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辨析虚词的用法?举例说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2:26:52

如何让辨析虚词的用法?举例说明
如何让辨析虚词的用法?举例说明

如何让辨析虚词的用法?举例说明
辨析虚词方法
1、分清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
(1)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而且”应改为“反而”)
(2)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和”应改为“还是”)
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搭配关系.比如,“进而”、“从而”、“因而”等.
(3)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常见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同时、同样”,表递进的“并且、况且、进而、甚至”,表转折的“然而、却、只是、不过”,表因果的“因而、从而、因此”等.
2、分清是假设口气还是既成事实
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比如,“即使、不管”;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比如,“虽然、尽管”.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出错.
(5)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路途遥远”是事实)
(6)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路途有多远”是假设)
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由于”应改为“因为”)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应改在“哪所”前)
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起强调作用.
(9)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4、分清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比如,“又…又…”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
(10)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11)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经验.
其它类似的虚词有:“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
5、借助句子表达的语气辨析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还是、何况”,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12)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6、借助标点符号辨析
有些关联词语在使用时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比如,“因此、其实、确实、相反”.借助这一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13)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学习是无止境的.(“因而、所以”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改为“因此”,“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
(14)所以呀,要不然我怎么这样说呢?
(15)他不但没被困难吓到,相反地,战斗意志越来越坚强了.
7、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前)
同类的虚词还有:因为、除了、不但等
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而一些文言虚词就要用于书面语中.
(17)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或者”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同类的虚词还有:要是、别说、就是、哪怕等
(18)21世纪要求人们都要有比较强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所以要使人们学会生存.(“惟其”是文言虚词,表因果,与“正因为”相近)
9、注意引出主客体的虚词的位置
如果不能正确辨别介词(主要是“对、对于”)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客体,就容易导致主客体颠倒,误用虚词.
(19)他的深情厚意,对我来说,一直是牢记在心的.(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意,我一直是牢记在心的”.)
10、注意虚词的词性
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象“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20)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 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和”是连词,“与”是介词)
有些虚词还常被当作实词,主要是副词误用做动词或形容词.也有虚词混用的.
(21)他犯这样大的错误,今天看来,决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应改为形容词“偶然”)
其它如: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必须(副词)——必需(形容词)、未免(副词)——难免(动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
五、典型虚词用法例说
(一)注意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区别
1、或——或者
“或”常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或者”常用来连接句子.
(1)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2)这本书或者你先看,或者我先看.
2、及——以及、及其
“及、以及”都可以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而“及其”是两个词,意思是“和他(她)们的”.
(3)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及(以及)其它的花木.
(4)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去掌握实词的运用情况及其基本规律.
3、由——由于
“由”是介词,表凭借.“由于”作连词或介词,表原因或理由.
(5)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由于”应改为“由”)
(6)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4、为——为了、因为
“为”是介词,引出对象,用法较多.“为了”是连词,表目的,一般单用.“因为”是连词,表原因,常和“所以”连用.
(7)这些考古新发现,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8)为了营救落水的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河水.
(9)因为大家缺乏经验,所以前几次实验都没有成功.
5、而——而且、从而、进而、因而、反而、而后、幸而、而况
“而”用法较多,可以表并列、递进、转折;“而且、进而、而况”只表示递进,“而且”常和“不但”连用;“反而”表意思相反的递进;“从而、因而、故而”表因果;“而后”表承接;“幸而”是副词,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情况.
(10)天亮后,雨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而且”不能表反方向的递进,应改为“反而”)
(11)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而且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12)前年在上海见过一面,而后就不知他的去向了.(“而后”不能单用,应改为“以后”)
(13)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故而特来看望.(“故而”是单用词,常用于书面语中)
(14)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进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进而”表递进,应改为表相因相成的“从而”)
(15)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因而对近百年来那些为中国寻求解脱之路而牺牲的先行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16)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更而况他是新手.(“而况”前不能加“更、又”)
6、就——就是
“就”是副词,有多种用法.“就是”是连词,表让步假设,常和“也”呼应.
(17)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的反科学的内容.
(18)你说说这样的好事,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7、对——对于
“对”引进动作的方向目标,有“对待”之意;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对于”引进对象,凡用“对于”的地方都可用“对”.
(19)他对于孩子很严厉.(“对于”应改为“对”)
(20)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8、刚——刚才
“刚”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是副词;“刚才”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是形容词.
(21)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刚才”应改为“刚”)
9、则——否则
“则”表因果或情理上的关系,也可表转折.“否则”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常用在下句的开头.
(22)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是如果有了相当的条件,只要深入钻研,在较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出成绩;而广博的知识,则不是短时间所能掌握的.
(23)种小麦一定要适时,否则就会影响产量.
