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的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6:05:32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的读后感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的读后感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的读后感
今日翻书,偶然再见斯文,心中竟有无限感叹.
沈老的教写作的观念想必是自然的“悟道”,也许结果正如汪先生于文中所述“可以说是毫无系统”吧.我想,沈老的教学方法必是独特而多样的,其写作教学的朴素“理论”一定非常广博,但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只能窥见一鳞半爪——因为汪先生自己说沈老的讲课内容他都没做笔记,最终全忘掉了……
——“现在的大学里很少开创作课的,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教.偶尔有大学开这门课的,收效甚微,原因是教得不甚得法.”
现在的中学全部都开写作课,可是效果呢,我觉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也曾听过好多得过全国大奖的创新写作指导教师的展示课,总觉得有“隔”的感觉、“秀”的成分.至于中学生熟练运用祖国语言传情达意的培养有没有收效,那自然是不在考虑之列的.现在的院系开创作课的少之又少(即使是文学院),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咱们学生终生那些个各种公文私文之类写作的素养和水平全是中学阶段培养出来的喽~说到这里好自豪啊 假如把这样的“金”往自己脸上贴,我还真感到汗颜.也许真的如罗常培先生所言“作家不是学校教出来的,是社会教出来的.”
——“教创作靠“讲”不成.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小说作法”之类,讲如何作人物肖像,如何描写环境,如何结构,结构有几种——攒珠式的、橘瓣式的……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教授先讲一套,让学生照猫画虎,那是行不通的.”这是多么真诚的话语啊.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方面的“少、慢、差、费”现象一直存在.我们往往是钻在作文本子的堆里埋头苦改,真是“吃头老母猪不抬头”,绞尽脑汁地“篇篇见红”、“眉批”、“尾标”——年复一年地劳作着,到头算来,一个学期也不过6-8篇作文的量,可老师们的工作量却大得惊人,也难怪有人私底下说“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之类的怪话.而学生这边往往是作文交上,然后再拿到老师的批语,随手一翻看看评语写得多不多,分数高不高,却从来无人问问这文章那些好的因素值得发扬,那些毛病必须改掉,如何改……
这难道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和发扬?
也许有些老师年年都在响应号召在搞创新写作之类的课题、研究,可是这些“研究”是不是也是一厢情愿,自娱自乐呢?我时常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有多少青春可以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