊──或人,或物,未必是真的造成孩子摔倒的原因,打上几下,以安慰孩子,却不知道这已经为孩子缺少承受能力、善于逃避责任、不能自立埋下了伏笔.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导致一只手半残.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者”.
挫折在帮助学生在迅速成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玉不琢不成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而适应就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一个人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什么是非观,也缺乏相应的应对困难的能力.正是通过不停的经历挫折、失误、磨难的体验,才能最终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采取合适的行为.现在的小孩子长期生活在被关爱和照顾的环境中,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对遇到挫折的思想准备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准备严重不足,没有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被彻底击垮.实际上,家长更多地培养小孩克服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就会更多地获得良好心态和进一步树立承受挫折的能力.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补品”,也就是说,小孩每战胜一次挫折,就已经为自己更好的面对挫折增添了力量,也更增添了精神财富.
一、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 ,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试试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二、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四、让孩子适当受一点批评
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从不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会出现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的事件.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已,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五、让孩子经受一点失败
有的父母不愿看到孩子失败,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六、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教育,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