10、且——尚且、而且、并且、况且、暂且、姑且
“且”作连词,表递进;作副词,表暂时.“尚且”通常与“何况”成套使用,表递进;“而且”通常与“不但”成套使用,表同方向的递进,不再引出其它内容;“况且”一般单用,表示进一步追加理由,再引出结果;“并且”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暂且、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
(24)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而且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而且”应改为“况且”)
(25)从教育部“减负”的通知下达以后,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组织中小学认真学习而且贯彻执行.(“而且”应改为“并且”)
(二)注意包含虚词的词语或短语
有些实词结构包含着虚词(通常是介词),有着固定的用法,辨析虚词时也要考虑到.
1、以——给以、加以、予以、难以、得以
(26)对于劳动竞赛中优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以他们适当的奖励.(“给以”后只跟接受的事物,不跟接受的人.应改为“给”)
(27)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予以)解决,不能拖拉.(“加以、予以” 一般用在由动词转成的名词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提到的事物.)
(28)那里出产的梨子究竟有多少种呢?很惭愧,我几乎难以记住它们的大名.(“难以”意思是“不容易”,后面必须有动词相连)
(29)必须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出来.(“得以”近似于“能够、可以”,后面必须有动词相连)
2、鉴于、有助于
(30)鉴于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党更加需要向党的一切组织和党员提出严格的要求.(“鉴于”用在表因果关系的偏句里,前面一般不用主语.)
(31)课题组成员认为,李教授提供的资料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化研究.(“有助于”本身已包含了介词“于”,与“对”重复,应删去“对”.)
(三)注意包含否定词的虚词
否定词“不、未、莫、无、没、非”等经常和其它词组合在一起,表示否定.
1、 不——不免、不日、
(32)我日前到京,请准备好住处.(“日前”表示几天前,用于过去;应改为“不日”,“不日”表几天之内,限用于未来)
(33)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未免着急起来.(“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应改为“不免”,“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
2、未——未免、未尝
(34)你的办法固然有优点,但是也未尝有缺点.(“未尝”后应加上“没”.“未尝”用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
3、莫——莫非、莫如
(35)今天他没来,莫非是生病了不成?(“莫非”表揣测或反问,常跟“不成”呼应.句中“是”与“莫非”重复,应删去“是”)
(36)这个办法莫如那个好,就不要采用了.(“莫如”能比较得失,不能比较高下,应改为“不如”)
4、无——无日不、无时无刻不
(37)多少天来,我无日不在盼望着你的到来,你终于来了.(“无日不”意思是“天天”,表示不间断)
(38)我们无时无刻在想念着你.(“无时无刻不”意思是“时时刻刻”,表示永远.应在“刻”后加“不”)
5、没——差点儿没
(39)在这次校园足球大赛中,我们班差点儿得冠军,队员们都很高兴.(“差点儿没”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如果是说话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差点儿没”和“差点儿”都是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如果是说话人希望实现的事情,“差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勉强实现,“差点儿”是惋惜它没能实现.“差点儿”应改为“差点儿没”)
(四)注意音同音近词的辨析
1、以至——以致
(40)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至几个月都起不来床.(“以至”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前一分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或不希望的结果,应改为“以致”)
2、 径自——竟自
(41)才十五岁的小女孩,径自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径自” 应改为“竟自”.“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竟自”表示出乎意料)
3、 必须——必需
(42)读书成为我生活所必须,一天不读,就“饿”得慌.(“必须”应改为“必需”.“必须”表示事理或情理上的必要;“必需”表示不可少的,是形容词.)
4、 不只——不止
(43)河水不止可供灌溉,而且可以用来发电.(“不止”应改为“不只”.“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是连词,常与“而且”连用.)
(五)注意表不很肯定虚词的辨析
1、可能、也许、或许
(44)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2、大抵、大概、大都、大略、大致、大体(不能用于表完全肯定的句子中)
3、大约、几乎
(45)参加这次战役的大约有五千人左右.(“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与“左右”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46)今天到会的几乎有三千人.(“几乎”意思是接近于)
(六)注意重叠词的辨析
1、常常、往往、刚刚、渐渐、慢慢 (表时间频率)
(47)如果轻视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这种片面性常常会影响人们一生的轨迹.(“常常”应改为“往往”.“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常”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间隔时间短.)
2、 偏偏、明明、恰恰 (表语气)
3、 悄悄、暗暗 (表方式)
4、 统统、通通、仅仅 (表范围)
5、 稍稍 (表程度)
六、虚词错用例说
(一)词类误用
1、连词、介词混用
(1)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2)我们才来这村的时候,因为更容易了解情况,便决定轮流到各家吃饭.
(3)他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钻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
例(1),应该用介词“由”,却用了连词“由于”.例(2),应该用介词“为了”,却用了连词“因为”.例(3),应该用连词“因为”,却用了介词“为了”.
2、连词混用
(4)造纸厂排出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动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5)北京都下雪了,况且是哈尔滨.
(6)骄傲自满的人,都是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尽管这个作用是如何的渺小.
