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犬吠怪”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4:27:55

“蜀犬吠怪”是什么意思?
“蜀犬吠怪”是什么意思?

“蜀犬吠怪”是什么意思?
记得《幼学琼林》卷一【天文】有“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的话.于是随口回答说“意思是说古代四川盆地云雾多阳光少,以至于狗见到了太阳会惊奇得叫唤起来.大概是形容少见多怪吧!”\x0d我说:“是有点玄乎,不过已成为成语,约定俗成嘛,人们就照搬照用罢了,就像‘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之类的词句那样,都是形容而已,何必去细究呢!”\x0d又问:“这‘蜀犬吠日’ 成语是谁‘发明’的?”\x0d我想:“发明人”大概应当归韩愈、柳宗元他们吧.\x0d关于“狗吠所怪”还早些.屈子赋云:“邑犬群吠,吠所怪也.”\x0d关于“蜀犬吠日”的“发明权”我就不敢妄下结论了.\x0d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与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曾说:“蜀中山高雾重,见日时少,每至日出,则群犬疑而吠之也”.\x0d而另一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则说:“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同‘粤’)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x0d显然是柳宗元对“蜀犬吠日”的说法先听说过(“仆往闻”、“前所闻”),他以为是言过其实的“过言”.谁知,六七年后柳宗元被下放到了岭南两广一带,元和二年(807年)冬天,岭南一带有幸遇到一场罕见大范围降雪,两广地区的几个州都白雪皑皑,而且数不化.这一带的狗也就“少见多怪”起来了,就冲着皑皑白雪狂吠了数日,一直到大雪融化掉为止.于是柳宗元便也通过“粤犬吠雪”而推理,认为“蜀犬吠日”是可信了,由此便产生了另一个成语“粤犬吠雪”.由于“蜀犬吠日”载入了明清时代的幼儿读物《幼学琼林》,所以读书人一般都知道,运用较多,而“粤犬吠雪”的普及率相对较低.\x0d如此看来,“蜀犬吠日”的“发明权”应当属于韩愈,柳宗元只是“往闻”重复而已;成语“粤犬吠雪”的发明权当然属于柳宗元了.宋代杨万里《荔枝歌》中曾说,“粤犬吠雪非差事”.“非差事”就是“不是怪事”,也就见怪不怪了.\x0d与狗“吠日”“吠雪”相似的成语还有“吴牛喘月”,传说江淮一带气候炎热,夜晚卧在水边、树下的水牛抬头望见月亮,就以为是太阳出来了,立刻发生“条件反射”,水牛的脑子里就随即产生热辣辣的错觉,怕热的“吴牛”就本能地气喘吁吁起来.大诗人李白《丁督护歌》就有:“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诗句.《幼学琼林》卷一【天文】释云:“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x0d“吴牛喘月”这个典故出现较早,据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吴地酷热,牛夜中见月,以为日也,见月而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记载一则故事:“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这位身材硕大的官员满奋有怕风的毛病,见风就发抖,一日,满奋拜见晋武帝司马炎后坐在一旁,见到北窗的玻璃屏风,以为是透风空隙,看到窗外的树叶飘摇,于是就瑟瑟地抖起来,然在皇帝前又不可擅离,面有难色.司马炎知后笑曰:“窗以透明之琉璃为屏风,似疏实密.”这位满奋才不好意思地说:“臣就像吴地的水牛,看到月亮就气喘.” 说明到晋代,成语“吴牛喘月”已被广泛地运用了.《太平御览》云:“吴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x0d原来吴地的牛的心理素质还不如古蜀地的狗,且眼神不济,明明是夜间挂在天上散发着清辉的月亮,它们也误以为是火辣辣的太阳,先张开大嘴残喘半天,甚至突突白沫,以求把热量驱散掉.嘻!足见其畏惧过甚也.成语未免有夸张成分或其他寓意,但类似这种条件反射的事物在生活中还往往能够偶尔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