(7)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对近百年那些为中国寻求解放之路,前仆后继的先驱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例(4),应该用连词“甚至”,却用了连词“和”,因为“减产”与“绝产”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例(6),该用表无条件关系的“不管”,却用了“尽管”.例(7),该用表因果关系的“因而”,却用了引出目的或结果的“从而”.
3、介词混用
(8)陈小珊省吃俭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希望工程学校的师生买了一批工具书和学习文具.
(9)这次考古新发现,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10)因此他们对某些妇女的正当合理的离婚要求看成是“不规矩”.
(11)凡事不能够只看别人怎么做,要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12)关于这部影片的批评已经很多,这在社会上已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13)目前对于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不说单行本或报章杂志,就是本刊也发表过一些.
例(8),该用“用”,却用了“把”.例(9),该用“为”,却用了“为了”.例(10),该用“把”,却用了“对”.例(11),该用“把”,却用了“从”.例(12),该用“对”或“对于”,却用了“关于”.例(13),该用“关于”,却用了“对于”.
4、副词、连词混用
(14)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不断前进,但是,与此同时,在某些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封建迷信也在复苏.
此例应该用副词“特别”,却用了连词“甚至”.
5、滥用介词
滥用介词有如下现象,一种是滥用造成无主语的毛病;一种是“对”“对于”错用造成主客颠倒的毛病.
例1、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例2、焦玉录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例1“从……中”这个介词短语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可以删去,让“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做句子的主语.例 2由于“对于”介引的对象不恰当,而导致句子出现了主客颠倒的毛病,“对于”介引的对象应该是“焦玉录这个名字”.
(二)位置不对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使用不恰当,也造成虚词误用.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放在“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一是单个连词“至于”“否则”“以至”“以致”“反而”“进而”“从而”等一般放在后一个分句的前面.
(15)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15)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17)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18)“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继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武力实施其大陆政策,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严重步骤.
例(15)中的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位置错位的毛病(15),“因为”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例(16),“不仅”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若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不仅”应放在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之后,比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例(17),“除了”应放在首句,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老师,而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还懂英语.例(18),“从而”应调整到最后一个分句之首,因为最后一个分句才表目的.
(三)搭配不当
复句中关联词常常需要搭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的毛病.
(19)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2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21)他们之所以在关键时刻严格遵守纪律,是由于平时能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22)要不是老赵及时提醒我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否则签合同的时候我准会出问题.
例(19),“无论”只能与“还是”搭配,而不能与“和”搭配.例(20),“不但”虽常和“而且”搭配,但在该句中,它只能与“反而”搭配.例(21),“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而不能与“由于”搭配.例(22),“要不是”表假设,不能与“否则”搭配.
(四)多余重复
虚词使用应该切合语境,如果不合语境而多用虚词,往往会造成 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常见病例有:多用而造成语意重复,成为多余;不可用处而用造成多余,破坏句子结构.
1、多用虚词,导致句子成份残缺或不通畅.
(23)关于食物的种类、成分、烹调方法及进食习惯,目前都已成为胃癌病因学厂研究的重要课题.
(24)对于低能X射线,早已广泛应用在液氮低温条件下的Si谱仪中.
(25)三四两个月,出现的交通事故竟如此之多,难道还不值得有关部门所深思的吗?
(26)一味用溺爱、娇纵的方法去对待的孩子,只会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孩子.
(27)时代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态度,像学习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一样,从而来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例(23)、(24),分别去掉“关于”、“对于”,句子才有主.例(25),去掉“所”、“的”,因为“有关部门”与“深思”搭配才恰当.例(26),去掉“的”和“了”,句意才准确.例(27)去掉“从而”,句子才通畅,因为该句是个单句,带“从而”的部分只是全句的谓语部分.
2、同义重复
(28)在各种经济讲座中,大学生们尤其更喜欢听名教授针对国内或国外最新经济举措及最新经济现象所开的分析讲座.
(29)王经理称,如果要是有人来买,他将咬牙把价格下调25%.
例(28),“尤其”、“更”重复.例(29),“如果”、“要”重复.
(五)脱漏残缺
滥用或多用虚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同样,当用处却没有用,也会影响句子的表达.如助词脱漏、必要关联词语残缺等.
例30、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例31、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例30由于缺少虚词,造成了句子有歧义.大家是对护林员“揭发问题”感到气愤,还是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感到气愤?按照语意,应该是对后者感到气愤,所以应该在“揭发”后面补上助词“的”.例31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递进关系,前句用了关联词“不仅”,而后一分句却没有接应的关联词语,致使句子出现毛病,应在后一分句前加上“也”来照应“不仅”.
七、虚词(主要是关联词)的辨析方法:
①辨错用误用:
a.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
b.“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
②辨重复赘余:
a.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③辨词语漏用:
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 )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子一样,( )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④辨搭配不当:
a.无论干部和( )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b.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 )整个社会的事.
⑤辨位置不当:
a.不仅中药( )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b.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⑥辨关系不当:
a.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意清新,耐人咀嚼.
b.根瘤菌寄生于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